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肠道细菌发酵蛋白并促癌,涉及哪些分类和通路?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IF:4.076]
① 肠道菌群对未消化的蛋白进行发酵的过程称为细菌腐败,可能破坏肠道稳态;② 细菌腐败可能消耗宿主必需的组氨酸、色氨酸,并产生胺、腐胺、甲酚、吲哚、苯酚等物质,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中起作用;③ 对细菌腐败相关的通路进行模拟分析,发现腐败通路仅存在于有限的细菌类群中;④ 这些细菌包括芽孢杆菌属、梭菌属、肠杆菌属、埃希氏杆菌属、梭杆菌属、沙门氏菌属等;⑤ 致病菌对腐败通路无偏好,共生菌偏好可产生腐胺及硫化氢的腐败通路。
In silico analysis of putrefaction pathways in bacteria and its implication in colorectal cancer
2017-11-07 DOI: 10.3389/fmicb.2017.02166
JFF:乳铁蛋白的免疫调节功能依赖于完整的肠道菌群
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IF:3.144]
① 大鼠分为5组:对照组、乳清蛋白组、抗生素组、抗生素-乳清蛋白组、抗生素+乳清蛋白组;② 乳清蛋白处理的大鼠血清细胞因子表现为Th1型,而乳清蛋白+抗生素处理后,未出现此表型;③ 乳清蛋白组与对照组的粪便菌群在干预后第19天及33天时表现出显著差异,差异来自于梭菌属、乳杆菌属及Oscillibacter valericigenes;④ 抗生素引起肠道菌群失调,促炎症性变形菌门及脱铁杆菌门、抗炎症性Akk菌均富集,可产生丁酸盐的厚壁菌门减少。
An intact gut microbiota may be required for lactoferrin-drivenimmunomodulation in rats
2017-11-02 DOI: 10.1016/j.jff.2017.10.030
Nature子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肠道菌群变化
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IF:14.299]
① 2017年10月,华大基因、301医院等团队发表研究,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肠道菌群进行了首次大规模的病例对照分析;② 在对218名患者及187名健康对照的粪便菌群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患者的肠杆菌科、链球菌属丰度显著增加,有益菌群(如柔嫩梭菌)减少;③ 某些与心血管健康相关的具有代谢或转运功能的分子增加,链球菌属的丰度与血压呈正相关,肠杆菌科的丰度与心肌指标呈正相关;④ 并基于47种肠道细菌构建了中国动脉粥样硬化风险预测模型。
Atherosclerosis: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gut microbiome and atherosclerosis
2017-11-03 DOI: 10.1038/nrcardio.2017.169
Science:重新思考菌群的可遗传性
Science[IF:37.205]
① 基于双胞胎的研究是定量人体菌群中各分类群可遗传性的一种方法;② 2009年及2012年的2项基于双胞胎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可遗传性很低;③ 但在2014年进行的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双胞胎研究发现,Christensenellaceae细菌科具有最高的可遗传性(h2=0.39),且与其它可遗传的肠道细菌科密切相关;④ 基于群落遗传学原理,利用“群落可遗传性”(h2C)反映整个群落的遗传差异代替h2,可能更适合用于分析菌群的可遗传性。
MICROBIOME. Rethinking heritability of the microbiome
2015-09-11 DOI: 10.1126/science.aab3958
Nature:神经科学家关注肠-脑轴
Nature[IF:40.137]
① 肠道菌群组成与行为相关,尤其是自闭症,但机制未完全了解;② 免疫系统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细菌代谢产物也可以影响大脑,例如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③ 菌群可能在生命早期对大脑产生较强的影响;④ 自闭症小鼠模型中脆弱拟杆菌降低,血液中含有较高水平的细菌代谢物的4-乙基苯基硫酸酯,但益生菌影响人类行为的证据“微乎其微”;⑤ 一些因素对基础研究有影响,如在不同实验室的相同基因株系的实验小鼠肠道菌群也不同,在研究过程中应注意。
Gut-brain link grabs neuroscientists
2014-11-13 DOI: 10.1038/515175a
Gut:全谷物可减重并缓解炎症,但不明显影响菌群
Gut[IF:16.658]
① 50名有代谢综合征风险的参与者完成了随机交叉试验,先后进行了各8周的全谷物饮食和精细谷物饮食,间隔6周清除期,用血浆烷基间苯二酚水平确认依从性;② 与精细谷物饮食相比,全谷物饮食对胰岛素敏感度、肠道菌群构成和代谢产物、肠道完整性等没有明显影响;③ 全谷物饮食与能量摄入、体重、血清炎症标记物水平(IL-6、C-反应蛋白)降低有关;④ 全谷物饮食可以降低系统性低度炎症,应鼓励肥胖、有代谢和炎症类疾病风险的人增加全谷物摄入。
Whole grain-rich diet reduces body weight and systemic low-grade inflammation without inducing major changes of the gut microbiome: a randomised cross-over trial
