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肠日服:营养干预调节菌群,或是预防过敏与哮喘的新策略

佩襄 肠道 1.7K+

肠道微生物.jpg

方维佳+秦楠:肠道菌群或影响肝癌免疫治疗效果

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IF:8.676]

① 分析8名肝细胞癌(HCC)患者在接受抗PD-1免疫治疗前和期间的粪便菌群变化;② 根据治疗效果分为响应者(R)和不响应者(NR),R的菌群比NR有更高的丰富度和基因数;③ 治疗第6周起,R和NR的菌群组成差异趋于明显,NR中变形菌门从第3周开始增多(主要是大肠杆菌),到12周时成为优势菌;④ 鉴定出20种在R中富集的细菌,包括Akk菌和瘤胃球菌科细菌等,以及15种在NR中富集的细菌;⑤ 与R富集细菌相关的功能通路包括膳食纤维代谢和甲烷生成通路等。

Gut microbiome affects the response to anti-PD-1 immun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07-23, doi: 10.1186/s40425-019-0650-9

【主编评语】此前研究显示,在肺癌、肾癌和黑色素瘤等癌症患者中,肠道菌群的组成可影响抗PD-1免疫治疗的效果。《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最新发表了来自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方维佳与锐翌基因研究院秦楠合作主导的研究,首次表明在肝细胞癌患者中,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动态变化与抗PD-1免疫治疗的效果存在关联,并鉴定出与响应治疗相关的肠道细菌种类及其代谢途径,有望作为预测抗PD-1疗效的早期标志物,这些发现也为进一步探究肠道菌群对肝癌免疫治疗疗效的潜在影响和机制打下基础。

 

精神益生制剂能否改善抑郁?(综述)

Clinical Nutrition[IF:6.402]

① 纳入32项评估精神益生制剂(包括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制剂)对成人抑郁症状的效果的随机临床试验;② 仅7项研究显示精神益生制剂有显著的抗抑郁作用;③ 部分益生菌株或有助于改善抑郁,如瑞士乳杆菌R0052+长双歧杆菌R0175、凝结芽孢杆菌MTCC5856、丁酸梭菌CBM588等,但不同研究结果不一致;④ 对益生元或合生制剂对抑郁症的影响研究较少,尚无定论;⑤ 研究的总体偏倚风险不明,许多实验设计未考虑性别、体重、饮食和身体活动等主要混杂因素。

Can psychobiotics “mood” ify gut? An update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in healthy and clinical subjects, on anti-depressant effects of probiotics, prebiotics, and synbiotics

06-11, doi: 10.1016/j.clnu.2019.06.004

【主编评语】《Clinical Nutrition》近期发表一项系统综述,纳入了32项临床试验研究,对包括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制剂的精神益生制剂改善抑郁症状的作用,进行了综合分析,表明某些益生菌株或组合可能有助于改善抑郁,但目前的证据还不足以下结论,仍需更多精心设计的高质量临床试验。

 

Nature:限制甲硫氨酸摄入或有助于抗癌治疗

Nature[IF:43.07]

① 构建2种肿瘤小鼠模型:RAS驱动的化疗耐药性结直肠癌PDX模型、KRAS G12D突变及p53敲除共同驱动的放疗抗性自发性软组织肉瘤模型;② 在结直肠癌PDX模型中,限制甲硫氨酸摄入可改变甲硫氨酸及硫代谢,抑制肿瘤生长,并增强化疗(5-FU)的疗效;③ 在自发性软组织肉瘤模型中,限制甲硫氨酸摄入可增强放疗的疗效;④ 代谢组分析显示,限制甲硫氨酸摄入影响了肿瘤细胞的一碳代谢;⑤ 限制甲硫氨酸摄入对人体代谢有着与在小鼠模型中相似的影响。

Dietary methionine influences therapy in mouse cancer models and alters human metabolism

