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光照射,近视发生率相对下降50%以上

佩襄 医学 20

近视是最常见的屈光不正。目前,已有多种方式被证明可预防近视,如增加户外活动时间、避免近距离用眼、使用低浓度阿托品等,这些干预措施的预防效果通常在11.0%~54.3%。近年来,重复低强度红光照射(RLRL)被越来越多专家学者提议可作为辅助治疗儿童青少年近视的措施。初步临床研究显示,RLRL眼部照射可抑制儿童青少年近视快速进展。

JAMA Network Open发表一项研究,表明RLRL眼部照射是预防近视的有效措施,可使近视高风险儿童青少年12个月内近视发生率相对下降54.1%。

红光照射,近视发生率相对下降50%以上.jpg

6~11岁儿童处于屈光快速进展阶段,近视前期所占的比例高,面对的视觉环境相对复杂,属于近视发生的高风险年龄段,亟需安全有效的干预措施防控近视进展。是否可以拓展到其他年龄段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据验证,另外提醒拓展研究也需要严格按照《重复低强度红光照射辅助治疗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共识(2022)》(以下简称红光专家共识)谨慎规范操作,严格监测。

使用方法按照红光专家共识操作,每天2次,每次3分钟,在现有证据提示安全的前提下,保证一定的干预效果。光敏感的儿童目前尚缺乏相关的研究数据,应谨慎选择,强调应严格按照红光专家共识谨慎规范进行,严格监测,尤其是对于后像时间大于6分钟的孩子建议先尝试其他干预措施。根据红光专家共识,如作为临床诊疗措施,RLRL宜用于近视度数快速进展(≥0.75D/年)且对其它防控方案不敏感者。

根据红光专家共识,红光照射不能替代户外活动,可与户外活动干预同时实施;对于阿托品等具有散瞳效用的近视预防药物,联合使用会使红光照射进入眼内的剂量不可控,因此目前在没有循证证据支持的情况下,不建议二者联用;对于角膜塑形镜,如单独使用OK镜效果不满意,可考虑联合使用,但应在专业医务人员指导下使用。

研究纳入2021年4~6月中国上海10所小学6~11岁的小学生278例,均属于近视高风险人群,即睫状肌麻痹状态下电脑验光,等效球镜度(SER)在-0.50D~0.50 D(含),且父母中至少有1人任一眼的SER≤ 3.0 D。受试者在学校年级内按照1:1的比例被随机分入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RLRL干预,每周照射5天,每天2次照射,每次持续3分钟,间隔至少4小时,对照组正常活动,不接受额外干预措施。主要结局为12个月内累积近视发生率,这里近视定义为睫状肌麻痹状态下电脑验光SER<≤-0.50 D。

结果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12个月近视发生率分别为40.8%和61.3%,两组间绝对差异为20.4%,表明近视发生率相对降低了33.4%。若排除干预组研究期间受到某些客观原因而终止治疗的儿童,则干预组12个月近视发生率为28.1%,即近视发生率相对降低了54.1%。干预组和对照组6个月近视发生率分别为10.0%和22.5%,表明近视发生率相对降低了55.6%。

文章推测,RLRL干预可减少眼轴增长长度和SER,可能是因为RLRL照射增加了眼底血流量和代谢,改善了巩膜缺氧的情况,这有利于改善近视。

参考资料

Effect of Repeated Low-level Red Light on Myopia Prevention Among Children in China With Premyopia: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Netw Open. 2023;6(4):e239612.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3.9612

标签: 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