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肠日报:对抗糖尿病,不可忽视肠道菌群与药物互作

佩襄 肠道 1.9K+

肠道微生物.jpg

BMJ:吃早餐可能有碍于减肥?

British Medical Journal[IF:23.259]

① 纳入高收入国家的13项随机对照试验(7项研究吃早餐对体重的影响,10项研究吃早餐对能量摄取的影响)进行荟萃分析;② 在涉及486名受试者的荟萃分析结果中,吃早餐者与不吃早餐者的体重变化有显著差异,前者在干预期间体重多增加了0.44kg;③ 在涉及930名受试者的荟萃分析结果中,吃早餐者每日的能量摄入更高;④ 不同试验之间的结果不一致性较高;⑤ 结果提示,吃早餐对于需要减重者来说并不是一个好选择。

Effect of breakfast on weight and energy intak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01-30, doi: 10.1136/bmj.l42

【主编评语】来自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上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在对13项随机对照试验的数据进行汇总后发现,吃早餐可能引起更多的体重增加,以及更高的能量摄入,提示对于减肥者,吃早餐可能并非好选择。但需要注意,这项研究存在一些局限,吃早餐对于体重及能量摄入的影响仍需更多的研究来验证。

 

BMJ:肥胖可增加肾功能损伤风险

British Medical Journal[IF:23.259]

① 纳入5459014名受试者,中位随访时间为8年;② 5.6%的受试者在随访期间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14.7%的受试者死亡;③ 在校正年龄、性别、种族及吸烟状态后,与BMI为25的受试者相比,BMI为30、35或40的受试者的GFR下降的风险比分别为1.18、1.69、2.02;④ 在校正额外的并发症后,BMI与GFR风险的关联减弱,但关联仍显著;⑤ BMI与死亡的关联呈J型,在BMI为25时风险最低;⑥ BMI升高、腰围增加、腰围身高比升高是GFR下降及死亡的独立风险因子。

Adiposity and risk of decline in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participant data in a global consortium

2018-11-07, doi: 10.1136/bmj.k5301

【主编评语】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上发表的一项队列研究,在超过500万名受试者中,发现BMI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风险显著相关,BMI升高、腰围增加、腰围身高比升高是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独立风险因子。

 

Nature Reviews:减肥不易!体重反弹,可能跟肥肉“余孽”有关(综述)

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IF:20.265]

① 减肥成功后体重反弹是许多人的主要问题,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② 脂肪量减少会引起脂肪细胞的收缩,伴随细胞应激、炎症、脂肪因子分泌的改变和脂肪分解的减少;③ 脂肪细胞收缩期间若缺少胞外基质重塑,细胞和过大的细胞外基质之间产生机械应力,可抑制脂肪分解和脂肪细胞释放脂肪酸;④ 体重减轻可引起脂肪组织炎症反应,表观遗传修饰(特别是microRNA)参与体重反弹的证据很少;⑤ 目前研究多集中在相关性,需进一步进行因果性研究。

Mechanisms of weight regain after weight loss — the role of adipose tissue

01-17, doi: 10.1038/s41574-018-0148-4

【主编评语】减肥难,减肥成功后体重反弹也是大难题。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近期发表综述,讨论了与减肥后体重反弹有关的脂肪组织因素,值得参考。

 

Nature子刊:麒麟臂、大象腿、水桶腰?可能都是基因惹的祸!

Nature Communications[IF:12.353]

① 纳入362499名英国人的数据,基于分段生物电阻抗分析获得的体脂数据,对体脂在手臂、腿部、躯干的分布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② 鉴定出98个与体脂分布相关的基因座,其中有29个未被报道过与人体测量特征相关;③ 鉴定出的基因座存在高度的性别差异,有37个基因位点在女性中对体脂分布的影响更高,主要影响了脂肪组织在腿部及躯干的分布;④ 部分SNP造成了错义突变,例如FGFR4基因中的rs351855,该基因与胰岛素分泌及癌症进展相关。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of body fat distribution identifies adiposity loci and sex-specific genetic effects

01-21, doi: 10.1038/s41467-018-08000-4

【主编评语】来自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GWAS分析结果,在近40万人的数据中鉴定出了近百个与体脂分布相关的基因座,并发现影响体脂分布的基因座存在高度的性别特异性。

 

Nature子刊:减肥不如减腰围!腰围更能预测癌症风险!