07-31, doi: 10.1038/s41586-019-1437-3

【主编评语】靶向代谢通路可影响癌症的治疗效果。Natur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不同的肿瘤小鼠模型中发现,限制甲硫氨酸摄入可抑制肿瘤生长,并增强化疗或放疗的效果;而在人体试验中,限制甲硫氨酸摄入可引起与在小鼠模型中相似的代谢变化。

 

多吃鱼或能降低大肠癌风险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IF:7.958]

① 纳入欧洲EPIC队列中的521324人,在随访期间(中位14.9年)发生6291例结直肠癌(CRC);② 吃鱼总量、多脂鱼摄入量和少脂鱼摄入量均与CRC发生率负相关,与日均吃鱼<9.07克的人相比,日均吃鱼>51.3克的人CRC风险降低12%;③ n-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C-PUFA)摄入总量与CRC风险降低相关,而膳食n-6与n-3 LC-PUFA的比值与CRC风险增加相关;④ 分析461例CRC患者和461例对照的血浆样本,血浆磷脂n-3 LC-PUFA与CRC总风险无相关性。

Consumption of Fish and Long-chain 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i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 in a Large European Cohort

06-25, doi: 10.1016/j.cgh.2019.06.031

【主编评语】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近期发表一项大型队列研究,对5.2万人进行约15年随访,发现每天吃一两(50克)鱼似乎有助于降低结直肠癌风险,研究者认为这种作用可能与吃鱼时摄入的n-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有关。

 

JAMA子刊:用生酮饮食治疗肥胖和糖尿病,希望还是炒作?(观点)

JAMA Internal Medicine[IF:20.768]

① 生酮饮食(KD)几乎完全规避碳水化合物和过多蛋白质,脂肪摄入量>总热量的70%,从而“生酮”;② KD能否长期有效减重或改善2型糖尿病,尚无充分证据,对心血管和长期健康的影响也缺少研究或证据矛盾;③ KD可能引起“酮症流感”甚至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④ KD最被忽略的风险是缺乏摄入富含纤维的非精制膳食碳水,如全谷、水果和豆类等;⑤ 大多数人都需要足够的膳食碳水来避免酮病,很少吃碳水的因纽特人普遍存在减少酮体生成的基因突变。

The Ketogenic Diet for Obesity and Diabetes—Enthusiasm Outpaces Evidence

07-15, doi: 10.1001/jamainternmed.2019.2633

【主编评语】随着肥胖和糖尿病发病率升高,不少饮食干预方法开始流行,比如低碳水饮食,生酮饮食可能是其中最为极端的一种。目前网上有不少文章宣传生酮饮食的促健康作用,但这些观点是否有充足的科学证据支持呢?《JAMA Internal Medicine》近期发表观点文章,简单汇总了相关研究现状,值得一读。

 

营养干预调节菌群,或是预防过敏与哮喘的新策略(综述)

Current Opinion in Immunology[IF:7.667]

① 孕妇在怀孕期间的饮食、阴道分娩、母乳喂养、生命早期接触生牛奶和室内灰尘中的内毒素水平都能降低过敏和哮喘的风险;② 阴道分娩可促进母亲菌群的垂直传递,母乳喂养亦可增加婴儿菌群的多样性;③ 停止母乳喂养后,高膳食纤维和低脂肪的饮食可促进婴儿建立多样性的菌群,缓解上呼吸道炎症;④ 膳食纤维可产生短链脂肪酸并作用于免疫细胞,提高免疫功能和降低炎症;⑤ 生命早期第一年通过营养和环境干预有望塑造菌群组成,从而预防过敏和哮喘。

The microbiome: toward preventing allergies and asthma by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

05-09, doi: 10.1016/j.coi.2019.04.001

【主编评语】《Current Opinion in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介绍了影响过敏和哮喘的环境风险因素,并讨论了通过营养干预调节菌群以预防或改善过敏与哮喘的可能。

 

30万人:咖啡对癌症及其死亡风险基本没影响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IF:7.339]

