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肠日报:高产酒精的肠道菌可引起脂肪肝

佩襄 肠道 1.9K+

肠道微生物.jpg

菌群产生的维生素K与老年人的认知水平相关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IF:6.568]

① 部分肠道微生物可将可产生甲萘醌形式的维生素K(MK),一些特定亚型的MK(如MK4)在脑等组织中浓度较高;② 纳入74名具有不同认知水平的老年人,对肠道菌群进行测序,以确定肠道菌群中的MK生物合成的基因数,并测定粪便中的MK浓度,分析MK浓度与认知水平之间的关联;③ 肠道菌群的MK生物合成能力与认知水平相关;④ 总MK浓度与认知水平无显著关联,部分MK亚型(特别是长链MK)的浓度与认知水平呈正相关。

Exploratory analysis of covariation of microbiota-derived vitamin K and cognition in older adults

09-13, doi: 10.1093/ajcn/nqz220

【主编评语】维生素K有多种生理益处,包括维持大脑髓鞘的完整性。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发表的一项队列研究发现,在老年人中,肠道菌群合成维生素K的能力及粪便中的特定维生素K浓度,与认知水平显著相关。

 

Lancet子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新型胆汁酸药物

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IF:N/A]

① 一项多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2期临床试验,198名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分为3组,服用低剂量(500mg)或高剂量(1500mg)的非熊去氧胆酸或安慰剂,持续12周,4周随访;② 从治疗开始到结束,与安慰剂组相比,给药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呈剂量依赖性降低,高剂量组效果显著;③ 药物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常见的不良事件是头痛、胃肠道疾病和感染,给药组和安慰剂组的不良事件比例类似。

Norursodeoxycholic acid versus placebo in the treatment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 double-blind,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2 dose-finding trial

07-22, doi: 10.1016/S2468-1253(19)30184-0

【主编评语】非熊去氧胆酸(Norursodeoxycholic acid)是一种口服的熊去氧胆酸同源物,可在肝脏富集,具有保护肝脏、抗炎和抗纤维化的作用。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近期发表一项在奥地利和德国开展的多中心2期临床试验,表明每天服用1500mg的非熊去氧胆酸,可有效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肝病标志物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浓度,且耐受性良好。

 

改变生活方式,改善脂肪肝

Trends in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IF:9.777]

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常见肝脏疾病,在缺少有效药物的情况下,生活方式干预(饮食调整和体育活动)是当前可选择的治疗策略;② 饮食方面,节食减肥、调整宏量营养素摄入(如低碳水和高蛋白饮食、限制果糖)、早上多吃晚上少吃、地中海饮食、增加食物纤维,可有效减少肝细胞内脂质(IHL);③ 体育锻炼能减少IHL,不依赖于体脂变化,有氧和阻力训练结合可有效改善NAFLD,HIIT等运动形式也有益处;④ 饮食和锻炼相结合可能效果最好。

Are Lifestyle Therapies Effective for NAFLD Treatment?

08-15, doi: 10.1016/j.tem.2019.07.013

【主编评语】据统计约24%的成年人患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Trends in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近期发表的一篇观点文章,回顾了用生活方式干预(饮食和锻炼)改善NAFLD的研究证据。

 

袁静+刘翟+杨瑞馥:高产酒精的肠道菌可引起脂肪肝

Cell Metabolism[IF:22.415]

① 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肠道菌群中,分离出高酒精产力(HiAlc)的肺炎克雷伯菌(Kpn);② 在一个NAFLD队列中约60%的患者携带HiAlc Kpn,且与疾病程度相关;③ 菌株定植和粪菌移植等实验表明,HiAlc Kpn通过产生内源性酒精诱导线粒体损伤来引起小鼠NAFLD,并破坏肠屏障,增加Th17等免疫细胞,加剧肝脏炎症;④ HiAlc Kpn+高脂饮食进一步促进小鼠NAFLD进展;⑤ 口服葡萄糖后测量血液酒精浓度,或可检测HiAlc细菌和由其引发的脂肪肝。

