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近期刊登了一项研究。这项研究的确引人瞩目,研究主导者来自牛津大学,与美国耶鲁大学合作,数据样本来自美国CDC(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等机构,抽样规模达120万余人。
这项由顶尖名校联袂进行的研究,主要为揭示运动与精神健康的关系。研究者在“窥探”了美国1,237,194(120多万)18岁及以上人的日常生活,深入研究了八大类运动,75种运动小项后,得出了一个“伟大”的结论。
运动,有益精神健康。
纳尼?这不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吗?崔永元都已经通过“万里长征”治好了自己的抑郁症。
对,这群研究者确实就进行了这样一项看似常识性的研究。并且,认真无比。为了真实客观地反映运动与精神健康的关系,他们采用严谨的数理统计方法,校正了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等干扰因素的影响。
因变量选取上,将精神负担和精神疾病的范围集中在现代人常见的抑郁、压力、情绪问题等方面,以“精神状况达到出现负担的时间”为量化指标。
由于“先前被诊断有抑郁症”与严重的精神健康负担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研究者进行了两组研究:“全样本”中锻炼者和不锻炼者的对比研究、“先前被诊断有抑郁症”的人中锻炼者和不锻炼者的对比研究。
结果两组研究几乎呈现出一致的结果:“完全不锻炼的人”的精神健康负担天数几乎是“锻炼者”的2倍!
甚至,相比不锻炼,做家务都能月均减少0.4天的心理不良健康天数。
其实,早先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约翰·瑞迪,也从生物学角度阐释了这一观点。在运动时,大脑会产生更多的多巴胺、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三种神经传导物质会给我们带来正面积极的影响。
多巴胺是一种影响学习能力、满足感、注意力和运动的神经递质;
血清素能增强记忆力;
去甲肾上腺素能够影响注意力、认知力和动机。
常识,常不识
当然,运动的作用,最直接的表现还是在身体上。
2016年,在《英国运动医学杂志》发布的一项持续15年、涉及8万人的调查报告中就已指出:正常人通过锻炼身体可降低28%的死亡风险。
运动,有益于身心健康这事儿,早已妇孺皆知。然而,一些看似不证自明的“荒唐”研究,却总往往隐匿着现实的悲伤。
来看一些社会新闻。
2016年3月1日,台北一名59岁的女性在一家高级健身房中参加1小时有氧训练课时,突然倒地,昏迷且休克,在紧急送医抢救后仍不治身亡。事后确认该女子有糖尿病史。
在2012年的时候,浙江电台一位年仅25岁的女主播,在感到胸闷,而且患有感冒后仍坚持去健身房,在回家后突然心脏和呼吸骤停,经抢救无效而死亡。尸检表明她死于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一种发病快、死亡率超过70%的心脏病。
只知“What",不知有”How"的常识,杀伤力就是这么大!
如果早些知道如何科学地运动,这些人恐怕会做到真正的有益身心健康,而不是自损生命。
耶鲁、牛津的学者所做研究的亮点正在于解决了“How"的问题。
1.哪种运动最佳?
他们的研究发现,不同的运动对减轻人心理负担的程度大不相同。排在前三名的是:团体运动、骑车、健美操或体操(娱乐或其他休闲性运动)。
无论对于全样本,还是有抑郁症的人群,团体运动都是最有效的减轻心理负担的运动(降低率高达22.3%)其次为骑行(降低率为21.6%)~
排在第三位的对二者稍有不同,普通人是健美操或体操,对有精神问题的人娱乐活动则更加有效。突然有些明白,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的开心了。
并且,他们的研究证明如太极、瑜伽等具有正念性的运动确实有利于改善情绪,提升精神健康。且与不锻炼的人相比,降低心理负担的成效高出22.9%。
另外,通过他们的统计分析发现,在改善情绪上,学历或财富等其他社会因素都不如运动的效果明显。譬如,大学生仅比高中生的心理负担低17.8%;而家庭收入超过5万美元的人也只比收入15000美元的人心理负担低17%。
2.多长时间、什么频次最宜?
研究者指出:并不是运动时间越长越好,甚至,每次运动超过90分钟,每月超过23次会导致更差的精神状况。
一般来说,45分钟都是最佳运动时间。小于45分钟的运动时长,降低心理负担的效果不明显;但运动时间超过90分钟的人,其心理健康负担会比运动45分钟或根本不运动的人更严重。
每周3-5次的运动频率,效果最好。这一结果适用所有运动类型,所有运动级别,其中剧烈运动比轻或中度运动会更有利于减轻心理负担。每周锻炼120分钟至360分钟的人的心理健康负担最低。
看到这里,当妈的肯定会想到另一个问题:孩子怎么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
是啊,既然运动这么有益身心健康,孩子怎么能少得了!况且,好动也是孩子的天性!
首先,无论贫穷或富有,顺应孩子的天性,让他们动起来。
四肢发达的孩子,头脑才不简单。这不是故意唱反调,之前的文章跟大家分享过,哈佛脑科学家的发现,运动可以重建大脑,让孩子更专心、更快乐!
其次,分龄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
加拿大体育中心曾发布一项名为《发展身体素养0-12岁儿童家长指南》的报告,旨在帮助大众理解和支持加拿大的长期运动发展项目。作为运动指南,报告先告诉我们,孩子学习基础运动技能的大致时间节点。
以游泳为例,孩子开始游泳的时机大概在5.5~6.5岁之间,建议7岁之前开始。
但这项报告提供的毕竟只是基本运动技能指南,不是具体的运动项目。到底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合适哪些运动项目?来简单看看吧~
3-5岁学龄期儿童
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大肌肉发展较快,身体协调性较之婴儿时期大大增强,更加适宜户外运动。
推荐项目:骑自行车
因为骑自行车是一个全身性地运动,能更加有效地锻炼孩子手、眼、脚的协调性,并且有利于提升其平衡能力,而且骑行在《柳叶刀》的研究中,提升精神健康的有效性排名第2呢!
相似的平衡车,也是一项不错的选择。
5-7岁儿童
这个年龄段的儿童进入了幼儿时期成长高峰之后的缓慢发育阶段。尤其是心血管的发育比运动系统的发育还迟缓,不建议长时间的剧烈运动。
推荐项目:体操、游泳类
为了实现发育期的平稳过渡,可以尽量选择体操、游泳等体力消耗没那么剧烈的运动。
8-25岁 青少年时期
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在力量、速度、耐力及灵敏性程度上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可选择一些培养运动能力、及团体精神的运动。在前面提到的耶鲁、牛津学者的研究中,团体类的运动可最有益于改善情绪。
推荐项目:球类运动
球类运动能提升反应速度、心肺耐力,有助于肌肉和骨骼发育。
不仅如此,在前文提到的《英国运动医学杂志》刊登的那项“运动与降低全因死亡率”的研究中明确显示,
挥拍类的运动最有利于降低死亡风险,降低率高达47%。
10岁左右的孩子可多练习乒乓球,羽毛球等小球运动,锻炼身体灵活性;稍大一点后,可多参与篮球、排球等竞技性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