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孕期母体肠道菌群代谢物,影响后代长期代谢健康
Science[IF:41.037]
① 无菌孕鼠后代比有菌孕鼠后代在高脂喂养下有更严重的肥胖和代谢综合征,吃低纤维食物(LFi)孕鼠的后代也有类似表型;② 孕鼠肠道菌群产生的丙酸等短链脂肪酸可经血流进入胚胎,作用于胚胎交感神经上的受体GPR41以及肠上皮和胰腺上的GPR43,促进神经细胞、GLP1+肠内分泌细胞和胰岛β细胞的分化,塑造胚胎的代谢系统发育,保护后代成年后的代谢健康;③ 孕期吃高纤维食物、给无菌和LFi孕鼠补充丙酸,有助于后代代谢发育、抵抗代谢综合征。
Maternal gut microbiota in pregnancy influences offspring metabolic phenotype in mice
02-28, doi: 10.1126/science.aaw8429
【主编评语】孕期饮食对母亲和后代的健康都十分重要,肠道菌群可能在其中有重要的介导作用。Science最新发表的一项小鼠研究发现,孕期母体肠道菌群通过产生短链脂肪酸,塑造胚胎的代谢系统发育,从而对后代长期代谢健康带来深远影响。这些发现提示保护孕期肠道菌群健康的重要性,避免不必要的口服抗生素,同时尽量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或能使后代拥有更健康的代谢系统,减少肥胖和代谢疾病。
BMJ:持续减少钠摄入或有助于降低血压
British Medical Journal[IF:27.604]
① 纳入133项随机试验(共包含12197名受试者)进行荟萃分析,通过24小时尿钠排泄评估饮食中的钠摄入情况;② 24小时尿钠排泄每减少50 mmol,与收缩压降低1.10 mmHg及舒张压降低0.33 mmHg相关;③ 亚组分析显示,在相同的24小时尿钠排泄减少量下,老年人、非白人、基础收缩压较高者的收缩压降低量更高;④ 在小于15天的试验中,24小时尿钠排泄每减少50 mmol相关的收缩压降低量,显著低于在持续时间更长的试验观察到的对应收缩压降低量。
Effect of dose and duration of reduction in dietary sodium on blood pressure level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trials
02-24, doi: 10.1136/bmj.m315
【主编评语】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对133项随机试验(超过1.2万名受试者)的数据进行总结后发现,钠摄入量的减少与血压(收缩压与舒张压)的降低呈剂量相关,且减少钠摄入量的持续时间越长,越有助于降低收缩压的降低。
超40万人数据揭示饮食与中风风险的关联
European Heart Journal[IF:23.239]
① 纳入来自9个欧洲国家的418329名受试者,平均随访12.7年,通过问卷调查评估饮食情况;② 随访期间共发生4281例缺血性中风及1430例出血性中风,利用校正多变量后的Cox回归分析评估中风与饮食的关联;③ 摄入更多的水果+蔬菜、膳食纤维、牛奶、酸奶及奶酪与更低的缺血性中风的风险相关,摄入更多的红肉与更高的缺血性中风的风险相关;④ 摄入更多的鸡蛋与更高的出血性中风的风险相关。
The associations of major foods and fibre with risks of ischaemic and haemorrhagic stroke: a prospective study of 418 329 participants in the EPIC cohort across nine European countries
02-24, doi: 10.1093/eurheartj/ehaa007
【主编评语】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对超过40万名欧洲人进行了超过10年的随访,发现饮食摄入情况显著影响了中风风险,其中,摄入更多的水果、蔬菜、膳食纤维、乳制品与更低的缺血性中风风险相关,而摄入更多的鸡蛋与更高的出血性中风风险相关。
适量饮酒或可降低脑内的β-淀粉样蛋白沉积
PLoS Medicine[IF:11.048]
① 纳入414名56-90岁的受试者(280名认知正常、134名轻度认知障碍),评估受试者的终身饮酒量及目前的饮酒量,并分析受试者脑内的β-淀粉样蛋白沉积情况;② 在校正潜在的干扰因素后,相比于不饮酒的受试者,适度的终身饮酒量(每周1-13标准杯)与较低的β-淀粉样蛋白阳性率相关;③ 目前的饮酒量与β-淀粉样蛋白沉积无显著关联;④ 饮酒与阿尔兹海默特征区域的神经退行性变及脑白质高强度体积无显著关联。
Association of moderate alcohol intake with in vivo amyloid-beta deposition in human brain: A cross-sectional study
02-25, doi: 10.1371/journal.pmed.1003022