Fatty Liver Disease Caused by High-Alcohol-Producing Klebsiella pneumoniae

09-19, doi: 10.1016/j.cmet.2019.08.018

【主编评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病因比较多样化,近年研究表明这种疾病与肠道菌群的改变有密切关联。首都儿科研究所袁静、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刘翟、北京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杨瑞馥与团队在Cell Metabolism发表的最新研究发现,有相当比例的脂肪肝患者肠道中存在能产生大量酒精的肺炎克雷伯菌,这些细菌产生的内源性酒精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一个重要诱因。这些发现不仅解释了为什么NAFLD与酒精性脂肪肝之间存在很多相同的病理特征,还为临床上诊断和治疗由这类细菌引起的脂肪肝提供了可行方法。

 

Nature:剖腹产对新生儿肠道菌群的不良影响

Nature[IF:43.07]

① 纳入596名足月儿分析1679个粪便宏基因组,发现分娩方式是影响新生儿期(≤1月龄)肠道菌群组成的重要因素;② 顺产婴儿富集双歧杆菌、埃希氏菌、拟杆菌和副拟杆菌;③ 剖腹产婴儿有较多的肠球菌、肠杆菌和克雷伯菌等医院环境相关机会致病菌,母亲用抗生素和非母乳喂养对顺产婴儿也有相似影响但程度较轻;④ 菌群差异随时间减少,但剖腹产婴儿持续缺少母亲传递的拟杆菌;⑤ 婴儿携带的机会致病菌存在毒力因子和抗生素耐药性,可能增加感染风险。

Stunted microbiota and opportunistic pathogen colonization in caesarean-section birth

09-18, doi: 10.1038/s41586-019-1560-1

【主编评语】婴儿出生后,会迅速定植来自母亲和环境中的微生物。此前对生命早期肠道菌群的研究大多受限于16S分析的分辨率和较小的样本量,且对新生儿期(≤1月龄)的研究不足。Nature上线的最新研究,发表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宏基因组学研究。这项来自英国的研究发现,分娩方式是影响新生儿期肠道菌群组成的最主要因素,剖腹产使新生儿的菌群中富集医院环境相关的机会致病菌,且破坏了母婴间的拟杆菌传递,证实了剖腹产对早期肠道菌群有不良影响,但这些变化是否对健康有长期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李丹宜)

 

Nature:生物钟紊乱影响肠道健康,特定免疫细胞是关键

Nature[IF:43.07]

① 肠道3型天然淋巴细胞(ILC3)中,生物钟基因和ILC3相关转录因子存在节律性表达模式;② 小鼠中,敲除ILC3中的节律调控因子Arntl,可破坏肠道ILC3稳态,使其数量大幅减少,ILC3中和肠道固有层归巢有关的受体表达降低;③ 伴随肠上皮反应性基因表达降低,肠道菌群失调(如变形菌和拟杆菌的昼夜节律模式改变),肠道感染易感性增加,并扰动脂代谢;④ 光暗周期和大脑节律信号是影响ILC3生物钟的主要因素,进食节律和微生物信号有局部调控作用。

Light-entrained and brain-tuned circadian circuits regulate ILC3s and gut homeostasis

09-18, doi: 10.1038/s41586-019-1579-3

【主编评语】不规律作息导致的生物钟紊乱,可损害肠道健康。Nature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肠道中的一类重要免疫细胞——3型天然淋巴细胞(ILC3)能接收环境(光暗周期)和大脑的节律信号,从而调控肠道稳态、肠道菌群和脂代谢。这些发现有助于理解生物钟紊乱如何促进代谢和肠道炎症等疾病。

 

姜黄素无法预防克罗恩病患者的术后复发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IF:7.958]

① 纳入62名接受了肠切除手术的克罗恩病患者进行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患者在服用咪唑硫嘌呤的同时,分别口服姜黄素或安慰剂,持续6个月;② 姜黄素组患者在6个月后的术后复发率(Rutgeerts指数得分大于等于i2)为58%,安慰剂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为68%,2组之间无显著差异;③ 姜黄素组患者的严重术后复发率(Rutgeerts指数得分大于等于i3)为55%,显著高于安慰剂组患者的26%;④ 2组患者的临床复发率、生活质量及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

Oral Curcumin No More Effective Than Placebo in Preventing Recurrence of Crohn's Disease After Surgery i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08-27, doi: 10.1016/j.cgh.2019.08.041

【主编评语】姜黄素具有抗炎特性,可诱导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内镜下缓解。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上发表的一项RCT结果,发现在手术后的克罗恩病患者中,相比于安慰剂,姜黄素并无法更好地预防患者的复发。

 

Nature:剖腹产对新生儿肠道菌群的不良影响

Nature[IF:43.07]

