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Reviews:益生菌研究需要结合临床实践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IF:16.99]
① 以色列研究者在Cell发表的研究指出了益生菌定植的人体个体化差异和益生菌对肠道菌群重建的延缓作用,对益生菌的效果和安全性提出质疑;② 但这两项研究中的益生菌菌株、益生菌使用方法和效果预期和评判标准都不符合临床现状,对代谢谱、炎症状况变化的解读也存在疑点;③ 益生菌的作用更多体现在预防病原菌感染、维持肠道屏障或免疫调节,而非定殖特性;④ 个性化的益生菌研究,结合临床实践,将临床参数评估和肠道菌群研究手段相结合。
Risk assessment of probiotics use requires clinical parameters
01-28, doi: 10.1038/s41575-019-0111-4
【主编评语】《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近期发表评论文章,回顾了以色列团队去年在Cell发表的两篇益生菌研究,指出其中所用的益生菌菌株、使用方法和效果/风险评价指标与临床应用存在差距,强调了在益生菌研究、开发上需要结合临床运用现状和检测指标。
特定益生菌或可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综述)
Nutrients[IF:4.196]
① 共纳入12项RCT研究,共计886名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进行荟萃分析,评估益生菌对UC的影响;② 在9项RCT(602名活动性UC患者)中,相比于对照组,益生菌对患者无显著缓解效果;③ 亚组分析中,益生菌可显著降低活动性UC患者的UC疾病活动指数(UCDAI)及DAI,而含有双歧杆菌的益生菌可显著缓解活动性UC患者的疾病;④ 在4项RCT(313名非活动性UC患者)中,益生菌对患者无显著缓解效果;⑤ 与美沙拉嗪,益生菌的维持缓解效果无显著差异。
The Efficacy of Probiotics, Prebiotic Inulin-Type Fructans, and Synbiotics in Human Ulcerative Col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01-30, doi: 10.3390/nu11020293
【主编评语】《Nutrients》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发现对于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益生菌可显著降低患者的疾病活动指数,而含有双歧杆菌的益生菌可显著缓解疾病。
益生菌或合生制剂可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炎症标志物
Probiotics and Antimicrobial Proteins[IF:2.345]
① 75名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合生制剂组、益生菌组、对照组,干预持续12周;② 合生制剂为15g益生元(菊粉、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5g益生菌(嗜酸乳杆菌T16、两歧双歧杆菌BIA-6、乳双歧杆菌BIA-6、长双歧杆菌LAF-5),益生菌组使用的益生菌相同;③ 合生制剂组和益生菌组的血清超灵敏c反应蛋白 (hs-CRP)、抗热休克蛋白70和内毒素的平均血清水平比对照组显著降低;④ 合生制剂组的hs-CRP和IL-6的平均血清水平最低,对改善炎症标志物更有效。
Effects of Synbiotics and Probiotics Supplementation on Serum Levels of Endotoxin, Heat Shock Protein 70 Antibodies and Inflammatory Markers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ed Controlled Trial
01-08, doi: 10.1007/s12602-018-9509-5
【主编评语】《Probiotics and Antimicrobial Proteins》上发表的一项益生菌及合生制剂的RCT结果,发现合生制剂及益生菌均可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炎症标志物水平,而合生制剂的效果更好。
鼠李糖乳杆菌GG株或可改善营养不良儿童的健康状态
Beneficial Microbes[IF:2.31]
① 纳入71名6个月-5岁大的营养不良儿童,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摄入含有适量卡路里及蛋白的饮食,益生菌组(38人)在此基础上摄入鼠李糖乳杆菌GG菌株,干预持续3个月;② 益生菌组儿童的上呼吸道感染、肠胃炎发病及尿路感染均显著减少;③ 在第3个月及干预结束时,对照组儿童的住院率显著高于益生菌组;④ 两组的BMI菌显著增加,益生菌组儿童的BMI增加更为显著。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 can protect malnourished children