【主编评语】一些研究表明,适量饮酒可能在阿尔兹海默症的痴呆中起保护作用。PLoS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横断面研究结果,对400多名中老年受试者的饮酒情况及脑内的β-淀粉样蛋白沉积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适度的终身饮酒量与较低的β-淀粉样蛋白沉积相关,而受试者目前的饮酒量与β-淀粉样蛋白沉积无显著关联。
喝茶或可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及全因死亡率
Advances in Nutrition[IF:7.24]
① 纳入39项前瞻性队列研究,评估喝茶与心血管事件、中风事件、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及全因死亡率之间的关联;② 线性多元回归结果显示,每天多喝一杯茶(对于红茶和绿茶,分别相当于每天多摄入280mg及338mg的类黄酮)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低4%、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2%、中风风险下降4%和全因死亡风险降低1.5%相关;③ 亚组分析结果表明,喝茶与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的相关性更高。
Dose–Response Relation between Tea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All-Cause Mortalit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Population-Based Studies
02-19, doi: 10.1093/advances/nmaa010
【主编评语】Advances in Nutrition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对39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的结果进行总结后发现,每天多喝一杯茶,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全因死亡风险、心血管事件风险及中风风险的降低相关,在老年人中,喝茶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和全因死亡风险降低的关联更为显著。
北大郑乐民团队突破:全新的促脂肪肝肠道菌群代谢产物!
Gastroenterology[IF:19.233]
① 肠道菌群代谢物N,N,N-三甲基-5-氨基戊酸(TMAVA)及其前体三甲基赖氨酸(TML),在脂肪肝患者血液中升高;② 粪肠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可将TML代谢为TMAVA;③ 小鼠TMAVA处理可加重高脂喂养诱导的脂肪肝、引起菌群失调和不耐寒;④ TMAVA可结合并抑制γ-丁酰甜菜碱羟化酶(BBOX)抑制内源性肉碱合成,使小鼠体内肉碱水平降低,导致肝脏线粒体脂肪酸氧化减少,同时脂肪组织脂解增多,引起游离脂肪酸在肝脏积累;⑤ BBOX敲除小鼠在高脂喂养下同样出现体内肉碱缺乏、脂肪肝;⑥ 外源性补充肉碱可逆转TMAVA诱导的小鼠肝脏脂肪病变。
TMAVA, a Metabolite of Intestinal Microbes, Is Increased in Plasma From Patients With Liver Steatosis, Inhibits γ-butyrobetaine Hydroxylase, and Exacerbates Fatty Liver in Mice
02-25, doi: 10.1053/j.gastro.2020.02.033
【主编评语】肠道菌群可影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生和发展,但其背后的机制(特别是菌群代谢产物在其中的作用)仍需深入揭示。Gastroenterology最新发表了来自北京大学郑乐民团队的研究,通过队列研究和小鼠试验发现,一种新的肠道菌群代谢产物TMAVA(N,N,N-三甲基-5-氨基戊酸)能通过影响肉碱合成和后续的脂肪酸氧化,来加重脂肪肝。这些发现为肠道菌群如何影响脂肪肝发生提供了一种新机制,也提示补充肉碱和靶向调节菌群或是治疗脂肪肝的新思路。
国内团队:肠道菌群介导高盐饮食诱导的高血压
Circulation Research[IF:15.862]
① 移植健康大鼠的粪便菌群可显著降低高盐饮食诱导的高血压(hSIH)大鼠的血压,而移植hSIH大鼠的粪便菌群可显著升高健康大鼠的血压;② 高盐饮食显著改变了大鼠的肠道菌群组成,降低了脆弱拟杆菌及肠道中的花生四烯酸水平,从而增加血清及肠道中的皮质酮水平以促进血压的提升;③ 在高血压患者中也可发现,粪便中的脆弱拟杆菌YCH46显著减少,血清及肠道中的皮质酮水平显著升高。
Intestinal Flora Modulates Blood Pressure by Regulating the Synthesis of Intestinal-Derived Corticosterone in High Salt-Induced Hypertension
02-13, doi: 10.1161/CIRCRESAHA.119.316394
