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腹主动脉瘤,二甲双胍又有新作用?

佩襄 医学 2.3K+


二甲双胍.jpg/

全面综述:1 型糖尿病患者,除了胰岛素还能用啥?

DOI: 10.1111/dme.13941

胰岛素治疗是1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胰岛素治疗相关的低血糖和体重增加却限制了血糖控制的实现和降低糖尿病并发症风险。目前已经探索了包括普兰林肽、二甲双胍、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和双重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1/2抑制剂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综述总结了这些非胰岛素类药物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的作用。同时指出,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治疗的负面影响、肥胖及心血管疾病带来的死亡率很高,需要个体化临床护理以控制血糖以及减少并发症风险。

1型糖尿病是以胰岛β细胞破坏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胰岛素的绝对缺乏,因此患者的生存往往依赖于胰岛素,胰岛素而成为了1型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然而,胰岛素的治疗可能会带来低血糖以及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即使在使用胰岛素之后血糖的控制也并不完美。

在胰岛素之外,还有许多药物能够用于治疗糖尿病,虽然这些药物并不能完全替代胰岛素,但使用这些药物还是可能改善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最近来自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医学中心的专家就受邀发表了一篇探讨1型糖尿病患者非胰岛素治疗的综述。

综述中总结了普兰林肽(pramlintide)、二甲双胍、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和双重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1/2抑制剂(SGLT2i, SGLT1/2i)等新药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专家指出,普兰林肽和二甲双胍能够适当地帮助患者降低HbA1c和体重,但并非所有的患者均能耐受这两种药物。

此外,普兰林肽的注射频率和用药成本也限制了其广泛应用。GLP-1RA和胰岛素的联合使用能够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减少胰岛素剂量并使体重减轻,但可能带来低血糖、高血糖、酮症等风险的增加。SGLT2i和SGLT1/2i也改善了血糖控制,但可能会增加酸中毒和低血糖的风险。

综述中也讨论了1型糖尿病使用非胰岛素治疗的理想条件,比如对于肥胖或超重的患者而言,各种非胰岛素辅助用药可能均是很好的选择,而二甲双胍则更适合合并有代谢综合征患者,GLP-1RA更适合最近诊断的、C肽尚存的患者,对于合并高血压的患者SGLT1/2i则可能是更好的选择。此外,对于用药依从性不强的患者而言,也可以考虑使用GLP-1RA或SGLT1/2i。

专家指出,1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理想,受胰岛素强化治疗负面影响而困扰以及合并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比例很高,因此现在的1型糖尿病治疗越来越强调个性化的治疗,而越来越多的非胰岛素治疗手段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能。这要求临床医生能够权衡这些治疗的优势、可能的长期获益与可能出现的急性并发症风险、可能的长期风险之间的关系,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崭新作用:预防腹主动脉瘤,二甲双胍又有新作用?

DOI: 10.1136/heartjnl-2018-314639

二甲双胍经常被发现有神奇的作用,最近的荟萃分析纳入了8项观察性研究,共涉及近3万名患者,探索了二甲双胍与主动脉瘤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二甲双胍可以抑制已经患有主动脉瘤患者瘤体的扩大,使用二甲双胍还与主动脉瘤及其相关事件的发生风险降低有关。下一步的研究应该关注二甲双胍对糖尿病以及非糖尿病患者的主动脉瘤不同影响。

主动脉瘤(aortic aneurysm, AA)是一种可以预防的致命性疾病,每年平均的死亡率为2.8例/10万人·年。虽然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但流行病学研究却发现糖尿病患者的AA风险反而会下降。这一现象可能与糖尿病的治疗有关,作为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口服药物,最近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医学院的研究关注了二甲双胍与AA风险之间的关系。

研究中纳入了截止2018年11月8项研究,共涉及29587名参与者,其中3项被纳入了AA及其相关事件的定性综述中,另外5项则被纳入了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AA)增大的荟萃分析。结果发现,二甲双胍的的确与AA相关风险下降有关。

研究人员指出,由于纳入AA风险分析的3项研究异质性较大,因此仅对这3项研究进行了定性描述。研究分别发现,糖尿病患者中使用二甲双胍患者中AAA破裂的风险下降16%;二甲双胍能够降低28%的AA风险;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使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的AAA发生风险会降低37%。

这是第一项关注了二甲双胍与AA关系的荟萃分析,不过由于二甲双胍糖尿病治疗最主要的药物之一,在研究中几乎无法消除糖尿病这一混杂因素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评估二甲双胍对糖尿病以及非糖尿病患者AA的不同影响。此外,二甲双胍防止AAA扩大的具体机制并不明确,同样需要进一步探索。

值得注意:B 族维生素缺乏,使用二甲双胍要当心!

DOI: 10.1210/jc.2018-01791

存在证据显示叶酸相关的B族维生素缺乏可能与二甲双胍治疗以及认知功能障碍有关。最近的英国的TUDA队列纳入了4160名未患痴呆的老年人检测了他们的血糖、B族维生素以及认识功能。结果发现,二甲双胍的使用与维生素B6以及B12缺乏的风险相关且与认知障碍的风险增加有关,补充B族维生素可能有助于维持糖尿病老年人的认知健康。

40多年前就有研究发现30%长期使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可能存在维生素B12(Vit B12)吸收不良,而观察性研究也指出二甲双胍的使用与Vit B12水平降低有关。不过,之前并没有研究关注到B族维生素、二甲双胍以及老年人认知障碍之间的关系,最近来自英国的研究则关注到了包括叶酸、Vit B12、Vit B6和核黄素等B族维生素与二甲双胍之间的关系,并指出这些B族维生素的缺乏与认知功能障碍独立相关。

研究使用的TUDA队列在2008-12年从社区中招募了4160名未患痴呆的老年人,平均年龄为74.1±8.3岁。队列中有1856名老年人血糖正常,余下的老年人由于HbA1c≥5.7%被认为是高血糖,其中318名使用了二甲双胍,而另外的1986名未使用二甲双胍。同时评估了这些老年人的B族维生素水平并用2种问卷评估了他们的认知状况。

结果发现,二甲双胍的使用与Vit B12缺乏风险增加有关,也与血浆Vit B6水平有关。同时,RBANS问卷和FAB问卷的结果均显示老年人的认知功能障碍也与二甲双胍的使用有关。

研究人员指出,在血糖正常、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患者中发现了血糖控制、B族维生素状态和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使用二甲双胍的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可能与B族维生素的缺乏有关,补充B族维生素或许能有助于维持这些患者的认知健康。不过,这一观点还需要进一步的干预试验来验证。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