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谱中食物的重量是生的还是熟的?食物的重量是毛重还是生重?海虾是带着皮称,还是去掉皮称?米饭是称量大米的重量,还是做熟之后称米饭的重量?这一点也不奇怪,如果你尝试用食物秤称量的话,你一定会关注这几个问题。
在这里详细跟大家解释一下这几个重要的名词,以便于大家能够正确使用食谱。
1、食谱中所标示的食物重量是生重还是熟重?
食谱中食物重量是熟重还是生重,制作者都会有具体的说明,使用食谱前要注意查看或与食谱提供者确认。
一般情况下,专业食谱中所列食物重量都是指烹调之前生鲜的重量,我们称之为生重,而不是指烹调过的熟的重量(熟重),之所以用生重来表示食物的重量,是因为生重比较稳定,100g的大米无论谁来称量都一样,没什么变化。
但食物经过烹调之后,受到不同烹调方式、不同烹调时间、不同加水量等各种因素影响,重量差别很大,所以大多数时候食谱中会用生重。
食物的生重和熟重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该比例在营养学上称为“生熟比”。
比如,100克大米可以做成220克米饭,即大米与米饭的生熟比是0.45。根据这个生熟比换算,吃180克米饭约相当于80克大米【180*0.45=81.8】。
再比如,生虾仁重量是54g,煮熟之后就变成了40g,生熟比是1.35。根据这个生熟比换算,吃40g熟虾仁相当于吃了54g生海虾。
有些食物,比如牛奶、水果、坚果之类的基本不存在生熟比的问题,可以直接称量,而像上面的米饭、虾仁、肉类、鱼虾等就有生熟比之说了,使用食谱时要注意换算。
注意这里各种食物的生熟比都是经验性数值,不同的烹调方法,不同的加水量、加热时间和方式都会影响生熟比数值。
大家可以亲自动手称量并计算自己所烹制食物的生熟比,这样获得的数据相对更准确一些。
2、食谱中所标示的食物重量毛重还是净重?
和生重熟重一样,专业食谱中所列食物到底是净重还是毛重,作者都会有说明,要注意查看或与食谱提供者确认。
净重和毛重是不同的,比如,核桃带壳称是毛重,去掉壳称核桃肉是净重;整只海虾带皮称量是毛重,去掉外皮虾头剩余虾肉部分是净重。
一般来说,带量食谱中普遍会标注食物的净重,又叫“可食部”,也就是去掉皮、壳、骨头等不可食用部分之后真正摄入体内的重量。
海虾的可食部是指海虾去掉外皮、虾头后剩余虾肉的重量
有一些食物,如大米、面粉、瘦肉、大豆制品、奶类等食物,毛重和净重一样,可食部比例是100%,无需理会可食不可食问题。
而另外一些食物,如蛋类、鸡翅、鸡腿、排骨、鱼虾就没那么简单了,它们都是带皮的、带骨头、带刺的,毛重和净重不是一回事,要注意换算。
在实践中,比较省事的做法是直接称量处理好的、生的食物的可食部,但有的食物(比如鸡翅、排骨)很难直接称量其可食部,这时建议按其可食部的经验性比例进行估算。食物可食部的比例可查看中国食物成分表。
3、不能原封不动照抄食谱,是否可以替换食材,要怎么替换?
很多用户无法做到原封不动、一样不差地执行食谱,毕竟很多食材有地域性和季节性,有时可能买不到,或者有人不喜欢吃。这时可以替换为其他食材,但我们建议最好是同类替换。
比如,一种蔬菜替换另一种蔬菜,一种水果替换另一种水果,一种主食替换另一种主食,一种肉类或鱼虾替换另一种肉类或鱼虾,它们的营养特点很接近。不同类别的食物营养价值差别较大,不能互相替换。
同类食物替换时,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按等量原则进行,比如50克猪瘦肉替换为50克牛瘦肉或鸡肉;40克大米替换为40克面粉或杂粮;100克菠菜替换为100克油菜。
但有些情况下不能等量替换,比如100克牛奶可以替换为75克酸奶或10克奶粉;100克豆腐可以替换为380毫升豆浆或60克豆腐干。
如果在食谱使用过程中需要替换其他食材,可以咨询提供食谱的营养师,在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食材替换,可以更好保证食谱使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