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肠日报:乳制品摄入越多,死亡风险可能越高

佩襄 肠道 1.6K+

肠道微生物.jpg

BB-12或可帮助治疗婴儿肠绞痛

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IF:7.731]

① 80名婴儿随机分两组,分别接受动物双歧杆菌亚种乳酸菌BB-12(1 × 109 CFU/天)和安慰剂干预,共计28天;② 14天后,BB-12组(80%婴儿)每日平均哭泣时间减少了50%以上,明显高于安慰剂组(32.5%婴儿),且停止治疗后无复发;③ BB-12组的哭泣频率、排便频率改善效果更强,两组的粪便性状相似;④ BB‐12组中双歧杆菌丰度、丁酸盐、HBD‐2、LL‐37、sIgA水平增加与粪便钙卫蛋白水平降低相关;⑤ 其中双歧杆菌丰度增加与哭泣时间减少显著相关。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 lactis BB‐12® in infant colic: A randomised, double 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12-03, doi: 10.1111/apt.15561

【主编评语】婴幼儿肠绞痛是一种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导致肠绞痛的发生。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的一项随机双盲实验,招募了80名婴儿,均分成两组,分别接受BB-12(1 × 109 CFU/天)和安慰剂干预80天,对婴儿平均哭泣时间、哭泣频率、排便频率、肠道菌群结构、丁酸盐、sIgA等指标进行了分析,发现BB‐12或可通过免疫和非免疫机制及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控制婴儿肠绞痛。

 

BMJ:乳制品摄入越多,死亡风险可能越高

British Medical Journal[IF:27.604]

① 纳入168 153名女性和49 602名男性,最长随访32年,共记录51 438例死亡事件;② 与最低组(0.8 份/天)总乳制品摄入相比,最高组(4.2 份/天)摄入总死亡风险高7%;③ 按乳制品类型进行分层分析发现,全脂牛奶摄入与较高的总死亡、心血管疾病死亡和癌症死亡风险呈正相关,每天增加0.5份与死亡风险分别增加11%、9%和11%相关;④ 用坚果、豆类和全谷物代替乳制品与较低的死亡风险相关,而用红肉和加工肉制品代替乳制品与较高的死亡风险相关。

Associations of dairy intake with risk of mortality in women and men: three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11-27, doi: 10.1136/bmj.l6204

【主编评语】乳制品摄入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的研究较多,大部分显示乳制品摄入没有较大的有益作用甚至可能存在有害作用。关于乳制品摄入与死亡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目前并不多。近期BMJ发表的一篇文章纳入三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较高的乳制品摄入(4.2份/天),特别是全脂牛奶摄入与较高的死亡风险相关;用坚果、豆类和全谷物替代乳制品摄入与较低的死亡风险相关,而用红肉和加工肉制品代替乳制品摄入与较高的死亡风险相关。

 

多喝咖啡、茶或苏打水或增加胃食管反流风险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IF:7.958]

① 对48308名42-62岁的女性进行随访,记录饮料(包括咖啡、茶、苏打水、牛奶、水、果汁等)摄入情况;② 在262641人-年的随访期间,7961例报道了每周至少一次胃食管反流(GER)症状;③ 校正多个变量后,对比咖啡摄入量最低的受试者,咖啡摄入量最高的受试者(每天摄入6份以上)的GER症状相对风险为1.34;④ 茶及苏打水摄入量最高的受试者的GER症状相对风险分别为1.26及1.29;⑤ 牛奶、水及果汁的摄入与GER症状风险无显著关联。

Association Between Beverage Intake and Incidence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Symptoms

11-28, doi: 10.1016/j.cgh.2019.11.040

【主编评语】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对近5万名女性进行多年随访后发现,摄入较多的咖啡、茶或苏打水,与较高的胃食管反流风险相关。

 

国内团队:喝茶或可降低中风风险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IF:6.568]

① 纳入来自中国CKB队列的487 377名受试者,探究喝茶与中风的关系,在约430万人年的随访中,共记录38 727 例中风病例;② 与不喝茶的人相比,偶尔、每周及每天喝茶的人的中风风险较低;③ 在每天喝茶的人群中,中风风险与喝茶的年数及喝茶的量呈负相关;④ 对不同类型的茶进行分析,发现上述负相关关系仅在绿茶中存在;⑤ 对不同性别的人进行分层分析,发现上述负相关关系仅在男性人群中存在。

Tea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stroke in Chinese adult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0.5 million men and women

