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两苹果,改善高胆固醇血症相关指标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IF:6.568]
① 纳入40名健康的轻度高胆固醇血症志愿者,包含23名女性和17名男性;② 苹果(WA)组每天食用2个富含原花青素的加拿大Renetta苹果,对照(CB)组食用等糖和能量的苹果饮料,交叉干预持续8周,中间间隔4周清洗期;③ 与CB组相比,WA组的血清总胆固醇、LDL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降低,血清尿酸水平增高;④ 与CB组相比,WA组对内皮依赖性微血管舒张的反应更强烈;⑤ 食用苹果对血压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生物标志物没有影响。
Two apples a day lower serum cholesterol and improve cardiometabolic biomarkers in mildly hypercholesterolemic adult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rossover trial
2019-12-16, doi: 10.1093/ajcn/nqz282
【主编评语】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发表的一项最新随机对照交叉试验,在40名健康的轻度高胆固醇血症受试者中发现,相比于摄入苹果汁,每日食用2个富含原花青素的苹果,可显著改善血清胆固醇指标。
你喝对咖啡了吗?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IF:6.051]
① 对149对病例对照研究人员进行10年的跟踪随访,摄入过滤咖啡和煮熟咖啡后,分别在人体血浆内检测到24和32种代谢物;② 定义相应标志物后发现,过滤咖啡摄入及其标志物与T2D风险呈负相关;每日摄入2-3杯咖啡比每日少于一杯咖啡的参与者相比,T2D风险可降低60%;③ 但是,煮熟咖啡的摄入及其标志物与T2D无相关性,这可能是源于煮熟咖啡缺少保护效应,或者是由于该研究中煮熟咖啡摄入者较少;④ 咖啡摄入与T2D风险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
Plasma metabolite biomarkers of boiled and filtered coffee intake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type 2 diabetes risk
2019-12-09, doi: 10.1111/joim.13009
【主编评语】研究基于421对病例对照研究,并对其中149对进行10年的跟踪。经过代谢组学分析,找出了摄入过滤咖啡和煮熟咖啡的代谢标志物。并进一步分析发现,过滤咖啡的标志物和T2D风险呈负相关,但是煮熟咖啡代谢标志物却没有这种相关性。咖啡的这种效应可能来源于其含有的多酚类、咖啡因等成分。当然,咖啡有各种不同的形式。确切的咖啡摄入与T2D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
适量补充维生素D及日照或可降低各亚型乳腺癌风险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IF:6.568]
① 纳入两项病例对照研究,共1724名黑人乳腺癌患者和1233名对照;② 合并两项研究分析发现,膳食维生素D和钙的摄入量,与乳腺癌各亚型患病风险无关;③ 与未使用维生素D补充剂相比,补充≤800 IU/天的维生素D与乳腺癌亚型患病风险呈负相关,其中与三阴型乳腺癌(TNBC)的负相关性最强;补充>800 IU/天的维生素D,未发现任何相关性;④ 较长的户外日照时间与较低的雌激素受体阳性、阴性乳腺癌和TNBC的患病风险均相关。
Intake of vitamin D and calcium, sun exposure, and risk of breast cancer subtypes among black women
2019-12-11, doi: 10.1093/ajcn/nqz302
【主编评语】与白人女性相比,非裔美国人/黑人女性患侵袭性乳腺癌的风险更高。近期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发表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分析了维生素D、钙摄入及日照时间与黑人女性不同亚型乳腺癌风险的关系。研究发现,膳食来源的维生素D和钙与各亚型乳腺癌风险间不存在相关性。但补充适量的维生素D(≤800 IU/天)与各亚型乳腺癌,特别是三阴型乳腺癌(TNBC)风险呈负相关,补充更高的维生素D(>800 IU/天)无此相关性。此外,较长的日照时间与较低的各亚型乳腺癌风险相关。
孕妈的饮食影响后代哮喘风险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IF:6.568]
① 纳入862对母子,分析孕妇饮食信息及≥1个后代的哮喘数据,10年随访期间累计后代哮喘发病率为21%;② 校正产妇生活方式和社会人口因素后,能量校正饮食炎症指数(E-DII)分数越高(更加促炎的饮食方式),后代哮喘风险越高;③ 健康饮食指数(HEI)-2015分数越高(意味着更好的饮食质量),风险越低;④ 校正儿童成长相关因素和父母哮喘病史后,结果不变;⑤ 校正E-DII后,后代哮喘风险与HEI-2015相关性降低,提示抗炎途径的重要性。
