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龙人民医院:补充芝麻或可改善心血管风险因素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IF:7.862]
① 纳入16项随机对照试验(共涉及908名健康受试者)进行荟萃分析,总结补充芝麻对心血管风险因素的影响;② 受试者补充的芝麻包括其提取物(芝麻油、芝麻粉末)或其活性成分(芝麻酚等),干预至少持续2周;③ 与对照组相比,摄入芝麻可显著降低受试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收缩压、舒张压、体重、BMI、臀围及腰围;④ 在敏感性分析中上述结果不变,且未检测到显著的发表偏倚。
Clinical evidence of dietary supplementation with sesame on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n update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02-22, doi: 10.1080/10408398.2021.1888689
【主编评语】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石龙人民医院的廖丹团队在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总结了16项随机对照试验(涉及近千名健康成年受试者)的数据后发现,补充芝麻可显著改善血脂、血压、体重等多种心血管风险因素。
饮食与睡眠质量有何关联?(综述)
Sleep Medicine Reviews[IF:9.613]
① 纳入29项研究(包括25项观察性研究及4项干预性研究)进行系统性综述,总结饮食(包括饮食组分及饮食模式)对睡眠质量的影响;② 总体而言,摄入健康饮食(例如富含植物性饮食及海鲜)与更好的睡眠质量相关;③ 摄入加工食品、富含游离糖的食品与更差的睡眠质量相关;④ 总体的研究设计质量从差到中等,无法得出饮食与睡眠质量之间的因果关联,需要更好地设计前瞻性队列研究及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来进行进一步研究。
Association between diet and sleep quality: A systematic review
01-16, doi: 10.1016/j.smrv.2021.101430
【主编评语】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饮食与睡眠密切相关。Sleep Medicine Reviews上发表的一项系统性综述,基于29项研究的结果,总结了饮食(包括饮食组分及饮食模式)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总体而言,健康饮食与更好的睡眠质量相关,而饮食可能通过调节炎症及肠-脑轴以影响睡眠质量。
摄入ω-3能否降低儿童哮喘发病率,与FADS基因型密不可分!
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IF:12.339]
① 纳入4543名儿童,调查从鱼中摄取长链n-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与哮喘风险之间的关系;② 超过一半的儿童表现出一种脂肪酸去饱和酶(FADS)基因变异,这种变异与血液中较低含量的长链ω-3有关;③ FADS基因变异儿童中,较高的长链ω-3摄入量与较低的哮喘风险相关,长链ω-3摄入量排在前四分之一的儿童患哮喘的风险,比排在后四分之一的要低51%;④ FADS-长链ω-3摄入对哮喘发病率的影响在另外的队列研究中得到印证。
Intake of 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in childhood, FADS genotype, and incident asthma
01-28, doi: 10.1183/13993003.03633-2020
【主编评语】膳食中摄入n-3(ω-3)极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与儿童中期和哮喘风险之间的关系的纵向队列研究证据很少。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发表的文章,纳入4543名儿童,调查7岁时从鱼中摄取长链n-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与11-14岁被医生诊断为哮喘的新病例发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具有普通脂肪酸去饱和酶(FADS)变体的儿童中,儿童中期从鱼中摄入更多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与青少年中期哮喘发病率的降低密切相关。
精密测量院:人工甜味剂或通过肠肝轴诱导脂肪肝
mSystems[IF:6.633]
① 摄入无热量人工甜味剂(NAS)可诱导小鼠的系统性炎症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而天然甜味剂(新橙皮苷二氢查耳酮)的影响较小;② NAS显著改变肠菌的结构,降低Akk菌的丰度,上调促炎的菌群LPS合成;③ NAS显著降低了菌群衍生的芳香烃受体(AHR)配体的水平,如吲哚类代谢物;④ 结肠AHR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降低,而肝脏AHR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⑤ 补充二甲双胍或低聚果糖可恢复摄入NAS的小鼠的Akk菌和AHR配体水平,从而改善NAFLD。