【主编评语】肠道菌群与高盐饮食诱导的高血压相关,但背后的机制尚不清晰。来自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张群业团队及山东省立医院的王哲团队在Circulation Research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报道了肠道菌群介导高盐饮食诱导高血压产生的机制:高盐饮食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及代谢,减少脆弱拟杆菌,从而提升皮质酮水平以促进高血压,而脆弱拟杆菌可通过其代谢产物花生四烯酸抑制皮质酮的产生。
华中农大团队:桑黄多糖调节肠道菌群,改善大鼠胰岛素抵抗
FASEB Journal[IF:5.391]
① 口服桑黄多糖提取物(PLPE)或二甲双胍8周,可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口服葡萄糖耐受及胰岛素耐受;② PLPE和Met可降低系统性炎症,通过抑制JNK和NF-κB活化,恢复肝脏胰岛素信号;③ PLPE和Met通过增加肠道中的产短链脂肪酸(SCFA)细菌的丰度,抑制条件致病菌,恢复肠道菌群失调,提高肠道中SCFA浓度,同时可降低肠道通透性;④ SCFA可维护肠道屏障功能,降低血液中的脂多糖含量,从而降低系统性炎症,改善胰岛素抵抗。
Phellinus linteus polysaccharide extract improves insulin resistance by regulating gut microbiota composition
2019-11-28, doi: 10.1096/fj.201901943RR
【主编评语】桑黄是一种中药,其实质是多孔菌科真菌火木层孔菌的子实体。来自华中农业大学的梅余霞团队在FASEB Journal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桑黄多糖提取物可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葡萄糖耐受及胰岛素耐受,且效果与二甲双胍类似。机制上,桑黄多糖提取物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组成,增加肠道短链脂肪酸水平,以改善肠道屏障功能并降低炎症。
Nature子刊:胎儿肠道中真有活菌定植吗?
Nature Medicine[IF:30.641]
① 扫描电镜分析表明,孕中期胎儿小肠粘膜胎粪中存在细菌样结构;② 16S rRNA测序也检测出不同于环境对照的少量细菌信号,18个细菌类群在胎粪中富集,微球菌科和乳杆菌属丰度最高;③ 微球菌科占优的胎儿肠道有独特的T细胞组成和肠上皮基因表达模式;④ 用模拟胎儿肠道环境的培养条件(添加胎盘激素、与单核细胞共培养),从胎粪中分离出滕黄微球菌菌株;⑤ 该菌呈现适应胎儿环境的特征,可在肠道抗原呈递细胞中存活,并有限制炎症反应的能力。
Viable bacterial colonization is highly limited in the human intestine in utero
02-24, doi: 10.1038/s41591-020-0761-3
【主编评语】肠道菌群在免疫发育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在妊娠早期,胎儿的肠粘膜免疫就已经开始发育,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子宫内是否存在活菌与胎儿的肠道免疫系统互作。Nature Medicine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16S rRNA测序表明,孕中期的人类胎儿肠道内存在很有限的细菌,并分离出其中的一种优势细菌(微球菌)。该菌表现出对子宫内胎儿肠道环境的适应性,并在体外呈现免疫调节活性,可能对胎儿肠道免疫发育有潜在调控作用。这些发现拓展了人们对生命早期肠道菌群定植、菌群对免疫发育的影响的认知,值得进一步验证和研究。
Cell子刊:益生元诱导小鼠抗肿瘤免疫应答,抑制肿瘤生长
Cell Reports[IF:7.815]
① 在小鼠的饮食中添加益生元(菊粉或黏蛋白),可诱导抗肿瘤免疫应答,以抑制BRAF突变黑色素瘤的生长;② 在无菌小鼠中,黏蛋白无法抑制肿瘤生长,提示肠道菌群的存在对于黏蛋白诱导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是必需的;③ 菊粉与黏蛋白驱动肠道菌群发生不同的变化;④ 菊粉(而非黏蛋白)可抑制结直肠癌及NRAS突变黑色素瘤的生长,并增强MEK抑制剂对黑色素瘤的疗效,同时可延缓耐药的发生。
Prebiotic-Induced Anti-tumor Immunity Attenuates Tumor Growth
02-11, doi: 10.1016/j.celrep.2020.01.035
