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肠日报:中高剂量维生素D或可减少前驱糖尿病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

佩襄 肠道 1.4K+

肠道微生物.jpg

Science子刊:肠道菌群失调促进老年痴呆再添新证

Science Advances[IF:13.116]

① 5xFAD小鼠(AD模型)存在年龄相关的肠道菌群失调,促炎细菌增多,伴随肠道C/EBPβ/AEP通路水平升高;② 老年3xTg小鼠(另一AD模型)的肠道菌群可使年轻3xTg小鼠大脑C/EBPβ/AEP通路活化,加速AD进展;③ 抗生素处理可抑制5xFAD小鼠的C/EBPβ/AEP信号,减轻淀粉样病变,改善认知功能;④ 益生元R13可抑制肠道中的C/EBPβ/AEP通路和淀粉样蛋白聚集;⑤ 被R13富集的唾液乳杆菌可抑制脑内C/EBPβ/AEP通路,减轻肠漏和氧化应激。

Gut dysbiosis contributes to amyloid pathology, associated with C/EBPβ/AEP signaling activation in Alzheimer’s disease mouse model

07-29, doi: 10.1126/sciadv.aba0466

【主编评语】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天冬酰胺内肽酶(C/EBPβ/AEP)信号,通过裂解β淀粉样前体蛋白和Tau蛋白,介导了阿尔茨海默病(AD)的大脑病理。Science Advances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不同的AD小鼠模型中发现,随衰老出现的肠道菌群失调可活化肠道和脑内的C/EBPβ/AEP通路,从而促进AD发生发展,并发现TrkB的小分子激动剂7,8-二羟基黄酮的前体药物R13具有益生元作用,可通过富集特定益生菌来抑制C/EBPβ/AEP通路活化,发挥抗AD功效。目前R13用于AD治疗的1期临床试验正在开展中。

 

益生菌发酵的糖化乳蛋白缓解小鼠的轻度应激

Gut Microbes[IF:7.74]

① 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不可预见的慢性轻度应激(UCMS)7周+对照饮食、UCMS+氟西汀、UCMS+糖化乳酪蛋白(Gc)、UCMS+鼠李糖乳杆菌4B15发酵的Gc(FGc)干预10周;② FGc可显著减少UCMS诱导的焦虑样行为,并改善应激引起的血清皮质酮升高和5-羟色胺下降;③ UCMS诱导神经内分泌功能、神经元发育、炎症和肠-血-脑屏障功能相关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异常,FGc处理可恢复;④ FGc可恢复UCMS诱导的肠道菌群改变,与脑功能及行为特征相关。

 

Glycated milk protein fermented with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ameliorates the cognitive health of mice under mild-stress condition

06-23, doi: 10.1080/19490976.2020.1756690

【主编评语】Gut Microbes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在轻度应激后的小鼠中,发现鼠李糖乳杆菌4B15发酵的糖化乳酪蛋白可恢复应激诱导的肠道菌群失调,调节神经、炎症、肠道屏障、血脑屏障相关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减少焦虑样行为并改善神经内分泌功能。

 

肠道菌群如何影响IBD治疗药物的代谢(综述)

Journal of Crohn's and Colitis[IF:8.658]

① 对于柳氮磺胺吡啶、巴柳氮和奥沙拉秦等难吸收药物,肠道菌群可裂解药物中的偶氮键释放出活性部分5-氨基水杨酸,同时使用益生菌可能进一步增强对这类药物的吸收;② 肠道菌群可将甲氨蝶呤代谢为无毒性形式,肠道菌群组成与甲氨蝶呤的疗效相关;③ 肠道菌群可将硫鸟嘌呤转化为有药理活性的6-硫鸟嘌呤核苷酸,无需宿主代谢;④ 糖皮质激素可能易于被细菌降解,代谢稳定性可能取决于其化学结构以及与菌群接触的时间。

Gut microbiota-driven drug metabolism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07-11, doi: 10.1093/ecco-jcc/jjaa143

【主编评语】肠道菌群在药物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Journal of Crohn's and Colitis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共列入了89篇文献,以总结肠道菌群在IBD治疗药物代谢中的作用,强调了肠道菌群可能对IBD治疗药物的疗效产生的潜在影响。