Maternal dietary inflammatory potential and quality are associated with offspring asthma risk over 10-year follow-up: the Lifeways Cross-Generation Cohort Study
2019-12-11, doi: 10.1093/ajcn/nqz297
【主编评语】基于能量校正饮食炎症指数(E-DII)和健康饮食指数(HEI)对孕妈的饮食进行评价,并探究其结果与后代哮喘发作风险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母亲的饮食,尤其是E-DII越高,其后代哮喘风险越高,反之亦然。因此,本文得出结论:孕妇进行促炎或者低质量膳食,可能会增加后代哮喘风险。
不同饮食干预在真实世界研究中的作用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IF:6.568]
① 纳入250名超重健康成年人,54.4%、27.2%及18.4%的受试者分别选择间歇性饮食(IF)、地中海饮食、原始人饮食;② 干预12个月后,IF、地中海饮食及原始人饮食的依从率分别为54%、57%及35%;③ 第12个月时,接受IF、地中海饮食及原始人饮食干预的受试者的体重分别降低4.0kg、2.8kg及1.8kg;④ 接受IF、地中海饮食干预的受试者的血压分别降低4.9mmHg、5.9mmHg;⑤ 仅有地中海饮食显著降低了受试者糖化血红蛋白。
Intermittent fasting, Paleolithic, or Mediterranean diets in the real world: exploratory secondary analyses of a weight-loss trial that included choice of diet and exercise
2019-12-27, doi: 10.1093/ajcn/nqz330
【主编评语】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发表的一项真实世界研究结果,对比了间歇性禁食、原始人饮食或地中海饮食在超重健康成年人中的作用,发现三种饮食干预均可显著降低受试者的体重,但依从性(尤其是原始人饮食)均较低。对于大多数指标,三种饮食干预的作用无显著差异,地中海饮食在降低血糖上有着更好的作用,而地中海饮食及间歇性禁食可更好地降低血压。
胖胖胖与糖尿病风险
Diabetologia[IF:7.113]
① 研究纳入11192名18-23岁澳大利亚女性,每3年一次,共随访19年;② 平均随访16年间,共162名(1.5%)的参与者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T2D);③ 发现6种完全不同的BMI变化轨迹模式,在基线BMI和BMI上升趋势上存在差异;④ 基线BMI和肥胖年限与T2D风险呈正相关,肥胖发生时的年龄则与T2D呈负相关;⑤ 校正样本数、膳食、纤维素摄入以及血糖指数等,上述结果不变;⑥ 避免肥胖、延迟肥胖发生年龄以及减少肥胖持续年限,或可很大程度降低T2D风险。
Age of obesity onset, cumulative obesity exposure over early adulthood and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2019-12-20, doi: 10.1007/s00125-019-05058-7
【主编评语】本研究聚焦18-23岁的青年女性,发现BMI基数、肥胖发生时的年龄以及肥胖的持续暴露年限,均与2型糖尿病风险相关。文章呼吁青年人注意自己的体重,避免肥胖发生,尽可能推迟肥胖的到来。
摄入菊粉可增加排便频率
Food Hydrocolloids[IF:5.839]
① 分别纳入来自荷兰及英国的2组健康志愿者,受试者补充5周菊粉或安慰剂,中间经历2周的清洗期后,再进行5周的交叉试验;② 在10名荷兰受试者中,菊粉显著增加了排便频率;③ 但在20名英国受试者中,菊粉对排便频率无显著影响,可能由于许多英国受试者在补充安慰剂时期的每周排便次数也大于5次;④ 合并荷兰及英国的16名低排便频率受试者,菊粉可显著增加每周排便次数;⑤ 菊粉可显著降低受试者的粪便硬度,但对肠道菌群组成及多样性无显著影响。
Changes in stool frequency following chicory inulin consumption, and effects on stool consistency, quality of life and composition of gut microbiota
2019-06-12, doi: 10.1016/j.foodhyd.2019.06.006
【主编评语】Food Hydrocolloid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不同国家的2组健康志愿者中进行随机交叉对照试验,发现每日补充10个菊粉可显著增加低排便频率受试者的排便次数,并降低粪便硬度。
混合益生元或能有效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United European Gastroenterology Journal[IF:3.453]
① 18-65岁的IBS-D患者60名随机分为2组,分别服用Gelsectan(含有木葡聚糖、豌豆蛋白、单宁和低聚木糖)或安慰剂28天,再交换组别干预28天后,随访60天;② 第28天,Gelsectan组大便正常的比例明显高于安慰剂组(87% vs. 0%);③ 第56天(交换组别后的第28天),Gelsectan组大便正常的比例为93%,显著高于安慰剂组的23%;④ 在随访期间,第二次干预中的Gelsectan组患者的大便正常比例仍显著高于安慰剂组。