【主编评语】Cell Report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报道了不同益生元(菊粉与黏蛋白)可诱导小鼠的抗肿瘤免疫应答,以抑制BRAF突变黑色素瘤的生长,且益生元的效应依赖于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不同的益生元可引起肠道菌群的不同变化,因而对不同肿瘤有着不同的抑制效果。在结直肠癌及NRAS突变黑色素瘤中,菊粉可起到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而黏蛋白则无抑制效果。另外,菊粉与MEK抑制剂联用,可增强MEK抑制剂的疗效,并延缓耐药性的发生。该研究提示,调节肠道菌群在肿瘤治疗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华科团队:菊粉型果聚糖抑制腹膜透析患者的肠道菌群产生的吲哚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IF:6.568]
① 纳入15名接受超过3个月的腹膜透析的患者进行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交叉试验,摄入菊粉型果聚糖或安慰剂,干预持续12周,中间间隔12个月的清洗期;② 相比于摄入安慰剂,摄入菊粉型果聚糖未能显著改变粪便吲哚、粪便对甲酚、血清硫酸吲哚酚(IS)、血清硫酸对甲酚(pCS)、对IS及pCS的透析清除;③ 摄入安慰剂期间,粪便吲哚浓度随时间有升高趋势,而摄入菊粉型果聚糖期间,粪便吲哚有降低趋势,2种干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Inulin-type fructan intervention restricts the increase in gut microbiome–generated indole in patients with peritoneal dialysis: a randomized crossover study
01-14, doi: 10.1093/ajcn/nqz337
【主编评语】硫酸吲哚酚与硫酸对甲酚是两种与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尿毒症毒素,肠道菌群代谢产生的吲哚及对甲酚是两者的前体。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应晨江团队与左学志团队在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报道了腹膜透析患者摄入菊粉型果聚糖可能减少粪便中的肠道菌群代谢产生的吲哚。
Nature子刊:IL-22帮助肠道菌群抑制艰难梭菌感染
Nature Medicine[IF:30.641]
① 给无菌小鼠移植健康人的肠道菌群可抑制艰难梭菌感染,肠道菌群定殖诱导产生的IL-22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② IL-22信号可通过增强宿主黏液中的GlcNAc糖基化修饰,促进肠道菌群中考拉杆菌属物种的生长;③ 考拉杆菌属物种可消耗琥珀酸盐,从而减少肠腔中可利用的琥珀酸盐(对于艰难梭菌的生长十分重要)以抑制艰难梭菌的生长;④ 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MGAT4A等糖基转移酶的表达显著降低,提示IL-22介导的宿主N-糖基化修饰受损。
Interleukin-22-mediated host glycosylation prevents Clostridioides difficile infection by modulating the metabolic activity of the gut microbiota
02-17, doi: 10.1038/s41591-020-0764-0
【主编评语】肠道菌群了介导对艰难梭菌的定殖抗性以抑制艰难梭菌感染,但宿主免疫在其中的影响尚未明确。Nature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定殖可诱导IL-22的产生,IL-22可增强宿主黏液的糖基化修饰,从而促进考拉杆菌属的生长,而考拉杆菌属物种可与艰难梭菌争夺琥珀酸盐以抑制后者的定殖。
Nature子刊:IL-22帮助肠道菌群抑制艰难梭菌感染
Nature Medicine[IF:30.641]
① 给无菌小鼠移植健康人的肠道菌群可抑制艰难梭菌感染,肠道菌群定殖诱导产生的IL-22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② IL-22信号可通过增强宿主黏液中的GlcNAc糖基化修饰,促进肠道菌群中考拉杆菌属物种的生长;③ 考拉杆菌属物种可消耗琥珀酸盐,从而减少肠腔中可利用的琥珀酸盐(对于艰难梭菌的生长十分重要)以抑制艰难梭菌的生长;④ 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MGAT4A等糖基转移酶的表达显著降低,提示IL-22介导的宿主N-糖基化修饰受损。
Interleukin-22-mediated host glycosylation prevents Clostridioides difficile infection by modulating the metabolic activity of the gut microbiota
02-17, doi: 10.1038/s41591-020-0764-0
【主编评语】肠道菌群了介导对艰难梭菌的定殖抗性以抑制艰难梭菌感染,但宿主免疫在其中的影响尚未明确。Nature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定殖可诱导IL-22的产生,IL-22可增强宿主黏液的糖基化修饰,从而促进考拉杆菌属的生长,而考拉杆菌属物种可与艰难梭菌争夺琥珀酸盐以抑制后者的定殖。
