科学家分析31个临床研究数据发现,碳水摄入不仅不会变快乐,反而使人疲劳感增加,警觉性降低

佩襄 营养 1.9K+

英国华威大学Elizabeth A.Maylor博士将31项有关碳水化合物(CHO)摄入和情绪变化的研究进行了Meta分析,发现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对情绪变化并没有什么正面影响。与服用安慰剂相比,摄入碳水化合物的受试者们感到更加疲劳,警觉性更差[1]。研究发表在《神经科学与生物行为评论》上。

科学家分析31个临床研究数据发现,碳水摄入不仅不会变快乐,反而使人疲劳感增加,警觉性降低.jpg/

不用怀疑,全世界对于甜食的热爱都是一样的。在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含糖饮料饮料消费量足足涨了135%[2]。而且由于商家多种多样的营销推广,大家普遍把它们当成了缓解心情、对抗疲劳、增加能量的快捷方法。但是饮料中的这些碳水化合物到底是不是真的能够对情绪有所助益呢?科学家们也想知道 [3]。

Elizabeth A.Maylorb博士和她的研究团队想亲自验证一下这个问题。他们一共检索到了5757项相关研究,但是经过严苛的条件选择,最终的分析包括31项研究1259名受试者,根据两个情绪测评量表(Bond-Lader VAS和POMS),记录分析受试者急性摄入碳水化合物(比如特制的高碳水饮料、葡萄糖等)后三个时间段(30分钟内、30-60分钟以及60分钟以上)的情绪状态。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纯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确实是和大脑中神经递质的合成有关。谷氨酸、乙酰胆碱这些神经递质,都会受到葡萄糖摄入的调节[4]。在小鼠实验中,小剂量的葡萄糖摄入就可以增加海马体中乙酰胆碱的合成和释放,使小鼠认知能力增加[5]。

然而Meta分析结果显示,任何时间段,摄入碳水化合物或安慰剂都不能让受试者的认知能力发生什么显著变化。

还有,5-羟色胺水平较低和抑郁症、狂躁症、季节性情感障碍、焦虑等多种情绪障碍疾病有关,并且非常容易受到碳水化合物摄入的影响[6]。高碳水的饮食让胰岛素的分泌增多,氨基酸都疯狂地被组织(比如肌肉组织)吸收,没有被组织吸收的色氨酸因此成了优势氨基酸,更高浓度的色氨酸跨越血脑屏障到达大脑,为大脑提供更多合成5-羟色胺的原材料[7],改善情绪状态。

然而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虽然在碳水化合物摄入的30分钟之内,以及60分钟之后,受试者的抑郁程度确实是低了那么一点点,但是并不能构成统计学差异。说得冷酷一点,吃不吃糖和抑郁没啥关系。

还有证据支持,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可以降低紧张程度,让人的头脑更加清醒[8]。尤其是禁食2小时之后摄入碳水化合物,脑子就像开了挂,想象力天马行空、可以捕捉到任何风吹草动——活跃度高、警觉性也高[9]。

然而Meta分析结果显示,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紧张感,但是效果非常不显著。并且随着时间延长,碳水化合物摄入就和紧张程度没有关系了。

而所有的三个时间段,摄入碳水化合物的受试者警觉性都低于安慰剂组。

还有人坚信,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更能够让人获得力量,降低疲劳程度,比补充蛋白质要管用多了[10]。而长期低碳水的饮食会让人感觉断了电,干啥都没力气[11]。

然而Meta分析结果显示,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对活力水平没有显著影响。而且,与安慰剂相比,摄入碳水化合物的受试者在30分钟内疲劳程度要更高,随着时间的延长,疲劳程度有所降低,但是降低得并不明显。

简单的总结一下,就是碳水化合物根本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神”,虽然在某些方面会对情绪有那么一点点的促进作用,但是这些情绪变化能不能抵消高糖摄入引起的健康问题呢?不好说呦~

在作者看来,碳水化合物对情绪的影响还处在“众说纷纭”的讨论阶段,研究人员们还没有对此达成有力的共识。但是广大群众自发地走在了科研的前面,几乎都非常相信“吃糖能够改善情绪状态”。

这次的Meta分析只是想重新审视一下这样的认知是否具有正确性,但是结果很遗憾,非但没有发现碳水化合物对情绪状态的正面影响,还发现了急性摄入碳水化合物可能会增加身体的疲劳感、降低警觉性。作者希望此次的研究成果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适当减少糖类的摄入量。

参考文献:

[1] Sugar Rush or Sugar Crash?A Meta-Analysis of Carbohydrate Effects on Mood[J]. Neuroscience & Biobehavioral Reviews, 2019.DOI:10.1016/j.neubiorev.2019.03.016

[2] Changes in beverage intake between 1977 and 2001[J]. 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2004, 27(3):205-210.DOI:10.1016/j.amepre.2004.05.005

[3] The impact of diet-based glycaemic response and glucose regulation on cognition:evidence across the lifespan[J]. Proceedings of the Nutrition Society, 2017, 76(4):466-477.DOI:10.1017/S0029665117000829

[4] Glucose improvement of memory:a review[J]. 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2004, 490(1-3):33-57.DOI:10.1016/j.ejphar.2004.02.043

[5] Raised glucose levels enhance scopolamineinduced acetylcholine overflow from the hippocampus:an in vivo microdialysis study in the rat[J]. 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 1992, 49(2):181-188.DOI:10.1016/S0166-4328(05)80163-9

[6] Dietary amino acids and brain serotonin function; implications for stressrelated affective changes[J]. Neuromolecular medicine, 2008, 10(4):247.DOI:10.1007/s12017-008-8039-9

[7] The trajectory from mood to obesity[J]. Current obesity reports, 2018, 7(1):1-5.DOI:10.1007/s13679-017-0291-6

[8] Mood and cognitive performance effects of" energy" drink constituents:caffeine, glucose and carbonation[J]. Nutritional Neuroscience, 2004, 7(3):127-139.DOI:10.1080/10284150400003041

[9] The effect of glucose dose and fasting interval on cognitive function:a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ix-way crossover study[J]. Psychopharmacology, 2012, 220(3):577-589.DOI:10.1007/s00213-011-2510-2

[10] Acute effects on mood and cognitive performance of breakfasts differing in fat and carbohydrate content[J]. Appetite, 1996.DOI:10.1006/appe.1996.0042

[11] Dietary effects on mood and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 1989, 23(3-4):275-283.DOI:10.1016/0022-3956(89)90033-2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