Impaired Intestinal Akkermansia muciniphila and 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 Ligands Contribute to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 Mice
02-23, doi: 10.1128/mSystems.00985-20
【主编评语】无热量人工甜味剂(NAS)被广泛应用于饮料和食品中,然而,NAS的摄入对人们健康的影响仍然不清楚。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张利民团队近期发表研究,发现摄入NAS(糖精/三氯蔗糖)的小鼠肠道菌群组成发生显著改变,Akk菌显著减少、芳香烃受体(AHR)配体水平降低,肠道通透性增加,血浆LPS水平升高,这些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脂肪肝的进展。而用二甲双胍或低聚果糖治疗,可显著恢复摄入NAS的小鼠的Akk菌和AHR配体,从而缓解脂肪肝。研究还表明一种天然甜味剂(新橙皮苷二氢查耳酮)或能作为NAS和糖的替代品。该研究作为编辑推荐文章(Editor's Pick)发表在mSystems上,值得关注。
饮料中的果糖和蔗糖,使人体肝脏的脂肪合成能力变强
Journal of Hepatology[IF:20.582]
① 94名健康成年男性完成一项双盲随机对照试验,除了对照组,其他3组分别每天额外喝含中等糖量(80克)的果糖、蔗糖(果糖+葡萄糖)或葡萄糖的甜饮料(SSB),为期7周;② 各组总能量摄入相似;③ 果糖组和蔗糖组的受试者,其肝脏新合成脂肪酸的基础分泌率均升高至对照组的2倍,但葡萄糖组没有显著升高;④ 果糖摄入未明显引起代谢综合征的其他特征或者影响其他的脂肪代谢指标(肝脏甘油三酯合成、外周脂解、脂肪酸氧化)。
Fructose- and sucrose- but not glucose-sweetened beverages promote hepatic de novo lipogenesi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03-05, doi: 10.1016/j.jhep.2021.02.027
【主编评语】过量摄入果糖可引起从头合成的脂肪增多、血脂升高和肝脏胰岛素抵抗,但尚不清楚在现实生活中不过量(≤80克)的果糖摄入,是否会对健康人的脂质代谢造成影响。Journal of Hepatology发表的这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了7周内每天喝含糖饮料对健康人的代谢的影响。研究表明,添加果糖和蔗糖(葡萄糖+果糖)而不是葡萄糖的饮料,会增加肝脏产生脂质的能力,可能是含果糖饮料导致机体代谢变化的第一个信号,长期可能会对代谢健康造成进一步的不利影响。
天津医科大学:多喝软饮料或增加脂肪肝风险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IF:6.766]
① 纳入14845人(平均39.3岁;41.8%男性),中位随访4.2年期间,共发生2888例NAFLD;② 在调整人口统计学特征、生活方式因素、饮食摄入和炎症标志物后,软饮料摄入与NAFLD风险增加相关;③ 与每周软饮料摄入少于1份者相比,每周摄入1份、2-3份、≥4份软饮料者的NAFLD的HR分别为1.18、1.23及1.47;④ 进一步的敏感性分析显示,肝脂肪变性指数定义后的NAFLD的HR分别为0.96、1.16及1.59。
Soft drink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results from the Tianjin Chronic Low-Grade Systemic Inflammation and Health (TCLSIH) cohort study
02-10, doi: 10.1093/ajcn/nqaa380
【主编评语】近期天津医科大学的牛凯军团队与国外研究者合作在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发表了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对近1.5万名来自天津的中年人进行多年随访后发现,软饮料摄入量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风险呈显著正相关。
高脂饮食导致正常肝组织的糖代谢特征变得类似肿瘤
Cancer Research[IF:9.727]
① 短期高脂喂养后,小鼠肝脏的葡萄糖摄取和代谢增多,体现在糖酵解生成的乳酸增加、丙酮酸羧化酶活性上调、丝氨酸合成(糖酵解旁路途径)上调;② 健康人口服糖丸后的乳酸分泌与腰围(反映腹部脂肪含量)相关,提示脂肪诱导糖代谢产生乳酸的现象在人体中也存在;③ 机制上,脂肪可诱导过氧化物酶体产生活性氧,从而促进细胞的糖摄取和乳酸生成;④ 高脂喂养能促进致癌物诱导的小鼠肝癌,且高脂喂养下尚未癌变的肝脏的糖代谢变化与肿瘤相似。
Fat induces glucose metabolism in non-transformed liver cells and promotes liver tumorigenesis
03-09, doi: 10.1158/0008-5472.CAN-20-1954
【主编评语】肝脂肪堆积与糖尿病和肝癌相关,近期发表于Cancer Research的一项研究发现,在疾病尚未发展之前,高脂饮食已经可以引起小鼠肝脏的糖代谢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的特征与肿瘤中观察到的情况相似。这些发现从细胞代谢的角度,为高脂饮食对肝癌的促进作用,增添了新的机制性证据。
LGG增强癌症免疫治疗?如何起效?
