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武汉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等国内外的研究结构,在研究403681名成年人长达十年的随访数据之后发现:在中高强度运动总量相同的情况下,高强度运动占比越高,全因死亡风险越低。
这项研究再次表明,增加高强度运动的比例与额外的健康益处相关。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著名期刊JAMA Intern Med上[1]。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连刷碗、做饭、拖地和爬楼梯,都有益于健康[2]。更极端地说,只要你别连续久坐,哪怕你每坐30分钟就站起来走两步,都能有益于健康[3]。
很多指南都已经建议,成年人每周至少应积累150至300分钟中等强度身体活动(MPA),或75至150分钟剧烈强度身体活动(VPA),或两种强度的身体活动的等效组合[4]。
来自剑桥大学的研究团队在著名期刊《自然·医学》发文称:基于10万人的研究结果,在运动消耗同等能量的情况下,中度和剧烈的运动占比越高,健康获益越多[5]。
那么与中等强度的运动相比,剧烈运动是否会进一步增加健康的获益呢?
武汉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的研究人员推测:在相同的总体力活动量下,较高比例的剧烈运动与较低的死亡率相关。
为了验证他们的这一假设,研究人员分析了美国国民健康访问调查(NHIS)中纳入的403681名成年人数据样本。
所有参与者的运动情况是通过两组问题来衡量的,基于这两组问题,可以了解参与者的运动类型,以及频率和时长。研究人员通过将运动频率和持续时间相乘来计算中等强度运动和剧烈运动的总量(分钟/周)。
从整体上看,本研究纳入的全部成年人中,平均年龄为42.8岁,有225569名女性(51.7%),中位随访时间是10.1年。随访期间发生了36861例死亡,包括7634例死于心血管疾病,8902例死于癌症。
总的来看,不足45%的参与者达到了指南规定的运动标准,还有34.3%的参与者没有进行过中等和剧烈强度的运动。如此看来,大部分人是不爱运动的。
在进行过中等和剧烈强度运动的参与者(65.7%)中,有剧烈运动习惯参与者的比例,以及剧烈运动占比如下:32.5%的参与者没有进行过剧烈运动,5.1%的参与者剧烈运动占比0-25%,10%的参与者剧烈运动占比25%-50%之间,21.3%的参与者剧烈运动占比50%-75%之间,15.8%的参与者剧烈运动占比75%-100%之间,15.2%的参与者剧烈运动占比100%。
总的来看,在相同的总体力活动量下,剧烈运动与中等强度运动的比例越大,全因死亡率越低。
与剧烈运动占比为0的参与者相比,剧烈运动占总体力活动量50%-75%以上的参与者全因死亡率降低17%,且与总中等和剧烈运动量无关。
此外,剧烈运动量占总体力活动的比例越高,也与较低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癌症死亡率相关。然而,只有剧烈运动量占50%-75%和75%~99%才有统计学意义。
此外,中等和剧烈运动总量与较低的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癌症死亡率相关。与不进行中等或剧烈强度运动的参与者相比,每周进行150至299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和每周150分钟或更多剧烈运动的参与者,全因死亡风险最低,下降36%。
对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中等强度运动和剧烈运动的最佳组合是:每周1-149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和每周150分钟或更多剧烈运动,风险下降44%。对于癌症死亡率,每周300分钟或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和每周1至74分钟的剧烈运动显示出最强的反向关联)。
总的来说,研究人员认为,这项队列研究结果支持他们的假设,即与中等强度运动相比,剧烈运动与降低死亡风险有关。且,在相同的总体力活动量下,剧烈运动与中等强度运动比例较大的参与者,其全因死亡率较低。
无论如何,这项研究及之前的研究告诉我们,每周完成150分钟中等和剧烈运动是底线。在这个基础上,适当增加剧烈运动的占比,可能会收获额外的健康益处。
参考文献:
[1] Association of Physical Activity Intensity With Mortality:A National Cohort Study of 403 681 US Adults[J]. JAMA Intern Med, 2020.
[2] Dose-response associations between accelerometry measured physical activity and sedentary time and all cause mortality: systematic review and harmonised meta-analysis[J]. bmj, 2019, 366: l4570.
[3] Potential effects on mortality of replacing sedentary time with short sedentary bouts or physical activity: A national cohort study[J]. 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19, 188(3): 537-544.
[4] The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J]. Jama, 2018, 320(19): 2020-2028.
[5] Wearable-device-measured physical activity and future health risk[J]. Nature Medicine, 2020: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