11-11, doi: 10.1093/ajcn/nqz274

【主编评语】许多队列研究探究了喝茶与中风的关系,但结果并不一致,且缺乏基于中国人群的研究。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前不久发表了一项由南京医科大学胡志斌和北京大学李立明共同主导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了约50万人数据,发现喝茶,特别是绿茶,与较低的中风风险相关;且该负相关关系仅在男性人群里存在。

 

石榴汁有助于维持中老年人的视觉学习记忆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IF:6.568]

① 纳入261名50-75岁的受试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每天饮用236.5mL的石榴汁,另一组饮用等量安慰剂饮料(与石榴汁外观口感一致,但不含石榴多酚),为期12个月;② 记忆效应通过修订版简易视觉空间记忆测验量表(BVMT-R)和选择性提醒试验(SRT)]测定;③ 干预期间,石榴汁组的BVMT-R学习分块评分没有显著变化,而安慰剂组该评分显著下降,组别和时间交互具有统计学显著性;④ BVMT-R的其他评分和SRT在干预期间的变化在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of the memory effects of pomegranate juice in middle-aged and older adults

11-12, doi: 10.1093/ajcn/nqz241

【主编评语】石榴汁中的抗氧化物质如多酚类有助于预防神经损伤。前期一项短期临床试验报道了石榴汁在中老年人群记忆方面的有益作用,但石榴汁的长期效果尚未被研究。近期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发表的一项随机临床试验探究了石榴汁对中老年记忆效应的长期影响。研究发现石榴汁有助于维持中老年人群的视觉学习记忆能力。

 

JAMA:饮食建议应考虑文化背景(观点)

JAMA[IF:51.273]

① 地中海饮食通常被认为是健康饮食的黄金标准,但实际上不同文化背景的传统饮食均有类似的健康饮食模式;② 与现代美式饮食相比,墨西哥传统饮食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且原著居民祖先比例高的移民群体对墨西哥饮食有更好的代谢反应;③ 非裔美国人与非洲本地人互换饮食结构后,炎症和癌症标志物在美式饮食组增加,传统非洲饮食组减少;④ 在给患者或其他寻求营养咨询的人饮食建议时,应考虑他们的文化传统,并且需要结合个人实际情况。

Heritage Diets and Culturally Appropriate Dietary Advice May Help Combat Chronic Diseases

11-27, doi: 10.1001/jama.2019.18431

【主编评语】地中海饮食通常被认为是健康饮食的标准。JAMA近期发表的一篇观点文章指出,其他文化也有类似的传统健康饮食,如传统墨西哥饮食和传统非洲饮食,它们均具有高蔬菜水果和高膳食纤维摄入的特点。在给患者或普通民众饮食建议时,应同时考虑他们的文化背景及个人实际情况,这样他们的依从性会更高。

 

北大团队:多吃大豆或可预防乳腺癌

Cancer[IF:6.102]

① 纳入超过30万名来自中国10个区域的30-79岁的女性,平均随访10年,记录受试者的饮食情况;② 随访期间,共有2289名女性发展出乳腺癌;③ 校正多个变量后,相比于每日摄入大豆最少的女性(大豆异黄酮摄入4.5mg/天),每日摄入最多的女性(19.1mg/天)的乳腺癌相对风险为1.00;④ 纳入另外8项前瞻性研究与本研究共同进行荟萃分析,发现每日摄入的大豆异黄酮每增加10mg,与乳腺癌风险降低3%相关。

 

Soy intake and breast cancer risk: a prospective study of 300,000 Chinese women and a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11-21, doi: 10.1007/s10654-019-00585-4

【主编评语】Cancer近期发表由北京大学医学部的余灿清团队主导的一项前瞻性研究,对超过30万名中国女性进行10年随访后发现,中等水平(每天约20mg大豆异黄酮)的大豆摄入与乳腺癌风险无显著关联。但对9项前瞻性研究(包括本研究)进行剂量效应荟萃分析后发现,每日的大豆异黄酮摄入每增加10mg,乳腺癌风险降低3%。

 

橄榄油改善tau蛋白病小鼠的认知及记忆

Aging Cell[IF:7.346]