吲哚-3-甲醇通过IL-22抑制结肠炎
JCI insight[IF:6.014]
① 吲哚-3-甲醇(I3C)治疗可减轻小鼠的结肠炎,预防结肠炎引起的菌群失调,并增高可产生丁酸盐的革兰氏阳性菌丰度;② I3C可促进丁酸盐的产生,而丁酸盐处理结肠炎小鼠可减轻结肠炎症反应,同时抑制Th17细胞、诱导Treg、保护黏液层并增强PPAR-γ的表达;③ I3C(而非丁酸盐)可提高IL-22水平,中和IL-22可阻断I3C对结肠炎的保护作用,并阻断ILC3对菌群失调的缓解及对丁酸盐产生的促进作用。
Indole-3-carbinol prevents colitis and associated microbial dysbiosis in an IL-22–dependent manner
01-16, doi: 10.1172/jci.insight.127551
【主编评语】肠道菌群代谢产生的吲哚可在结肠炎症损伤中起保护作用。吲哚-3-甲醇是一种十字花科蔬菜提取物,可预防结肠炎相关的菌群失调。JCI insight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吲哚-3-甲醇可通过增加IL-22的水平,增加肠道中的丁酸盐产生菌,从而抑制小鼠的结肠炎。
菌群对免疫系统早期发育的影响(综述)
Mucosal Immunology[IF:7.352]
① 菌群对胎儿免疫系统发育的印记作用存在窗口期;② 胎儿出生前,母体菌群通过短链脂肪酸、芳香烃受体配体等菌群产物调节胎儿的免疫系统发育;③ 胎儿出生后至哺乳期结束,菌群的定殖调节肠道及其它部位的免疫系统发育;④ 菌群可通过影响淋巴细胞、髓系细胞、骨髓细胞、上皮细胞、基质细胞直接,或通过影响长期的菌群组成或影响神经系统间接对免疫系统产生印记;⑤ 或可通过饮食干预、补充益生菌/元等方式增加有益印记,减少有害/致病性印记。
Imprinting of the immune system by the microbiota early in life
01-27, doi: 10.1038/s41385-020-0257-y
【主编评语】Mucosal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菌群(包括母体菌群及胎儿自身的菌群)对胎儿免疫系统早期发育的“印记”作用,讨论了菌群在不同窗口期(包括出生前、哺乳期、断奶后)对免疫系统发育及成年期健康/疾病的不同影响,并重点概括了菌群对免疫系统产生印记作用的分子机制,最后展望了通过饮食干预、益生菌/元等措施调节菌群的免疫印记作用的应用潜能。
乳酸菌激活巨噬细胞产生I型干扰素的机制
Gut Microbes[IF:7.823]
① 在THP-1巨噬细胞及人原代巨噬细胞中,部分乳酸菌菌株可激活炎症性转录因子NF-κB(但不激活IFN-I),部分菌株(IFN-I诱导菌株)可触发IFN-I的产生(而不激活NF-κB);② IFN-I诱导菌株可通过下调CD64并上调CD40,以激活巨噬细胞的IFN-I应答;③ 机制上,IFN-I诱导菌株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可被胞内的胞质感受器STING及MAVS感知;④ 缺失STING的巨噬细胞在接受IFN-I诱导菌株刺激后,TANK结合激酶-1磷酸化及IFN-I活化降低,并减少ISG的表达。
Beneficial bacteria activate type-I interferon production via the intracellular cytosolic sensors STING and MAVS
01-15, doi: 10.1080/19490976.2019.1707015
【主编评语】免疫细胞对微生物感染、癌症及自身免疫疾病产生应答后可产生I型干扰素(IFN-I),通过活化IFN-I激活基因(ISG)以触发细胞保护作用及抗病毒应答。Gut Microb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部分有益的乳酸菌(包括植物乳杆菌及乳酸片球菌)可激活巨噬细胞的IFN-I应答,而不激活炎症性NF-κB信号通路。机制上,这些乳酸菌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可被胞质感受器STING及MAVS感知,以活化下游的IFN-I信号通路。
华中科技大学潘安团队:近200万人数据揭示,健康生活方式降低癌症发病及死亡风险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IF:5.416]
① 纳入研究生活方式因素与癌症发病率/死亡率的关联的81项前瞻性队列研究;② 生活方式因素主要包括吸烟、饮酒、体育锻炼、超重/肥胖、饮食、睡眠时长等,部分研究还关注了室内空气污染、母乳、热茶摄入等因素;③ 相比于采用最不健康生活方式的个体,采用最健康生活方式的个体患癌症的风险比为0.71,癌症死亡率的风险比为0.48;④ 最健康的生活方式可降低17-58%的膀胱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食管癌、肾癌、肝癌、肺癌、胃癌风险。