Nature Communications[IF:12.353]

① 纳入26607名来Alberta's Tomorrow Project 队列研究的受试者,研究体质指数(BMI)和腰围(WC)与癌症风险的关系;② 与体重正常的男性和女性相比,肥胖的男性和女性(BMI≥30 kg/平方米)癌症发生风险分别增加33%和22%;③ WC超过标准的人群,其癌症风险也有类似的增加;④ 将WC和BMI互为调整因素后分析风险比,发现WC减弱了BMI和癌症风险之间的联系;⑤ 躯体中心型肥胖比体型更能预测癌症风险,在女性群体中尤为明显。

Central body fatness is a stronger predictor of cancer risk than overall body size

01-22, doi: 10.1038/s41467-018-08159-w

【主编评语】癌症风险与体型具有相关性。近期发表Nature Communications的队列研究显示,体脂的分布情况可能比体型大小更能预测癌症发病风险。该结果对指导癌症防控、科学健身都有参考价值。

 

Cell:喝水都胖?没准是信号素3突变惹的祸

Cell[IF:31.398]

① 573名严重肥胖个体中发现信号素3(SEMA3)A-G的40种罕见变异体及其受体(PLXNA1-4;NRP1-2),变异通过多种机制破坏分泌和/或信号通路;② 与4449名对照相比,这些罕见变异体在982名严重肥胖病例中显著富集;③ 在斑马鱼诱变筛选中,鉴定出该通路中7个基因的缺失导致体细胞生长和/或肥胖增加,信号素3信号的破坏扰乱了能量稳态;④ 小鼠缺失原阿片黑皮素神经元中的神经毡蛋白-2受体,可破坏弓形核向室旁核的投射,降低能量消耗并增加体重。

Human Semaphorin 3 Variants Link Melanocortin Circuit Development and Energy Balance

01-14, doi: 10.1016/j.cell.2018.12.009

【主编评语】Cell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近600名严重肥胖个体中鉴定出信号素3(Semaphorin 3)的多种突变,这些突变在肥胖个体中显著富集。利用斑马鱼及小鼠进行机制研究,发现信号素3通路中的特定基因缺失,可破坏能量稳态,导致能量消耗减少而增加体重。

 

Cell子刊:男性可能比女性更易胖

Cell Metabolism[IF:20.565]

① 100种不同自交系小鼠的50多种心脏代谢特性,其临床表型和基因表达均表现出性别特异性;② 基因Lypla1影响由饮食导致的肥胖,该影响具有性别差异;③ 脂肪组织褐变产能存在性别差异;④ 脂肪细胞线粒体功能依赖基因-性别互作,C57BL/6J小鼠的两性差异不显著,而DBA/2J和A/J小鼠雌性个体的线粒体功能较强;⑤ 雄性脂肪线粒体功能的降低与肥胖和胰岛素耐受的易感性增加有关;⑥ 性腺激素的作用方式具有组织特异性,是造成性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Gene-by-Sex Interactions in Mitochondrial Functions and Cardio-Metabolic Traits

01-08, doi: 10.1016/j.cmet.2018.12.013

【主编评语】女性在肥胖、胰岛素耐受以及其他有氧代谢特征方面具有性别优势。本研究发现了与肥胖相关的性别特异性基因位点Lyplal1,阐释了脂肪组织褐化以及脂肪细胞线粒体功能的性别差异性,对研究代谢特征的性别差异性、研发针对性促健康手段具有参考价值。

 

亚治疗剂量抗生素可能促进胖胖胖

ISME Journal[IF:9.52]

① 生命早期亚治疗性抗生素治疗 (STAT) 影响肠道菌群,且改变宿主的新陈代谢,并在动物的一生中促进肥胖;② 一项大规模的共饲养实验中,低剂量青霉素 (STAT) 或水(对照)处理怀孕母鼠及其幼仔直至断奶,并在后代出生后第17周时从正常饮食转为高脂饮食;③ 在正常饮食下,与对照小鼠共同饲养改善了STAT对体重的影响;④ 在高脂饮食下,与对照小鼠共同饲养也无法改善STAT对体重的影响,且小鼠的菌群α及β多样性升高。

The impact of early-life sub-therapeutic antibiotic treatment (STAT) on excessive weight is robust despite transfer of intestinal microbes

01-16, doi: 10.1038/s41396-019-0349-4

【主编评语】ISME Journal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亚治疗剂量抗生素(STAT)处理可增加小鼠的体重,而将处理后的小鼠与未处理小鼠共同饲养,可降低前者的体重,但在喂食高脂饮食的情况下,共同饲养则无法减少STAT小鼠的体重。