 

酒精性肝炎患者的粪便菌群可反映疾病严重程度

Gut Microbes[IF:7.74]

① 纳入来自美国、墨西哥、欧洲9个中心74名酒精性肝炎患者,用16S rRNA测序分析粪便菌群;② 反映疾病严重程度的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与菌群多样性呈负相关;③ 高胆红素患者韦荣球菌属和肠球菌属丰度增加,Akk菌属丰度降低;④ 抗生素治疗患者拟杆菌属丰度降低、埃希氏菌属/志贺氏菌属丰度增加,类固醇治疗患者韦荣球菌属丰度增加;⑤ 肝脏组织脂肪变性程度与肠球菌属丰度呈正相关,炎症程度更高的患者Akk菌属丰度较低、韦荣球菌属丰度较高。

Changes in the fecal bacterial microbiota associated with disease severity in alcoholic hepatitis patients

07-20, doi: 10.1080/19490976.2020.1785251

【主编评语】Gut Microbes发表的一项研究,对欧洲和美洲的酒精性肝炎患者的粪便菌群进行分析,揭示了与疾病严重程度等因素相关的菌群变化特征。

 

喝茶或可降低口腔癌风险

Advances in Nutrition[IF:7.265]

① 纳入64项观察性研究(包括病例-对照研究及队列研究),总结茶摄入与癌症风险之间的关联;② 茶摄入与消化道癌症(口腔癌、胃癌、结直肠癌、胆管癌、肝癌)、乳腺癌、妇科癌症(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白血病、肺癌及甲状腺癌的较低风险相关;③ 仅有口腔癌与茶摄入的关联可被令人信服的(convincing)证据支持;④ 提示性(suggestive)证据支持了茶摄入与胆管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肝癌及口腔癌之间的关联。

Tea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Cancer: An Umbrella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07-15, doi: 10.1093/advances/nmaa077

【主编评语】Advances in Nutrition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总结了64项观察性研究的结果后发现,令人信服的证据支持了茶摄入在口腔癌中的保护性作用,而提示性证据表明,茶摄入与多种癌症(胆管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肝癌及口腔癌)的风险降低相关。

 

香港大学:常见高血压药或有助于降低结直肠癌风险

Hypertension[IF:7.713]

① 纳入187897名40岁以上、接受过结肠镜检查的受试者,其中有30856名(16.4%)的ACE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使用者(结肠镜检查前5年内使用,不少于180天);② 主要终点为结肠镜检查后6-36个月诊断出结直肠癌,共有845名(0.45%)受试者在此期间发展出结直肠癌;③ 校正23种潜在干扰因素(包括其它药物使用、内镜中心的检查表现等)后,ACE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的使用与结肠镜检查后3年内(而非3年后)较低的结直肠癌风险相关。

ACE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 Are Associated With Lower Colorectal Cancer Risk

07-06, doi: 10.1161/HYPERTENSIONAHA.120.15317

【主编评语】ACE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是常见高血压药物,其是否影响结直肠癌的风险尚有争议。来自香港大学Wai K Leung团队在Hypertension上发表的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对近20万名接受了结肠镜检查的受试者进行多年随访后发现,结肠镜检查前5年内使用过半年以上的ACE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与结肠镜检查后3年内的结直肠癌风险降低相关。

 

NEJM:一文读懂咖啡和咖啡因与健康的关系(综述)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IF:74.699]

① 咖啡因可增加精神表现和警觉性,可能降低抑郁和帕金森病的风险,增强某些药物的止痛效果,但也可能导致失眠和焦虑;② 咖啡因短期使用可升高血压、降低骨骼肌胰岛素敏感性并利尿,但习惯后会产生耐受;③ 咖啡因或可降低肝纤维化/硬化、部分癌症、2型糖尿病、结石等慢病和全因死亡的风险;④ 咖啡因可能降低胎儿生长并增加妊娠失败的风险;⑤ 非孕或哺乳和无特殊健康状况的成年人,适量饮用咖啡或茶可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Coffee, Caffeine, and Health