① 纳入596名足月儿分析1679个粪便宏基因组,发现分娩方式是影响新生儿期(≤1月龄)肠道菌群组成的重要因素;② 顺产婴儿富集双歧杆菌、埃希氏菌、拟杆菌和副拟杆菌;③ 剖腹产婴儿有较多的肠球菌、肠杆菌和克雷伯菌等医院环境相关机会致病菌,母亲用抗生素和非母乳喂养对顺产婴儿也有相似影响但程度较轻;④ 菌群差异随时间减少,但剖腹产婴儿持续缺少母亲传递的拟杆菌;⑤ 婴儿携带的机会致病菌存在毒力因子和抗生素耐药性,可能增加感染风险。

Stunted microbiota and opportunistic pathogen colonization in caesarean-section birth

09-18, doi: 10.1038/s41586-019-1560-1

【主编评语】婴儿出生后,会迅速定植来自母亲和环境中的微生物。此前对生命早期肠道菌群的研究大多受限于16S分析的分辨率和较小的样本量,且对新生儿期(≤1月龄)的研究不足。Nature上线的最新研究,发表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宏基因组学研究。这项来自英国的研究发现,分娩方式是影响新生儿期肠道菌群组成的最主要因素,剖腹产使新生儿的菌群中富集医院环境相关的机会致病菌,且破坏了母婴间的拟杆菌传递,证实了剖腹产对早期肠道菌群有不良影响,但这些变化是否对健康有长期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

 

JAMA子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癌症前,慎用抗生素

JAMA Oncology[IF:22.416]

① 纳入196名肿瘤患者(大多数为非小细胞肺癌及黑色素瘤)进行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广谱抗生素(ATB)治疗与患者的总生存期及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疗法的应答的关联;② 在进行ICI治疗之前(而非同时)的ATB治疗与更短的总生存期及更差的应答率相关;③ 在进行ICI治疗之前经历ATB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黑色素瘤及其它肿瘤患者的总生存期均显著低于未在进行ICI治疗之前经历ATB治疗的患者。

Association of Prior Antibiotic Treatment With Survival and Response to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ancer

09-12, doi: 10.1001/jamaoncol.2019.2785

【主编评语】JAMA Oncology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在近200名接受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的肿瘤患者中发现,在ICI治疗之前使用过广谱抗生素的患者,总生存期及对ICI的应答率均显著降低,而在ICI治疗过程中使用抗生素的患者的上述指标则不受影响。

 

Cell子刊:高脂饮食影响大脑免疫细胞线粒体,促进炎症和肥胖

Cell Metabolism[IF:22.415]

① 高脂饮食(HFD)诱导小胶质细胞活化和下丘脑炎症,该现象发生在体重变化之前;② HFD可快速而短暂地上调小胶质细胞中的解偶联蛋白2(Ucp2)基因表达,并改变线粒体功能和形态;③ 特异性敲除小鼠小胶质细胞中的Ucp2,可抑制HFD诱导的线粒体改变、小胶质细胞活化和下丘脑炎症;④ 这些小鼠可抵抗HFD诱导的肥胖,伴随进食减少、能量消耗增加,与下丘脑中厌食性的POMC神经元的活化和突触输入改变以及星形胶质细胞增生有关。

Microglial UCP2 Mediates Inflammation and Obesity Induced by High-Fat Feeding

09-05, doi: 10.1016/j.cmet.2019.08.010

【主编评语】小胶质细胞在大脑中发挥重要免疫功能。Cell Metabolism发表的一项小鼠研究表明,高脂饮食可诱导下丘脑小胶质细胞的线粒体形态和功能发生变化,这些变化由线粒体蛋白UCP2介导,可引起小胶质细胞活化和神经炎症,影响调控食欲的下丘脑神经元,促进肥胖发生。这些发现为防治肥胖相关代谢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不同营养补充剂对精神障碍的疗效

World Psychiatry[IF:34.024]

① 纳入33项针对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的荟萃分析(共10951名受试者)进行进一步的全面回顾;② 分析不同的营养补充剂(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维生素、矿物质、抗氧化剂、氨基酸、益生菌/元等)对精神障碍的疗效;③ PUFA(尤其是二十碳五烯酸)作为辅助疗法可能对抑郁、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有益;④ 基于叶酸的补充剂作为辅助疗法可能对重度抑郁症有益;⑤ N-乙酰半胱氨酸作为辅助疗法可能对情绪异常及精神分裂症有益;⑥ 所有营养补充剂的安全性良好。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nutrient supplements in the treatment of mental disorders: a meta‐review of meta‐analyse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09-09, doi: 10.1002/wps.20672