Immunity:菌群产物丁酸,为肠道巨噬细胞安装杀菌程序

Immunity[IF:19.734]

① 巨噬细胞分化期间暴露于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丁酸,可长期增强其抗微生物活性;② 丁酸的这种作用与巨噬细胞的多种变化有关,包括糖酵解降低、mTOR抑制、LC3(与细菌相关的自噬蛋白)相关宿主防御增强,以及多种抗微生物肽生成增多;③ 丁酸抑制组蛋白脱乙酰酶3,从而驱动巨噬细胞的代谢变化、增加抗微生物肽表达、增强其杀菌作用;④ 小鼠服用丁酸可增强肠道巨噬细胞的抗微生物活性,提高对肠道病原体的抵抗力。

The Short Chain Fatty Acid Butyrate Imprints an Antimicrobial Program in Macrophages

01-22, doi: 10.1016/j.immuni.2018.12.018

【主编评语】巨噬细胞可清除入侵的病原体、调节炎症反应,从而维持肠道稳态。Immunity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在巨噬细胞分化期间,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丁酸可通过表观遗传机制,诱导巨噬细胞的抗微生物功能。

 

高脂饮食增加李斯特菌感染风险

Microbiome[IF:9.133]

① 短期高脂肪(HF)饮食增加肠道中杯状细胞(致病菌结合位点),显著改变菌群,并促进宿主的促炎基因表达;② 单核增生李斯特菌感染前,短期HF饮食会导致粪球菌属、丁杆菌属、土氏杆菌属和西瓦梭菌属等厚壁菌门细菌的增加;③ 李斯特菌感染期间,HF饮食组的菌群变化愈发明显,但宿主的炎症反比LF和对照组有显著下调;④ 短期HF饮食增加了宿主对李斯特菌的易感性;⑤ HF饮食增加了对全身感染的易感性,改变了肝脏基因表达谱。

Short-term consumption of a high-fat diet increases host susceptibility to Listeria monocytogenes infection

01-18, doi: 10.1186/s40168-019-0621-x

【主编评语】高脂饮食会影响感染相关的炎症状态。本研究发现,短期高脂饮食会增加宿主对单核增生李斯特菌的易感性,在感染前和感染后改变肠道菌群,影响免疫反应,改变宿主的基因表达。该成果对研究饮食-菌群互作、优化合理饮食结构、防控感染具有参考价值。

 

吃素,会令你更加健康吗?

Nutrition Reviews[IF:5.788]

① 在12项研究中的9项中,奶蛋素食和纯素食比非素食的总体膳食质量更高;② 在水果、全麦、海产、植物蛋白和钠摄入量上,素食饮食更接近推荐的营养摄入标准;③ 素食者的全谷物和总水果摄入情况更优秀,但总水果摄入量可能与广泛的果汁摄入情况相关;④ 非素食饮食中精制谷物和总蛋白摄入量更接近推荐标准,摄入蔬菜的结构有别于素食;⑤ 素食者膳食脂肪和乳制品得分不一致,探讨素食的膳食质量及其对健康影响需要排除干扰因素进行进一步研究。

Diet quality of vegetarian diets compared with nonvegetarian diets: a systematic review

01-08, doi: 10.1093/nutrit/nuy067

【主编评语】素食饮食一直与改善健康状况有关,但机制尚不明确。本系统综述纳入了12篇相关研究,发现素食饮食在膳食质量评分中的得分更高,潜在的促健康作用更强,同时也指出了进行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值得参考。

 

Nature子刊:人类胎儿肠道中存在记忆性CD4+ T细胞

Nature Immunology[IF:21.809]

① 结合质谱、单细胞RNA测序、T细胞受体(TCR)高通量测序及功能分析,鉴定人类胎儿肠道中CD4+ T细胞的各亚群;② 鉴定出22个CD4+ T细胞簇,包括naive样T细胞亚群、调节性样T细胞亚群、记忆样T细胞亚群;③ 记忆样CD4+ T细胞高表达Ki-67(细胞分裂的标志物)及CD5(TCR亲和力的替代标志),可产生IFN-γ及IL-2等促炎症因子,并可进行克隆扩增;④ 记忆样CD4+ T细胞与抗原呈递细胞共定位;⑤ 综上,子宫中的胎儿可能通过羊水暴露于外界抗原中。