Gut[IF:19.819]
① 在大肠癌和黑色素瘤的模型小鼠中,口服LGG活菌能通过增加肿瘤中的树突状细胞(DC)和T细胞,来增强抗PD-1免疫治疗的抗肿瘤效果;② LGG与抗PD-1的联合治疗能改变小鼠肠道菌群,减少疣微菌门、增加拟杆菌门,并使鼠乳杆菌和单形拟杆菌富集,这两种菌被报道分别与肠道DC的活化和CD8+T细胞的肿瘤浸润相关;③ 机制上,LGG通过DC中的cGAS/STING/TBK1/IRF7轴诱导其产生IFN-β,从而增强DC对抗肿瘤CD8+T细胞的活化,促进这些T细胞的肿瘤浸润。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 induces cGAS/STING- dependent type I interferon and improves response to 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03-08, doi: 10.1136/gutjnl-2020-323426
【主编评语】抗PD-1等免疫检查点阻断(ICB)疗法在一些癌症的治疗中有不俗的效果,但在部分患者中疗效欠佳。鼠李糖乳杆菌GG(LGG)是一株被广泛研究的益生菌,有研究表明,LGG可促进树突状细胞分泌炎性细胞因子,或对特定癌症的治疗有益。Gut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LGG或能增强ICB治疗的抗肿瘤效果,并阐释了其潜在的免疫和分子机制,值得专业人士关注。
每日摄入高剂量人工甜味剂不影响健康人的肠道菌群
Nutrients[IF:4.546]
① 将18-45岁、BMI为20-25的17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先后接受两次为期14天的非营养性人工甜味剂(阿斯巴甜或三氯蔗糖)干预,两次干预之间间隔4周;② 阿斯巴甜及三氯蔗糖的摄入量分别为每日允许摄入量的14%及20%;③ 两种人工甜味剂处理前后,粪便菌群中丰度最高的细菌分类群(科和属水平)的中位相对比例均无差异,菌群群落结构及粪便短链脂肪酸水平也无显著差异。
The Effects of Non-Nutritive Artificial Sweeteners, Aspartame and Sucralose, on the Gut Microbiome in Healthy Adults: Secondary Outcomes of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ed Crossover Clinical Trial
2020-11-06, doi: 10.3390/nu12113408
【主编评语】来自Nutrients上发表的一项随机双盲交叉临床试验结果,17名健康志愿者每日摄入高剂量的非营养性人工甜味剂(阿斯巴甜或三氯蔗糖,分别持续2周),对肠道菌群组成及短链脂肪酸产生均无显著影响。
肠道菌群通过促炎B细胞加重脂肪肝炎
Hepatology[IF:14.679]
① 饮食诱导的NASH小鼠肝脏中存在促炎性B细胞的聚集和活化,而B细胞缺陷小鼠的肝脏胰岛素敏感性、炎症和纤维化得到改善;② B细胞特异性敲除MyD88能改善NASH进展,减少肝内的T细胞介导的炎症和纤维化,但不影响脂肪变性;③ NASH中的B细胞反应还涉及B细胞受体信号,提示B细胞活化整合了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机制;④ 移植NAFLD患者粪菌增加了受体小鼠肝脏中的B细胞积累和活化,从而加剧NASH,提示肠道菌群因素驱动了B细胞在NASH中的致病性。
Microbiota‐Driven Activation of Intrahepatic B Cells Aggravates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through Innate and Adaptive Signaling
02-20, doi: 10.1002/hep.31755
【主编评语】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已成为肝移植和肝衰竭的首要原因。肝脏炎症是NASH的关键特征,但其中的免疫学通路尚未充分阐明。Hepatology近期发表一项研究,在小鼠模型中表明,肝脏中的促炎B细胞积累和活化,驱动了NASH中的炎症和纤维化。这种B细胞活化涉及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机制,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肠道菌群驱动的。
无麸质饮食能否“治愈”乳糜泻?
