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肠日报:食用纤维预防乳腺癌?

佩襄 肠道 1.7K+

肠道微生物.jpg

Nature:菌群产生的特定次级胆汁酸,能增加肠道Treg

Nature[IF:43.07]

① 次级胆汁酸3β-羟基-脱氧胆酸(isoDCA)可作用于树突状细胞(DC),抑制其免疫刺激作用,促进诱导外周调节性T细胞(pTreg);② 敲除DC中的核受体FXR能增强其诱导Treg的能力,这些DC与isoDCA处理的DC有相似的基因表达谱(增强抗炎作用),提示isoDCA可拮抗FXR介导的转录调控;③ 构建参与产生isoDCA的工程拟杆菌菌株,与闪烁梭菌组成将胆酸转化为isoDCA的最小菌群定植于小鼠中,能以依赖于Foxp3增强子CNS1的方式增加结肠RORγt+Treg。

Bacterial metabolism of bile acids promotes generation of peripheral regulatory T cells

04-15, doi: 10.1038/s41586-020-2193-0

【主编评语】调节性T细胞(Treg)在维持肠道稳态中有重要作用,其分化受肠道菌群产物的影响。几个月前Nature曾发表研究表明菌群的胆汁酸代谢物可调控结肠Treg。在最新一期Nature上发表的另一项研究,则鉴定出两种新的次级胆汁酸(ω-MCA和isoDCA)在体外能有效诱导Treg分化,其中isoDCA在肠内含量较高。进一步研究表明,isoDCA通过与树突状细胞中的法尼醇X受体(FXR)互作,来增强这些免疫细胞诱导Treg的作用,并通过构建工程菌和菌群定植实验,在小鼠中证实产isoDCA的菌群能促进结肠中的外周Treg生成。

 

Nature:喜欢吃糖?关键肠-脑轴神经回路被锁定

Nature[IF:43.07]

① 与人工甜味剂相比,小鼠更偏好含葡萄糖(或其类似物)的饮水,这是因为糖分子(而非甜味剂)能活化脑干孤束尾核(cNST)中的神经元;② 这种作用由肠-脑轴神经回路介导,向小鼠肠道中直接注入葡萄糖,可作用于肠道内的糖转运蛋白/感受器SGLT1,再经迷走神经节神经元,将糖信号传至大脑;③ 沉默该神经回路可抑制小鼠发展出对糖的行为偏好,而人为活化该回路可使小鼠建立新的行为偏好。

The gut–brain axis mediates sugar preference

04-15, doi: 10.1038/s41586-020-2199-7

【主编评语】喜欢吃糖是人和其它动物共同的天性。动物研究表明,对糖的偏好并不需要感知甜味的受体,提示这种偏好的背后还有其他神经机制。Nature发表的一项最新小鼠研究揭示了产生糖偏好的关键肠-脑轴神经途径,发现肠道中的糖可通过迷走神经节中的神经元,向脑干中的神经发送信号,从而驱动对糖的偏好。这些发现或有助于研发治疗“糖上瘾”的干预方法,从而减少过量吃糖引发的慢性疾病。

 

JAMA:一文读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现状(综述)

JAMA[IF:51.273]

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影响3%-6%的美国人口,约20%的患者进展为肝硬化,死亡率上升,全因和肝特异性死亡率分别为25.56和11.75/千人年;② 多数NASH患者无特异性症状,肥胖、血脂异常、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患者患病风险更高;③ 肝活检是唯一公认的诊断NASH的方法,超声和CT等非侵入性检查以及评分系统仅用于NAFLD和NASH的筛查和评估;④ 目前尚无任何NASH特异性疗法被批准,主要治疗手段是以减肥为目标的生活方式改善以及减肥手术。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A Review

03-24, doi: 10.1001/jama.2020.2298

【主编评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亚型,临床症状不明显,随疾病进展可能发展为肝硬化、终末期肝病,最终需要肝移植。该亚型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在临床中对NASH的认识仍十分局限。JAMA近期发表综述,对NASH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探讨。文章强调NASH的早期识别和针对性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必要条件,可通过指导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利用饮食和运动来减轻体重,并根据患者肥胖症和代谢性疾病的情况推荐减肥手术。目前对于NASH治疗方法的研究较为广泛,也有多项药物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但迄今为止仍然没有特别有效的疗法,联合治疗和个体化疗法可能是未来治疗NASH的主要策略。

 

