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子刊:补充维生素D或无法预防心血管疾病
JAMA Cardiology[IF:11.866]
① 纳入21项RCT(共包含83291名受试者,其中41669名补充维生素D,41622名补充安慰剂)进行荟萃分析,探究补充维生素D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的关联;② 相比于补充安慰剂,补充维生素D无法显著降低受试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③ 补充维生素D同样无法显著降低受试者的次要终点事件(心肌梗死、中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全因死亡率);④ 上述结论不受性别、基础25-羟基维生素D水平、补充维生素D的剂量/剂型、补钙等因素影响。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s in More Than 83 000 Individuals in 21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A Meta-analysis
06-19, doi: 10.1001/jamacardio.2019.1870
【主编评语】JAMA Cardiology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在对21项RCT(近10万名受试者)进行分析后发现,补充维生素D与心血管事件风险并无显著关联。
Gut:多吃酸奶或有助于男性预防结直肠癌
Gut[IF:17.943]
① 纳入两个大型前瞻队列中3.2万男性和5.5万女性的随访数据,分析酸奶摄入与结直肠癌(CRC)前体的关联;② 在男性中,与不吃酸奶相比,每周吃≥2份酸奶,与传统腺瘤风险降低19%相关(这种负相关性在高恶性风险和结肠的腺瘤中更为明显),与锯齿状病变无显著关联(但与≥1cm病灶风险降低相关);③ 在女性中未发现酸奶与结直肠腺瘤和/或锯齿状病变的关联;④ 酸奶或有助于预防CRC前体,可能与其所含益生菌、抗炎效果、改善肠屏障功能障碍有关。
Yogurt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conventional and serrated precursors of colorectal cancer
06-17, doi: 10.1136/gutjnl-2019-318374
【主编评语】有研究显示多吃酸奶或能减少结直肠癌(CRC)风险,《Gut》近期发表两个美国华人团队合作的研究,对美国两个著名大型前瞻队列进行分析,发现多吃酸奶可降低男性发生CRC前体的风险。
Cell子刊:拒绝超加工食品,多吃新鲜烹饪的饭菜
Cell Metabolism[IF:22.415]
① 超加工食品主要以烹饪中极少使用的低成本工业原料、添加剂和加工方法制成;② 其成本在有些国家地区明显低于非超加工食品,但在很多国家中植物性食物为主的饮食成本未必高于超加工食品;③ 添加纤维、减少糖油盐等以平衡超加工食品的营养,未必能使其变为健康食品,其加工方法所产生的副产物(如高温膨化生成的糖基化终末产物)和添加剂成分等,可能影响肠道菌群和健康;④ 当下最主要的问题是超加工食品在人们饮食中所占比例过大。
Freshly Prepared Meals and Not Ultra-Processed Foods
06-20, doi: 10.1016/j.cmet.2019.06.006
【主编评语】食品行业中,NOVA分类系统主要依据工业加工程度对食品进行分类,其中的第4类即为超加工食品。不久前《Cell Metabolism》发表的Hall等人的一项短期临床试验,发现超加工食品会促进过量进食,令人长胖(点此查看)。这篇通讯短文从该临床试验展开,澄清了NOVA分类中的一些令大众迷惑的地方,讨论了超加工食品的本质、成本和全球影响等问题,呼吁多用NOVA系统中1/2/3类的食品以及新鲜食材烹饪食物。
Cell子刊:超加工食品与肥胖的关联未必与食品加工有关
Cell Metabolism[IF:22.415]
① Hall等人的短期研究显示超加工食品易使人过度进食从而长胖;② 但该研究中超加工饮食和对照的非加工饮食,在营养组成方面存在明显差异;③ 受试者过度进食可能只是短期的,长期代谢适应或可消除这一现象;④ 超加工食品对肥胖的长期作用,或在很大程度上与食物加工方式无关,而更与饮食组成有关,高膳食碳水化合物和添加糖促肥胖,高脂低碳水饮食有助减肥;⑤ 有些“健康”食物(如橄榄油、黑巧)的加工程度未必低于超加工食物(如烤薯片)。
Ultra-Processed Food and Obesity: The Pitfalls of Extrapolation from Short Studies
06-20, doi: 10.1016/j.cmet.2019.06.004