2017-11-04 DOI: 10.1136/gutjnl-2017-314786
BRI:中国肥胖儿童/青少年的肠道菌群变化
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IF:2.476]
① 选取87名3-18岁的中国肥胖儿童/青少年(其中11名在医院接受了干预),及56名相应年龄的健康对照,分析肠道菌群的组成;② 肥胖与健康儿童的肠道菌群组成及功能显著不同,磷酸转移酶系统、ATP结合盒转运蛋白、鞭毛组装、细菌趋化性相关通路增加,多糖生物合成及代谢相关通路减少;③ 在减肥过程中,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增加,两种细菌或可作为肥胖儿童健康状况的指标,或可以此通过饮食辅助治疗中国儿童和青少年肥胖。
Human Gut Microbiota Associated with Obesity in Chin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2017-10-29 DOI: 10.1155/2017/7585989
Gut:口服丁酸盐,降低小鼠食欲并激活褐色脂肪组织
Gut[IF:16.658]
① 向高脂饮食小鼠的食物中添加5%丁酸钠,喂食9周;② 口服而非静脉注射丁酸盐,可抑制下丘脑中促进食欲的神经元活性,减少食物摄入,预防饮食引发的肥胖、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和脂肪肝;③ 并促进脂肪氧化,经交感神经激活褐色脂肪组织,增强其代谢产热能力;④ 这些作用依赖于肠-脑神经回路,即迷走神经通路;⑤ 丁酸盐摄入还可改变肠道菌群构成,提高厚壁菌门丰度,尤其是产芽胞菌;⑥ 口服补充丁酸盐,或可用于防治肥胖及相关的心血管代谢疾病。
Butyrate reduces appetite and activates brown adipose tissue via the gut-brain neural circuit
2017-11-03 DOI: 10.1136/gutjnl-2017-314050
TM:双歧杆菌如何利用多糖和喂养其他细菌?(综述)
Trends in Microbiology[IF:11.020]
① 双歧杆菌分解多糖的能力促进了其在哺乳动物肠道中的定殖;② 功能基因组分析揭示,双歧杆菌的基因组中含有大量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的基因,且在富含多糖的环境中表现出物种特异性的适应性;③ 饮食中(淀粉、木聚糖等)及宿主产生(母乳聚糖、黏蛋白等)的多糖,是塑造双歧杆菌基因组的潜在进化动力;④ 双歧杆菌具有互养活性,可将复杂的多糖水解后产生较为简单的多糖,后者可被其它菌种/菌株利用。
Glycan Utilization and Cross-Feeding Activities by Bifidobacteria
2017-10-28 DOI: 10.1016/j.tim.2017.10.001
BPRCG:抽烟喝酒到底如何影响胃肠道菌群?(综述)
Best Practice and Research in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IF:3.762]
① 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乙醛可损伤胃动力、改变胃酸分泌、直接破坏胃黏膜、抑制胃排空;② 少量饮酒在幽门螺旋杆菌的活动性感染中起到保护作用,饮酒与幽门螺旋杆菌清除治疗的更高成功率相关,但过量饮酒与胃癌风险增加相关;③ 烟草中的亚硝胺组分是潜在致癌物,可降低机体对幽门螺杆菌的清除能力,从而导致胃癌发生,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④ 酒精与烟草可清除小肠/结肠中具有抗炎症活性的细菌,促进炎症发生,损害肠道粘膜,造成“肠漏”。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moking, alcohol and the gut microbiome
2017-10-22 DOI: 10.1016/j.bpg.2017.10.006
Cell:肠道细菌与人自身细胞数的比值,更接近1:1!
Cell[IF:30.410]
① 1977年的一篇综述认为成年人约有10^13个自身细胞(无数据出处),有10^14个细菌细胞(胃肠道体积约1L,细菌密度计为10^14个/L);② 新的估算方法主要计算结肠细菌,结肠体积为约0.4L(340-480mL),以相同密度算细菌约有4X10^13个;③ 血液红细胞占据人自身细胞的绝大多数,成年人大概有5L血液,红细胞密度为约5X10^12个/L,以此计算人体自身细胞数约为3X10^13个;④ 因此,成年人的肠道细菌与自身细胞数的比值约为1:1,并非10:1那样悬殊。
Are We Really Vastly Outnumbered? Revisiting the Ratio of Bacterial to Host Cells in Humans
2016-01-28 DOI: 10.1016/j.cell.2016.01.013
TMM:自闭症祸根,种在母亲肠道?
Trends in Molecular Medicine[IF:10.732]
① 孕期感染造成的母体免疫活化(MIA),与后代的行为障碍风险增加相关;② 两篇之前的研究揭示了母亲的炎症如何破坏后代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③ Choi等人在MIA小鼠模型中发现,Th17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IL-17a对于MIA诱导引起的后代行为异常是必需的;④ Yim等人发现,病毒感染后免疫激活的母鼠,肠道Th17细胞分泌IL-17,导致后代小鼠的大脑异颗粒区初级躯体感觉皮质部位(S1DZ)过度兴奋,引起类似自闭症的行为。
Inflammation and Autism: From Maternal Gut to Fetal Brain
2017-11-06 DOI: 10.1016/j.molmed.2017.1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