任发政+于政权等:产毒的肠道菌群,或促进肾衰竭

Gut[IF:17.943]

① 与健康人相比,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粪便和血清代谢组富含多种尿毒症毒素和次级胆汁酸(SBA);② 这些代谢物浓度与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组密切相关,菌群的芳香族氨基酸降解和SBA合成功能在患者中增强,一组携带尿毒症毒素和SBA合成基因的微生物与临床表型相关;③ 移植患者菌群或定植患者中增多的迟缓埃格特菌和具核梭杆菌,可使慢性肾病模型小鼠或大鼠的血清尿毒症毒素升高,加剧肾纤维化和氧化应激,而动物双歧杆菌有保护性作用。

Aberrant gut microbiota alters host metabolome and impacts renal failure in humans and rodents

04-02, doi: 10.1136/gutjnl-2019-319766

【主编评语】终末期肾病(ESRD)是慢性肾脏疾病的晚期并发症,其发生和进展与有毒代谢物的积累密切相关。动物研究表明许多尿毒症毒素来源于肠道微生物,而这些毒素通常不能通过透析有效去除。中国农业大学任发政院士和于政权教授与团队近期在Gut上发表研究,对223名ESRD患者和69名匹配的健康对照个体进行了多组学分析,揭示了患者肠道微生物组、代谢组和疾病表型组之间的密切关系,表明患者异常的肠道菌群能通过产生有害代谢产物加重临床预后,并用动物模型提供了因果性证据。这些发现提示,调节肠道菌群有望成为降低患者尿毒症毒性的靶标,应作为透析的补充疗法进行深入研究。

 

钾摄入量和慢性肾病进展风险的关联

Advances in Nutrition[IF:7.24]

① 纳入11项观察性研究,共计49573例透析前的1–5期慢性肾病(CKD)患者;② 在CKD的早期阶段,9项研究中有6项表明,钾摄入量与疾病进展呈负相关,3项研究表明两者无显著关联;③ 在晚期CKD中,结果好坏参半,2项研究表明较高钾摄入量有益,而1项建议较低钾摄入量受益,而3项研究为中性;④ 纳入的研究中钾摄入量偏低、钾摄入量的评价方法、样本量和CKD进展的评估方法差异可能部分解释了研究结果间的差异。

Dietary Potassium Intake and Risk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Progression in Predialysis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03-19, doi: 10.1093/advances/nmaa027

【主编评语】慢性肾病患者有高钾血症的风险,通常建议限制钾的摄入,但在疾病的不同阶段,钾摄入量和慢性肾病进展风险的关联并不一致。Advances in Nutrition上发表的一篇系统性回顾,对11项观察性研究进行了总结,发现在慢性肾病的早期阶段,多数研究表明钾摄入可能预防疾病进展;而在慢性肾病的晚期阶段,钾摄入量与疾病进展的关联的研究结果则并不一致。

 

地中海饮食或可预防肾结石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IF:6.568]

① 纳入3个队列(共150625名女性及42902名男性)进行一项前瞻性研究,分析地中海饮食依从性与肾结石发病风险的关联;② 在3316633人-年的随访期间,共发生6576例肾结石;③ 相比于地中海饮食依从性最低的受试者,地中海饮食依从性最高的受试者的肾结石发病风险显著降低了13%-41%;④ 更高的地中海饮食依从性与尿液中更高的柠檬酸盐、镁、草酸盐、磷酸盐、尿酸浓度相关,并与更高的尿液体积及pH值相关。

Mediterranean diet adherence and risk of incident kidney stones

04-09, doi: 10.1093/ajcn/nqaa066

【主编评语】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对近20万人进行多年随访后发现,地中海饮食的高依从性与更低的肾结石风险相关。

 

Cell子刊:IgA与有益菌的结合受到营养摄入的调控

Cell Host and Microbe[IF:15.753]

① 在营养不良小鼠模型中,可靶向结合乳杆菌属的IgA显著减少,乳杆菌属与IgA的结合能力降低;② IgA结合诱导乳杆菌属的聚集,但对其粘膜粘附影响较小;③ IgA-乳杆菌属之间的结合互作由聚糖介导,在营养不良条件下,乳杆菌属的表面结构发生变化以适应环境的改变,导致与IgA结合及粘膜粘附能力的降低;④ 营养摄入可增强乳杆菌属的IgA结合能力,且不依赖于宿主IgA;⑤ 乳杆菌属的IgA结合能力与其碳水化合物转运及代谢相关基因中的突变相关。