① 用人tau蛋白基因替代小鼠tau蛋白基因,构建tau蛋白病小鼠模型(htau);② htau小鼠于6月龄起,在饮食中添加特级初榨橄榄油(EVOO)或空白对照,持续干预6个月;③ 干预结束后,补充EVOO的小鼠表现出记忆及认知能力的提升,与基底突触活性及短时程可塑性的增强相关;④ 补充EVOO可上调complexin 1(关键突触前蛋白),并显著减少tau蛋白寡聚体及在特定表位发生磷酸化的tau蛋白。

Extra virgin olive oil improves synaptic activity, short‐term plasticity, memory, and neuropathology in a tauopathy model

11-24, doi: 10.1111/acel.13076

【主编评语】Aging Cell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人tau蛋白转基因小鼠中,补充特级初榨橄榄油可改善小鼠的记忆与认知功能,并增强小鼠的基底突触活性剂短时程可塑性,减少tau蛋白相关神经病理学表现。

 

Nature Reviews: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中的葡萄糖调节机制(综述)

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IF:24.646]

① 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其多效性体现在可通过不同潜在机制作用于多种组织;② 二甲双胍可通过参与肝脏糖异生中AMP活化蛋白激酶的自主调节,抑制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1,长期降低血糖;③ 二甲双胍直接或间接影响代谢器官中不同的常驻型免疫细胞,改善肥胖相关炎症和特定组织的胰岛素敏感性;④ 二甲双胍调节胆汁酸的再循环,促进分泌肠道胰高血糖素样肽1,降低血糖;⑤ 肠道菌群是二甲双胍作用机制的新靶点,且涉及其治疗作用和副作用。

Understanding the glucoregulatory mechanisms of metformin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08-22, doi: 10.1038/s41574-019-0242-2

 【主编评语】作为使用超过60年的2型糖尿病明星药物,我们仍未完全了解二甲双胍的作用原理,而且仍存在患者对二甲双胍不耐受的情况。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的这篇文章介绍了目前几个可能的作用机制,如调节细胞能量代谢、肠道免疫细胞、肠道激素和肠道菌群等,为未来的糖尿病治疗新方案研发提供了方向。文章最后提到虽然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有效,但对1型糖尿病的疗效微乎其微,有数据显示二甲双胍还对其它疾病如癌症、神经衰退疾病和结核杆菌感染可能有疗效,但仍处于研究早期。

 

Nature子刊:保护胰岛β细胞,改善2型糖尿病

Nature Medicine[IF:30.641]

① 2型糖尿病中,胰岛β细胞的数量和功能会逐渐丧失;② 在db/db糖尿病小鼠中长期过表达降脂蛋白(又称补体因子D),可预防胰岛萎缩,提高胰岛素水平,缓解高血糖;③ 降脂蛋白可促进生成补体成分C3a,二者均可降低磷酸酶Dusp26的表达,从而阻断β细胞的去分化和死亡,保护β细胞;④ Dusp26抑制药物可改善糖尿病小鼠的高血糖症状,并抑制人类胰岛细胞死亡;⑤ 在中年人中,较高的血液降脂蛋白水平与糖尿病风险的显著降低相关。

Adipsin preserves beta cells in diabetic mice and associates with protection from type 2 diabetes in humans

11-07, doi: 10.1038/s41591-019-0610-4

【主编评语】2型糖尿病的特点是胰岛素抵抗以及胰岛β细胞数量和功能的逐渐丧失,目前尚无有效疗法可防止β细胞丧失,一些促胰岛素分泌的干预方法,反而可能加速这一现象。脂肪因子降脂蛋白(Adipsin,又称补体因子D)可控制补体旁路,促进生成补体成分C3a,能促进β细胞分泌胰岛素。Nature Medicine近期的一项研究发现,降脂蛋白不同于其它胰岛素促泌剂,不仅不会消耗β细胞,反而对其有保护作用,并揭示了其中的分子机制。进一步研究表明,用药物抑制降脂蛋白和C3a下游的磷酸酶靶点,是保护胰岛细胞、改善2型糖尿病的潜在疗法。

 

β细胞衰老是1型和2型糖尿病的一个共同原因

Trends in Molecular Medicine[IF:11.028]

① 近期Cell的两篇文章分别报道了β细胞衰老是1型糖尿病(T1D)和2型糖尿病(T2D)的共同原因;② T2D小鼠和患者的衰老β细胞(β-gal+)比例增高,与衰老相关的分泌组成(SASP)因子分泌增多,衰老标记物Cdkn2a表达增多;③ T1D小鼠和患者体内β-gal+数量增加且活性增强,SASP因子分泌增多,衰老标记物Cdkn1a表达增加;④ Senolytic药物可破坏衰老抗凋亡通路HIF-1α和BCL-2,抑制衰老标志物表达,降低SASP活性,是T1D及T2D潜在治疗策略。