① 纳入英国生物库队列中的4.6万例癌症和27万对照英国白人数据,研究咖啡摄入与癌症及其死亡率风险之间的关系;② 观察性分析显示,每天多喝1杯咖啡与癌症总风险、癌症死亡风险以及多种癌症类型之间,均无显著关联;③ 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表明,喝咖啡的遗传倾向与癌症及其死亡风险之间也没有显著关联;④ MR荟萃分析表明,咖啡可能对卵巢癌和前列腺癌有轻微的保护作用;⑤ 对于咖啡与结直肠癌风险的关联,观察性分析和MR分析的结果相反。

Association between coffee consumption and overall risk of being diagnosed with or dying from cancer among >300 000 UK Biobank participants in a large-scale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study

07-17, doi: 10.1093/ije/dyz144

【主编评语】不少流行病学研究探究了喝咖啡与癌症之间的关联性,比如去年在《JAMA Internal Medicine》发表的一项研究就显示,咖啡摄入与早死风险降低相关,但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UK Biobank中的30多万英国白人的数据进行分析,并通过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来探究咖啡与癌症之间是否有因果性关联,结果表明喝咖啡基本不影响癌症及其死亡风险。

 

加工红肉可能增加肝癌风险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IF:7.339]

① 纳入美国NHS和HPFS两项大型前瞻性队列中9.2万女性和5万男性,最长随访32年,分析肝细胞癌(HCC)与吃肉间的关联;② 校正多项已知的肝癌风险因素后发现,吃加工红肉与HCC风险升高显著相关,吃非加工红肉与HCC风险无显著关联,吃白肉与HCC风险降低显著相关;③ 家禽肉和鱼肉与HCC风险负相关,但鱼肉的关联性较弱(不显著),用等量的禽肉或鱼肉替换加工红肉,或可降低HCC风险;④ 肉所含的诱变剂/杂环胺类与HCC风险存在正相关性,但不显著。

Meat intake and risk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two large US prospective cohorts of women and men

07-13, doi: 10.1093/ije/dyz146

【主编评语】有很多证据表明,红肉和加工肉可增加结直肠癌风险,但肉摄入与肝癌的关联尚不明确。《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分析了美国两大著名前瞻性队列的数据,结果表明用禽肉和鱼肉等白肉替代加工红肉,或许有助于降低肝癌风险。

 

用膳食脂肪调节“坏胆固醇”,需考虑肥胖因素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IF:6.568]

① 83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的体重正常或肥胖受试者,随机分配吃6周含饱和脂肪酸(SFA)或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饮食;② 总体上,SFA饮食使LDL-C和载脂蛋白B(ApoB)水平升高,而PUFA饮食使二者降低;③ BMI和饮食的交互作用对总胆固醇、LDL-C、ApoB均有显著影响;④ PUFA饮食降低LDL-C和载脂蛋白B的效果,在正常体重者中明显好于肥胖者更好;⑤ 这些对膳食脂肪的反应与胆固醇调控因子PCSK9的浓度变化无关;⑥ 应依据BMI来调整膳食建议。

BMI modifies the effect of dietary fat on atherogenic lipids: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06-19, doi: 10.1093/ajcn/nqz113

【主编评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膳食脂肪的类型可影响LDL-C的水平。《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近期发表一项小型临床试验,发现在LDL-C升高的受试者中,膳食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降低LDL-C的作用,在正常体重的受试者中明显好于肥胖受试者,提示或许应根据BMI来调整PUFA的摄入量,从而更好的降低LDL-C。

 

Nature Reviews:一文读懂益生菌与益生元(必读综述)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IF:23.57]

① 一些益生菌和益生元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及其功能,来防治肠道相关疾病;② 益生菌的作用方式:调节免疫功能、生成有机酸和抗微生物产物、与宿主及其菌群互作、改善肠道屏障、产生酶和具有系统性影响的小分子;③ 益生元是被宿主微生物选择性利用以促进健康的物质,可发挥抵抗病原体、调节免疫、增加矿物质吸收、改善肠道功能、影响代谢和饱腹感等作用;④ 特定益生菌株和益生元的健康功效需经过充分验证,应在循证基础上由专业医务者指导使用。