Advanced Science[IF:15.84]
① 纳入19名接受长期无谷蛋白饮食(2年以上)并完全缓解的乳糜泻患者;② 在为期14天的摄入谷蛋白测试前后,分别收集患者的肠道粘膜活检样本;③ 对于摄入谷蛋白后产生强烈粘膜应答的患者,在摄入谷蛋白之前就已经表现出持续的低水平组织炎症;④ 肠道粘膜的低水平组织炎症表现为:肠道中的谷蛋白特异性CD4+ T细胞的比例增加、低水平的血液炎症谱(包括丙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铁蛋白、CRP、TNF-α等炎症指标的轻微升高)。
In Well‐Treated Celiac Patients Low‐Level Mucosal Inflammation Predicts Response to 14‐day Gluten Challenge
01-04, doi: 10.1002/advs.202003526
【主编评语】长期的无谷蛋白饮食可有效治疗乳糜泻,摄入谷蛋白可用于确诊乳糜泻或检测治疗效果。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纳入19名接受长期无谷蛋白饮食治疗后完全缓解的乳糜泻患者,进行为期14天的摄入谷蛋白测试,发现部分患者仍可对谷蛋白产生强烈的粘膜免疫应答,这些患者在摄入谷蛋白前即表现出低水平的肠道粘膜炎症(包括谷蛋白特异性CD4+ T细胞的比例升高及低水平的血液炎症谱)。
Cell子刊:二甲双胍+限制饮食天冬酰胺,或可抗癌
Cell Metabolism[IF:21.567]
① 抑制电子传递链(ETC)除消耗细胞内天冬氨酸外,还消耗天冬氨酸衍生的天冬酰胺,增加转录激活子4(ATF4)水平,并降低mTOR复合物I(mTORC1)活性;② 外源天冬酰胺可在ETC抑制的情况下恢复细胞增殖、ATF4和mTORC1活性以及mTORC1依赖性核苷酸合成,这表明天冬酰胺可连接呼吸作用与ATF4、mTORC1;③ 二甲双胍(ETC抑制剂,限制肿瘤天冬酰胺合成)和天冬酰胺酶,或ETC抑制和限制饮食天冬酰胺摄入等联合作用,可有效限制多种肿瘤的生长。
Asparagine couples mitochondrial respiration to ATF4 activity and tumor growth
02-19, doi: 10.1016/j.cmet.2021.02.001
【主编评语】线粒体呼吸对细胞增殖至关重要。呼吸作用除了产生ATP外,还产生生物合成前体,如天冬氨酸,这是核苷酸合成的一种重要底物。Cell Metabolism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环境中的天冬酰胺足以在呼吸损伤的情况下恢复肿瘤生长,而天冬酰胺合成是肿瘤线粒体呼吸的基本目的,这或可成为治疗靶点。
生酮饮食或对放疗期乳腺癌患者有益
Clinical Nutrition[IF:6.36]
① 纳入59名接受放射治疗的早期乳腺癌女性患者,其中29人接受生酮饮食(KD),另外30名患者接受标准饮食(SD);② 与SD相比,KD组患者在情绪功能、社交功能和睡眠质量等方面均得到了显著改善,且KD组全身治疗副作用较小;③ 两组患者乳腺癌症状均明显加重,但KD组的加重并不明显;④ KD组肝或肾功能无损害,且表征代谢健康的生物标志物,如γ-谷氨酰转肽酶、肌酐、甘油三酸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等均显著改善。
A ketogenic diet consumed during radiotherapy improves several aspects of quality of life and metabolic health in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
01-26, doi: 10.1016/j.clnu.2021.01.023
【主编评语】生酮饮食(KD)已被建议作为癌症患者的补充营养治疗,了解生酮饮食在癌症治疗期间的安全性十分重要,Clinical Nutrition最近发表的文章,研究了生酮饮食对接受放疗的早期乳腺癌妇女的生活质量和血液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疗期间生酮饮食对乳腺癌患者是安全的,并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代谢健康。