【主编评语】来自World Psychiatry上发表的一项针对荟萃分析进行的全面回顾的结果,在超过1万名受试者的数据中发现,不同营养补充剂作为辅助疗法,可能对不同的精神障碍有较好的疗效,且所有的营养补充剂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n-3脂肪酸治疗重度抑郁症的首个实践指南

Psychotherapy and Psychosomatics[IF:13.744]

① 国际营养精神病学研究协会基于专家共识,提出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治疗重度抑郁症(MDD)的实践指南;② n-3 PUFA可用于MDD辅助治疗,包括特殊人群(超重、炎症标志物升高、孕妇、儿童和老人),也可在高危人群中用于预防;③ 治疗前需进行诊断面谈,确认临床诊断、身体状况和精神病理学评估;④ 推荐剂量为每天1-2克EPA,可使用纯EPA,或与DHA联用(EPA/DHA比值>2),补充剂的质量可影响疗效;⑤ 应监测潜在不良反应,关注代谢指标。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Nutritional Psychiatry Research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Omega-3 Fatty Acids in the Treatment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09-03, doi: 10.1159/000502652

【主编评语】重度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疾病,治疗手段仍待优化。生物学和临床研究均显示,ω-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具有抗抑郁作用,但目前缺乏相关临床实践指南。为此,国际营养精神病学研究协会(ISNPR)组织了专家小组会,形成了临床使用n-3 PUFA治疗重度抑郁症的实践指南共识,成果在Psychotherapy and Psychosomatics发表,值得临床专业人士关注。

 

NEJM:孕期补充n-3脂肪酸不能降低早产风险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IF:70.67]

① 纳入5517名孕期妇女,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每天补充900mg的n-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另一组每天服用相同热量的植物油安慰剂,干预从孕20周前到孕34周或孕期结束;② 早产发生率在两组间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干预组2.2%,对照组2.0%);③ 过期妊娠干预、不良事件、其他孕期或新生儿结局发生率在两组间也没有统计学差异;④ 但干预组的巨大胎儿(同胎龄同性别胎儿出生体重>97%分位)发生率比对照组高(RR=1.30, 95% CI: 1.02-1.65)。

A Randomized Trial of Prenatal n−3 Fatty Acid Supplementation and Preterm Delivery

09-12, doi: 10.1056/NEJMoa1816832

【主编评语】孕期补充n-3脂肪酸与婴儿出生胎龄的关系一直不明确。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近期发表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显示,从孕早期开始补充n-3脂肪酸并不能降低低胎龄婴儿(早产)发生率 ,也不会增加高胎龄婴儿(过期妊娠)发生率。

BMJ:素食者的心脏病风险低,但中风风险更高

British Medical Journal[IF:27.604]

① 1993-2001年间,英国48188名没有缺血性心脏病、中风、心绞痛的参与者根据其饮食信息分为三组:肉食者、鱼食者、素食者;② 在18.1年的随访期间,共记录2820例缺血性心脏病,1072例中风;③ 校正混杂因素后,鱼食者和素食者比肉食者的缺血性心脏病风险分别低13%和22%,相当于素食者的缺血性心脏病病例在10年内会比肉食者少10例/1000人;④ 素食者的总中风率比肉食者高20%,主要是出血性卒中,相当于10年内每1000人增加3例总卒中。

Risks of ischaemic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in meat eaters, fish eaters, and vegetarians over 18 years of follow-up: results from the prospective EPIC-Oxford study

09-04, doi: 10.1136/bmj.l4897

【主编评语】素食因其在健康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益处,在近些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近期在BMJ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素食人群和鱼食人群的缺血性心脏病风险比肉食人群低,但素食人群的中风风险比肉食者高。具体是哪一个因素导致了素食人群的高中风风险有待研究。

 

如何实现个性化饮食?