Efficacy and safety of Gelsectan for diarrho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 randomised, crossover clinical trial
2019-10-07, doi: 10.1177/2050640619862721
【主编评语】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病因复杂,尚无标准治疗方案。United European Gastroenterology Journal上发表的一项随机双盲交叉对照临床试验的结果,发现Gelsectan(一种含有多种益生元的混合产品)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大便形态,并在停止干预后仍可维持疗效。
低聚半乳糖增加富马酸亚铁中铁的吸收利用
Journal of Nutrition[IF:4.416]
① 研究纳入34名年轻缺铁女性,在初始状态时,饮水或饮食中添加低聚半乳糖GOS(15 g),均可显著增加受试者对富马酸亚铁(FeFum)的FIA;② 在连续每天补充 GOS 4周后,在饮食中添加GOS的受试者对FeFum的FIA再一次显著升高,而在饮食中未添加GOS的受试者对FeFum的FIA无显著变化;③ 饮食中是否添加GOS,对FeSO4的FIA无显著影响;④ GOS可增加缺铁女性对FeFumd的FIA,但是4周的膳食补充GOS并不会增强该效应。
Consumption of Galacto-Oligosaccharides Increases Iron Absorption from Ferrous Fumarate: A Stable Iron Isotope Study in Iron-Depleted Young Women
2019-05-01, doi: 10.1093/jn/nxy327
【主编评语】研究旨在说明低聚半乳糖(GOS)作为一种益生元,有助于人体对铁的吸收。急性实验研究结果证实了这一假设。但是,本研究的结果也表明,长期(4周)的膳食补充并不能增强这一效果。且GOS对于其他来源的铁,比如FeSO4,并无显著影响。因此,该研究结果是狭义的。
Nature Reviews:FMT和益生菌干预需考虑潜在风险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IF:23.57]
① 使用活微生物,如粪菌移植(FMT)或益生菌,对疾病有潜在的治疗价值,但也需考虑其中的风险;② FMT优点:恢复肠道菌群多样性,治疗艰难梭菌引起的腹泻,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性;③ FMT缺点:传播供体中传染性微生物,传播共生菌抗生素抗性基因,或可传播或增加肠道菌相关疾病的易感性;④ 益生菌干预优点:有临床数据支持,传统安全菌株有长期的安全记录;⑤ 益生菌干预缺点:重症病人可能出现败血症,下一代益生菌缺乏安全记录。
Balancing the risks and rewards of live biotherapeutics
2019-12-23, doi: 10.1038/s41575-019-0254-3
【主编评语】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最近发表的一篇新闻/小综述,对粪菌移植和益生菌干预引起重症病人感染等潜在风险进行了讨论,提出粪菌移植和益生菌干预时,不仅要关注其有益作用,也要记录并公开承认其中出现的不良事件,考虑其潜在的风险,当粪菌移植和益生菌干预的有益作用大于其中的风险时,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
噬菌体疗法在胃肠病中的应用(综述)
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IF:7.731]
① 噬菌体是靶向细菌的病毒,二者共同演化,彼此间存在动态互作;② 噬菌体可诱导细菌裂解、将自身DNA整合到细菌中,也可与细菌稳定共存;③ 噬菌体疗法作为一种抗菌疗法,可用于调节肠道菌群、杀灭多重耐药菌;④ 在胃肠病中,噬菌体疗法研究集中在感染性疾病上,目前也在研究用于治疗艰难梭菌结肠炎、靶向克罗恩病中的黏附侵袭性大肠杆菌、根除结直肠癌中的具核梭杆菌;⑤ 噬菌体疗法有不错的安全性,用于治疗克罗恩病的临床试验正在开展中。
Review article: bacteriophages in gastroenterology—from biology to clinical applications
2019-11-07, doi: 10.1111/apt.15557
【主编评语】噬菌体疗法有调节菌群的潜力。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发表的这篇综述,主要介绍了噬菌体的作用机制、噬菌体-细菌-宿主互作和共同演化,以及噬菌体疗法的研究进展,着重回顾了噬菌体疗法用于消化道疾病的临床研究,值得专业人士参考。
Nature子刊:哮喘儿童上呼吸道菌群组成与哮喘严重程度相关
Nature Communications[IF:11.878]
① 分析哮喘儿童不同时期的319个鼻涕样本,发现呼吸道菌群的定殖模式与哮喘恶化相关;② 在哮喘控制期,上呼吸道菌群以棒状杆菌属和Dolosigranulum为优势菌的儿童,发展为哮喘失控和严重恶化的风险更低;③ 在哮喘失控早期(YZ),上呼吸道菌群组成不稳定,向以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和莫拉氏菌属等病原菌为优势菌群的方向转变;④ 在YZ期,莫拉氏菌属占优的儿童发展为严重哮喘恶化的风险最高,棒状杆菌属的相对丰度与哮喘严重恶化呈负相关。