07-23, doi: 10.1056/NEJMra1816604

【主编评语】咖啡是广受欢迎的提神饮料,主要是由于含有大量咖啡因,一个标准杯(240毫升)的现煮咖啡约含92毫克咖啡因。此外,咖啡也含有数百种具有生物活性的植物化学物质,可能对健康有潜在影响。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本周发表的一篇综述,介绍了咖啡和咖啡因的潜在益处,以及大剂量使用和对易感人群可能存在的毒副作用。虽然目前的证据尚不支持建议通过喝咖啡或摄入咖啡因来预防疾病,但对于非怀孕或哺乳期以及没有特殊健康状况的成年人,适度饮用咖啡(每天3-5杯)或茶,可以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BMJ:超70万人数据揭示,多吃植物蛋白或降低早死风险

British Medical Journal[IF:30.223]

① 纳入31项前瞻性队列研究进行荟萃分析,对715128名受试者进行3.5-32年随访;② 期间共有113039名受试者死亡,其中16429例心血管疾病死亡、22303例癌症死亡;③ 总蛋白摄入与较低的全因死亡率显著相关;④ 植物蛋白摄入与较低的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显著相关;⑤ 植物蛋白摄入与全因死亡率之间呈显著的剂量依赖性负相关;⑥ 来自植物蛋白的能量增加3%,与原因死亡率降低5%相关。

Dietary intake of total, animal, and plant proteins and risk of all cause, cardiovascular, and cancer mortality: systematic review and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07-22, doi: 10.1136/bmj.m2412

【主编评语】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对31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对超过70万名受试者进行最多32年的随访)的数据进行总结,发现总蛋白摄入与较低的全因死亡率相关,植物蛋白摄入与较低的全因死亡率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相关,而用植物蛋白替代动物蛋白作为能量来源与全因死亡率降低相关。

 

BMJ:膳食补充剂改善营养不良风险儿童的多项指标

British Medical Journal[IF:30.223]

① 1059名15月龄-7岁的营养不良风险儿童随机分为3组,分别在早上摄入等卡路里的饮食:NEWSUP(富含植物多酚、ω-3脂肪酸、强化微量营养素及蛋白)、FBF(强化混合食物)、对照(米饭),干预23周;② 在4岁以下的儿童中,相比于对照,NEWSUP可增强工作记忆并增加贫血患儿的血红蛋白浓度,相比于FBF,NEWSUP可增加瘦组织积聚;③ 在4岁以上的儿童中,相比于FBF,NEWSUP可增加瘦组织;④ 在所有儿童中,相比于对照及FBF,NEWSUP可增加脑血流量。

Effects of food supplementation on cognitive function, cerebral blood flow, and nutritional status in young children at risk of undernutritio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07-22, doi: 10.1136/bmj.m2397

【主编评语】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上发表的一项RCT研究结果,将1000多名有着营养不良风险的儿童随机分为3组,分别摄入含有不同营养物质的等卡路里早餐,持续干预23周后发现,富含多种营养物质的膳食补充剂可改善执行功能、脑健康及营养状态。

 

Nature Reviews:饮食干预+体育锻炼以防治2型糖尿病(综述)

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IF:28.8]

① 减重可以剂量依赖性方式缓解2型糖尿病;② 对于2型糖尿病及肥胖患者,通过强化管理+卡路里限制以降低约15kg的体重,可导致约80%患者的2型糖尿病缓解;③ 对于接受过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的患者,长期维持体重降低及代谢健康具有较大的挑战性,碳水化合物限制或可帮助患者维持体重降低,并最大化代谢获益;④ 体育锻炼及健身与卡路里限制及减重相结合,可促进2型糖尿病的缓解;⑤ 可基于治疗前的血糖状态对患者进行分层,以优化对患者的饮食建议。

Diet and exercise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07-20, doi: 10.1038/s41574-020-0381-5

【主编评语】前驱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可与肥胖同步发展。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通过饮食干预及体育锻炼以降低体重,从而缓解2型糖尿病的相关研究。

 