Trends i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IF:8.519]

① 个性化膳食要求将个体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与膳食相匹配,以获得满意的机体生理学健康状态;② 实现上述目标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精确测定机体基因和分子特征,以及精确测定食物中的分子特性和记录膳食;③ 膳食特点的分子注释需要考虑食物成分、化学修饰、食物结构以及生物学特性;④ 最后,利用先进热门技术,比如组学技术、可穿戴智能设备以及人工智能等,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进而制定出针对性的个性化膳食方案。

Molecular annotation of food–Towards personalized diet and precision health

07-24, doi: 10.1016/j.tifs.2019.07.016

【主编评语】本文从食物角度指出了影响个性化膳食的因素,并提出了实现个性化膳食可依附的手段。

 

肠道菌群: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综述)

Endocrine Reviews[IF:15.167]

① 人肠道菌群基因数量是人基因数量的38倍之多,其代谢能力不容小觑;② 肠道菌群产物如短链脂肪酸和氨基酸代谢物,可通过多种途径(如肠激素GLP-1)参与调控宿主能量、血糖和炎症;③ 肠道菌群可调节大麻素类系统中的生物活性脂类和特定的神经递质(如γ-氨基丁酸、血清素和一氧化氮);④ 特定的细菌成分ClpB和Amuc_1100可调控饮食摄入和肠屏障,并最终控制宿主代谢;⑤ 预计未来会发现多种能调控宿主生理健康的菌群产物,部分或能成为治疗手段。

The gut microbiome influences host endocrine functions

05-13, doi: 10.1210/er.2018-00280

【主编评语】Endocrine Review的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目前关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和宿主生理健康之间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文中介绍了大量菌群产物以及它们对宿主代谢调节的的实验,强调了肠道菌群被认为是内分泌器官的重要性。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最后也提到了这些实验大多只证明了菌群与疾病之间的关联关系而非因果关系,针对菌群产物和特定菌株的新型疗法在目前仍无法取代常规的药物疗法,但也不可否认其潜能。我们应冷静对待目前的菌群热,不过度解读。

 

肠道菌群代谢物:心血管健康与疾病的新焦点(综述)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IF:18.639]

① 肠道菌群通过代谢产物参与调控宿主心血管健康与疾病。其产物如短链脂肪酸和胆汁酸有助于宿主心血管健康,氧化三甲胺则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的形成;② 个性化饮食干预、益生菌/益生元或微生物制剂是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备选方案;③ 直接调控菌群理论上可重塑健康菌群促进心血管健康,但目前人类试验效果不明显,仍无推荐的临床处方;④ 未来需要前瞻性干预研究来验证这些新疗法,并更多的关注菌群代谢产物与心脏代谢疾病的因果关系。

Intestinal Microbiota in Cardiovascular Health and Disease: JACC State-of-the-Art Review

04-22, doi: 10.1016/j.jacc.2019.03.024

【主编评语】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的这篇综述介绍了肠道菌群在心血管健康与疾病中的作用,详细介绍了菌群产物--短链脂肪酸、胆汁酸和氧化三甲胺等代谢物促进心血管健康和导致心血管代谢疾病及恶化的原理。对于目前出现的基于菌群的心血管疾病新疗法,作者呼吁还需大量前瞻性研究,并重点关注菌群代谢物与心血管代谢疾病的因果关系。

 

同厂家不同批次的实验大鼠,可得出不同的代谢和菌群结论

Microbiome[IF:10.465]

① 本研究使用同一厂家不同装运批次的同种标准实验大鼠,探究实验性尿毒症对大鼠尿液代谢组和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装运批次的影响高于尿毒症;② 对比患有尿毒症的两批次大鼠,多种尿液代谢物浓度显著不同,马尿酸在其中一批次中消失,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种类也不同;③ 不同装运批次的同厂家同种实验动物可导致完全不同的代谢和菌群结果,并得到假阳性结论;④ 记录实验细节并合理使用统计方法可帮助评估动物实验结果的可推性。

Batch effect exerts a bigger influence on the rat urinary metabolome and gut microbiota than uraemia: a cautionary tale

09-02, doi: 10.1186/s40168-019-0738-y

【主编评语】啮齿动物是医学研究领域常见的实验动物。长久以来,人们认为只要控制好同种实验动物的育种和饲养条件,它们的代谢组就具有相似性,其实验具有重复性。但本实验的结果显示,装运批次对大鼠的尿液代谢成分和肠道菌群有显著影响,甚至高于尿毒症。基于不可避免的装运批次差异,原文作者建议详细记录动物购买和饲养等细节,并使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标清出所有变量,以便评估实验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性,是否是假阳性结果。这也许也是诸多动物实验结果无法迅速直接应用到人类疾病中的原因之一。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