每天该吃多少水果和蔬菜?190万人数据揭示答案
Circulation[IF:23.603]
① 纳入6.6万女性和4.2万男性随访约30年,发现果蔬摄入量与总/心血管/癌症/呼吸道疾病的死亡率之间呈非线性负相关;② 每天约5份果蔬或2份水果和3份蔬菜,对应的死亡率最低;③ 与每天摄入2份相比,每天摄入5份果蔬与上述死亡率分别降低13%、12%、10%、35%相关;④ 纳入额外24项队列共约190万人数据进行荟萃分析也得到相似结论;⑤ 除豌豆和玉米等淀粉类蔬菜外,多数果蔬亚类的较高摄入量均与死亡率负相关,而果汁和土豆的摄入量与死亡率无关。
Fruit and Vegetable Intake and Mortality: Results From 2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of US Men and Women and a Meta-Analysis of 26 Cohort Studies
03-01, doi: 10.1161/CIRCULATIONAHA.120.048996
【主编评语】多吃水果蔬菜有益健康长寿,吃多少最合适呢?Circulation近期发表了来自哈佛大学团队的研究,对美国NHS和HPFS两个大型队列以及额外24个前瞻性队列的数据进行分析,表明每天摄入约5份的水果蔬菜(2份水果和3份蔬菜,1份约80克)时死亡风险最低,而果汁和土豆的摄入量与死亡率无关。这项研究为膳食指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阜外医院:中国人每天1斤蔬/果/豆,或能延年益寿
Clinical Nutrition[IF:6.36]
① 纳入41243名来自12个省的中国成年人,平均每日水果、蔬菜及豆类总摄入量2.97份;② 中位随访8.9年期间,较高的水果、蔬菜及豆类总摄入量与CVD死亡率、癌症发病率、癌症死亡率及全因死亡率呈负相关;③ 在校正其他协变量后,较高的水果、蔬菜及豆类总摄入量仅与全因死亡率呈显著负相关;④ 每天摄入4-5份水果、蔬菜及豆类(即500–625g)的全因死亡率最低,而更高的摄入量无法进一步降低全因死亡率。
Fruit, vegetable, and legume intake and the risk of all-cause, cardiovascular, and cancer mortality: A prospective study
01-26, doi: 10.1016/j.clnu.2021.01.016
【主编评语】尽管水果和蔬菜的消费已被证明与较低的死亡率、癌症和心血管疾病(CVD)风险相关,但中国的相关数据有限。近期阜外医院的李卫团队在Clinical Nutrition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对超过4万名中国成年人进行近10年的随访后发现,较高的水果、蔬菜和豆类摄入与较低的全因死亡率显著相关。每天食用4-5份水果、蔬菜和豆类(相当于500-625克)对应的全因死亡率最低。具体而言,调整各混杂因素后,水果摄入量与全因死亡率呈负相关,豆类摄入量与主要CVD风险和全因死亡率呈负相关。但值得注意的是,蔬菜摄入量与全因死亡率、癌症风险及死亡率、CVD风险及死亡率均无显著关联,这可能与蔬菜未分类、烹饪方法未考虑等有关。
南方医院:想要血压好,碳水化合物吃多吃少都不好
Hypertension[IF:7.713]
① 纳入12177名无高血压的中国成年受试者,通过3次连续的24小时饮食回顾评估受试者日常的饮食情况;② 在95157人年的随访期间,共有4269人发生高血压;③ 总的来说,总碳水化合物供能占比与新发高血压之间呈U型关联,在碳水化合物供能占比为50%至55%时,新发高血压风险最低;④ 高质量碳水化合物供能占比越低,或低质量碳水化合物供能占比越高,新发高血压风险越高;⑤ 低质量植物性碳水化合物摄入越少,新发高血压风险越低。
Dietary Carbohydrate Intake and New-Onset Hypertension - A Nationwide Cohort Study in China
02-08, doi: 10.1161/HYPERTENSIONAHA.120.16751
