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现:一次性外科口罩不能防止新冠病毒通过患者的咳嗽逃逸

佩襄 医学 1.4K+

据世界各地的专家预测, 实际感染人数可能远远大于目前的确诊人数[1]。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和组织开始呼吁民众佩戴口罩,以减缓甚至是阻断疫情的进一步扩散。

在理想情况下,口罩的作用无非有两个:一方面是阻止新冠病毒进入健康人的呼吸道(保护健康人群),另一方面是防止感染者传播病毒(控制传染源)[2]。但是, 目前仍不确定新冠肺炎患者佩戴口罩能否阻断新冠病毒污染环境[3,4]。

由于新冠肺炎的大流行导致N95和外科口罩短缺, 很多人不得不用普通的棉布口罩,甚至是围巾。于是,来自韩国的医务人员 招募了4名新冠肺炎患者,决定真枪实刀地研究下一次性外科口罩和纯棉口罩控制传染源的能力。

近日,他们研究成果发表在著名医学期刊《内科学年鉴》上[5]。

最新发现:一次性外科口罩不能防止新冠病毒通过患者的咳嗽逃逸.jpg

他们发现, 在新冠肺炎患者咳嗽的时候,无论是外科口罩还是棉口罩都不能有效过滤新冠病毒。也就是说,只要新冠病毒感染者咳嗽,就算他们戴着外科口罩或棉口罩,新冠病毒照样能逃逸到周围环境中。

他们的研究过程如下。

和之前的研究不一样,韩国医务人员这一次计划 研究口罩对新冠病毒的过滤效果,所以他们的研究需要招募新冠肺炎患者。

在获得首尔2家医院审查机构的批准之后,他们招募了4名新冠肺炎患者。首先告知这4名患者研究目的,然后把他们安排在负压隔离室。

接下来就是考验外科口罩和纯棉口罩的时候了。

研究人员在每个新冠肺炎患者 嘴前方20厘米处放置一个培养皿,里面有调配好的缓冲液。 然后让每个患者咳嗽5次,这5次分别是:不戴口罩、戴外科口罩、戴纯棉口罩和两次不戴口罩。每次咳嗽之前都会换一个新的培养皿。

这一通咳嗽之后,研究人员除了收集培养皿中的样本之外,还用无菌棉签分别先后在外科口罩外表面、外科口罩内表面,纯棉口罩外表面、纯棉口罩内表面上采样。

我们一起来看看最终的数据。

这4名新冠肺炎患者的 鼻咽和唾液中的中位病毒载量分别是5.66 log copies/mL和4.00 log copies/mL(单位太复杂,后面数据的单位就省略不写了)。 在不戴口罩、戴外科口罩和纯棉口罩的情况下,培养皿中的中位病毒载量分别为2.56、2.42和1.85。

基于此,研究人员认为: 在新冠肺炎患者咳嗽的时候,无论是外科口罩还是棉口罩都不能有效过滤新冠病毒。

至于外科口罩无效的原因,研究人员认为可能是 气溶胶。因为有很多研究表明, 外科口罩对直径在3.1μm及以下的气溶胶没有足够的过滤效果[4,6],而 新冠病毒的直径也在0.05到0.2 μm 之间。因此,新冠病毒似乎可以轻易穿过外科口罩。

当然了这个研究不涉及N95口罩,它的过滤效果也就无从得知了。

总的来说,这个研究还是提醒我们,尽量避免去人员聚集的地方,不扎堆,不聚会,出门要戴好口罩。毕竟大部分人戴的外科口罩和纯棉口罩对传染源的控制效果有限。

另外,这也提新冠醒疫情正处于爆发期的国家,严格的隔离措施和“应收尽收”是防止新冠肺炎扩散的重要手段。

参考资料

[2] A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the Efficacy of Surgical and N95 Masks to Filter Influenza Viru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nfluenza Infection[J].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09, 49(2): 275-277.

[3] Rational use of face masks in the COVID-19 pandemic[J]. 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2020.

[4] Surgical mask filter and fit performance.[J]. 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 2008, 36(4): 276-282.

[5] https://annals.org/aim/fullarticle/2764367/effectiveness-surgical-cotton-masks-blocking-sars-cov-2-controlled-comparison

[6] Respiratory Performance Offered by N95 Respirators and Surgical Masks : Human Subject Evaluation with NaCl Aerosol Representing Bacterial and Viral Particle Size Range[J]. Annals of Occupational Hygiene, 2008, 52(3): 177-185.


标签: 冠状病毒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