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蚊剂里的活性成分,哪些是靠谱的?

佩襄 医学 473

避蚊胺.jpg

天气越来越热,蚊子也多了起来,驱蚊水和蚊香液成了很多家庭的“床头必备品”。

但里面的各种驱蚊成分到底有多大效果、安全性如何,你真的了解吗?

驱蚊剂里的活性成分,哪些是靠谱的?

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和美国环境保护署(EPA)指出,只要按照说明使用,含下面这些活性成分、在EPA注册的驱蚊产品都被证明是安全有效的,即使对于孕妇和哺乳期女性也一样。

  • 避蚊胺(DEET)

  • 派卡瑞丁(KBR3023,又叫埃卡瑞丁)

  • 驱蚊酯(IR3535,又叫伊默宁)

  • 柠檬桉树油(OLE)

  • 对薄荷烷二醇(PMD)

  • 2-十一酮

此外,还有一些天然植物做成的驱蚊剂,但有效性和安全性都没有得到验证,也没有在EPA注册,可能无法防止蚊虫叮咬。

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驱蚊剂并不会杀死昆虫,只是把它们“赶走”,不来叮咬人类。

与此对应的是“杀虫剂”,比如氯菊酯就是一种杀虫剂,既能杀死又能驱除蚊子,但不能在皮肤上直接使用,一般是在大面积喷洒的杀虫药里用的。0.5%的氯菊酯也可以喷在衣裤、鞋袜和帐篷等装备上,起到保护作用。

下面就简单讲讲一些常见靠谱的驱蚊成分。

1. 避蚊胺

很多人对避蚊胺有误解,一些驱蚊产品甚至打出了“不含避蚊胺”的旗号。可能是有些人把DEET跟剧毒杀虫剂DDT混淆了,对它避之不及。

实际上,避蚊胺的使用已经非常成熟、研究也比较充分,是驱蚊剂中最常见的活性成分,防蚊虫效果相当给力,从二战时期军用到野外生存,经过了六七十年的验证。

使用时可涂抹在皮肤或衣物上,通过影响昆虫的嗅觉感受器,防止被蚊子、恙螨、蜱及其他昆虫叮咬。

大多数驱蚊剂含有10%-25%的避蚊胺,但也有些特殊用途的产品含有高达99%的避蚊胺。

避蚊胺浓度越高的产品,并不意味着效果越好,只是能让防蚊虫叮咬的持续时间更长。比如,避蚊胺浓度为10%,可提供约2小时的保护;浓度为20%-34%,可持续约3-6小时。但浓度达到50%后,最多能持续12小时,浓度再高也不会再增加保护时间。

目前主流的医学意见认为,避蚊胺只要正常使用就是安全的,但少部分人的皮肤可能对避蚊胺过敏(尤其高浓度时,有可能引起皮疹),所以建议不要把避蚊胺用在破损的皮肤上;婴儿和2岁前的儿童皮肤较脆弱,要谨慎使用。

出于对健康的考虑,加拿大卫生部禁止销售避蚊胺浓度高于30%的防蚊产品,还给出了针对婴儿和儿童的使用建议:

2-12岁的儿童:使用的含避蚊胺产品浓度应低于10%以下,而且1天内使用不能超过3次;

2岁以下的儿童:1天内使用不应该超过1次;

6个月以下的婴儿:不建议使用此类产品,建议用蚊帐等其他物理防护措施。

2. 派卡瑞丁

与避蚊胺类似,含派卡瑞丁的驱蚊剂浓度也和保护时间正相关:浓度为5%,可持续防护3-4小时;浓度为20%,可防护8-12小时。

在相似的浓度下,派卡瑞丁似乎至少与避蚊胺一样有效,虽然相关研究没那么多,但安全性已经得到确认。

只有避蚊胺和派卡瑞丁这两种成分得到了美国儿科学会(AAP)的认可。

3. 驱蚊酯

除了防蚊,还可驱除蠓和吸血蝇类。有研究发现,驱蚊酯浓度为10%或更高时,对蚊虫叮咬的效果可持续数小时,而7.5%的浓度保护效果有限。

4. 柠檬桉树油类产品

含柠檬桉树油(OLE)的驱蚊剂,浓度为8%-10%,防护时间为2小时;浓度为30%-40%,防护时间可达6小时。

对薄荷烷二醇(PMD)是柠檬桉树油中分离出来的成分,对蚊子、蜱虫、苍蝇和蠓有效,30%的制剂对某些昆虫的防护时间约6小时。

注意,3岁以下的儿童不能用含有这两种成分的产品,但其他人按照指示使用还是安全有效的。

5. 2-十一酮

这个成分存在于芸香、香蕉、丁香和生姜等植物中。浓度为8%的2-十一酮产品,防蚊时间可达3-5小时。

孕期和哺乳期女性,能用驱蚊剂吗?