【主编评语】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秦献辉团队在Hypertension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发现在中国人群中,碳水化合物摄入过高或过低,均与新发高血压风险增加相关,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为50%至55%时的新发高血压风险最小。此外,该研究结果支持摄入高质量碳水化合物,以及用植物性产品替代低质量碳水化合物以预防高血压。
吃肉如何影响疾病风险
BMC Medicine[IF:6.782]
① 纳入447,985名中年人,记录基线时的肉类摄入情况,平均随访8年,收集住院及死亡数据;② 校正BMI等多变量后,未加工红肉及加工肉类的摄入量与缺血性心脏病、肺炎、憩室病、结肠息肉和糖尿病的风险呈正相关,单独考虑未加工红肉或加工肉类的结果类似;③ 禽肉摄入量与胃食管反流病、胃炎、十二指肠炎、憩室病、胆囊疾病和糖尿病的风险呈正相关;④ 未加工红肉或禽肉的高摄入与缺铁性贫血的风险呈负相关。
Meat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25 common conditions: outcome-wide analyses in 475,000 men and women in the UK Biobank study
03-02, doi: 10.1186/s12916-021-01922-9
【主编评语】BMC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对近45万名中年人进行平均的8年随访后发现,较高的未加工红肉、加工肉类及禽肉摄入量与多种疾病风险的增加相关,而较高的未加工红肉及禽肉摄入量与较低的缺铁性贫血风险相关。(
多吃虾或能减少心衰和高血脂
Mayo Clinic Proceedings[IF:6.942]
① 纳入4177名参与者,3624名日常摄入虾,553名日常不摄入虾;② 相比于日常不摄入虾的参与者,日常摄入虾的参与者的年龄更低,白人比例更低,西班牙人比例更高;③ 日常摄入虾的参与者的心衰及高脂血症风险显著低于日常不摄入虾的参与者;④ 两组参与者的冠心病、中风、高血压及糖尿病风险无显著差异,总胆固醇、HDL胆固醇、甘油三酯及LDL胆固醇水平无显著差异。
Impact of a High-Shrimp Diet on Cardiovascular Risk - An NHANES Analysis
02-01, doi: 10.1016/j.mayocp.2020.10.044
【主编评语】虾是海洋ω-3的主要来源之一。Mayo Clinic Proceedings上发表的一篇Letter,对4000多名参与者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日常摄入虾者的心衰及高脂血症风险显著低于日常不摄入虾者。(
武汉大学:多吃鸡蛋可能增加2型糖尿病风险?
Clinical Nutrition[IF:6.36]
① 纳入7312名成年受试者,通过3次连续的24小时饮食回顾评估受试者的鸡蛋、胆固醇及蛋白质摄入情况,平均随访5.8年期间共发生209例2型糖尿病;② 校正人口统计学参数、生活方式、其它饮食变量等因素后,相比于蛋白质摄入量最低的受试者,蛋白质摄入量最高的受试者的2型糖尿病风险显著升高(OR=2.38);③ 相比于不摄入鸡蛋的受试者,每天摄入≥3个鸡蛋的受试者的2型糖尿病风险显著升高(OR=3.76);④ 胆固醇摄入量与2型糖尿病风险无显著关联。
Egg, cholesterol and protein intake and incident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Results of repeated measurements from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02-05, doi: 10.1016/j.clnu.2021.01.041
【主编评语】来自武汉大学的何启强团队与国外团队合作在Clinical Nutrition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对超过7000名中国成年受试者进行多年随访后发现,鸡蛋及蛋白质(动物蛋白,而非植物蛋白)的摄入量越高,2型糖尿病风险越高,而胆固醇摄入量与2型糖尿病风险无显著关联。
早上多吃+晚上少吃蛋白质可能有益于心血管代谢健康?