Memory CD4+ T cells are generated in the human fetal intestine

01-21, doi: 10.1038/s41590-018-0294-9

【主编评语】Nature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人类胎儿肠道中鉴定出了多个CD4+ T细胞亚群,并发现其中存在一种记忆样CD4+ T细胞亚群,这群细胞与抗原呈递细胞共定位,可分泌促炎症因子并进行克隆扩增,提示胎儿在子宫中可能接触到外界抗原。

 

特定益生菌未能预防胖妈妈的妊娠期糖尿病

Diabetes Care[IF:13.397]

① 411名超重/肥胖孕妇随机分为2组,分别服用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B-12)或安慰剂,从中期妊娠干预至孕期28周;② 安慰剂组的孕妇中有12.3%发生妊娠期糖尿病,而益生菌组的比例为18.4%,两组间无显著差异;③ 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中,益生菌组孕妇的平均空腹血糖显著高于安慰剂组;④ 益生菌组9.2%发生子痫前期,安慰剂组4.9%,两组无显著差异;⑤ 益生菌可显著减少孕妇体重过度增长的比例,但显著增加了小于胎龄儿的比例。

Probiotics for the Prevention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in Overweight and Obese Women: Findings From the SPRING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01-18, doi: 10.2337/dc18-2248

【主编评语】Diabetes Care上报道的一项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结果,在超过400名超重/肥胖孕妇中,孕中期使用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B-12)干预,无法预防妊娠期糖尿病。

 

Nature子刊:肠道细菌脱羧酶影响帕金森病治疗

Nature Communications[IF:12.353]

① 含有酪氨酸脱羧酶(TDC)的肠道细菌能将左旋多巴转化为多巴胺,影响左旋多巴联合卡比多巴治疗帕金森(PD)的疗效;② TDC的竞争性抑制剂酪氨酸以及人TDC抑制剂,均不能抑制细菌TDC的左旋多巴脱羧作用;③ PD病人粪便菌群中编码TDC的基因丰度越高, 左旋多巴联合卡比多巴的用药剂量越大、治疗时间越长;④ 小肠近端是吸收左旋多巴的主要区段,大鼠中该区域TDC丰度与血液中左旋多巴含量呈负相关;⑤ 小肠近端细菌TDC丰度可解释PD病人的用药情况。

Gut bacterial tyrosine decarboxylases restrict levels of levodopa in the treatment of Parkinson’s disease

01-18, doi: 10.1038/s41467-019-08294-y

【主编评语】肠道菌群不仅影响宿主健康状态,更会影响药物治疗效果。本文通过研究PD病人粪便菌群和实验动物模型,发现肠道细菌产生的酪氨酸脱羧酶能够左旋多巴转化为多巴胺,影响小肠近端的左旋多巴吸收,从而影响巴联合卡比多巴治疗帕金森的疗效。该结果对研究药物-菌群互作、提高帕金森药物治疗效果具有参考价值。

 

对抗糖尿病,不可忽视肠道菌群与药物互作(综述)

EBioMedicine[IF:6.183]

① 菌群可影响宿主的代谢,包括有毒物分解、微量营养素和生物活性物合成、多糖发酵、促电解质和矿物吸收;② 不同抗糖尿病药物可改变特定细菌的丰度,间接影响药物效力;③ 菌群可直接代谢抗糖尿病药物,影响其吸收和体内分布,菌群对药物的降解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④ 益生菌和益生元或可调节肠道菌群及药物代谢,不同菌株及益生元与抗糖尿病药物的互作仍需更多研究;⑤ 肠道中古菌、病毒及真菌与抗糖尿病药物的互作研究非常少,值得后续关注。

Bi-directional drug-microbiome interactions of anti-diabetics

2018-12-12, doi: 10.1016/j.ebiom.2018.11.046

【主编评语】治疗二型糖尿病药物疗效的个体差异性以及副作用很可能与肠道菌群相关。本综述回顾了抗糖尿病药物和肠道菌群互作领域的研究进展,探讨了通过菌群干预手段调节药物-菌群相互作用、药物代谢的可能性,对于了解糖尿病状态下菌群-药物互作模式、提高抗糖尿病药物有效性具有参考价值。

 

Gut:抗生素诱导产生的肠道单优势菌

Gut[IF:17.016]

① 服用常用的头孢菌素(头孢曲松)后,一个归属于厚壁菌门的未知菌种的相对丰度增加了92%,绝对丰度增加了2000倍;② 至少1/3的成年人肠道内存在少量的该细菌,且该菌与典型的益生菌生态特征相似,在健康宿主体内比较稳定;③ 抗生素干预后,可导致宿主肠道菌群的长期变化,菌群重塑过程中有九种共生菌消失,该未知菌为首次发现的单优势入侵菌;④ 人类肠道中有大量数量不多但很常见的菌群,应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纵向研究。

