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肠日服:燕麦片或是不错的儿童早餐选择

佩襄 肠道 1.8K+

肠道微生物.jpg

乳制品摄入与结直肠癌风险的关联

Advances in Nutrition[IF:6.853]

① 纳入15项队里研究及14项病例-对照研究(包括超过22000个患者),分析乳制品摄入与结直肠癌发病率的关联;② 队列研究显示,较高的总乳制品及全脂牛奶摄入量与较低的结直肠癌风险显著相关;③ 较高的低脂牛奶摄入与较低的结肠癌风险显著相关,较高的奶酪摄入与较低的结直肠癌风险及近端结肠癌风险显著相关;④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低脂乳制品、全脂牛奶、发酵乳制品、酸奶的摄入均与结直肠癌风险无显著关联。

Association Between Dairy Product Consumption and Colorectal Cancer Risk in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Epidemiologic Studies

05-15, doi: 10.1093/advances/nmy114

【主编评语】《Advances in Nutrition》上发表的一项最新荟萃分析结果,在队列研究中,乳制品摄入与较低的结直肠癌风险相关,但在病例-对照研究中,乳制品摄入与结直肠癌风险无显著关联。

 

Gut:菌群在癌症中的作用,国际大佬们达成了哪些共识?

Gut[IF:17.016]

① 18位肿瘤/微生物组研究领域的国际专家,通过圆桌会议讨论,对微生物组-肿瘤学研究领域的5个主要问题达成共识;② 包括:菌群失调与癌症发生的关联,菌群诱导致癌的潜在机制,菌群促癌的概念框架,因果性vs关联性,未来研究方向;③ 尽管有一些支持性和机制性证据,目前尚无直接证据表明人类菌群是癌症发病机制中的关键决定性因素;④ 菌群、环境和遗传形成三角互作关系,共同驱动致癌;⑤ 目前缺乏的大型纵向队列研究应成为未来的研究重点。

International Cancer Microbiome Consortium consensus statement on the role of the human microbiome in carcinogenesis

05-15, doi: 10.1136/gutjnl-2019-318556

【主编评语】菌群与癌症的研究是菌群研究中的重点领域,国际癌症微生物组协会(ICMC)于2017年的创立大会上,召集了肿瘤学/微生物组学研究领域的18位国际专家,就该领域的5个关键性问题,通过为期1天的圆桌会议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达成共识,相关文章上周在《Gut》发表。文章信息量很大,此处仅做导读性解读,文中总结的很多观点内容干货很值得专业人士深挖,强烈推荐!

 

维生素D在胃肠道免疫中作用为何?(综述)

Trends in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IF:10.769]

① 维生素D(VD)及其活性形式1,25D抑制Th1和Th17介导的免疫反应,并通过增加巨噬细胞、树突细胞和T细胞产生的IL-10间接减轻免疫反应;② VD调节胃肠道中IL-22的产生,抑制感染和炎症;③ VD对免疫细胞的影响有一定的顺序,在感染的前3天不调控固有免疫细胞,前10天不调控T细胞;④ 局部产生的1,25D 通过抑制T细胞、IFN-γ和IL-17来减缓感染后的炎症反应;⑤ VD在抗感染免疫中和IBD中的作用主要是减少炎症反应、避免组织损伤.

Aligning the Paradoxical Role of Vitamin D in Gastrointestinal Immunity

05-20, doi: 10.1016/j.tem.2019.04.005

【主编评语】维生素D是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对于感染后下调免疫反应具有关键作用;《Trends in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近期发表综述,系统性回顾了维生素D在胃肠道免疫中的调控作用,指出维生素D的主要作用是在发生感染或炎症反应后维持免疫稳态、避免组织损伤,对于阐释维生素D在胃肠道免疫稳态维护中的作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鼻腔菌群结果如何影响婴儿期急性呼吸道感染

Thorax[IF:9.655]

① 在839名2个月大的健康婴儿中,发现了分别以莫拉克斯氏菌属、链球菌属、Dolosigranulum属、葡萄球菌和棒状杆菌科占主导地位的5种不同的鼻腔菌群;② 出生后2月到2岁时,鼻腔菌群以莫拉克斯氏菌属为主的婴儿,急性呼吸道感染(ARI)发生率最高,鼻腔菌群以棒状杆菌占主导的儿童发生ARI率最低;③ 以莫拉克斯氏菌属占主导的鼻腔菌群,与较高的儿童下呼吸道感染(LRTI)发生率相关;④ 早期鼻腔菌群可能对儿童ARI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有重要影响。