β Cell Senescence as a Common Contributor to Type 1 and Type 2 Diabetes

08-15, doi: 10.1016/j.molmed.2019.07.009

【主编评语】1型糖尿病(T1D)和2型糖尿病(T2D)发病机理不同,前者是自身免疫导致直接杀死β细胞,后者是胰岛素抗性破坏β细胞的数量和功能。Trends in Molecular Medicine的这篇评论点评了今年两篇关于T1D和T2D的文章,因为两篇文章分别得出β细胞衰老是T1D和T2D的原因之一,且都讨论了相关药物Senolytic对T1D和T2D的有效性,但目前的结果大多是系统性结果,仍缺乏对Senolytic作用机理的准确了解。

 

Nature子刊:肠道病毒感染与儿童胰岛自身免疫和1型糖尿病

Nature Medicine[IF:30.641]

① 纳入近500名胰岛自身免疫(IA)或1型糖尿病(T1D)患儿及其匹配对照,分析3月龄至疾病诊断期间的粪便病毒组;② 肠道病毒B(尤其是柯萨奇病毒B)的长期感染(而非多次短期感染),与发生IA密切相关,但与T1D无关;③ 6月龄前感染人腺病毒C(HAdV-C),与IA和T1D的风险降低有关;④ 多次/长期HAdV-F感染与IA风险增加有弱关联;⑤ CXADR(胰岛β细胞表面的柯萨奇和腺病毒受体)基因区域中rs6517774-G等位基因的携带者,发生IA的风险增加。

Prospective virome analyses in young children at increased genetic risk for type 1 diabetes

12-02, doi: 10.1038/s41591-019-0667-0

【主编评语】破坏胰岛β细胞的自身免疫反应,可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和1型糖尿病(T1D)。有研究显示,这种胰岛自身免疫的发生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比如某些能感染β细胞的肠道病毒。Nature Medicine近期发表了一项来自TEDDY队列的报告,对有T1D风险的儿童进行前瞻性分析,鉴定出与胰岛自身免疫和/或T1D风险相关的肠道病毒和参与抗病毒应答的遗传突变,为进一步设计实验来检验特定肠道病毒在胰岛自身免疫和T1D中的作用和机制,以及开发潜在的抗病毒预防方法,打下基础。

 

轮状病毒会引发1型糖尿病吗?

PLoS Pathogens[IF:6.463]

① 澳大利亚引入轮状病毒(RV)疫苗后,0-4岁儿童1型糖尿病(T1D)的发病率降低15%,其他儿童研究也有类似结论;② RV可能通过模拟胰岛自身抗原IA-2或GAD65的表位,触发或加剧胰岛自身免疫,导致T1D;③ 动物模型证明RV可导致胰腺病变,如RV感染可导致断奶期小鼠胰腺细胞凋亡,损伤胰岛;④ 除易感基因遗传外,RV的感染时间也可能是儿童T1D概率上升的原因;⑤ RV疫苗或可成为首个儿童T1D的预防措施,但仍需生态学、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证实。

Does rotavirus turn on type 1 diabetes?

10-10, doi: 10.1371/journal.ppat.1007965

【主编评语】1型糖尿病(T1D)是一种多基因的自身免疫疾病,患者胰岛中用于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被环境调控因子摧毁。本文由轮状病毒(RV)疫苗降低澳大利亚儿童T1D发病率这一现象探究了RV在儿童T1D发病机制中起的作用,包括现有的分子研究、动物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的结果。期待未来RV疫苗给T1D易感儿童患者带来福音!

 

早饭前锻炼比早饭后锻炼更好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IF:5.605]

① 研究纳入超重/肥胖的男性人群,分别采用急性随机交叉设计与慢性(6周)随机对照实验方法;② 急性实验中,相对于早饭后锻炼,早饭前锻炼可以增加I型和II型纤维的净肌内脂质利用;③ 慢性实验中,摄食碳水化合物前后进行锻炼,其对餐后血糖的影响不大;但摄食碳水化合物前锻炼,可以降低餐后胰岛素血症;④ 上述结果可以导致口服葡萄糖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进而提高锻炼期间的脂质代谢;⑤ 餐前的规律锻炼也可以增强骨骼肌磷脂和GLUT4蛋白的重组。