Commensal Bacteria Modulate Immunoglobulin A Binding in Response to Host Nutrition

04-13, doi: 10.1016/j.chom.2020.03.012

【主编评语】IgA在肠道中调控宿主-菌群互作稳态,在营养不良儿童中,IgA对有益细菌的识别降低,但背后的机制尚未明确。Cell Host and Microb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聚糖介导了IgA与菌群的结合互作,而在营养不良的条件下,乳杆菌属等有益菌可能通过改变其表面的聚糖结构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导致与IgA结合的能力降低,并降低了这些菌在肠粘膜的定殖能力。

 

补充特定混合益生菌或可改善肥胖女性的多项指标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IF:5.688]

① 50名45-70岁的肥胖女性随机分为2组,分别补充多菌株益生菌产品(Ecologic® BARRIER)及安慰剂,持续干预12周;② Ecologic® BARRIER中包含9种细菌菌株,分别来自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③ 干预结束后,益生菌组受试者血浆中的Hcy、TNF-α、总胆固醇、LDL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降低,且总抗氧化状态得到显著缓解,而安慰剂组受试者的上述指标无显著变化。

The Multispecies Probiotic Effectively Reduces Homocysteine Concentration in Obese Women: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04-02, doi: 10.3390/jcm9040998

【主编评语】同型半胱氨酸(Hcy)代谢失调与肥胖相关。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结果,发现肥胖女性补充12周多菌种益生菌后,血浆中的Hcy显著降低,且氧化应激、炎症水平及脂代谢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Cell子刊:肺部菌群和肠道菌群在哮喘中的作用(综述)

Immunity[IF:21.522]

① 不同哮喘类型(Th2型与非Th2型)与不同的肠道及肺部菌群变化相关;② 菌群(包括细菌、真菌、古菌、病毒)通过不同方式调控肺部免疫应答,以影响哮喘的发生、表型、严重程度及对治疗的反应;③ 菌群介导了肠-肺轴的互作,肠道菌群可能通过组胺、短链脂肪酸等代谢产物影响肺部免疫应答,菌群对肺部的刺激也可引发肠道菌群的变化;④ 哮喘高危儿童在发病前即表现出肠道真菌、细菌及古菌的失调,而哮喘患者表现出肺部细菌、真菌及病毒的失调。

The Role of Lung and Gut Microbiota in the Pathology of Asthma

02-18, doi: 10.1016/j.immuni.2020.01.007

【主编评语】来自Immunit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在不同发病机制的哮喘类型中,肺部菌群及肠道菌群的组成及功能变化,以及菌群的变化对哮喘的发病、临床特征、治疗响应的影响;同时重点讨论了菌群(包括细菌、真菌、古菌、病毒)介导下的肠-肺轴互作机制,以及这些互作在哮喘中的作用。

 

坚持肠镜检查和健康生活方式可预防大肠癌

Gastroenterology[IF:19.233]

① 纳入4220名结直肠癌(CRC)患者和3338名非CRC对照, 评估CRC发生的绝对风险;② 10年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并进行结肠镜检查与降低CRC相对风险相关;③ 遗传风险评分较高或中等的参与者患CRC风险较高;④ 接受结肠镜检查能降低CRC发生的绝对风险,多基因风险评分和健康生活方式也能影响CRC发生的绝对风险;⑤ 在所有风险因素中,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能持续降低30年CRC绝对风险评估值;⑥ 肠镜检查和健康生活方式可以在既定的遗传风险下预防CRC。

Estimation of Absolute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 Based on Healthy Lifestyle, Genetic Risk, and Colonoscopy Status in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03-13, doi: 10.1053/j.gastro.2020.03.016

【主编评语】对结直肠癌的绝对风险评估非常重要,有助于增加公众对癌症预防的重视。最新发表在Gastroenterology的人群研究显示,结肠镜检查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大幅降低结直肠癌发生的绝对风险,对有遗传风险的人群同样适用。

 

根除幽门螺杆菌预防胃癌

Gut[IF:17.943]

① 调查幽门螺杆菌(H. pylori)阳性健康人和新生胃瘤患者,比较两类人群接受H. pylori根除治疗对随后胃癌发生的影响;② 纳入10组随机对照试验(RCTs),其中7组招募8323位健康对照,3组随机招募1841位新生胃瘤患者;③ 根除治疗降低健康个体患胃癌概率,并降低胃癌死亡率,但不影响全因死亡率;④ 若全球实施人群筛查和治疗,将获得8743815个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s);⑤ 根除治疗也可降低新生胃瘤患者患胃癌概率,但其不良事件报告不完整。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therapy to prevent gastric cancer: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03-23, doi: 10.1136/gutjnl-2020-320839