The upper-airway microbiota and loss of asthma control among asthmatic children
2019-12-16, doi: 10.1038/s41467-019-13698-x
【主编评语】呼吸道菌群对哮喘的生理病理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关于哮喘儿童的呼吸道菌群、哮喘失控和严重恶化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知之甚少。Nature Communications最近发表的文章,在一年内的2个时间点,收集患哮喘的学龄儿童鼻涕样本共319个,分析其菌群结构,发现呼吸道菌群的定殖模式与哮喘失控风险和严重恶化相关,如哮喘控制期儿童,其上呼吸道菌群以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和Dolosigranulum为主,而哮喘严重恶化的儿童,其呼吸道菌群以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莫拉氏菌属等病原菌为主。但实验结果仍需进一步验证。本研究提示,调节呼吸道菌群组成或可缓解哮喘。
生命早期抗生素暴露可长期增加致病菌易感性
mBio[IF:6.747]
① 小鼠生命早期暴露于不同抗生素(包括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泰乐菌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阿莫西林)5天,随后感染鼠柠檬酸杆菌;② 生命早期的抗生素暴露显著改变了小鼠的肠道菌群,并恶化了致病菌感染后引发的结肠炎,该恶化效应甚至可持续至感染后80天;③ 相比于阿莫西林,泰乐菌素暴露对肠道菌群的扰动更大,且在致病菌感染后的结肠炎严重程度更高;④ 将抗生素处理后的小鼠的菌群移植给无菌小鼠,可导致致病菌感染后的结肠炎恶化。
Long-Term Effects of Early-Life Antibiotic Exposure on Resistance to Subsequent Bacterial Infection
2019-12-24, doi: 10.1128/mBio.02820-19
【主编评语】来自mBio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生命早期抗生素暴露造成的长期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小鼠在生命早期使用不同类型的抗生素后,均可恶化随后致病菌(鼠柠檬酸杆菌)感染造成的结肠炎,且该效应可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并可通过粪菌移植转移给无菌小鼠。
Lancet子刊:不同传统疗法对IBS的疗效
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IF:N/A]
① 纳入51项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荟萃分析,包括4644名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② 以干预4-12周后IBS症状的缓解失败作为终点,评估不同疗法(包括可溶性纤维、抗痉挛药物、薄荷油、不同作用机制的肠-脑轴调节剂)对IBS的疗效;③ 薄荷油胶囊对整体症状的改善效果最佳,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次之;④ 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在缓解腹痛方面疗效最佳,但该结论仅基于4个RCT共92名患者的数据;⑤ 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引发不良事件的风险显著高于安慰剂。
Efficacy of soluble fibre, antispasmodic drugs, and gut–brain neuromodulators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
2019-12-16, doi: 10.1016/S2468-1253(19)30324-3
【主编评语】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纳入51项RCT,对比了不同类型的治疗(包括可溶性纤维、抗痉挛药物、薄荷油、不同作用机制的肠-脑轴调节剂)在IBS患者中的疗效。
粪菌移植显著改善IBS相关生活质量及疲劳
EBioMedicine[IF:6.68]
① 83名非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分为2组,55名接受粪菌移植治疗,28名接受安慰剂治疗;② 评估粪菌移植对IBS相关次要终点(生活质量及疲劳)的影响;③ 在治疗6个月后,粪菌移植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疲劳状况得到显著改善;④ 在干预前,无自我报告的其它功能障碍(纤维肌痛等)的患者接受粪菌移植治疗后,生活质量得到更显著的改善;⑤ 在干预前,自我报告抑郁的患者接受粪菌移植治疗后,疲劳状况得到更显著的改善。
The effect of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on IBS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fatigue in moderate to severe non-constipated irritable bowel: Secondary endpoints of a double blind,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2019-12-23, doi: 10.1016/j.ebiom.2019.11.023
