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发性心肌炎太凶猛还是退烧药惹的祸?

佩襄 其他 1.1K+

心肌炎.jpg

2018年6月1日,患者因发热入北京某知名三甲医院(以下简称医方)急诊室治疗。发热患者服用退热药后病情加重死亡,医方被指忽视CK肌酸激酶增高,误诊心肌炎被判赔偿。

急性重症心肌炎(acute fulminant myocarditis,AFM)又称为暴发性心肌炎,是急性心肌炎(acute myocarditis,AMC)的最严重类型,具有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近期病死率高等特点,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壮年。虽然目前尚无明确流行病学数据,但有研究报道,在儿童患者中,AFM占AMC的10%~38%,存活率仅为51.6%左右;成人所占比例为10%~29.4%,住院病死率可高达18.2%~44%。AFM早期识别和救治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改善预后的关键。

AFM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心源性休克(48.1%)、急性重症心力衰竭(14.8%)、恶性心律失常(33.4%)和猝死,后者多发生于青少年,部分患者可能在院外猝死而不能确诊,另有极少数以心包填塞为首发症状。患者常有前驱感染、呼吸困难、胸痛、晕厥等表现,病情可在24-48 h内急剧恶化,出现呼吸和(或)肝肾等多器官功能衰竭。

目前AFM尚无明确诊断标准,国内外指南或共识主要依据严重心脏表现和以下检查方法:

①血液生物学:心肌坏死标记物cTnI/T显著升高;CK-MB和CK升高可能为早期线索;

②心脏影像学:心脏超声心动图有助于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动态变化,尤其是出现血流动力学恶化时,但对诊断无特异性。心肌磁共振成像对诊断AMC有重要价值,但只适用于病情稳定的AFM患者;

③心肌组织病理学:是确诊心肌炎的金标准。

对于重症心肌炎的病例没少听说,几乎都是漏诊后猝死的惨重教训,无一成功早期识别、诊断及救治的经验。对于急诊内科医生来说,急性重症心肌炎在早期很难识别,可能属于谁碰上谁倒霉的疾病。

急性重症心肌炎在早期起病时是很难识别的,往往缺乏典型的症状、体征,容易造成误诊。

当遇到发热、血像升高,有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的患者,作为急诊科医生是否会首先想到急性心肌炎?一个发热的患者拿着CK略高,CK-MB正常的报告单,一般会怎么考虑?大多数医生会认为发热可以导致CK轻度升高,CK-MB正常应该不考虑心肌损害。急性心肌炎可能早期出现感冒、腹泻等症状,但却不能要求急诊医生在发现这类症状时都要考虑到急性重症心肌炎的可能。

对于接诊发热患者,儿科医生会更多地鉴别诊断心肌炎,而急诊内科医生相对意识不足,这可能与儿童心肌炎发病率较高有关。经常可以看到儿科医生给孩子做心电图,抽血查心肌酶。而中年人患心肌炎的可能性相对较少。

心电图、血生化在发热、肠道门诊和急诊内科都不是常规做的检查,但实际上在处理发热患者、腹泻患者时,血生化可以早期发现离子紊乱、脏器功能障碍和心肌损害,应该常规检查。而对于一个中年患者,心电图可能也是必须的,不论是胸闷还是咽痛,腹痛还是腹泻。

那么问题又来了:这些,算是过度检查吗?

参考文献

重症心肌炎的早期识别和救治[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21.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