中高剂量维生素D或可减少前驱糖尿病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IF:5.399]

① 纳入9项RCT(共43559名受试者)进行荟萃分析,总结补充维生素D对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影响;② 与补充安慰剂相比,补充维生素D的受试者的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为0.96,发病风险未显著降低;③ 亚组分析显示,补充中/高剂量的维生素D(每日不少于1000IU)的前驱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为0.88,发病风险显著降低;④ 普通人群补充低剂量的维生素D对2型糖尿病风险无显著影响。

Effect of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on the Incidence of Diabetes Mellitus

06-03, doi: 10.1210/clinem/dgaa335

【主编评语】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对9项RCT(共涉及超过4万名受试者)的数据进行总结后发现,对于前驱糖尿病患者,补充中/高剂量(每日≥1000IU)的维生素D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而对于普通人群,补充低剂量维生素D对2型糖尿病风险无显著影响。

 

蘑菇抗糖尿病的作用及机制(综述)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IF:5.162]

① 蘑菇中含有丰富的酶(虫漆酶、过氧化物酶等)、多糖(β-D-葡聚糖)、糖蛋白、LPS、生物碱/甾醇/酚类/萜类等,可通过靶向不同的代谢通路起到抗糖尿病作用;② 猴头菇、裂蹄木层孔菌、桦褐孔菌、梭柄松苞菇、灵芝等多种蘑菇在糖尿病动物模型中,对血糖/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体重、血脂等指标有显著的降低作用;③ 蘑菇中的多糖成分可发挥益生元作用:调控肠道菌群、代谢为短链脂肪酸以增加GLP-1的分泌、抑制胃排空以降低食欲等。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mushrooms in diabetes mellitus: Role of polysaccharides

07-18, doi: 10.1016/j.ijbiomac.2020.07.145

【主编评语】蘑菇中富含纤维、多糖、酚类物质及生物碱,具有抗糖尿病、抗氧化及抗高血脂等作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不同种类的蘑菇中含有的各类活性成分在糖尿病中的作用机制,并重点介绍了蘑菇多糖通过调控肠道菌群发挥的潜在益生元作用。

 

特定益生菌组合可改善糖尿病餐后血糖控制

BMJ Open Diabetes Research and Care[IF:3.183]

① 纳入76名2型糖尿病患者,每日分别服用两次安慰剂或cGMP条件下生产的益生菌制剂(WBF-010或WBF-011),干预12周;② WBF-010中含有菊粉、拜氏梭菌、丁酸梭菌、婴儿双歧杆菌,WBF-011在前者的基础上添加了Akk菌及Anaerobutyricum hallii;③ 与二甲双胍单独治疗的安慰剂组相比,WBF-011组患者的主要终点(血糖AUC)、次要终点(糖化血红蛋白、葡萄糖增量-AUC)均得到了显著改善;④ 未观察到与补充益生菌相关的安全性或耐受性问题。

Improvements to postprandial glucose control in subjec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 multicenter, double blind,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f a novel probiotic formulation

07-08, doi: 10.1136/bmjdrc-2020-001319

【主编评语】BMJ Open Diabetes Research and Care上发表的一项RCT研究,在76名2型糖尿病患者中进行12周干预,发现益生菌制剂WBF-011(含有菊粉,产丁酸细菌——拜氏梭菌、丁酸梭菌、Anaerobutyricum hallii,复杂低聚糖降解细菌——Akk菌、婴儿双歧杆菌)可显著降低患者的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糖增量,且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

 

山东农科院:α-亚麻酸对血脂的影响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IF:7.862]

① 纳入47项RCT研究(1305人补充α-亚麻酸、1325人作为对照组)进行荟萃分析,总结α-亚麻酸对血脂的影响;② 与对照相比,α-亚麻酸显著降低了甘油三酯、总胆固醇、LDL胆固醇、VLDL胆固醇、总胆固醇/HDL胆固醇比值及LDL胆固醇/HDL胆固醇比值;③ α-亚麻酸对HDL胆固醇无显著影响;④ 剂量效应分析显示,每日摄入的α-亚麻酸每增加1g,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HDL胆固醇、LDL胆固醇分别降低0.0016、0.0071、0.0015及0.0061 mmol/L相关。