【主编评语】来自EBio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在83名非便秘型IBS患者中发现,粪菌移植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疲劳状况。
卞兆祥+贾伟+方晓东:梭状芽胞杆菌促进IBS-D患者的胆汁酸排泄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IF:12.282]
① 收集290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及89名健康人的粪便进行分析,发现24.5%的IBS-D患者粪便总胆汁酸分泌过多;② 粪便中胆汁酸转化细菌的组成发生变化,梭状芽胞杆菌的增加与粪便胆汁酸水平及血清C4水平的升高相关,并与血清FGF19浓度的降低相关;③ 给小鼠定殖富含梭状芽胞杆菌的IBS-D患者粪菌或Clostridium scindens,可增加血清C4及肝脏结合型胆汁酸,降低回肠FGF19表达,万古霉素清除梭状芽胞杆菌则可导致相反结果。
A Clostridia-rich microbiota enhances bile acid excretion in 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2019-12-09, doi: 10.1172/JCI130976
【主编评语】过多的粪便胆汁酸被认为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发病机制之一。来自香港浸会大学的卞兆祥团队、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的贾伟团队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方晓东团队合作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IBS-D患者的肠道菌群中,梭状芽胞杆菌的丰度增加,且与粪便胆汁酸水平增加相关。在小鼠中定殖梭状芽胞杆菌,可增加肝脏中的结合型胆汁酸水平,提示富含梭状芽胞杆菌的菌群促进了IBS-D患者的胆汁酸排泄。
贾伟+李后开:肠道菌群-胆汁酸-脑轴可能参与阿尔茨海默病和肝性脑病
Medicinal Research Reviews[IF:9.791]
① 胆固醇稳态失衡及其在脑内过度积累,参与淀粉样蛋白(Aβ)生成途径,促进阿尔茨海默症(AD)和肝性脑病(HE);② 肝脏消耗胆固醇生成胆汁酸(BA),肠道菌群可转化和代谢BA,从而影响血液和大脑BA谱,BA组成及其脑内受体活化的变化参与疾病进展;③ AD和HE患者的肠道菌群改变,菌群失调还可通过增加肠道通透性、诱导神经炎症、促进Aβ沉积等机制,诱发疾病;④ 靶向肠道菌群‐BA‐脑轴,调整菌群的组成和功能或是抗AD/HE的新策略。
Expert insights: The potential role of the gut microbiome‐bile acid‐brain axi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Alzheimer's disease and hepatic encephalopathy
2019-12-05, doi: 10.1002/med.21653
【主编评语】Medicinal Research Reviews近期发表了由夏威夷大学癌症中心贾伟与上海中医药大学李后开等人主笔的专家观点文章,结合最新的研究发现,阐述了阿尔茨海默病(AD)和肝性脑病(HE)中的肠道菌群失调、胆汁酸和胆固醇代谢紊乱的作用,提出菌群相关的胆汁酸稳态失衡可能在机制上参与了AD和HE的疾病进展,因此靶向肠道菌群-胆汁酸-脑轴或是防治AD和HE的新思路。
60岁后长期使用抗生素或增加全因及心血管死亡风险
Circulation Research[IF:15.862]
① 纳入37516名60岁以上、无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的女性,记录受试者在40-59岁期间及60岁后的抗生素使用情况;② 在约10年随访期间,共发生4536例死亡,包括728例心血管相关死亡及1206例癌症相关死亡;③ 校正多重因素后,与未使用抗生素的女性相比,60岁后使用抗生素超过2个月的女性的全因死亡率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风险,分别显著升高16%和49%,但癌症死亡风险无显著变化;④ 上述关联在40-59岁期间使用过抗生素的女性中更为显著。
Duration and Life-Stage of Antibiotic Use and Risks of All-Caus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2019-12-17, doi: 10.1161/CIRCRESAHA.119.315279
【主编评语】Circulation Research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对近4万名女性进行多年随访后,发现在60岁以后,使用抗生素2个月以上,与全因死亡及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显著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