【主编评语】胃癌与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密切相关。最新发表在Gut的荟萃分析研究了H. pylori感染的健康人和新生胃瘤患者,比较两类人群接受H. pylori根除治疗对随后胃癌发生的影响。研究发现根除H. pylori治疗可降低两类人群胃癌发生概率,与胃癌相关的死亡率也有所降低。

 

国内团队:喝什么水可以带来较少的抗生素暴露?

Water Research[IF:7.913]

① 共92个过滤自来水样、10个品牌的国产瓶装水和6个品牌的非国产瓶装水,其抗生素残余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80、182和666 ng/L,中位数分别为92、105和146ng/L;② 三种水样所对应的抗生素种类分别有:41、31和23种;③ 国产瓶装水中含有较多的罗红霉素,非国产瓶装水中含较多双氯青霉素;④ 居民只饮用过滤自来水、国产瓶装水和非国产瓶装水,其每日摄入的抗生素平均含量分别为4.3、4.0和16.0 ng/kg,中位数分别为2.3、2.5和4.9 ng/kg。

Efficient detection and assessment of human exposure to trace antibiotic residues in drinking water

03-11, doi: 10.1016/j.watres.2020.115699

【主编评语】来自北京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的郑春苗团队的研究成果。文章取样南方某个城市的92个水样,包括自来水、瓶装水、桶装水以及过滤自来水,测定了其抗生素含量以及人群饮用后的抗生素暴露。研究结果表明,过滤后的自来水中抗生素含量与国产瓶装水大致相当,非国产品牌瓶装水含有的抗生素种类较少,但残留量较大。

 

多吃豆腐或可降低冠心病风险

Circulation[IF:23.054]

① 共纳入最初没有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168 474名女性,以及42 226名男性,采用问卷和随访研究大豆制品与冠心病健康相关的关系;② 在4 826 122人/年的随访期间,记录了8359例冠心病事件;③ 分析表明,异黄酮和豆腐摄入与冠心病的风险呈负相关(最高摄入组与最低组的风险比分别为0.87和0.82,且具有统计学显著性);④ 在女性中,豆腐摄入与冠心病风险的负相关主要是在更年期前的年轻女性和未使用激素的绝经后妇女中观察到的。

Isoflavone Intake and the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US Men and Women: Results From 3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03-23, doi: 10.1161/CIRCULATIONAHA.119.041306

【主编评语】大豆制品和异黄酮在心脏健康中的作用已成为一个具有争议的话题。为了提供进一步的证据,近期Circulation发表了一项异黄酮和大豆制品摄入与冠心病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发现,较高的异黄酮和豆腐摄入与较低的冠心病风险相关;在女性中,豆腐摄入与冠心病风险的负相关主要在绝经前年轻女性或未使用激素替代疗法的绝经后女性中观察到。该研究表明,增加豆腐等富含异黄酮食物的摄入,可能有助于降低冠心病风险;在未来,豆腐等豆制品可以作为植物蛋白的重要来源融入健康的植物性饮食,来帮助预防冠心病。

 

植物性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或降低肝细胞癌风险

Hepatology[IF:14.971]

① 纳入88770名女性和48197名男性,在3664769人-年的随访期间,出现156例肝细胞癌(HCC)患者(85例女性,71例男性);② 整体和动物性低碳水化合物饮食(LCD)评分与HCC风险无关联,植物性LCD评分与HCC风险呈负相关;③ 摄入碳水化合物(尤其是精制谷物),与HCC风险呈正相关,而摄入植物脂肪与HCC风险呈负相关;④ 将来自碳水化合物或精制谷物中的5%能量用植物脂肪和植物蛋白替换,与更低的HCC风险相关。

Plant‐based and animal‐based low‐carbohydrate diets and risk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mong US men and women

03-29, doi: 10.1002/hep.31251

【主编评语】来自Hepatology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在超过13万名美国受试者中进行多年随访后发现,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的摄入与肝细胞癌风险无显著关联,但植物性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的摄入与肝细胞癌风险呈负相关。同时,摄入精制谷物与较高的肝细胞癌风险相关,而更多地摄入植物脂肪及植物蛋白(少摄入碳水化合物及精制谷物)也可能降低肝细胞癌风险。