Early nasal microbiota and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 during the first years of life

05-10, doi: 10.1136/thoraxjnl-2018-212629

【主编评语】鼻腔菌群会调节局部免疫,从而影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发展。《Thorax》近期发表研究,纳入800余名健康婴儿,发现婴儿鼻腔菌群可以按照主要菌群类型分为5类,其中以莫拉克斯氏菌属为主的鼻腔菌群与发生消化道感染的风险相关。该结果提示莫拉克斯氏菌属可能是增加婴儿呼吸道感染及严重程度的因素。

 

中山大学:TMAO加重肝脏变性的代谢与分子机制

Molecular Nutrition and Food Research[IF:5.151]

① NAFLD患者(34人)总胆汁酸(BA)水平和法尼酯X受体(FXR)拮抗性BA种类的比例显着高于对照组(14人),TMAO水平与总BA水平、CYP7A1在肝脏中的转录呈正相关;② 给予小鼠TMAO18周会损害肝功能,且增加高脂饮食小鼠肝脏甘油三酯和脂肪生成;③ TMAO增加BA合成,并使肝脏BA向具有FXR拮抗性转变;④ 在棕榈酸处理的HepG2细胞中,通过小干扰RNA敲除CYP7A1或通过GW4064激活FXR,可阻断由TMAO诱导的脂肪生成作用。

Trimethylamine N‐Oxide Aggravates Liver Steatosis Through Modulation of Bile Acid Metabolism and Inhibition of Farnesoid X Receptor Signaling i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05-16, doi: 10.1002/mnfr.201900257

【主编评语】TMAO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变以及胆汁酸代谢有关。中山大学朱慧莲团队近期在《Molecular Nutrition and Food Research》发表研究,发现TMAO增加BA合成、改变肝脏BA性质,并有促进肝脏脂肪生成的作用。该结果对于解释菌群代谢产物对宿主健康的影响具有参考价值。

 

高脂高糖饮食勾出馋虫,让易胖小鼠发胖

Addiction Biology[IF:5.578]

① 用长期高脂高糖(HFHS)饮食区分出易肥胖(OP)和抗肥胖(OR)小鼠;② 长期HFHS饮食下,两种小鼠的活动水平无差异,但OP小鼠寻求美食的动力更强,增重更多,体重增量取决于觅食动机;③ OP小鼠天生更为贪嘴,但只有在HFHS饮食的长期刺激下,其强烈的进食动机才会被完全诱导出来,从而吃得太多导致肥胖,而OR小鼠则拥有更的强控制力,因而能抑制肥胖;④ 长期HFHS饮食能抑制运动,选择性损害OP小鼠认知能力,去除HFHS饮食2周后损伤仍未逆转。

Chronic calorie-dense diet drives differences in motivated food seeking between obesity-prone and resistant mice

04-22, doi: 10.1111/adb.12753

【主编评语】同样吃垃圾食品,为啥有的人格外容易胖,而有的人却不易胖?《Addiction Biology》近期发表的一项小鼠研究显示,易胖体质的小鼠可能天生就更爱吃好吃的,但是只有在长期高脂高糖饮食的诱导下,它们的馋虫才会被彻底勾出来,从而发展出吃东西上瘾,最终导致肥胖。

 

GLP-1和PYY可能不是调节肥胖的关键因子

Molecular Metabolism[IF:6.291]

① 连续20周食用高脂饮食后,以及接受RYGB胃旁路手术后,同时敲除GLP-1和PYY受体(GLP1RKO/Y2RKO)的小鼠与野生型小鼠的代谢状况无差别;② 接受RYGB手术后,野生型与GLP1RKO/Y2RKO小鼠在体重、肝重、脂肪量、食量减小程度、能量消耗、空腹胰岛素改善水平、糖耐受、胰岛素耐受情况上均无显著差异;③ 同时阻断GLP-1和PYY信号通路,无法消除或减少RYGB手术对体重、糖稳态的改善作用;④ GLP-1和PYY信号通路可能不是肥胖相关代谢的主要调控通路。

Combined loss of GLP-1R and Y2R does not alter progression of high-fat diet-induced obesity or response to RYGB surgery in mice