Lipid metabolism links nutrient-exercise timing to insulin sensitivity in men classified as overweight or obese

10-19, doi: 10.1210/clinem/dgz104

【主编评语】本研究分别采用急性和慢性(训练法)两个方案,研究进食前后,人体内的血糖和脂质代谢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进食前进行锻炼,由于体内胰岛素水平较低,机体倾向于调动脂质代谢。虽然餐前锻炼(6周)并没有明显的减肥效果,但可以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等,有利于机体健康。

 

Cell子刊:用限时进食改善代谢综合征

Cell Metabolism[IF:22.415]

① 纳入19名接受降压降脂治疗的代谢综合征患者,试验开始前,受试者每天的进食期超过14小时;② 受试者进行12周的限时进食(TRE),每天将进食安排在白天的10小时内,其余时间禁食,用手机APP记录和评估;③ TRE减少了受试者的体重、腰围、体脂比例和内脏脂肪,降低了血压、促动脉粥样硬化脂质(LDL胆固醇和非HDL胆固醇)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还改善了睡眠;④ TRE可与药物治疗联用,有效改善代谢综合征。

Ten-Hour Time-Restricted Eating Reduces Weight, Blood Pressure, and Atherogenic Lipids in Patients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12-05, doi: 10.1016/j.cmet.2019.11.004

【主编评语】限时进食(TRE)是改善代谢健康的有效方法,Cell Metabolism刚刚上线的一项最新临床研究,在代谢综合征患者中证实,只要将每天的进食时间缩短至白天的10小时内,其余14小时禁食,即可在12周内改善多个代谢健康指标,为未来进行大规模临床试验打下基础。

 

JAMA子刊:质子泵抑制剂或增加冬季急性肠胃炎风险

JAMA Network Open[IF:N/A]

① 纳入233596名正在接受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的受试者及626887名未接受PPI治疗的受试者;② 在2015-2016年的冬季记录受试者的急性肠胃炎发病;③ 接受PPI治疗的受试者中,有3131名(1.3%)至少发生过一次急性肠胃炎,未接受PPI治疗的受试者中为4327名(0.7%);④ 相比于未接受PPI治疗的受试者,正在接受PPI治疗的受试者的急性肠胃炎的校正后相对风险为1.81;⑤ 在45-64岁、65-74岁及75岁以上的受试者中,相对风险分别为1.66、2.19、1.98。

Association Between Acute Gastroenteritis and Continuous Use of Proton Pump Inhibitors During Winter Periods of Highest Circulation of Enteric Viruses

11-27, doi: 10.1001/jamanetworkopen.2019.16205

【主编评语】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与急性细菌肠道感染相关。JAMA Network Open上发表的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对2015-2016年冬季(肠道病毒传播性最高的季节)近100万的受试者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与急性肠胃炎风险增加相关,提示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或增加肠道病毒感染的风险。

 

华南农大团队:真菌毒素诱导肝脏炎症,肠道菌群是帮凶

Microbiome[IF:10.465]

① 口服赭曲霉毒素A(OTA)导致鸭盲肠微生物丰度和多样性降低;② OTA通过增加盲肠透性,增加肝脏中拟杆菌丰度和LPS含量;③ 抗生素处理后,鸭肠道拟杆菌丰度急剧降低,OTA对其肠道微生物组成影响甚微,且无法引起肝脏炎症;④ 移植OTA处理的鸭粪便至抗生素处理鸭后,使后者拟杆菌丰度和LPS含量增加并诱导肝脏炎症;⑤ 肠道菌群,尤其是拟杆菌,参与影响OTA诱发的肝脏炎症,为霉菌中毒的预防和治疗开辟了新窗口。

Ochratoxin A induces liver inflammation: involvement of intestinal microbiota

11-28, doi: 10.1186/s40168-019-0761-z

【主编评语】华南农业大学杨琳和任文凯团队。赭曲毒素A(OTA)是常见的真菌毒素,主要靶点是肝脏和肾脏,鸭子对其最敏感。本研究利用OTA诱导鸭子,并监测鸭子的肝脏和肠道菌群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OTA诱导后,鸭子的肝脏中出现拟杆菌,且LPS含量升高。文章推测,OTA导致鸭子的肠道通透性改变,从而使菌群得以进入肝脏。随后,文章分别采用抗生素处理和粪菌移植的方法,验证了肠道菌群在OTA诱导肝脏炎症中的作用。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