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全球每天会消耗掉20多亿杯咖啡。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新兴消费国之一,每年咖啡市场消费量增长幅度呈15%至25%双位数成长。有关咖啡的健康研究也渐渐涌现,发现诸如降低脑卒中、冠心病、肿瘤风险等有益功效。可是在功效的背后,还有一条隐性规则——适度!
2018年的一篇报道《咖啡因相关性死亡!!》一下子把多数人拉回现实。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喝咖啡也要有度,否则“咖啡醉”并不远。
除了咖啡,咖啡因广泛存在于茶、可可饮料、软饮料、能量饮料、药物以及特殊的运动食品和补充剂,其含量从茶叶的24-50 mg/150 mL到咖啡的40-180 mg/150 mL不等。即便是脱咖啡因的饮料,也会含有3-5 mg不等的咖啡因。
此外,咖啡因还存在于许多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物中,包括一些用于止痛、治疗感冒、控制食欲、保持清醒、治疗哮喘和液体潴留的药物。这是由于咖啡因也能发挥止痛药的作用。当与一些简单的止痛药例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基酚联合应用时,可以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过,药品中咖啡因的含量是很少的,短期内用药是不会造成咖啡因中毒的。
常见饮料和药物中所含的咖啡因汇总如下表所示:
简单来说,摄入咖啡因5分钟内就可以在脑中检测到较高的浓度,并在30分钟内达到最高水平。
咖啡因很容易从口腔、直肠和肠外途径吸收,紧接它会迅速进入所有身体组织,并穿过血脑、血胎盘和血睾丸屏障,但它从人体内完全消除比较缓慢,因人而异(半衰期为2-12小时)。
体内的肝微粒体酶系统负责肝脏中的咖啡因代谢。95%的咖啡因通过细胞色素CYP1A2清除,只有0.5%到2%的咖啡因被摄入尿液中。
咖啡因作用机制
咖啡因是一种黄嘌呤生物碱化合物,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能够暂时的驱走睡意并恢复精力、增加警觉性水平、减轻疲劳等,还被证明可以改善大脑、感觉功能和运动反应的信息处理。
咖啡因的心理效应也导致了它的广泛使用,因为它可以提供能量并提高认知能力,给创作者以灵感。它们是咖啡因通过改变神经递质的释放而导致不同神经通路的化学激活的直接结果,这些影响可导致心理和身体依赖。
已经证明,咖啡因在长期使用后戒断期间能够诱发戒断综合症,并可能导致成瘾和耐受机制。
咖啡因的副作用
高剂量咖啡因摄入超过500-600 mg(相当于每天4-7杯咖啡),可引起焦虑、震颤和心动过速。而且,过量摄入还会增加中风和心脏病的风险,会导致机体依赖咖啡因。
通常按照每日咖啡因的消费情况,分为三类人群:轻度咖啡因使用者:<200 mg/d中度咖啡因使用者:200-400 mg/d重度咖啡因使用者:>400 mg/d
咖啡因中毒
“咖啡因中毒”(即过量摄入咖啡因导致的慢性毒性状态),包括焦虑、躁动、不安、失眠、胃肠道紊乱、震颤、心动过速、精神运动性躁动,以及在某些情况下死亡。
一般来说,含咖啡因的食物或饮料不至于造成咖啡因中毒,往往是摄入过量含咖啡因的药物,且血液浓度超过80 mg/L而引起咖啡因中毒。咖啡因的急性毒性水平尚未得到很好的确定,但对于成年人来说,估计致死剂量为150至200 mg/kg或10至20 g。通常,一名年轻女性在摄入约36至40 g咖啡因(180至200片,每片含200 mg咖啡因)后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和代谢性酸中毒。
这些药物害怕咖啡
服用以下药物期间,需避免喝咖啡,比如抗生素、安眠药、利尿剂、抗骨质疏松的药物、维生素类,因为咖啡因会影响这些药物的疗效。
此外,许多研究显示咖啡因摄入量与特定精神疾病之间存在一定关系,特别是双相情感障碍、焦虑、进食障碍和精神病。除了引起或加重精神症状,咖啡因还会影响许多精神科药物的作用,包括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抗躁狂药、抗焦虑药和镇静剂。这些相互作用可能导致咖啡因相关或药物相关的副作用,可能会使精神病治疗复杂化,甚至导致死亡。
酒精和咖啡因
两者的关系“千丝万缕”。有研究发现,酗酒个体会比不饮酒的人群每天多消耗大约30%的咖啡因。此外,戒酒者停止饮酒后,喝咖啡的量会比以往增加很多。
这四类人群需要注意
运动员、精神病患者、婴儿、孕妇应特别注意咖啡因的摄入。
咖啡因在精神病患者中的使用必须被认为是可能中毒的重要危险因素,因为咖啡因与许多精神药物的协同作用。婴儿应该完全避免咖啡因的使用。此外,英国食品标准局建议孕妇不要过量摄入咖啡因。
最后的话:
其实很难界定咖啡因到底属于食品、药品还是毒品。大家在享受咖啡的时候,也要同时注意适度,对自己喜欢的咖啡品牌不妨悉心了解一下咖啡因的含量,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款,莫要贪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