01-14, doi: 10.3920/BM2018.0071
【主编评语】《Beneficial Microbes》上发表的一项RCT结果,在近100名营养不良儿童中发现,鼠李糖乳杆菌GG株可改善营养不良儿童的健康状态,包括减少感染、降低住院率、增加BMI等。
克劳氏芽胞杆菌UBBC-07株或可改善幼儿腹泻
Beneficial Microbes[IF:2.31]
① 6个月-5岁大的急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两日服用一次益生菌(克劳氏芽胞杆菌UBBC-07株孢子悬液)或安慰剂,干预持续5天,随访至干预后第10天;② 益生菌组患儿的腹泻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安慰剂组;③ 到第4天时,益生菌组患儿相对干预开始前的平均每天排便次数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安慰剂组;④ 相比于安慰剂组,益生菌组患儿的大便硬度也得到了显著改善;⑤ 患儿在试验期间未发生呕吐或发热等不良反应。
Bacillus clausii UBBC-07 reduces severity of diarrhoea in children under 5 years of age: a double blind placebo controlled study
01-14, doi: 10.3920/BM2018.0094
【主编评语】《Beneficial Microbes》上发表的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发现特定益生菌菌株(克劳氏芽胞杆菌UBBC-07株)在急性腹泻患儿中可安全有效地改善腹泻持续时间、每日排便次数及大便硬度。)
商品益生菌或可改善早产儿健康
Journal of Perinatology[IF:2.183]
① 纳入3093名小于29周的早产儿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预防性益生菌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晚发性败血症(LOS)及死亡率的影响;② 652(21%)名早产儿使用了益生菌产品进行预防,产品包括:Florababy(含有双歧杆菌属及乳杆菌属的多种菌株)及Biogai(含有罗伊氏乳杆菌);③ 益生菌组的早产儿的死亡率及NEC发病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早产儿,益生菌对LOS的发病率无显著影响。
Probiotics for preterm infants: A National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01-28, doi: 10.1038/s41372-019-0315-z
【主编评语】《Journal of Perinatology》上发表的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在超过3000名早产儿中,2种商品化的益生菌产品可显著降低早产儿的死亡率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率。
阿片类药物成瘾原因在于肠道菌群?
Neuropsychopharmacology[IF:6.544]
① 相比于持续性的吗啡摄取,间断性使用吗啡与小鼠的小胶质细胞激活、痛觉过敏和奖赏反应受损现象相关;② 利用抗生素清除肠道菌群后,小鼠出现神经炎症及相应后遗症表型,包括阿片类药物镇痛效力的减退、间断性吗啡治疗后可卡因奖赏行为受损等;③ 抗生素处理过的小鼠移植了正常的肠道菌群后,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以及相应的行为模式得到恢复;④ 不同的阿片类药物治疗方案对道菌群具有显著影响,肠道菌群变化可能导致了阿片药物依赖行为。
The gut microbiota mediates reward and sensory responses associated with regimen-selective morphine dependence
2018-09-10, doi: 10.1038/s41386-018-0211-9
【主编评语】长期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物会导致一系列副作用。《Neuropsychopharmacology》发表的研究显示,不同的阿片类药物治疗方案对道菌群具有显著影响,肠道菌群变化可能导致了阿片药物依赖行为。该成果对研究阿片药物成瘾性具有参考价值。
肠道菌群究竟如何影响精神疾病(综述)
ANNUAL REVIEW OF CLINICAL PSYCHOLOGY[IF:13.278]
① 菌群-肠-脑轴有双向作用,涉及机制包括应激反应、免疫、短链路脂肪酸、神经递质的产生、迷走神经、血清素、胆汁酸和内源性大麻素系统等;② 情绪障碍、焦虑症、精神类疾病、神经发育障碍患者的菌群都有特征性,益生菌、益生元治疗有一定缓解作用但效果不一致;③ 需进一步开展人体研究,包括分析特定患者群体中菌群组成,以及益生菌、益生元、菌群移植和饮食等干预效果;④ 各实验室技术和方法需要标准化,确保菌群数据的一致性和通用性。
Man and the Microbiome: A New Theory of Everything?
