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听过“喝红酒对健康有好处”的说法,而且这个说法还有科学研究作为“证据”,但很可惜,这个说法本身是经不起推敲的。为什么看起来有科学研究的说法仍然会欺骗你?为什么你会很容易相信这些说法?因为你根本不会思考“证据”背后的东西。
微信朋友圈上的某些健康营养信息,本质上是一个巨型的粪坑。你之所以感觉不到臭气熏天,只不过是因为这口粪坑非常精致地把你留在了自己的心理舒适区间,因此你久而不闻其臭,反而越来越怡然自得,如此而已。因为微信朋友圈常常完全脱离证据,而纯粹只是煽动感情,或者借人与人之间的社交关系而炮制羊群心理,又或者麻痹心理警戒,让无数咨询与知识的垃圾粪水得以轻松横行肆虐,譬如“你今天不坐月子几十年后你将痛苦挣扎于月子病你将悔恨终生而无力回天”,譬如“宫颈糜烂是一种必须去治疗的妇科病,不治疗将来恐发展为宫颈癌!”等等。微博上可能会好一些。因为微博能够互相争论对骂撕逼,因此为了赢得口水战,常常双方都不得不给出证据。为了吵架争辩也好,为了各种商业利益市场推广也罢,如今的开放平台上常常迫切地要把各种证据呈递到你的面前。
接下来就想聊一下比微信朋友圈粪坑中一个很难看破的东西,也就是所谓“基于证据的营养保健主张”,你又该如何去独立思考,最终获得自己可靠而正确的判断呢?在营养学领域,常常会看到某某东西吃下去对健康有益,或者某某吃法对健康有益的说法。但这些说法,如果试了以后往往就会发现没什么用处。为什么当证据或者说某研究的数据都摆在那里,这些说法仍然是误导人的呢?
“某某某含有XXXXX对人体有益
这种标语在营养健康领域泛滥到了极点。譬如:“红酒富含多酚、有益人体健康”这种说法我相信是人都听说过。这其实也不是空穴来风,人家也是有依据的,BMJ期刊上就有文献比较了三种酒——红酒、啤酒和蒸馏酒(威士忌)。结果发现,喝红酒的人全因死亡率较喝其他两种酒的人群来得低。借助于诸如此类的研究,红酒中所含有益物质多酚进入了公众眼帘,被大肆宣传,包括多酚的抗氧化效果对于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以及继而对于预防心肌梗塞的作用,果真如此吗?事实根本没有那么简单!
因为还有另外一篇研究发现,经常喝红酒的人比起喝其他种类酒的人,甚至比起不喝酒的人日常生活中摄入的蔬菜水果更多,食用的猪牛等红肉、以及煎炸肉类的量更少。这说明什么?众所周知,蔬菜水果富含钾,钾摄入多了之后就能够有效抑制人的血压上升,于是达到了预防心肌梗塞的效果。红肉富含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本身亦是心肌梗塞风险上升的促发因素。换言之,爱好喝红酒的人,很可能是因为红酒之外的综合膳食习惯帮助他们获得了较为良好的健康效果。至少说明了这些健康效果唯独来源于红酒的证据极其虚弱。另一方面,实际上酒精本身就具有一定程度的抗动脉血液凝固的效果。实际上根本无所谓你喝什么种类的酒,只要你喝酒,循环系统疾患的风险就是会下降。
然而还是前面已经提到的关键点:你的膳食对你健康的效应是一个全局的战略,而非部分的战术。在酒这件事情上、多酚理论上也具备预防心肌梗塞的效应,然而其效应比起酒精而言,真的小得多,只是一点点。但像这样的“一点点”的健康效应、最终常常通过产品化被放大到了极致。这夸大了某物质的健康效应,不过是多和少的问题罢了。但是更多的人完全没有考虑到事情更为复杂之处在于还存在第三方面:那就是综合之后的总体健康效应。当你只考虑心血管病的时候,红酒的确是一种一定程度上值得期待效果的酒精饮料,这不是谎言。然而,当你以全局观考察红酒之后,你会发现心血管系统疾病得到一定程度抑制的同时,其他风险却接踵而至,如各种癌症、肝功能的损害、肥胖、精神健康的伤害等等,当你把这一切都综合在一起考量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红酒的总体健康效应是负面的,而不是正面的。这已经是全世界顶级权威机构的一致意见,而且近年来累积的证据越来越指向会引发不良健康后果的饮酒量比人们曾经认为的还要低。假如你不是因为喜欢喝红酒,而是受到各种宣传的洗脑为了促进健康而去喝红酒的话,那真的是太没有意义,甚至可能会让你后悔的事情了。
归纳这一段:常喝红酒的人全因死亡率较低这一数据的确存在,本身不假。然而你的理性思维绝对不应该就此停步,除了红酒之外没有其他干扰因素了吗?膳食健康是一盘全局的大棋,综合丰富而平衡的膳食才能将健康效益最大化,因为轻信而集中性地倒向任何神奇食物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正因为是全局战略,反过来有些忧虑与恐惧也一样毫无必要。譬如:“鱼籽猪脑胆固醇超高千万不要吃!”。这些信息本身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然而如果每天吃或者哪怕每周都吃倒也罢了,有的人一年吃几次鱼籽猪脑,对于健康几乎毫无影响,完全没有必要去过虑。就怕长期不断地盯着单一食物摄入,哪怕每一份所含有害物质量不大,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今日的营养学方面的信息,依然常常有意无意地关注到食品所含某种关键成分上面去。这种手法常常为逐利的商业所应用,最终催生出无数夸大、偏颇、充满误导的次生信息来。相信未来的营养学会越来越基于严谨的证据,来越精密地对受研究调查对象人群现实中,平日里到底在吃什么,究竟是什么样的饮食习惯予以细腻而彻底的观察与把握。这有点类似于营养流行病学的观念,但愿未来会有所转变。
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这三句话仅仅九个字,但真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却如此多样而复杂,要真正理清头绪极端困难,连专家都常常一筹莫展。在这样的前提下,又处于中国这样一个充斥着粪水与垃圾信息的互联网之中,习惯于正确解读信息,是信息时代送给自己的最好护身符。在营养健康领域,以科学严密论证某款食物或者某种吃法对身体有好处非常之难。但是你即便作为吃瓜群众,你通过自己的理性分析去得出某种食物或者某种吃法其实不靠谱,则容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