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是病吗?需要治疗吗?

佩襄 医学 687

亚健康.jpg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说2句医学常识:

凡是不能带来最终获益的治疗行为都是“过度治疗”。

凡是不能带来最终获益的概念、标签、诊断名词都是“过度诊断”。

没错,问题的关键是“最终获益”,也就是说,你能不能从这个标签以及干预中获得好处。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这2句话很“废”:这是当然啦。没有好处的治疗谁会做呢?

然而,现实情况是,我们常常会陷入无用的治疗甚至是有伤害的治疗而不自知甚至沾沾自喜。

举个例子。

医学检查中,有一个指标叫做“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英文缩写是PSA。去医院体检过的男性应该对它不陌生,它常常在“肿瘤标记物”的套餐里,用来筛查前列腺癌。

PSA是一种蛋白质,只由前列腺细胞产生。因此,基于这个特性,通过检查血液中PSA水平就可以间接判断前列腺的相关疾病,尤其是前列腺癌。

理想情况下,如果通过抽血就可以提早发现前列腺癌,那么就可以实现“早发现,早治疗”的美好目标了。

1994年,FDA批准了PSA检查,并建议把PSA与直肠指诊(DRE)联合使用,用来帮助筛查50岁及以上男性的前列腺癌。

从那时开始,一直到2008年,全球无数的医生和专业组织都在鼓励:从50岁开始,每年做一次PSA检查,可以用来筛查前列腺癌。

然而,医学上“打脸”的事情再一次重现:PSA筛查虽然可以发现更多的早期前列腺癌,但是尴尬的是,对这些早期癌症进行治疗并不会降低前列腺癌的死亡率[1][2]。

更惨的是,治疗行为反而给患者带来的更明显,“更及时”的伤害,比如手术后尿失禁和勃起功能下降。

为什么“早发现早治疗”不能带来获益呢?这是因为,通过PSA检测发现的前列腺癌,很多都生长缓慢,“这些癌太懒了”,不太可能危及生命,治与不治都大差不差。

比如,我50岁时,前列腺里面有个小肿瘤,但我不知道,一直带着这个肿瘤活到了100岁,最后是因为其他疾病而离开人世。

如果我在50岁那时去参加了一个“免费体检”,所有套餐来一套,结果发现PSA水平升高,然后进一步活检明确是前列腺癌,于是做手术,最后还是活到100岁。只不过,后面50年我还可能会受到手术并发症的困扰。

这种不能带来治疗获益的诊断,就是“过度诊断”,针对“过度诊断”的治疗就是“过度治疗”。

这种诊断,或者说疾病标签,除了让我提前知道我有病,增加我的焦虑外,不会给我带来任何好处。(这里还没有算上PSA筛查的假阳性)

基于这些新的证据,2018年,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对男性前列腺癌筛查的建议进行了更新[3]:

不建议70岁及以上的男性进行PSA筛查前列腺癌。对于55 - 69岁的人来说,PSA筛查前列腺癌的决定应该“因人而异”,查检查前要和医生充分沟通(你要了解PSA升高会到来什么局面)。

另外,这件事再次告诉人们3个道理:

1、医学千万不能单靠理论上的逻辑推理,更不能靠哲学思辨。

2、“早发现早治疗“需要有个大前提:治疗会带来真实获益。这里的获益要可测量,可评估,不是你觉得,也不是我觉得。

3、预防行为需要有坚实的证据做支撑,否则,所有一厢情愿的“治未病”只会带来浪费、焦虑甚至是灾难。

有了上述认知基础,现在回到“亚健康”这个标签上,你会发现这里面有很多问题:健康的定义是什么?疾病的定义是什么?亚健康是个什么样的状态?它和疾病的边界如何划分?是靠个人感觉还是有哪些客观指标?

有人说:我感觉很疲惫,身体状态不好,去医院体检都正常,这个就是“亚健康”了。那么请问,检查到哪一步了?到哪个层次了?肉眼没看到异常,手没摸到异常,显微镜底下如何呢?细胞水平如何呢?分子水平如何呢?亚健康中“亚”这条线划在哪里呢?

好,退一步讲。我们暂且认可这个概念,接下来更现实的问题来了:对所谓“亚”的干预,有什么证据认为可以得到好结果?如果没有实打实的“有效”证据,那有没有安全底线?——最起码,不能伤害自己吧。

其实,讨论到这里,你会发现,很多“标签”被人为发明出来,其实是为了满足某些人的情感需求或者说是“人性的弱点”。这些人常常执着于完美,不接受“目前未知”,执着于“我要个说法”。终有一天,他们会陷进那些明码标的“虚无”里。

在医学里(其他领域我还不敢说),尤其要小心那些特别宏大的概念(不举例了,无数玻璃心会受不了)。这些概念看似可以解释一切,但也正因为它的宏大,它在指导具体某个问题的解决上会显得毫无意义。

我常说,人生本不易,不要再拿无依据的标签和禁忌来为难自己。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