05-09, doi: 10.1016/j.molmet.2019.05.004

【主编评语】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 和肽酪氨酸酪氨酸(PYY) 在肥胖和代谢疾病中的作用广受关注。《Molecular Metabolism》近期发表研究,发现双重敲除GLP-1和PYY无法对肥胖、代谢疾病以及减肥手术的效果产生影响,代谢疾病发生和改善的机制可能涉及复杂的通路调控。

 

南农大:增加肠道碳水化合物含量有望改善大脑健康

Journal of Neurochemistry[IF:4.609]

① 增加仔猪的碳水化合物摄入后,肠菌群通过改变芳香氨基酸(AAA)代谢的方式影响下丘脑神经化学,增加中枢神经中5-羟色胺、多巴胺以及神经营养因子BDNF;② 小鼠腹腔注射AAA后,AAA促进5-羟色胺、多巴胺和BDNF在下丘脑的表达;③ 体外神经元实验中,色氨酸和酪氨酸促进5-羟色胺和多巴胺的合成;④ 增加后肠碳水化合物可以促进下丘脑神经递质的合成,体循环中的AAA是后肠-脑轴神经化学的重要介质;⑤ 调节AAA摄取量有望用于改善大脑健康。

Increasing carbohydrate availability in the hindgut promotes hypothalamic neurotransmitter synthesis: aromatic amino acids linking the microbiota-brain axis

04-21, doi: 10.1111/jnc.14709

【主编评语】芳香氨基酸可能是菌群-肠-脑轴中的重要媒介物质。南京农业大学朱伟云团队近期在《Journal of Neurochemistry》发表研究,证明增加后肠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会影响芳香氨基酸代谢,增加中枢神经中5-羟色胺、多巴胺以及神经营养因子BDNF,有望改善大脑健康。该结果对阐释肠道菌群在肠-脑轴中的作用具有参考价值。

 

燕麦片或是不错的儿童早餐选择

Nutrients[IF:4.196]

① 将2-18岁的5876名儿童的膳食根据早餐食物摄入分为:燕麦片早餐、“甜甜圈、甜卷、糕点”、“煎饼、华夫饼、法式吐司”,“鸡蛋和煎蛋饼”,“即食早餐麦片,低糖”、和“即食早餐麦片,高糖” ;② 相比摄入其他的早餐或者不吃早餐的儿童,吃燕麦片的儿童有较高的饮食质量、较高的全谷物摄入量,较高的纤维和镁摄入量;③ 吃燕麦片早餐的孩子有更好的饮食质量和更多的关键营养素摄入,燕麦片可能是健康儿童饮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Oatmeal-Containing Breakfast is Associated with Better Diet Quality and Higher Intake of Key Food Groups and Nutrients Compared to Other Breakfasts in Children

04-27, doi: 10.3390/nu11050964

【主编评语】燕麦片是一种富含纤维和其他营养的全谷食物。《Nutrients》近期发表的一项美国人群研究表明,吃燕麦片早餐的儿童,其饮食质量和关键营养素的摄入情况更好。

 

Science子刊:扰乱早期肠道菌群为何增加过敏风险

Science advances[IF:11.511]

① 在无菌(GF)和抗生素处理的小鼠中,自发性IgE升高是由对食物抗原的异常免疫应答所引起;② 该现象依赖于食物抗原驱动生成的、能产生IL-4的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主要存在于肠道相关淋巴组织中,其分化受树突细胞和B细胞调控;③ 这些Tfh主要产生于断奶期,成年GF小鼠若吃无抗原食物,可使Tfh减少,但由于存在生成IgE的长寿浆细胞,IgE仍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④ 定植共生菌群可限制食物抗原驱动的Tfh细胞生成,从而抑制IgE升高。

Food antigens drive spontaneous IgE elevation in the absence of commensal microbiota

05-22, doi: 10.1126/sciadv.aaw1507

【主编评语】免疫球蛋白E(IgE)是过敏性疾病中的关键介导因子,在无菌和抗生素处理的小鼠中会自发性升高,但机制不明。《Science Advances》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缺乏肠道菌群可导致小鼠在断奶期产生食物抗原诱导的滤泡辅助性T细胞,从而导致IgE升高。这些发现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在生命早期扰动肠道菌群可能增加过敏性疾病风险,也提示幼儿接受口服抗生素治疗后或许需注意特定食物的引入时间。

 

肠道菌群与食物过敏(综述)