Probiotics and prebiotics in intestinal health and disease: from biology to the clinic

07-11, doi: 10.1038/s41575-019-0173-3

【主编评语】随着肠道菌群研究的开展,对益生菌和益生元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近期发表的综述,详细阐述了益生菌和益生元发挥促健康功效的生物学机制,并对该领域的转化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值得关注。

 

刘良+贾慧珏等:干酪乳杆菌可改善大鼠关节炎

Microbiome[IF:10.465]

① 关节炎模型(AIA)大鼠中,从疾病诱导前开始口服干酪乳杆菌ATCC334,可显著改善症状,抑制关节肿胀、降低关节炎严重性评分,具有骨保护作用;② 这些大鼠失调的肠道菌群也得到改善,AIA中丰度减少的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阴道乳杆菌等)恢复至正常水平、嗜酸乳杆菌丰度上升;③ 干酪乳杆菌治疗的AIA大鼠中,血液中多种促炎细胞因子表达降低,与肠道菌群中特定菌种的变化相关;④ 干酪乳杆菌的疗效与氧化应激的氧化还原平衡维持有关。

A single bacterium restores the microbiome dysbiosis to protect bones from destruction in a rat model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07-18, doi: 10.1186/s40168-019-0719-1

【主编评语】《Microbiome》发表了来自澳门科技大学刘良和华大基因贾慧珏与团队的最新研究,在关节炎大鼠模型中揭示了干酪乳杆菌促进肠道菌群恢复从而改善疾病症状的作用,表明这种益生菌或能用于防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Nature:肠道感染是帕金森的潜在诱因?

Nature[IF:43.07]

① 革兰氏阴性菌的脂多糖可触发宿主细胞的线粒体抗原呈递(MitAP);② 感染肠道致病菌,可在Pink1敲除小鼠(而非野生型小鼠)中引发MitAP,诱导线粒体抗原特异性的自身免疫CD8+ T细胞,后者可在体外杀死神经细胞;③ 小鼠中,这些T细胞可进入大脑攻击多巴胺能神经元,使纹状体中多巴胺能轴突膨体的密度急剧下降,导致小鼠发生类似帕金森病的运动障碍,可用左旋多巴改善;④ 遗传易感个体中,肠道感染可通过引起自身免疫反应,促进帕金森发病。

Intestinal infection triggers Parkinson’s disease-like symptoms in Pink1−/− mice

07-17, doi: 10.1038/s41586-019-1405-y

【主编评语】帕金森病患者中,早期发病与PINK1激酶和PRKN泛素连接酶基因突变有关,但敲除这两个基因的小鼠却很健康,说明还有其它诱因存在。《Nature》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Pink1敲除小鼠感染肠道致病菌后,可触发自身细胞的线粒体抗原呈递,从而诱导攻击大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自身免疫T细胞,引起帕金森病样的运动障碍。这些结果提示,肠道感染或许是遗传易感个体发生帕金森病的重要诱因,可能是α-突触核蛋白以外的另一种帕金森病肠脑轴发病机制,为防治帕金森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BMJ:是时候打倒饱和脂肪了吗?

British Medical Journal[IF:27.604]

① 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起草的《膳食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指南》建议减少饱和脂肪(SFA)的总摄入量,以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代之;② SFA不应能被视为单一群体,不同脂肪酸类型和不同膳食来源对健康影响不一;③ 减少SFA摄入与总死亡率、多种心血管疾病及其死亡率之间的关系,以及用不饱和脂肪替代的益处,仍有争议;④ 该指南没有考虑食物基质营养成分的重要性,应以食物为基础来揭示如何实现健康饮食,进一步优化指南草案。

WHO draft guidelines on dietary saturated and trans fatty acids: time for a new approach?