Combined lifestyle factors, incident cancer, and cancer mortalit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02-10, doi: 10.1038/s41416-020-0741-x
【主编评语】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潘安团队在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对81项前瞻性队列研究(涉及近190万人)进行总结后发现,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饮食习惯、不吸烟、限制饮酒、控制体重、体育锻炼等)与更低的癌症发病率及癌症死亡率相关,且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不同程度地降低多种癌症的发病率。
Nature子刊:钾盐替换钠盐,可降低高血压风险
Nature Medicine[IF:30.641]
① 纳入2376名受试者进行一项随机试验,干预组摄入低钠盐(75%的NaCl+25%的KCl)以替代传统食盐,对照组继续摄入传统食盐;② 意向处理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干预组受试者的平均收缩压降低1.29mm Hg,舒张压平均降低0.76mm Hg;③ 在1891名干预开始前无高血压的受试者中,相比于对照组,干预组的高血压风险降低51%;④ 干预组尿液中的钠水平未发生显著改变,而钾水平显著升高。
Effect of salt substitution on community-wide blood pressure and hypertension incidence
02-17, doi: 10.1038/s41591-020-0754-2
【主编评语】在一些对照研究中,将传统的食盐(以钠盐为主)替换为富含钾的低钠盐,可降低血压,尤其是高血压者的血压。Nature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随机试验,在超过2000名秘鲁受试者中发现,将传统的食盐替换为富含钾的食盐(75%的NaCl+25%的KCl),可显著降低受试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并显著降低高血压风险。
北大团队:膳食铁对糖尿病或许存在双重作用
Diabetes Care[IF:15.27]
① 纳入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91-2015年间约1.7万名成年人(8346名男性和8680名女性),共随访约20.2万人年,期间547名男性和577名女性新患糖尿病;② 非血红素铁摄入五分位的相对风险比,在男性中分别为1.00、0.77、0.72、0.63和0.87,在女性中分别为1.00、0.63、0.57、0.58和0.67;③ 非血红素铁和总铁摄入与糖尿病风险的关系在男性中呈倒J型,女性中呈L型;④ 未发现血红素铁摄入与糖尿病的关系。
Dietary Nonheme, Heme, and Total Iron Intake and the Risk of Diabetes in Adults: Results From the 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
02-07, doi: 10.2337/dc19-2202
【主编评语】近期Diabetes Care发表了一项来自北京大学李可基团队的研究。该研究对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探究膳食铁摄入与成人糖尿病风险的关系。研究发现非血红素铁和总铁摄入与糖尿病的关系呈非线性。充足的非血红素铁和总铁摄入与较低的糖尿病风险相关,而更高的摄入或许会增加男性糖尿病风险。本研究未发现血红素铁摄入与糖尿病的关系。
补充维生素D可改善维生素D缺乏儿童的心血管健康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IF:6.568]
① 纳入225名10-18岁,缺乏维生素D且超重或肥胖的儿童,随机分成三组,分别接受600IU,1000IU,和2000IU的维生素D3补充剂,为期6个月;② 干预3个月和6个月时的内皮功能,动脉僵硬度,系统收缩压,血脂,炎症因子变化在高剂量组(1000 IU或2000IU)和低剂量组(600IU)没有差别;③ 干预6个月时,1000IU组的中心血压及系统舒张压比600IU组低;④ 与600IU组相比,2000IU组的胰岛素敏感性在3个月和6个月时有所提高,空腹血糖在6个月时有所下降。
Effect of vitamin D3 supplementation on vascular and metabolic health of vitamin D–deficient overweight and obese children: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01-17, doi: 10.1093/ajcn/nqz340