Annual Review of Immunology[IF:22.714]

① 健康菌群可预防食物过敏;② 菌群可通过调节肠道免疫细胞抗原摄取和呈递等方式,诱导食物抗原特异性Treg,还可调节嗜碱性粒细胞等过敏效应细胞,而且菌群诱导的肠道屏障保护应答可减少进入循环系统的食物抗原,从而减少致敏;③ 双重抗原暴露假说认为,口服暴露可促进对食物抗原的耐受,而屏障功能受损的皮肤暴露于食物抗原可促进致敏,正常的皮肤菌群对维持皮肤耐受环境很重要;④ 对这些机制的认知有助于开发菌群干预等防治食物过敏的新疗法。

The Microbiome and Food Allergy

04-26, doi: 10.1146/annurev-immunol-042718-041621

【主编评语】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食物过敏与肠道菌群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Annual Review of Immunology》近期发表长篇综述,对食物过敏相关假说以及菌群在其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探讨,值得专业人士关注。

 

Nature Reviews:短链脂肪酸在菌群-肠-脑轴中的作用(综述)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IF:16.99]

① 短链脂肪酸(SCFA)被认为在菌群-肠-脑(MGB)互作中起介导作用;② SCFA可与G蛋白偶联受体或组蛋白去乙酰酶互作从而影响心理功能,并经体液、激素、免疫和神经途径,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于大脑;③ 膳食干预研究间接表明SCFA在认知和情绪中有介导作用,动物研究为SCFA在神经精神疾病和心理功能中的作用提供了直接证据,而相关人体研究则较少;④ 相关膳食干预研究,应对SCFA的系统循环水平进行量化;⑤ SCFA或可成为靶向MGB互作的干预性物质。

The role of short-chain fatty acids in microbiota–gut–brain communication

05-23, doi: 10.1038/s41575-019-0157-3

【主编评语】短链脂肪酸(SCFA)是一类被广泛研究的菌群代谢产物,参与多种宿主生理过程。《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发表的一篇最新综述,详细探讨了SCFA在菌群-肠-脑轴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值得专业人士参考。

 

JAMA子刊:喝含糖饮料与早死风险上升相关

JAMA Network Open[IF:N/A]

① 对REGARDS队列研究中的13440中老年人、平均随访6年的数据进行二次分析,分析摄入含糖饮料(SSB)和100%果汁对死亡风险的影响;② 调整多风险因素后,含糖饮料摄入较多(占总热量的≥10%)与摄入较少(占总热量的<5%)的人相比,其冠心病死亡率HR为1.44、全因死亡率HR为1.14,但相关性不显著;③ 每天多摄入12盎司(约1听)的含糖饮料和果汁,分别与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1%和24%显著相关;④ 摄入含糖饮料与冠心病死亡率无显著关联。

Association of Sugary Beverage Consumption With Mortality Risk in US Adults A Secondary Analysis of Data From the REGARDS Study

05-17, doi: 10.1001/jamanetworkopen.2019.3121

【主编评语】《JAMA Network Open》近期发表的一项队列研究显示,喝含纯果汁在内的含糖饮料与全因死亡(而非冠心病死亡)风险上升显著相关。

 

从进化的视角看营养过剩与炎症性疾病(观点)

mBio[IF:6.689]

① 肠道内有两个生态位:黏液层及定殖其中的粘膜菌群,食物及参与其消化的腔内菌群,后者菌群的丰度远高于前者;② 人类进化适应食物短缺,禁食和腹泻等自然清除机制可限制肠道菌群的失控生长,促进适应黏液层和宿主分泌物的粘膜菌群存留,重置“人特异性的基线菌群”;③ 现代发达国家中,营养过剩和过度清洁等现象令这些清除机制消失,导致肠道菌群生长失控、粘膜菌群改变,伴随菌群产物增加,刺激免疫系统,最终引发炎症反应。

Exposure of the Host-Associated Microbiome to Nutrient-Rich Conditions May Lead to Dysbiosis and Disease Development—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05-14, doi: 10.1128/mBio.00355-19

【主编评语】炎症性疾病在现代化社会中的发病快速增加,《mBio》近期发表的观点性文章,从进化的角度提出假说,特别强调了肠粘膜菌群的作用,以及禁食等对菌群的“重置”作用在健康中的潜在意义,对于理解现代化、菌群失调与炎症性疾病的关联,有一定参考价值。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