Clinical Nutrition[IF:6.36]
① 纳入10112名成年参与者,分析三餐及零食的蛋白摄入量与心血管代谢健康标志物的关联;② 早餐的蛋白质摄入量与舒张压和收缩压呈负相关,与HDL胆固醇呈正相关;③ 晚餐的蛋白质摄入量与胰岛素浓度和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④ 零食的蛋白质摄入量与舒张压和心血管疾病风险评分呈负相关;⑤ 三餐及零食的蛋白质摄入量与BMI、腰围、葡萄糖、总胆固醇、LDL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无显著关联。。
Greater protein intake at breakfast or as snacks and less at dinner is associated with cardiometabolic health in adults
01-22, doi: 10.1016/j.clnu.2021.01.018
【主编评语】近期发表于Clinical Nutrition的一项研究发现,成年人的早餐蛋白质摄入量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呈正相关,而晚餐蛋白质摄入量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浓度呈正相关。此外,零食蛋白质摄入量与舒张压和心血管疾病风险评分呈负相关。这也许佐证了古话“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的理念,且适当的加餐或许有一定益处。
吃什么蛋白质或能帮助女性健康长寿?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IF:4.605]
① 跟踪随访超10万名绝经后女性18年,最高和最低五分位数相比,植物蛋白摄入量与全因死亡率(HR0.91)、CVD死亡率(HR0.88)和痴呆死亡率(HR0.79)呈负相关;② 加工红肉与更高的全因(HR1.06)、痴呆死亡率(HR1.2)相关;③ 鸡蛋与更高的全因死亡率、CVD死亡率、癌症死亡率以及较低痴呆死亡率相关,HR分别为1.14,1.24,1.10和0.86;④ 未加工红肉或乳制品与更高CVD死亡率相关,HR分别为1.12和1.11;⑤ 家禽肉与痴呆死亡率较低(HR0.85)有关。
Association of Major Dietary Protein Sources With All‐Caus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02-24, doi: 10.1161/JAHA.119.015553
【主编评语】膳食蛋白的质量,而不仅仅是数量,影响机体健康。本文探究了不同膳食蛋白与绝经后女性死亡率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膳食蛋白与死亡率相关,但不同的蛋白对死亡率的影响不同。通常来讲,植物基蛋白比动物源蛋白更能降低死亡风险。
270万儿童数据:多接触绿地或可预防儿童IBD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IF:10.171]
① 纳入加拿大2715318对母婴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探究居住绿地和儿童18岁前罹患炎症性肠病(IBD)之间的联系;② 随访期间共有3444例IBD确诊;③ 儿童时期居住绿地的增加与儿童IBD发病风险的降低显著相关,呈线性剂量反应关系,居住绿地每增加1个四分位距,IBD风险降低23%;④ 这种关联在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中均显著存在;⑤ 母亲孕期的绿地空间暴露与儿童IBD、UC和CD发病之间无明确关系。
Residential Greenspace in Childhood Reduces Risk of Pediatric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2020-10-08, doi: 10.14309/ajg.0000000000000990
【主编评语】与城市化和工业化相关的环境因素被认为与炎症性肠病(IBD)的发展有关,但绿地空间与IBD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近期发表的文章,对加拿大271万余对母婴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发现儿童时期更多地接触住宅绿地与儿童IBD的风险降低有关,表明多在绿地玩耍或是一种预防儿童IBD的新途径。
西安交通大学:维生素C的降压作用或与肠道菌群调节有关
Molecular Nutrition and Food Research[IF:5.309]
① 维生素C(VC)改善高血压大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同时显著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② VC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和相关生物学功能,恢复肠道代谢和生物合成相关功能,进而改善高血压大鼠的小肠病理特征和完整性;③ VC可增加绒毛长度和改善肠腔血屏障的完整性从而改善肠道病理,还可减少肠道上皮细胞中的炎性细胞因子;④ VC可减轻高血压大鼠下丘脑室旁核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⑤ VC的剂量对其降压作用没有太大影响。
Altered Gut Microbiota is Involved in the Anti‐Hypertensive Effects of Vitamin C in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
02-06, doi: 10.1002/mnfr.202000885
【主编评语】肠道失调和肠-脑轴失调是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之一。维生素C是一种常见的膳食补充剂,可以降低高血压动物的血压。西安交通大学的李宏宝和康玉明合作在Molecular Nutrition and Food Research上发表文章,发现VC可显著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同时丰富肠道菌群、改善肠道病理和完整性、减少下丘脑室旁核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表明VC的抗压功能涉及肠道菌群组成和功能的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