【主编评语】肥胖儿童更容易缺乏维生素D,从而使他们的心血管健康受损。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近期发表的一项,针对缺乏维生素D且超重或肥胖的儿童,进行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发现,补充维生素D不能改善该类儿童的血管内皮功能,系统性炎症,及血脂指标,但可以降低他们的血压和空腹血糖,并提高其胰岛素敏感性。
过高含硫氨基酸摄入或可增加心血管代谢风险
EClinicalMedicine[IF:N/A]
① 纳入NHANESIII的11576名成年研究对象,探究含硫氨基酸摄入与心血管代谢风险因子(基于多个风险因子的风险评分)的关系;② 该人群的平均含硫氨基酸摄入是平均需要量的2.5倍多;③ 校正多个变量后,较高的含硫氨基酸、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摄入,与心血管疾病风险评分的增加相关,且独立于蛋白质摄入;④ 同时,与包括血清胆固醇、血糖、尿酸、血尿素氮、以及胰岛素和糖化血红蛋白在内的风险因子单独相关。
Association of sulfur amino acid consumption with cardiometabolic risk factors: Cross-sectional findings from NHANES III
02-03, doi: 10.1016/j.eclinm.2019.100248
【主编评语】近期EClinicalMedicine发表的一项横断面研究,针对美国第三次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中的11576名成年人进行了横断面分析,探究含硫氨基酸(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摄入与心血管代谢风险的关系。心血管代谢风险通过基于多个风险因子(血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C反应蛋白、尿酸、血糖、尿素氮、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及肾小球滤过率)的评分衡量。分析发现,该研究人群的含硫氨基酸摄入量大大高于平均需要量;较高的含硫氨基酸摄入量与心血管代谢风险评分的增加相关,且该相关性独立于蛋白质摄入。
适量摄入健康食物中的可可或降低高血压风险
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IF:6.529]
① 纳入45653名法国女性,在867210人-年的随访期间,共有12793名受试者发生高血压;② 通过问卷调查,评估受试者平均每天摄入可可的水平,所有受试者每日摄入可可的基线水平为2.3g;③ 从所有含可可的食物中适量摄入可可(而非高水平摄入可可),与高血压风险呈显著负相关;④ 摄入来源于黑巧克力的可可与较低的高血压风险相关,而摄入来源于甜食的可可与较高的高血压风险相关。
Consumption of cocoa-containing foods and risk of hypertension in French women
01-25, doi: 10.1007/s10654-020-00603-w
【主编评语】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对近5万名法国女性进行多年随访后发现,适量摄入可可与高血压风险呈负相关。另外,摄入可可的来源也对高血压风险有所影响:摄入来源于黑巧克力的可可与高血压风险负相关,而摄入来源于甜食的可可则与高血压风险正相关。
国内团队:补充槲皮素或可降低血压
Nutrition Reviews[IF:5.779]
① 纳入17项RCT(共涉及896名受试者)进行荟萃分析,总结补充槲皮素对血浆脂质谱、血压水平及血糖水平的影响;② 补充槲皮素的剂量在30mg/天到1000mg/天不等,7项RCT为交叉试验,10项为平行试验;③ 总体分析结果显示,槲皮素可显著降低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降低3.09mmHg及2.86mmHg),对血浆脂质谱与血糖水平无显著影响;④ 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平行试验中,补充槲皮素8周或以上的受试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显著降低。
Effect of quercetin supplementation on plasma lipid profiles, blood pressure, and glucose level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01-06, doi: 10.1093/nutrit/nuz071
【主编评语】在不同临床试验中,槲皮素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存在争议。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黄浩海团队在Nutrition Reviews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对17项RCT研究进行总结后发现,补充槲皮素可显著降低血压,但对血糖及血浆脂质无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