Effects of α-linolenic acid intake on blood lipid profile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07-09, doi: 10.1080/10408398.2020.1790496

【主编评语】α-亚麻酸是一种主要来源于植物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来自山东农科院的徐同成团队在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对47项RCT的研究数据进行总结后发现,补充α-亚麻酸可显著改善血脂水平,或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Nature子刊:皮肤菌群促进I型干扰素的产生以修复皮肤损伤

Nature Immunology[IF:20.479]

① 在小鼠的损伤皮肤中及健康人的皮肤水泡处,皮肤共生菌群通过TLR2激活中性粒细胞产生CXCL10以招募pDC;② CXCL10可起到抗菌肽的作用以杀伤细菌,并通过与皮肤菌群中的细菌DNA形成复合物,以激活pDC产生I型干扰素;③ 皮肤菌群驱动I型干扰素依赖性的Th17细胞因子(IL-17A、IL-22、IL-23A)及组织生长因子(FGF7、FGF2、TGF-β1、VEGF-α)的表达;④ 在皮肤损伤早期,I型干扰素激活成纤维细胞及巨噬细胞以产生组织生长因子。

The commensal skin microbiota triggers type I IFN–dependent innate repair responses in injured skin

07-13, doi: 10.1038/s41590-020-0721-6

【主编评语】Nature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报道了皮肤共生菌群在皮肤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机制:皮肤菌群通过TLR2激活中性粒细胞产生CXCL10,以招募浆细胞样树突细胞(pDC)至损伤皮肤处;同时,CXCL10与皮肤细菌DNA形成复合物,激活pDC以产生I型干扰素。I型干扰素可激活成纤维细胞及巨噬细胞以产生组织生长因子,从而促进对损伤皮肤的修复。

 

城市污染或改变皮肤微生物群!

Microbiome[IF:11.607]

① 纳入200名生活在多环芳烃(PAHs)污染浓度不同的大连和保定的中国居民,发现皮肤部位和城市是皮肤微生物组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② 细菌-真菌的微生物网络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的降低与皮肤状况(痤疮、头皮屑)有关;③ 细菌、真菌类群与PAHs水平和皮肤参数显著相关,特别是丙酸杆菌和马拉色菌;④ PAHs浓度与皮肤共生菌丰度降低、口腔细菌增加具有关联;⑤ PAHs水平与参与微生物代谢、宿主-微生物互作通路、芳香族化合物降解的基因丰度相关。

Changes of the human skin microbiota upon chronic exposure to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 pollutants

06-26, doi: 10.1186/s40168-020-00874-1

【主编评语】多环芳烃(PAHs)是环境和公共卫生关注的问题,能导致皮肤过早老化和色素紊乱等不良皮肤属性。Microbiome近期发表的文章,揭示出长期暴露于PAHs污染导致人体的皮肤的细菌-真菌微生物网络结构发生变化,且这种变化与人体的皮肤状况具有相关性。研究或有助于开发利用微生物群保护皮肤免受污染的策略。

 

不同饮食干预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影响

Nutrition Reviews[IF:6.5]

① 纳入70项人体研究,探究营养、饮食补充和禁食干预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影响;② 服用高剂量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RA疾病活动性和DMARD治疗的失败率,对主观指标的改善比客观指标更显著;③ 补充维生素D及限制饮食中的钠盐对RA的某些指标有改善作用;④ 禁食可带来显著但短暂的主观改善;⑤ 地中海饮食在某些RA疾病活动指标上有所改善,但素食、消除饮食、多肽饮食或基本饮食的干预结果有较大的个体差异;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dietary interventions: systematic review of clinical trials

06-25, doi: 10.1093/nutrit/nuaa033

【主编评语】Nutrition Reviews上发表的一项系统性综述,总结了各类饮食干预手段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作用,发现某些饮食干预(如补充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地中海饮食等)可改善疾病,建议患者关注日常营养问题。

 

血液中的肠道菌群代谢物,可预测肝硬化患者不良预后

Gastroenterology[IF:17.373]