Antibiotics-induced monodominance of a novel gut bacterial order

01-18, doi: 10.1136/gutjnl-2018-317715

【主编评语】抗生素的使用会导致肠道菌群剧烈的变化,但也为发现一些低丰度细菌提供了可能。本研究发现了使用头孢霉素后显著增殖、获得定殖优势的新菌种,阐释了抗生素使用后对肠道菌群的负面影响,以及停药后菌群恢复特征,对于研究肠道菌群变化、抗生素副作用等具有参考价值。

 

Science子刊:牙周炎病原菌或是引起阿尔茨海默的凶手

Science advances[IF:11.511]

① 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大脑样本和神经细胞中,存在牙龈卟啉单胞菌(Pg)的牙龈蛋白酶RpgB和Kgp,水平显著高于非AD个体,且与tau、Aβ和泛素等AD分子病理相关;② 从AD患者大脑样本和脑脊液中,鉴定出Pg特异性基因;③ Pg及其牙龈蛋白酶具有神经毒性,可将正常神经功能所需的tau蛋白切成碎片;④ 口腔感染的Pg,可在小鼠大脑定植并诱导Aβ积累,后者有抗菌作用;⑤ 大脑感染Pg的小鼠中,Kgp抑制剂可阻断Aβ生成、减少神经炎症和神经元损失。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in Alzheimer’s disease brains: Evidence for disease causation and treatment with small-molecule inhibitors

01-23, doi: 10.1126/sciadv.aau3333

【主编评语】阿尔茨海默病(AD)是目前困扰医学界的一大难题,针对tau蛋白和β淀粉样蛋白(Aβ)的靶向药物,还没有获得临床成功。因此很多研究者纷纷将视线转向其它可能的致病因素,比如病原体感染。Science advances本周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通过多种方法证明,AD患者大脑中存在慢性牙周炎常见病原体——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感染现象,并鉴定出这种菌的主要毒性因子——牙龈蛋白酶是引发AD的潜在致病机制,而针对这种酶的小分子抑制剂在模型小鼠中展现出良好的抗AD效果,或有临床转化前景。

 

IBS-D患者对低FODMAP饮食的应答受基因影响

Gut[IF:17.016]

① 一些短链碳水化合物饮食如FODMAP已被证明可有效减少一些IBS患者症状;② 罕见和常见的蔗糖酶-异麦芽糖酶 (SI) 的亚等位基因与IBS风险增加有关;③ 在一项纳入46名腹泻型IBS患者 (IBS-D) 采用低FODMAP饮食干预的试验中,患者总体的IBS-D症状缓解,但SI亚等位基因携带者从低FODMAP饮食中获益明显少于SI非携带者;④ 相比于携带单个SI亚等位基因拷贝的患者,携带多个SI亚等位基因拷贝的患者,对低FODMAP饮食的应答率更低。

Reduced efficacy of low FODMAPs diet in patients with IBS-D carrying sucrase-isomaltase () hypomorphic variants

01-18, doi: 10.1136/gutjnl-2018-318036

【主编评语】Gut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一项采用低FODMAP饮食治疗IBS-D患者的试验结果进行了重新分析,发现携带蔗糖酶-异麦芽糖酶 (SI) 亚等位基因的患者,对低FODMAP饮食的响应率显著降低,这一结果为个性化膳食干预(特别是低FODMAP饮食治疗IBS)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解放军武汉总医院:阿格列汀改善高脂饮食小鼠的存活和健康

Aging Cell[IF:7.627]

① 阿格列汀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常用处方药;② 饮食中添加0.03%阿格列汀的长期干预,可改善高脂饮食小鼠的存活率和健康状况;③ 阿格列汀干预对长寿具有积极作用,包括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抑制身体机能减退、减少器官病理、保持线粒体功能和减少氧化应激;④ 激活自噬可能是阿格列汀起到有益作用的潜在机制;⑤ 阿格列汀干预可能是在肥胖和超重中延长寿命和健康的潜在策略。

Alogliptin improves survival and health of mice on a high-fat diet

01-15, doi: 10.1111/acel.12883

【主编评语】来自解放军武汉总医院向光大团队在Aging Cell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长期服用阿格列汀(一种治疗2型糖尿病的常用药)可改善高脂饮食小鼠的健康及存活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