02-20, doi: 10.1146/annurev-clinpsy-050718-095432
【主编评语】菌群对肠-脑轴具有关键影响。《ANNUAL REVIEW OF CLINICAL PSYCHOLOGY》发表的综述全面总结了菌群-肠-脑轴的作用机制、涉及的精神类疾病以及菌群干预手段的效果,并对该领域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对于系统性了解菌群-肠-脑轴与精神疾病的关联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Nature子刊:衰老和肿瘤难以兼避,“长寿药”也不能多吃
Nature Cell Biology[IF:19.064]
① NAD+前体促进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促炎性SASP具有促肿瘤作用;② 烟酰胺磷糖苷转移酶(NAMPT)是NAD+补救合成途径的限速酶,衰老导致的细胞生长抑制作用不影响NAMPT对促炎性SASP的控制;③ NAMPT的表达受高迁移率蛋白a (HMGA)调控,衰老细胞中NAMPT和各促炎因子表达上调;④ HMGA-NAMPT-NAD+信号轴通过抑制p53介导的p38 MAPK/ NF-κB途径,促进糖酵解和线粒体呼吸,促进促炎性SASP;⑤ 膳食补充NAD+须综合考虑抗衰老作用和潜在致癌副作用。
NAD metabolism governs the proinflammatory senescence-associated secretome
02-18, doi: 10.1038/s41556-019-0287-4
【主编评语】NAD+具有一定的延缓衰老作用,但近期发表在《Nature Cell Biology》的研究发现,尽管NAD+代谢不仅影响组织衰老还影响癌症风险。 研究中发现NAD+参与的信号通路有促肿瘤效应。该结果对于研NAD+在抗衰老中的具体机制、为合理补充膳食NAD+具有参考价值。
BMJ:贫富差距是非传染疾病罪魁祸首?
British Medical Journal[IF:23.259]
① 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吸烟和饮酒过量会导致高血压、肥胖和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NCD);② 贫富不等、无力承担健康饮食等因素,导致低收入社会群体摄入的蔬果数量较低;③ 社会经济弱势群体比富裕群体受更多酒精的相关伤害;④ 贫困相关的长期压力直接引发心理健康问题,导致吸烟、饮酒和借食消愁等应对方式,诱发NCD生理反应;⑤ 较贫穷的群体更易接触环境污染物;⑥ 减贫、教育、污染控制都应成为改善健康和减少NCD计划的一部分。
Social determinants and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time for integrated action
01-28, doi: 10.1136/bmj.l251
【主编评语】非传染性疾病包括高血压、肥胖和糖尿病,目前这类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与收入水平成反比,贫困人口由于多种原因导致饮食不健康、缺乏运动、吸烟和饮酒过量。《British Medical Journal》近期发表的分析文强调了贫富差距对非传染性疾病人群分布的影响,对于防控此类疾病具有借鉴价值。
乙肝感染者的肠道菌群变化与转氨酶水平相关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IF:5.583]
① 纳入112例健康受试者,其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36例,对照76例;② HBsAg阳性组中28例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正常,8例ALT水平升高;③ HBsAg阳性且ALT正常者的粪便菌群组成与对照组相似,但与高ALT组差异显著;④ 相比正常组,正常ALT组的Anaerostipes属存在显著差异,高ALT组中脱硫弧菌属和巨球菌属与ALT值正相关,氨基酸球菌属呈负相关;⑤ 乙肝病毒诱导的血清ALT水平差异与肠道菌群差异相关,提示肠道与肝脏代谢间的关联。
Alterations of the Gut Microbiome in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Associated with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Level
02-02, doi: 10.3390/jcm8020173
【主编评语】《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健康人中,丙氨酸转氨酶的水平与肠道菌群的变化显著相关,提示肠道菌群与肝脏代谢间的密切关联。
鼻腔及皮肤菌群与儿童特应性皮炎的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IF:6.129]
① 收集特应性皮炎(AD)患儿的90份鼻腔样本及108份病灶皮肤样本,分析鼻腔菌群及皮肤菌群;② 鼻腔菌群及皮肤菌群的组成均与AD的疾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③ 菌群对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主要来自于皮肤中的葡萄球菌属,及鼻腔中的莫拉克斯氏菌属;④ 50%的患儿中,病变皮肤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存在及负载与AD严重程度无显著关联;⑤ 鼻腔及皮肤的菌群群落有显著差异,但两处的菌种存在关联。
The nasal and skin microbiome are associated with disease severity in pediatric atopic dermatitis