① 纳入602名肝硬化住院患者,88名出现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43名在院内死亡,72名在30天内死亡;② 血液中的微生物源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次级或磺酸化胆汁酸、苯甲酸盐等)和雌激素代谢物的水平增高、磷脂水平降低,与ACLF发展、院内和30天内死亡率以及粪便菌群组成相关;③ 特定菌群代谢物水平可预测ACLF、院内死亡和30天内死亡,AUC分别为0.84、0.81和0.77;④ 这些代谢物指标可提高临床参数预测模型的准确性。

Serum Levels of Metabolites Produced by Intestinal Microbes and Lipid Moieties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Acute on Chronic Liver Failure and Death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07-17, doi: 10.1053/j.gastro.2020.07.019

【主编评语】住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往往预后不佳,Gastroenterology杂志近期发表的一项美国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通过分析血液代谢组和粪便菌群,试图寻找可预测住院肝硬化患者不良预后的生物标志物,表明入院时的肠道菌群及其相关的血液代谢物,可以预测患者死亡和发生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风险。

 

于君团队:膳食胆固醇影响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驱动脂肪肝相关肝癌

Gut[IF:19.819]

① 长期高脂高胆固醇(HFHC)饲喂使小鼠依次发生脂肪肝、脂肪性肝炎、纤维化和肝癌(HCC);② 肠道菌群组成随疾病进展改变,4个OTU逐渐增加,多个梭菌属OTU富集,而双歧杆菌属和拟杆菌属等在HFHC小鼠和高胆固醇患者中缺乏;③ 膳食胆固醇诱导菌群代谢物改变,牛磺胆酸增加、3-吲哚丙酸减少,促进了肝细胞的脂质积累和增殖;④ 粪菌移植试验证实胆固醇诱导的菌群失调可促进上述肝脏病变和炎症;⑤ 降胆固醇药可恢复菌群失调,预防NAFLD相关HCC。

Dietary cholesterol drives fatty liver-associated liver cancer by modulating gut microbiota and metabolites

07-21, doi: 10.1136/gutjnl-2019-319664

【主编评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类代谢疾病,可从脂肪肝进展至脂肪性肝炎,进一步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胆固醇被认为是疾病发展过程中主要的脂毒性分子。Gut杂志最新发表了来自香港中文大学于君团队的研究,以小鼠为模型研究了膳食胆固醇在NAFLD及其相关HC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表明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可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和代谢物,驱动NAFLD-HCC的发生发展,降胆固醇药物和肠道菌群干预或是有效的预防策略。

 

港中大团队:阿尔兹海默症可能起源于肠道?

Journal of Physiology[IF:4.739]

① 在小鼠的胃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近端结肠处各选取1个点,分别注射Aβ1–42寡聚体;② 注射后3小时内,Aβ可从粘膜下层迁移至附近区域,并被胃部及近端结肠的肠肌丛胆碱能神经元内化;③ 注射后1个月,可在胃部、胃底、近端结肠及空肠中检测到Aβ阳性信号;④ 注射1年后,空肠的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被显著抑制,并可在迷走神经及脑中观察到Aβ的沉积,且小鼠在Y迷宫测试及新物体识别测试中均表现出了显著的认知障碍。

Intra‐gastrointestinal amyloid‐β1–42 oligomers perturb enteric function and induce Alzheimer's disease pathology

07-02, doi: 10.1113/JP279919

【主编评语】阿尔兹海默症(AD)患者及小鼠的胃肠道中可观察到β-淀粉样蛋白(Aβ)的累积。Journal of Physiology上发表的一项来自香港中文大学团队的研究发现,在小鼠的胃肠道中注射Aβ1–42寡聚体,1年后,Aβ可由胃肠道迁移进入迷走神经及脑部,并诱导小鼠的肠道功能障碍及认知功能受损。该研究提示,Aβ的沉积可能起源于肠道并转移进入脑内,为AD的早期诊断及预防提供了理论基础。

 

Cell:靶向糖酵解或可治疗Th17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疾病

Cell[IF:38.637]