 

减少多环芳烃摄入,预防癌症(综述)

Trends i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IF:8.519]

① 加工食品中多环芳烃含量取决于食品类型和烹饪过程,如脂肪含量、佐料、燃料、烹饪时间、油烟等;② 少食或不食烟熏类食物,不可反复烧烤,不食用烧烤食物表层,选用合适烹饪工具以防止油脂滴落在热源上;③ 选择轻污染饮品,如速溶咖啡、生咖啡、巴氏杀菌或原奶,减少重复用油,不使用储存时间较长的油;④ 商业层面应慎重选择燃料、原料,探索其他加工方式并优化工艺;⑤ 应制定准则和法规,以涵盖尚未涵盖的食品,并制定基于过程的指导方针。

PAHs, diet and cancer prevention: Cooking process driven-strategies

03-27, doi: 10.1016/j.tifs.2020.03.030

【主编评语】多环芳烃(PAHs)是一种具有致癌性的化学污染物,它可以通过环境沉积,也可以在食品热加工或有机成分的不完全燃烧过程中形成。最新发表在Trends i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综述分析了PAHs的来源,如何选择轻污染食物,如何在烹饪过程中减少PAHs生成,并分析了在商业层面和管理层面如何探索策略降低PAHs污染,从而降低相关的癌症风险。

 

食用纤维预防乳腺癌?(综述)

Cancer[IF:6.102]

① 为探讨纤维摄入总量和类型与乳腺癌发病的关系,分析了21篇前瞻性研究报告;② 绝经前或绝经后,较高的总纤维摄入量均与较低的乳腺癌风险相关;③ 可溶性纤维与乳腺癌风险显著负相关,不溶性纤维或与乳腺癌风险负相关;④ 总纤维摄入量与雌激素、黄体酮受体双阳性或双阴性乳腺癌风险之间无显著负相关;⑤ 未发现区域、随访时间、酒精摄入、吸烟、良性乳腺病史或乳腺癌家族史等作为研究中总纤维摄入与整体乳腺癌风险相关性的异质性来源。

Fiber consumption and breast cancer incidenc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

04-06, doi: 10.1002/cncr.32816

【主编评语】纤维摄入量与乳腺癌风险之间的关系需要更多证据支持,最新发表在Cancer的系统性回顾和前瞻性荟萃分析探讨了纤维摄入总量和类型与乳腺癌发病的关系。该荟萃分析发现较高的总纤维摄入量均与较低的乳腺癌风险相关,该相关性与绝经与否无关。可溶性纤维与乳腺癌风险呈显著负相关。

 

菊苣根:为增加纤维摄入、改善代谢健康提供可能(综述)

Advances in Nutrition[IF:7.24]

① 菊苣根是由菊粉、果胶和半纤维素组成的根类蔬菜,同时含有一些复杂的植物化学物(如倍半萜内酯);② 人类很早就有食用菊苣根的历史,菊苣根及其提取物自古以来就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甚至在护肤方面也有一定应用;③ 当前对菊苣根的使用主要是提取菊粉,也有用于添加饮料风味;某些地区依旧有食用菊苣根的传统,药用方面主要是对历史药用的延伸;④ 随着对膳食纤维在人体健康方面作用的不断认识,富含纤维的菊苣根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前景。

Back to the Roots: Revisiting the Use of the Fiber-Rich Cichorium intybusL. Taproots

03-21, doi: 10.1093/advances/nmaa025

【主编评语】膳食纤维越来越被认为是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人体代谢健康存在积极的影响。Advances in Nutrition近期发表了一篇综述,重新回顾了菊苣根作为一种复杂膳食纤维来源的使用情况。文章介绍了菊苣根在历史上及当前的食品、医学和其他领域的应用情况,探讨了菊苣根使用的安全性与法律地位问题,为菊苣根的未来潜在应用(如作为纤维饮食成分)提供参考,为对抗由于缺乏纤维的西方饮食导致的一系列慢性代谢疾病提供了机会。

 

甲硝哒唑+菊粉降低NAFLD患者的谷丙转氨酶

Nutrients[IF:4.171]