【主编评语】这是与上篇文章背靠背发表在《Cell Metabolism》的另一篇评论文章,对Hall等人的研究结果推论提出了一些不同意见,强调不能简单的根据短期研究推断出长期影响,也指出原研究中两种饮食在营养组成方面存在差异,因而不能简单将促肥胖作用归因于食品加工。
蛋白来源及饱和脂肪酸摄入对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IF:6.568]
① 将113名健康人分为高、低饱和脂肪酸(SFA)两个队列(61人和52人),每个队列又分为红肉、白肉和非肉类蛋白饮食三组;② 食用红肉和白肉的受试者的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apoB) 显著高于食用非肉类蛋白的受试者,且不受SFA类型影响;③ 这主要归因于富含胆固醇大型LDL颗粒的增加,而小+中型LDL和总/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不受蛋白质来源影响;④ 不考虑膳食蛋白来源,高SFA饮食比低SFA饮食增加LDL胆固醇、apoB和大型LDL。
Effects of red meat, white meat, and nonmeat protein sources on atherogenic lipoprotein measures in the context of low compared with high saturated fat intak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06-04, doi: 10.1093/ajcn/nqz035
【主编评语】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发表的一项RCT研究结果,发现相比于摄入非肉类蛋白,肉类蛋白的摄入增加了健康人的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apoB)水平,而饱和脂肪酸的高摄入也有类似影响,提示减少肉类蛋白及饱和脂肪酸或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高胆固醇饮食促进小鼠的脂肪肝及肝癌发生
Archives of Toxicology[IF:5.741]
① 使用丙肝病毒核心基因转基因(HCVcpTg)小鼠作为肝细胞癌(HCC)模型;② 雄性HCVcpTg小鼠喂食含有1.5%胆固醇的高脂饮食或等卡路里的对照饮食,干预15个月;③ 喂食高胆固醇饮食的HCVcpTg小鼠,肝脏肿瘤发生率更高;④ 高胆固醇饮食引发脂肪肝及细胞外周纤维化,增加促炎因子及促纤维化因子表达,并增加肝细胞增殖、肝脏氧化应激及内质网应激;⑤ 机制上,高胆固醇饮食活化NF-κB通路及p62/Sqstm1-NRF2轴,以促进纤维化及肝脏肿瘤发生。
A high-cholesterol diet promotes steatohepatitis and liver tumorigenesis in HCV core gene transgenic mice
04-19, doi: 10.1007/s00204-019-02440-7
【主编评语】Archives of Toxic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肝癌小鼠模型中,喂食高胆固醇饮食可促进脂肪肝及肝纤维化,从而增加肝细胞癌的发生率。
食物恐新症与饮食质量降低及代谢疾病风险增加相关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IF:6.568]
① 纳入来自芬兰(n=2982)及爱沙尼亚(n=1109)的2个队列进行一项前瞻性横断面研究;② 在芬兰队列中,食物恐新症与健康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包括ω-3脂肪酸、柠檬酸盐、α1-酸糖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单不饱和脂肪酸)显著相关;③ 在芬兰及爱沙尼亚队列中,食物恐新症与ω-3脂肪酸均呈显著负相关;④ 在8年随访中,食物恐新症与较差的食物质量、空腹胰岛素及2型糖尿病风险的增加相关。
Food neophobia associates with poorer dietary quality, metabolic risk factors, and increased disease outcome risk in population-based cohorts in a metabolomics study
06-04, doi: 10.1093/ajcn/nqz100