① 相比于共生细菌诱导的稳态Th17细胞,炎症性Th17细胞中的多种糖酵解通路基因表达显著升高;② Gpi1对于致脑炎和致结肠炎的炎症性Th17细胞(而非稳态Th17细胞)是必需的,而磷酸丙糖异构酶1(Tpi1)等其它糖酵解通路基因对于两种Th17细胞都是必需的;③ 在稳态下缺失Gpi1时,磷酸戊糖途径的活性足够维持基础的糖酵解通量,而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增强可补偿糖酵解通量的降低;④ 炎症性Th17细胞处于低氧环境中,因而无法通过增强线粒体呼吸补偿减少的糖酵解通量。

Niche-Selective Inhibition of Pathogenic Th17 Cells by Targeting Metabolic Redundancy

07-01, doi: 10.1016/j.cell.2020.06.014

【主编评语】因糖酵解通路通常扮演了必需的“看家”角色,靶向糖酵解通路用于治疗疾病被认为是难以实现的。来自Cell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相比于稳态Th17细胞,炎症性Th17细胞的糖酵解通路基因高表达。在多种糖酵解通路基因中,仅有葡萄糖磷酸异构酶(Gpi1)的缺失对于稳态Th17细胞则无显著影响,而对于炎症性Th17细胞是必需的。机制上,稳态Th17细胞的磷酸戊糖途径及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可补偿Gpi1缺失造成的糖酵解通量降低。该研究提示,靶向Gpi1或可用于治疗Th17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疾病,而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探索靶向代谢冗余性以治疗免疫疾病的可能。

 

近50万人数据揭示,全谷物及谷物纤维或可预防结直肠癌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IF:6.766]

① 纳入478994名50-71岁的美国受试者,随访16年,通过问卷调查全谷物及膳食纤维的摄入情况;② 在6464527人-年的随访中,共发生10200例结直肠癌;③ 校正年龄、性别、种族、BMI、酒精摄入、吸烟、红肉/加工肉类摄入、叶酸摄入等潜在干扰因素后,全谷物(而非膳食纤维)的摄入与结直肠癌(尤其是直肠癌)的发病风险呈显著负相关;④ 来自谷物(而非其它来源)的纤维与较低的结直肠癌(尤其是远端结肠癌及直肠癌)风险相关。

Whole grain and dietary fiber intake and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 in the NIH-AARP Diet and Health Study cohort

07-03, doi: 10.1093/ajcn/nqaa161

【主编评语】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对近50万名美国中老年受试者(目前为止最大型的前瞻性队列)进行10多年的随访,发现全谷物及谷物纤维(而非其它来源的膳食纤维)的摄入与较低的结直肠癌风险相关,提示全谷物的摄入或可预防结直肠癌。

 

植物雌激素摄入或可降低乳腺癌死亡率及复发率

Nutrition Reviews[IF:6.5]

① 纳入28项前瞻性及回顾性队列研究进行系统性综述,分析植物雌激素摄入与不同癌症的关联;② 选取其中11项研究,对乳腺癌与植物雌激素摄入的关联进行定量荟萃分析;③ 7项研究(9个队列)的数据表明,较高的膳食异黄酮摄入量与总死亡率和乳腺癌复发率呈显著负相关;④ 2项研究的数据表明,较高的血清/血浆肠内酯浓度(木酚素摄入的生物标志物)与绝经后女性的总死亡率及乳腺癌死亡率呈显著负相关;⑤ 植物雌激素摄入与其它癌症的关联的证据较少。

Dietary phytoestrogens and biomarkers of their intake in relation to cancer survival and recurrence: 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

07-06, doi: 10.1093/nutrit/nuaa043

【主编评语】Nutrition Reviews上发表的一项系统性综述与荟萃分析的结果:对11项前瞻性及回顾性队列研究进行总结后发现,异黄酮的摄入与总死亡率及乳腺癌复发率呈负相关,而木酚素的摄入与绝经后女性的总死亡率及乳腺癌死亡率呈负相关;纳入28项前瞻性及回顾性队列进行总结后发现,对植物雌激素摄入与乳腺癌之外的其它癌症的关联的研究较少。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