① 60名NAFLD患者在进行4周的极低卡路里饮食(VLCD)后,随机分为3组;② 3组患者分别接受以下干预:甲硝哒唑(第一周)+菊粉、安慰剂(第一周)+菊粉、安慰剂(第一周)+安慰剂,持续12周;③ 进行4周VLCD后,BMI及谷丙转氨酶(ALT)分别降低了2.4 kg/m^2及11 U/L,且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值显著降低;④ 12周干预后,相比于安慰剂+安慰剂组,甲硝哒唑+菊粉组的ALT进一步降低,但体重降低未能维持。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f Inulin with Metronidazole i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

03-27, doi: 10.3390/nu12040937

【主编评语】减重可缓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但难以维持,另有研究表明益生元与抗生素可改善NAFLD。来自Nutrients上发表的一篇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发现NAFLD患者在接受4周的极低卡路里饮食干预后,BMI及谷丙转氨酶均显著降低,而在饮食干预结束后,接受12周的甲硝哒唑(仅第一周)+菊粉干预,可进一步降低患者的谷丙转氨酶。

 

Science:铁调素“没收”肠道菌群的铁源,促进肠道修复

Science[IF:41.037]

① 在肠炎小鼠模型中,肠道组织的修复需要铁调素(调节铁稳态的肽激素);② 发挥促肠黏膜愈合作用的铁调素并非来自肝细胞(系统性铁调素的主要来源),而是源自肠道的常规树突细胞(cDC),细菌及其产物脂多糖可刺激cDC表达铁调素;③ cDC产生的铁调素作用于表达铁转运蛋白的肠道吞噬细胞,限制其释放铁,降低肠腔内的铁含量;④ 从而调节肠道菌群,增加帮助肠屏障修复的双歧杆菌,减少菌群对肠组织的浸润,促进肠粘膜愈合。

Dendritic cell–derived hepcidin sequesters iron from the microbiota to promote mucosal healing

04-10, doi: 10.1126/science.aau6481

【主编评语】铁代谢稳态对机体健康有重要调控作用,Science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肠道中的常规树突细胞(cDC)经菌群刺激可表达铁调素,从而限制肠道吞噬细胞向肠腔内释放铁,进而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肠黏膜愈合,双歧杆菌可能在其中有重要作用。这些发现说明,旨在减少肠腔内铁含量的疗法以及靶向铁调素或肠道菌群的干预策略,或能用于改善炎症性肠病。

 

Lancet子刊:灭活两歧双歧杆菌MIMBb75可改善肠易激综合征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IF:12.856]

① 纳入443名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进行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试验组(221人)每天口服1次灭活的两歧双歧杆菌MIMBb75(10^9个细胞),对照组服用安慰剂,持续8周;② 试验组和对照组中各有34%和19%的患者达到主要复合治疗终点(试验期间至少4周中,腹痛改善至少30%,且IBS症状得到充分缓解),两组间差异显著;③ 两组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接近,均无严重不良事件。

Heat-inactivated Bifidobacterium bifidum MIMBb75 (SYN-HI-001) in the treatment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04-08, doi: 10.1016/S2468-1253(20)30056-X

【主编评语】近期一些研究表明,灭活的益生菌可能在改善特定病症时有更好的效果和安全性。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最新发表的一项来自德国的临床试验,检验了用热灭活的两歧双歧杆菌MIMBb75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效果。结果表明,灭活的这种益生菌可有效改善IBS症状,且安全性良好。

 

首医大团队:孕早中期的肠道菌群变化与妊娠期糖尿病相关

mSystems[IF:6.519]

① 纳入31名GDM孕妇及103名健康孕妇,分析孕期前3个月(T1)到孕期中间3个月(T2)期间的肠道菌群动态变化;② 从T1到T2期间,GDM孕妇的肠道菌群分类群、功能及结构的动态变化不同于健康孕妇,GDM孕妇的肠道菌群变化较小;③ 在T1及T2期间,GDM孕妇的肠道菌群中分别有10个及7个分类群的相对丰度与健康孕妇有显著差异,包括粪球菌属与链球菌属的持续减少;④ 共现网络分析揭示,GDM孕妇的细菌间互作显著低于健康孕妇。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I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Dynamics of Gut Microbiota during the First Half of Pregnancy

03-24, doi: 10.1128/mSystems.00109-20

【主编评语】患有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孕妇在孕晚期的肠道菌群不同于健康孕妇。来自首都医科大学的李光辉团队在mSystem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比了健康孕妇与在孕晚期(24-28周)发展出GDM的孕妇的肠道菌群动态变化,发现在孕早期到孕中期期间,GDM孕妇的肠道菌群分类群、功能及结构的动态变化显著不同于健康孕妇,且菌群的变化较小。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