【主编评语】食物恐新症与不良的饮食方式及较差的食物质量有关,并可能增加肥胖风险。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发现食物恐新症与患者的饮食质量较差相关,并与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相关。
Nature子刊:切勿小看细菌-流感病毒互作
Nature Microbiology[IF:14.174]
① 与肠道病毒-细菌互作模式类似,流感病毒会直接作用于呼吸道中的共生定植细菌和致病细菌表面;② 流感病毒粘附的细菌包括以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代表的G+细菌,和以卡他莫拉菌、流感嗜血杆菌为代表的G-细菌;③ 将细菌与流感病毒共同孵育,之后移除未与细菌结合的病毒,上述过程可以增加细菌对上皮细胞的粘附作用;④ 与流感病毒共同孵育过的肺炎球菌,感染小鼠后在组织中丰度显著高于未孵育过的肺炎球菌。
Direct interactions with influenza promote bacterial adherence during respiratory infections
05-20, doi: 10.1038/s41564-019-0447-0
【主编评语】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具有密切联系。《Nature Microbiology》近期发表研究,发现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的协同机制,不仅包括免疫调节,还包括病毒与细菌表面直接接触互作,阐释了病毒-细菌直接接触会增加上呼吸道致病细菌的组织粘附能力,有助于进一步阐释上呼吸道感染过程中的细菌-病毒互作。
JAMA子刊:抗生素治疗如何影响痤疮患者的面部皮肤菌群
JAMA Dermatology[IF:8.107]
① 纳入4名女性痤疮患者进行纵向队列研究,患者每日口服两次抗生素(二甲胺四环素),每次100mg,干预4周;② 分析干预前、干预结束时、干预结束后1周及8周的前额、面颊、下巴的皮肤菌群;③ 抗生素治疗与痤疮丙酸杆菌相对丰度的减少显著相关(减少了1.4倍),治疗停止后其相对丰度有所回升;④ 抗生素治疗与皮肤细菌多样性的降低相关,治疗停止后恢复;⑤ 抗生素治疗对不同细菌属有不同作用,例如导致假单胞菌属的减少及链球菌属的增加。
Association of systemic antibiotic treatment of acne with skin microbiota characteristics
02-13, doi: 10.1001/jamadermatol.2018.5221
【主编评语】《JAMA Dermatology》上发表的一项纵向队列研究结果,在4名女性痤疮患者中进行一项纵向研究,分析了抗生素治疗如何影响患者的皮肤菌群组成与多样性。
JAMA子刊:治痘痘,抗生素管不管用?
JAMA Dermatology[IF:8.107]
① 测序发现痤疮患者面部皮肤菌群中痤疮杆菌占很大比例,但菌群的定性转变与痤疮的关联似乎较痤疮杆菌的丰度更强;② 抗生素治疗后痤疮杆菌丰度下降约25%,其他细菌也出现变化,并可能导致毛囊炎等皮肤疾病的产生;③ 皮肤表面微生态受皮脂、pH值、水分等因素影响具有个体差异,抗生素治疗可能因这些参数差异而产生不同效果;④ 需要将纵向、药物研究与宏基因组、蛋白组学结合,更有效地检测皮肤菌群构成及抗生素治疗对维持菌群稳态的影响。
Antibiotics for Acne—A Pilot Study of Collateral Damage to the Skin Microbiome
【主编评语】《JAMA Dermatology》上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对同期发表的一项关于抗生素治疗改变痤疮患者面部皮肤菌群的研究进行了评论,指出了抗生素治疗痤疮的影响的潜在风险。
肠道菌群调节代谢产物对血管紧张肽II的应答
Hypertension[IF:6.823]
① 在正常小鼠及无菌小鼠中,使用微型泵灌输血管紧张肽II(Ang II)或生理盐水;② 在Ang II灌输的正常小鼠中,鉴定出4种血浆代谢产物显著上调,8种血浆代谢产物显著下调,这些代谢产物在Ang II灌输的无菌小鼠中无显著变化;③ 类似地,在Ang II灌输的正常小鼠中,鉴定出25种粪便代谢产物显著上调,71种粪便代谢产物显著下调,这些代谢产物在Ang II灌输的无菌小鼠中无显著变化;④ Ang II灌输显著改变了小鼠的粪便菌群组成,且存在性别差异。
Gut Microbiota Plays a Central Role to Modulate the Plasma and Fecal Metabolomes in Response to Angiotensin II
06-03, doi: 10.1161/HYPERTENSIONAHA.119.13155
