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造谣和辟谣之间的斗争,大概从人类学会八卦聊天之后就开始过了。不过随着媒体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谣言已经从隔壁张三偷了你家萝卜,变成了宇宙射线今天晚上会破坏你家手机。
虽然谣言战争中,大多还是“邪不胜正”的结果。但造谣这种风险低不用杀头,收益又远高于300%的良好职业,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受过一定高等教育的人群下岗再就业,这时谣言也变得让人无法一眼看穿了。
高级造谣法中最普遍的是篡改扭曲报告,找篇和某个热点有一些关系的报告,忽略这报告的前因后果,只选择中间最吓人的那句话,或者干脆编一句就好。比如之前关于美国或者台湾禁运日本食品的谣言,就是将一份日常工作报告和政治法律问题,改造成突发科学新闻事件来博取眼球。至于将WHO报告中关于大量一次性服用VA可能造成的短期影响,篡改成日常服用鱼肝油就造成严重后果的这类谣言就更多了。
不过这样的谣言破解起来也很容易,只需要用一点时间认真看一下原文内容就好。但是最近比较流行的科学论文文献谣言法就比较难了。
所谓科学论文文献谣言法,就是用一大堆论文,推导出来一个骇人听闻的结论,比如论证出来小夜灯中的蓝光会造成宝宝得抑郁症,或者喝纯净水会让人blahblah的。
这种谣言很有欺骗性——里面每个论文都可能是真实存在的,即便是有一定科学常识的读者也会被迷惑。辟谣的成本也很高。
不过这种引用了很多学术期刊上的论文,看上去可信度很高的谣言。实际上编造成本非常低,如果你想这样做,只要遵循四步就要了:
1.先想一个能吓死人的谣言结论,这个事情要跟所有人日常生活相关,比如吃饭、上网、走路、睡觉、喝水等等,越吓人越好,不吓人就不会被传播,就没有商业价值。没商业价值干嘛要造谣啊,难道真做公益啊。不过在谣言里言辞诚恳的表白一下公益之心倒是个不错的idea。
2.打开论文搜索引擎,将你需要的谣言分解成关键字搜索,最简单好用的是谷歌学术。这就是为什么最近的造谣小能手们都是身居海外的缘故,除了不会被查水表,还不需要挂难用的VPN翻墙。
3.搜索的结果中,应该大部分都是打自己脸的,不过要有信心耐心寻找,一定能找到一两个能被利用的:不支持没关系,中立也可以;不中立也没事,只要里面数据有一点可用就好;不是人的实验,兔子老鼠也没问题;不要在乎时间和发稿人,哪怕是三十年前马达加斯加的本科毕业论文,或者法国小学生课堂实验你都可以用。
4.将这几篇论文的数据里面最能支持谣言论点的复制出来,用煽动性的言论串起来,然后把这些论文的结论里,所有“可能”、“也许”之类的词都干掉,就说这些实验是你谣言铁铮铮的依据。
好,这就是一篇很可能火爆的谣言稿了,要牢记不要在证据、逻辑、常识之类的地方分心思,唯一要注意的,就是结论一定吓死人,还有后面英文的引用文献清单要越多越好,哪怕你根本没写进文章甚至是反对你的也成,谁会真看啊。做到这两点,10万+的阅读量是起步,就算微信之后删了文章又怎样,这一票就比辟谣公众号辛苦半年涨的粉多了。
话说回来,如何避免被这种谣言吓唬呢?先了解这类谣言出现的基础:民众一方面担忧现代科学科技发展的副作用,一方面又把发现和解决这些副作用寄托在科学研究身上。所以当一万个科研报告说没问题的时候,民众不在乎,当一个科学家有疑虑,或者一个科研报告说可能有害的时候,就会被谣言利用放大无数倍进行传播。
科学发现不是一个实验或者论文那么简单,从产生怀疑开始,要做动物实验或者进行社会调研,将结论发表论文,但这只是开始。对于那些很重要的结论,其他科研人员继续重复动物实验,或志愿者人体测试,或全球更大范围内的调研。当更多的实验证实了之前的论文,WHO,疾控中心等专业组织汇就会开始研究这些实验是否准确有意义,判定是否发布警告或者制订修改法规。
能从一篇论文到最终被权威机构确认有漫长的路。这其中很多论文最终都会被发现是无效、有误、被推翻的,有些是涉及到诚信的数据伪造,更多的只是实验本身的局限性导致。因此不要用没有被后续验证的单独一篇或者几篇科研论文作为实际生活的指导,普通民众更需要关注的还是权威机构在综合大量研究报告之后给出的意见。
随着谣言工作者的进修升级,这种滥用科研报告的谣言一定会越来越多,与其说这是考验读者的专业能力,不如说这是在考验性格。总有些谣言是会超越你我的专业知识的,这时除了依靠自己的常识来判断选择,信或不信,其实更多是潜意识在帮你选择:你喜欢活在恐惧还是快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