07-03, doi: 10.1136/bmj.l4137

【主编评语】WHO在2018年起草的指南中建议,将每日摄入的饱和脂肪降低到总热量的10%以下。《BMJ》近期发表的一篇观点分析文章,对此提出不同看法,认为这一建议没有考虑到食物自身(而非何种营养素)的重要性,一味追求减少饱和脂肪摄入,会使人少吃很多富含营养的食物,恐怕反而对健康不利。

 

Cell子刊:高脂饮食如何影响肠道菌群结构

Cell Host and Microbe[IF:15.753]

① 通过一种无偏倚的个体水平的荟萃分析框架,对27项动物和人的饮食与菌群研究的测序数据进行再分析;② 高脂饮食(HFD)对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具有可重复性,如增加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值,改变特定细菌类群的丰度;③ 其中乳球菌的增加是常见的HFD饲料污染造成的;④ HFD影响的3个主要类群为毛螺菌科、瘤胃球菌科和S24-7菌科;⑤ 构建4种机器学习模型,可从小鼠菌群变化判断高脂饮食摄入,根据菌群系统发生和功能信息构建的模型可转化用于人体。

Meta-Analysis Reveals Reproducible Gut Microbiome Alterations in Response to a High-Fat Diet

07-16, doi: 10.1016/j.chom.2019.06.013

【主编评语】饮食可影响肠道菌群,但由于不同研究之间在实验设计和分析方面存在差异,很难从不同研究中提取共性信息评估量化某种饮食对菌群的影响。《Cell Host and Microbe》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此前发表的关于高脂饮食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进行荟萃分析,鉴定出不同研究间的可重复性结果,揭示出高脂饮食导致的乳球菌属富集,其实是源于饲料中的细菌DNA污染。这些发现对于研究饮食-菌群互作,以及微生物组研究的荟萃分析,都具有参考意义。

 

高脂饮食如何破坏肠道屏障(综述)

Advances in Nutrition[IF:7.24]

① 肠道屏障系统由粘液层、肠道上皮细胞(IEC)、紧密连接(TJ)、免疫细胞和肠道菌群构成;② 摄入过量脂肪会增加肠道通透性,影响TJ的表达和分布,使胆汁酸向破坏性疏水性转换,诱导IEC氧化应激和凋亡;③ 高脂饮食(HFD)可刺激促炎信号级联反应,增加破坏屏障的细胞因子(TNFα、IL1B、IL6和IFNγ),减少形成屏障的细胞因子(IL10、IL17和IL22),从而增强肠道通透性;④ HFD对肠黏膜组成有负调节作用,并使菌群中破坏屏障的种属增多。

Negative Effects of a High-Fat Diet on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A Review

07-03, doi: 10.1093/advances/nmz061

【主编评语】《Advances in Nutrition》近期发表综述,详述了过量膳食脂肪对肠道屏障的破坏作用及其生物学机制,对理解与肠道屏障失调相关的疾病(如炎症性肠病等)以及膳食成分与肠道菌群和宿主的互作,很有参考意义。

 

近40万人数据揭示BMI及身体组成与心血管状况的关联

European Heart Journal[IF:23.239]

① 纳入367703名受试者,将与BMI、脂肪质量及非脂肪质量相关的SNP作为变量,分析BMI及身体组成与心血管状况的关联;② 基因预测的BMI与8种心血管状况相关,包括:主动脉瓣狭窄、心力衰竭、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动脉压、外周动脉疾病、冠状动脉疾病、心房颤动及肺栓塞;③ 基因预测的脂肪质量指数与9种心血管状况相关,关联性最高的是主动脉瓣狭窄;④ 非脂肪质量指数与心房颤动、缺血性中风及腹部主动脉瘤呈负相关。

Body mass index and body composition in relation to 14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s in UK Biobank: a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study

06-13, doi: 10.1093/eurheartj/ehz388

【主编评语】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发表的一项孟德尔随机化研究结果,在近40万人的数据中发现,BMI及脂肪质量与多种心血管状况相关。

 

富含麦麸的食物对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

Microbiome[IF:10.465]

