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坐越傻,此言不假!科学家发现久坐行为与大脑萎缩显著相关

佩襄 医学 1.4K+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者在《PLOS ONE》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对中老年人的久坐行为、运动水平和大脑内侧颞叶的厚度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久坐时间较长与内侧颞叶厚度更薄有显著相关!内侧颞叶是大脑认知功能的重要区域,其萎缩与记忆障碍以及阿尔茨海默病有关。[1]

久坐行为与大脑萎缩.jpg/

更令我们提个小心的是,无论是久坐、还是脑部的萎缩,都与运动水平没有显著关联,也就是说,那些平时有着良好锻炼计划的朋友,如果你们上班的时候也是窝在工位一动不动,那还是很危险啊!

这项研究中纳入了35名参与者,其中25名女性、10名男性,他们的年龄范围从45-75岁,平均教育水平为16.4±2.5年,BMI则位于19-35之间,有15名参与者的BMI超过了25。这些参与者全部经过认知测试,所有人的认知水平都是正常的,并且没有精神疾病史和心血管疾病史。同时,他们也经过了抑郁/焦虑测试,保证情绪正常。

同时,研究者通过问卷调查了这些人平时的久坐时间与运动水平。根据问卷结果,参与者的平均运动水平为每周1521±1225MET-分钟,21名参与者水平较低,14名参与者水平较高。一般来说,普通人的运动水平在1500MET-分钟左右,可以认为这些人里有不爱动的懒蛋,也有保持着锻炼习惯的人。

#知识点:MET指的是标准代谢当量,表示相对的能量代谢水平和运动强度,1MET=耗氧量3.5ml/(kg·min),人在静坐时的MET差不多就是1.0,用这个指标可以将各种不同情况的运动换算成单位一致的数据用于比较。

另一方面,参与者的久坐时长为7.2±3.3小时,跟普通上班族差不多。并且,久坐的时间与运动水平是无关的。也就是说,老坐着的人也不是完全不在意健康,完全有可能是个健身达人。

研究者为这些参与者进行了脑部核磁共振扫描(MRI),目标几种在内侧颞叶(MTL)以及它的几个亚区上,包括在认知研究中经常涉及的齿状回、内嗅皮层、海马旁皮质等区域。见于内侧颞叶的萎缩是随着衰老出现的,所以研究者把年龄也作为一个协变量加入了分析模型中。

研究结果显示,内侧颞叶的萎缩居然与久坐时间大大相关!随着久坐时间延长,内侧颞叶整体萎缩便更严重。对亚区的分析则显示,主要是内嗅皮层、海马旁皮质和小隐窝等区域体积减少了!而运动水平则完全不与它们产生关系。

越坐越傻,此言不假

研究者还将年龄、性别、BMI、教育等因素统统考虑进分析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只有久坐时间与内侧颞叶萎缩存在相关性,坐了一天再去健身,也是没啥用啊~

这就有点儿吓人了!内侧颞叶是保持正常记忆功能必须的脑部区域,在阿尔茨海默病等痴呆症疾病中,都在很早期就发现了其中海马、内嗅皮质等区域的病理性变化[2,3],各种研究也表明,这些脑部区域对于空间记忆是至关重要的[4]。如果久坐真的会对大脑内侧颞叶产生这么大的影响,那么它很可能是改善中老年人脑健康的关键所在。

实际上,虽然研究久坐的并不如研究运动的那么多,但是已有一些明确的证据表明,久坐不动可能是与年龄有关的认知障碍发展的一个关键危险因素[5]。一项有关阿尔茨海默病风险的研究认为,全球13%的AD病例可以归因于久坐,如果能够减少25%的久坐行为,那么在全球范围内可以减少100万例以上的AD发病[6]。

至于久坐到底是怎样影响我们的大脑健康,目前有这样的猜测,久坐与心血管和代谢相关疾病风险有关,如糖尿病、高血压和肥胖,这可能会造成血管的损伤,进一步影响大脑 [7]。同时,久坐行为似乎能够直接影响神经生物学过程,会减少新神经生成、突触的可塑性、神经营养因子生成、血管生成等过程,并增加神经元炎症[8]。

参考资料:

[1] http://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195549

[2] Profound loss of layer II entorhinal cortex neurons occurs in very mild Alzheimer's disease. J Neurosci 1996;16: 4491–4500 pmid:8699259

[3 Loss and atrophy of layer II entorhinal cortex neurons in elderly people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nn Neurol. 2001; 49: 202–213 pmid:11220740

[4] Towards a functional organization of episodic memory in the medial temporal lobe. Neurosci Biobehav Rev 2012;36: 1597–1608 pmid:21810443

[5] Sedentary behavior as a risk factor for cognitive decline? A focus on the influence of glycemic control in brain health. Alzheimer’s & Dementia: Translational Research & Clinical Interventions 2017;3: 291–300

[6] What i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edentary behaviour and cognitive func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Br J Sports Med. 2017;51: 800–811 pmid:27153869

[7] Sedentary behavior and health outcomes among older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BMC Public Health 2014;14: 333 pmid:24712381

[8] Comparison of self-reported measure of sitting time (IPAQ) with objective measurement (activPAL). Physiol Meas 2014;35: 2319–2328 pmid:25341050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