【主编评语】来自Hypertension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比了正常小鼠与无菌小鼠的代谢产物对血管紧张肽II的应答,鉴定出了肠道菌群依赖性的血管紧张肽II引起的代谢产物变化。
Nature子刊:儿童哮喘的“卫生假说”再添新证
Nature Medicine[IF:32.621]
① 纳入379名芬兰儿童,分析2月龄时家里室内尘埃菌群与6岁时患哮喘的关联;② 农场家庭的尘埃菌群与非农场家庭有明显差异,前者细菌丰富度更高,后者的人体相关细菌更多;③ 农场家庭的孩子哮喘风险较低,对于非农场家庭的孩子,室内菌群组成与农场家庭越像,则其哮喘风险越低;④ 保护性尘埃菌群中,链球菌科丰度较低,暴露于这类菌群的孩子,其血液中对细菌胞壁成分的炎症性细胞因子应答降低;⑤ 在德国儿童队列中验证了相关发现。
Farm-like indoor microbiota in non-farm homes protects children from asthma development
06-17, doi: 10.1038/s41591-019-0469-4
【主编评语】哮喘发病率随着城市化而攀升,但在农村长大的人群似乎对哮喘有抗性,有研究认为这与农村空气中富含的微生物有关。《Nature Medicine》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家庭室内尘埃菌群的构成与儿童哮喘风险相关,与农场家庭的尘埃菌群组成越接近,则孩子的哮喘风险越低,这些发现为儿童哮喘的“卫生假说”添加了新的证据,也提示以室内环境菌群为靶点,或是预防儿童哮喘的可行策略。
低聚木糖缓解NOD小鼠的自身免疫症状
Diabetologia[IF:6.023]
① 雌性NOD小鼠及其后代在糖尿病发病前或断奶前,喂食含有低聚木糖(XOS)的饮食或对照组饮食;② XOS组小鼠的1型糖尿病的发病显著推迟,且胰岛及唾液腺中的细胞浸润显著减少;③ 抗生素处理后,XOS组小鼠及对照组小鼠的涎腺炎无显著差异,但XOS组小鼠的胰岛炎显著减少;④ XOS饮食显著降低了肠道通透性,并促进M1巨噬细胞的M2极化,增加活化Treg细胞的丰度;⑤ 粪菌移植无法转移XOS饮食延缓1型糖尿病发病的保护作用。
Targeting gut microbiota and barrier function with prebiotics to alleviate autoimmune manifestations in NOD mice
05-28, doi: 10.1007/s00125-019-4910-5
【主编评语】来自Diabetologia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给NOD小鼠喂食低聚木糖,可通过减少肠道通透性,减少促炎细胞并增加抑炎细胞,以显著延缓1型糖尿病的发病。低聚木糖对胰岛自身免疫的抑制作用并非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所介导。
Cell子刊:清除衰老β细胞,或是治疗糖尿病的新方法
Cell Metabolism[IF:20.565]
① 胰岛素抵抗(IR)促进胰岛β细胞衰老,使其呈现衰老特征,表现为β细胞特征丧失、衰老相关分泌谱(SASP)因子分泌增多;② 使用INK-ATTAC转基因小鼠模型,在衰老或IR小鼠中,特异性清除表达p16Ink4a的衰老β细胞,或口服衰老细胞裂解药ABT263,均可改善糖代谢和β细胞功能,减少β细胞的衰老和SASP标志物表达;③ 人体中,β细胞衰老伴随着2型糖尿病、衰老和BMI而增加,体外实验显示ABT263可清除人衰老β细胞,表明这一疗法有转化前景。
Acceleration of β Cell Aging Determines Diabetes and Senolysis Improves Disease Outcomes
05-14, doi: 10.1016/j.cmet.2019.05.006
【主编评语】《Cell Metabolism》发表的一项研究,鉴定出衰老胰岛β细胞的分子特征,表明胰岛素抵抗可促进β细胞衰老,而通过口服衰老细胞裂解药物ABT263等手段清除衰老的β细胞,可改善糖稳态,为治疗糖尿病提供新的思路。
浙大医学院:补锌或可用于辅助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IF:6.549]
① 纳入36个研究,涉及32项随机对照试验、14个国家的1700名受试者,通过荟萃分析评估补锌在预防和管理糖尿病方面的影响;② 与对照组相比,补锌组的受试者空腹血糖、2h餐后葡萄糖、空腹血胰岛素、 HOMA-IR、糖化血红蛋白和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显著降低;③ 亚组分析显示,在糖尿病患者和接受无机锌补充剂的患者中,补锌对改善空腹血糖效果尤佳;④ 锌补充剂可显著降低一些关键血糖指标,或可作为预防和管理糖尿病的辅助疗法。