① 吃富含黑麦麸和小麦糊粉的食物,使小鼠结肠内容物和盲肠组织中甜菜碱类化合物的水平升高;② 伴随肠道菌群改变,增加潜在有益菌或代谢植物分子的细菌,如Akk菌属、双歧杆菌属、红蝽菌科、乳酸菌、Parasutterella和瘤胃球菌属;③ 对比无菌小鼠和正常小鼠,以及体外人结肠发酵模型试验显示,肠道菌群参与将甘氨酸甜菜碱代谢为其它甜菜碱化合物;④ 谷物中的甜菜碱以甘氨酸甜菜碱为主。

Contribution of gut microbiota to metabolism of dietary glycine betaine in mice and in vitro colonic fermentation

07-10, doi: 10.1186/s40168-019-0718-2

【主编评语】很多证据显示,全谷食物可降低多种慢性疾病的风险,肠道菌群可能有一定介导作用。《Microbiome》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富含麦麸的饮食可改变小鼠肠道菌群,促进菌群将饮食中富含的甘氨酸甜菜碱代谢为其它甜菜碱类化合物,可能是全谷饮食改善健康中的一环。

Nature子刊:补充Akk菌可改善胖人代谢,死菌效果好

Nature Medicine[IF:30.641]

① 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40名超重/肥胖的胰岛素抵抗者分为3组,2个干预组每天口服10^10的Akk菌活菌或死菌,持续3个月;② 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且未影响肠道菌群整体结构;③ 与安慰剂组相比,补充死菌显著降低了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和血浆总胆固醇,减少了白细胞计数和血液脂多糖,还略微降低了体重、脂肪量和臀围;④ 与干预前相比,补充死菌显著降低了肝脏疾病以及组织和肌肉损伤的血液标志物水平;⑤ 补充活菌的益处总体上不显著。

Supplementation with Akkermansia muciniphila in overweight and obese human volunteers: a proof-of-concept exploratory study

07-01, doi: 10.1038/s41591-019-0495-2

【主编评语】Akk菌(嗜黏蛋白阿克曼菌)的丰度与肥胖、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负相关,《Nature Medicine》最新发表了来自比利时鲁汶大学Patrice D Cani团队的Akk菌干预的首次临床试验结果。继该团队之前的动物研究,这项最新的人体研究同样表明,补充灭活的Akk菌可显著改善超重/肥胖的胰岛素抵抗者的多项代谢指标,且安全性良好,而补充Akk菌活菌则没有太明显的益处。这些发现为后续的大规模临床试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死菌优于活菌背后的生物学机制也很值得深挖,或能为益生菌等干预研究带来新启示。

 

过敏儿童的早期肠道菌群缺乏丁酸发酵功能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IF:14.11]

① 纳入105名儿童,根据1和3岁时的变应性致敏情况分为过敏组(A)和对照组,分析3月龄和1岁时的粪便菌群代谢潜能;② 两组的菌群多样性和整体组成无明显差异,但一些产丁酸和降解母乳寡糖(HMO)的细菌在A组3月龄菌群中丰度较低;③ A组中,3月龄菌群中产丁酸及降解HMO的碳水化合物活性酶(CAZyme)的基因丰度低,1岁菌群中降解抗性淀粉的CAZyme基因丰度低;④ 发展出过敏的儿童,其早期菌群缺乏编码分解碳水化合物和产丁酸的关键酶基因。

Reduced genetic potential for butyrate fermentation in the gut microbiome of infants who develop allergic sensitization

07-03, doi: 10.1016/j.jaci.2019.06.029

【主编评语】过敏性疾病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健康问题,与早期肠道菌群失调有关,有研究显示,菌群产生的丁酸可促进免疫耐受。《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近期发表的一项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用宏基因组学方法分析了过敏儿童在生命早期的肠道菌群代谢潜能,表明在发展出过敏之前,这些儿童的菌群就有丁酸发酵能力不足的问题,提示产丁酸功能或可作为鉴定易过敏儿童的早期菌群标志物,此外早期菌群代谢物干预(比如补充丁酸)或许是减少儿童过敏的防治策略。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