02-09, doi: 10.1111/bjd.17755
【主编评语】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特异性皮炎患儿中,鼻腔菌群及皮肤菌群的组成与疾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
植物性饮食或可用于延迟慢性肾病患者孕期的透析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IF:5.583]
① 报道一名28岁4期慢性肾病(CKD)的妊娠女性的病例;② 妊娠22周时,肌酐水平上升,开始给予患者植物性饮食方案,相关的血清尿素和肌酐快速下降,持续至33周;③ 妊娠33周时,尿素与肌酐重新上升,患者出现胆汁淤积和瘙痒,转氨酶水平正常,而胆汁酸的血液水平略有增加;④ 第33周+6天患者顺利产下健康女婴,植物性饮食不会对胎儿生长产生负面影响;⑤ 植物性饮食或可作为慢性肾病患者孕期稳定肾功能并避免透析的潜在治疗方案。
Dialysis or a Plant-Based Diet in Advanced CKD in Pregnancy? A Case Report and Critical Appraisal of the Literature
01-20, doi: 10.3390/jcm8010123
【主编评语】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病例报告,一名4期慢性肾病孕妇,在孕期22-33周摄入植物性饮食,可维持尿素和肌酐的水平,避免透析,并产下了一名健康的女婴。这一案例提示,在慢性肾病患者的孕期,或可用植物性饮食以延迟透析的时间。
Lancet子刊:菌群如何影响癌症及癌症治疗(综述)
The Lancet Oncology[IF:36.418]
① 特定微生物、菌群代谢产物通过多种机制,引发或调控癌症的发生;② 肠道菌群对宿主免疫系统的调节会影响抗癌免疫,菌群紊乱可能会增加癌症风险;③ 共生菌群影响免疫检查点阻断剂、干细胞移植、放/化疗和细胞疗法的疗效和毒性;④ 菌群可作为癌症治疗的生物标记物,但需考虑多种生物、环境、社会影响因素;⑤ 粪菌移植、益生菌、膳食干预与益生元等手段有望用于提高抗癌疗效;⑥ 进一步研究需要将实验、检测技术标准化,并建立更可靠的实验模型。
Modulating the microbiome to improve therapeutic response in cancer
02-12, doi: 10.1016/S1470-2045(18)30952-5
【主编评语】共生菌群与宿主的密切互作,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切入点。近期在《The Lancet Oncology》发表的综述回顾了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阐释了共生菌群在癌症及抗癌治疗中的作用,影响菌群的因素以及各种菌群干预手段在癌症治疗中的潜在作用,对于了解菌群与癌症的关联、提高抗癌治疗疗效具有参考价值。
香港大学:他汀类降脂药物或可降低结直肠癌风险
Gut[IF:17.016]
① 纳入187997名香港40岁以上接受过结肠镜检查的患者的数据,追踪结肠镜检查5年前的药物使用情况,并记录检查后6-36个月间的结直肠癌发生情况;② 854名患者(0.45%)在接受检查后的3年内被诊断出结直肠癌;③ 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与较低的3年内结直肠癌风险相关,亚组分析显示,他汀类药物使用与近端结肠癌(而非远端结肠癌)风险的降低显著相关;④ 在老年人(60岁以上)、女性以及非糖尿病患者中,他汀类药物对结直肠癌的抑制作用更明显。
Statins reduce the progression of non-advanced adenomas to colorectal cancer: a postcolonoscopy study in 187 897 patients
02-26, doi: 10.1136/gutjnl-2018-317714
【主编评语】《Gut》上发表的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对近20万名来自香港、40岁以上、接受过结肠镜检查的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与结肠镜检查后3年内较低的结直肠癌风险相关,该研究对结直肠癌治疗具有参考价值。
吃得越健康,越可能避免癌症恶化?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IF:5.922]
① Gleason分级中打分为6-7的411名前列腺癌患者加入跟踪调查,并在加入时报告了基础饮食状况,其中263人在半年后再次报告饮食状况;② 以对美国膳食指南的依从程度来衡量患者的饮食质量;③ 跟踪约3年后76人的前列腺癌恶化,排除临床病理因素后,基础饮食的质量与Gleason指数的升高可能呈现负相关;④ 尽管半年内饮食质量无显著变化,半年后的饮食质量与前列腺癌进展缺乏相关性;⑤ 越符合膳食指南的基础饮食结构,越可能降低前列腺癌恶化的风险。
Diet quality and Gleason grade progression among localised prostate cancer patients on active surveillance
01-25, doi: 10.1038/s41416-019-0380-2
【主编评语】高质量的饮食可能有助于代谢和免疫系统抗击肿瘤。《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新发表了一项人群跟踪研究,纳入411名评级为中分化腺癌的前列腺患者,发现其报告的基础饮食健康程度可能会影响癌症进展,健康的饮食有可能避免癌症恶化。该成果对改善前列腺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