对于孕妇,使用驱蚊剂预防昆虫叮咬其实是利大于弊的,因为这些昆虫可能传播登革热、疟疾、寨卡病毒、莱姆病、黄热病、西尼罗河病毒,孕期一旦感染,都可能对发育中的婴儿有害。

目前还没有研究发现,驱蚊剂按说明使用是否会增加流产的风险。

根据一些有限的研究结果,当按指示使用驱蚊剂时,似乎不会增加妊娠相关问题如早产(37周前出生)或低体重儿(出生时体重小于2500克)的风险;孕中晚期每天使用推荐剂量的避蚊胺,也没有增加1岁儿童出现发育问题的风险。

至于胎儿出生缺陷,大多数研究没发现避蚊胺会增加风险,不过有一项研究发现,孕早期暴露于避蚊胺的男性胎儿更常出现尿道下裂,但研究的可靠性很低,不能证明就是避蚊胺造成的;而派卡瑞丁、对薄荷烷二醇、驱蚊酯和2-十一酮还没有在人类孕妇中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不过,只要按照说明使用,预计这些成分都只有少量会通过皮肤吸收入血。

此外,大豆、柠檬草、香茅、薄荷、薰衣草、天竺葵或香叶醇等植物制成、民间用来“驱蚊”的天然植物油,还没有人类孕期使用的相关研究。

保险起见,建议在孕早期(前12周内)只能使用低浓度的避蚊胺(不超过30%),优先选择标有孕妇使用说明的产品。

哺乳期还没有相关研究,建议参照孕期的避蚊胺使用说明,使用时远离胎儿可能碰到的皮肤范围。

使用驱蚊剂的注意事项

使用前,阅读并按照标签上的说明进行操作,只在需要时使用。

最好在户外或家里阳台用,不要在封闭空间里使用喷雾型驱蚊剂。使用时屏住呼吸,尽量减少吸入;不要在食物附近使用。

如果标签提到有易燃性,使用时要避开明火,不要在附近抽烟。

为了减少吸收入血的量,驱蚊剂只能涂在暴露在外的皮肤或衣服上,不要涂抹在衣服遮盖的皮肤上,更不要在伤口或受刺激的皮肤上使用。

如果打算在脸上用,不要直接对着脸喷,应该先喷在手上,再小心地少量涂在脸上,避免沾到眼睛和嘴巴里。

儿童使用时,注意不要让孩子拿着自己喷涂(孩子的手容易乱摸)。可以大人先喷在手上,再给孩子进行涂抹。

如果同时还要用防晒霜,先抹防晒霜,再抹驱蚊剂。

用完后,用肥皂和水彻底洗手,减少带进口腔的机会。

如果不再接触昆虫了,就用肥皂和水洗掉皮肤和衣服上的驱蚊剂。

人用的驱蚊剂,请不要在宠物或其他动物身上使用。

电蚊香液中的成分安全吗?

电蚊香液的驱蚊成分一般是合成拟除虫菊酯(名叫“XXX菊酯”的都是)。和抹在皮肤上的驱蚊水不同,蚊香液里的拟除虫菊酯会扩散到空气中、吸入体内,而且一般是整晚使用的,时间较长。

如果短时间大量接触拟除虫菊酯,可能导致持续几小时的头晕、头痛、恶心,更大的量甚至可导致肌肉抽搐、意识丧失,少数人可能过敏。

而长期接触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还有待确定。目前有限的研究发现,拟除虫菊酯可能存在神经和心脏毒性,增加全因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不过,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它们会导致出生缺陷或影响生育能力。在致癌性方面,有2种拟除虫菊酯(溴氰菊酯、氰戊菊酯)被IARC归为3类致癌物,也就是“对人类致癌性可疑,尚无充分的人体或动物数据”;还有研究发现,美国成年人暴露于拟除虫菊酯与癌症发病率无关。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限定,每天工作8小时、一周40小时的场所,空气中除虫菊酯含量不得高于5毫克/立方米。

安全起见,家里防蚊更建议采用纱窗、蚊帐等物理方法,可以在衣物和蚊帐上喷涂0.5%的氯菊酯。如果蚊子实在太多,不得不用电蚊香液,要按标签正确使用,不要离人太近,家有小孩的尤其要注意。房间不要密闭,开窗通风比空调换气更能降低室内拟除虫菊酯的水平。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