Zinc supplementation improves glycemic control for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06-04, doi: 10.1093/ajcn/nqz041
【主编评语】来自浙大医学院团队的一项研究近期在《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发表,该研究通过荟萃分析评估了补锌对于改善血糖的作用,表明其在糖尿病的预防和管理中可作为辅助疗法,具有临床转化潜力。
不同神经细胞介导GLP-1和相关药物的血糖和代谢调控作用
Cell Reports[IF:8.032]
① 敲除Wnt1+神经细胞(位于下丘脑、脑干和肠神经系统)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不影响小鼠的基础进食、体重、胃排空和糖稳态;② 这些小鼠中,GLP-1R激动剂(而非肠道选择性的DPP-4抑制剂)可调控糖稳态,但失去减少进食和减重的作用;③ 敲除Phox2b+神经细胞(位于结状神经节和自主神经系统)中的Glp1r,损害小鼠的糖稳态和胃排空;④ 这些小鼠中,GLP-1R激动剂和DPP-4抑制剂的糖调控作用未受影响,但前者的减重效果被削弱。
Distinct Neural Sites of GLP-1R Expression Mediate Physiological versus Pharmacological Control of Incretin Action
06-11, doi: 10.1016/j.celrep.2019.05.055
【主编评语】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着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参与对血糖和能量稳态的调控,但具体哪类神经细胞起什么作用,仍待研究。《Cell Reports》发表的一项小鼠研究,通过构建两种GLP-1R敲除模型,揭示出表达GLP-1R的Wnt1+和Phox2b+神经元,在调控糖稳态和进食等生理过程中的不同作用,以及在介导GLP-1R激动剂和DPP-4抑制剂两类糖尿病药物效果方面的差异。
JAMA:近期3项与心血管健康相关的重要研究
JAMA[IF:44.405]
① 在女性群体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或甘油三酯水平过低与出血性中风风险增加有关,但可能不是其原因,高血压、吸烟等其他危险因素也很重要;② 在对68名患有冠心病(CAD)伴随胰岛素抵抗和/或糖尿病前期的非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试验中,每日服用2000mg二甲双胍可改善左心室肥大(LVH);③ 相对其他饮食替代品组合,用高质量的植物蛋白替代红肉可降低心血管风险,而精制谷物或添加糖对心血管风险因素的不良影响可能大于红肉。
Cardiovascular Corner: Low Lipids, Metformin, and Plant-Based Diets
06-12, doi: 10.1001/jama.2019.6544
【主编评语】《JAMA》本周发表的一篇新闻观点文章,归纳了近期3项涉及血脂、二甲双胍和饮食的心血管健康相关的重要研究发现,值得一读。
Nature子刊:膳食补充尿石素A或可改善老年人肌肉健康
Nature Metabolism[IF:N/A]
① 一项I期临床试验中,60名健康、不运动的老年人进行4周单剂量或多剂量的尿石素A(UA)口服干预,检测不同UA剂量(250-2000 mg/次)的安全性,及其对骨骼肌健康的分子特征的影响;② UA的安全性和生物利用度良好,服用6小时达到血浆浓度峰值,72-96小时后从血液中清除;③ 持续4周每天补充500或1000mg的UA,可调节受试者的血浆酰基肉碱和骨骼肌线粒体基因的表达;④ UA对线粒体标志物的影响表明,UA可诱导改善线粒体和细胞健康的分子特征。
The mitophagy activator urolithin A is safe and induces a molecular signature of improved mitochondrial and cellular health in humans
06-14, doi: 10.1038/s42255-019-0073-4
【主编评语】尿石素A(UA)是源于膳食的菌群衍生代谢物,可激活线粒体自噬,在动物模型中具有改善衰老动物的肌肉健康的作用。《Nature Metabolism》最新发表的一项I期临床试验,表明缺乏运动的老年人短期口服补充UA,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且对骨骼肌线粒体健康有积极作用,或可用于改善衰老过程中的肌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