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肠日报:鸡蛋摄入与心血管疾病风险无关

佩襄 肠道 1.7K+

肠道微生物.jpg

Cell:补充菌群产物丙酸有助于缓解多发性硬化患者病情

Cell[IF:36.216]

① 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血液和粪便中,丙酸(PA)含量显著减少,伴随肠道菌群组成改变;② 新发患者和接受免疫治疗的稳定患者,补充2周PA提高了调节性T细胞(Treg)的数量和免疫抑制功能(IL-10升高或是关键),并减少促炎的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Th1;③ 长期补充PA显著降低了患者的年复发率,改善了疾病进展和脑萎缩;④ 补充PA后,应答者的肠道菌群能促进肠道的Treg诱导基因表达,且患者的Treg细胞线粒体功能和形态得到恢复。

Propionic Acid Shapes the Multiple Sclerosis Disease Course by an Immunomodulatory Mechanism

03-10, doi: 10.1016/j.cell.2020.02.035

【主编评语】肠道菌群发酵膳食纤维产生的短链脂肪酸(SCFA)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动物研究显示,丙酸等SCFA可增加肠道相关的调节性T细胞(Treg)、减少炎症,或能用于治疗自身免疫和炎症性疾病。Cell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分析了约300名多发性硬化(MS,一种自身免疫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的SCFA含量和肠道菌群组成,并在一项干预研究中初步证实,口服补充丙酸可逆转MS患者的Treg与促炎的辅助性T细胞的失衡,从而改善病情。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健康人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口服丙酸也可增加Treg数量,说明丙酸对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具有普遍性。这些发现提示,丙酸或能作为免疫调节剂用于MS等自身免疫病的辅助治疗。

 

Nature子刊:肥胖和糖尿病患者的组织器官菌群特征

Nature Metabolism[IF:N/A]

① 纳入血糖正常和患有2型糖尿病(T2D)的病态肥胖患者,分析血浆、肝脏和3处脂肪组织的菌群组成;② 血浆的细菌量较少,肝脏和大网膜脂肪组织的细菌量较多,包括来自肠道和环境的细菌,且菌群组成特征呈现组织特异性和T2D特异性;③ T2D患者肠系膜脂肪组织中,细菌多样性降低、粪杆菌属等革兰氏阳性菌减少、革兰氏阴性的肠杆菌科机会致病菌增多;④ T2D患者血液中也富集了肠杆菌科细菌,包括志贺氏菌和埃希氏菌等致病共生菌。

Type 2 diabetes influences bacterial tissue compartmentalisation in human obesity

03-09, doi: 10.1038/s42255-020-0178-9

【主编评语】Nature Metabolism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用16S rRNA基因测序结合多样化的阴性对照,分析了病态肥胖患者的5处肠外组织的微生物谱,包括血浆、肝脏和3处脂肪组织(大网膜、肠系膜和皮下),揭示出肥胖患者中存在组织器官特异性和糖尿病特异性的菌群组成特征,应该是源于肠屏障损伤引起的菌群(或菌群成分)移位。与糖尿病相关的“组织菌群”特征是否影响血糖调控,或许值得进一步研究。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临床指南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IF:10.241]

①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是由小肠内细菌数量过多引起的以腹胀为最常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② 对肠易激综合征、疑似运动障碍、腹痛、胀气、腹胀和/或腹泻患者建议使用葡萄糖氢或乳糖氢呼吸测试来诊断SIBO;③ 而服用质子泵抑制剂且无症状的患者不建议使用呼吸测试来诊断;④ 便秘患者建议使用呼气测试检测甲烷,诊断产甲烷菌的过度生长;⑤ 有症状的SIBO患者可服用抗生素缓解症状;⑥ 低FODMAP饮食、益生菌和粪菌移植或能改善SIBO症状,证据尚不足。

ACG Clinical Guideline 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

02-01, doi: 10.14309/ajg.0000000000000501

【主编评语】美国胃肠学会发布的关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的临床指南。该指南明确了SIBO的定义、诊断手段和范围,以及临床治疗方式。但是,鉴于氢气会在肠道内被消耗用于合成甲烷和H2S,因此呼吸测试并不能完全反映临床症状。并且,一些诊断和治疗的方式尚证据不足。未来的研究将在本指南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青春期饮食干预影响小鼠成年后的菌群组成及杏仁核基因表达

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IF:6.17]

① 青春期(出生后第28-49天)雄性小鼠分为3组,分别摄入正常饮食、高脂饮食(HFD)及高热量饮食(CafD);② 青春期饮食干预显著改变了成年小鼠(出生后第90天)的肠道菌群组成;③ 青春期饮食干预改变了成年小鼠杏仁核中神经免疫(例如Fcgr2b、Tlr4等)及神经传递(例如Gabra2、Drd1等)相关基因的表达;④ 高脂饮食可显著增加前额皮质中的髓鞘再生相关基因的表达;⑤ 青春期饮食干预对小鼠成年后的行为变化无显著影响。

Adolescent Dietary Manipulations Differentially Affect Gut Microbiota Composition and Amygdala Neuroimmune Gene Expression in Male Mice in Adulthood

02-28, doi: 10.1016/j.bbi.2020.02.013

【主编评语】青春期对于神经系统、神经免疫及行为的发育变化十分关键,同样也是肠道菌群发育的重要时期。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雄性小鼠的青春期饮食进行干预,发现青春期的饮食变化可对小鼠的肠道菌群组成及杏仁核中特定基因(包括神经免疫、神经传递相关的基因)表达产生长期影响,但对成年后小鼠的行为无显著影响。

 

频繁使用抗生素或增加感染住院风险

BMC Medicine[IF:8.285]

① 研究纳入180万频繁使用抗生素的患者,由于感染并发症带来的最高住院率在开始使用抗生素不久后即出现;② 事先控制抗生素使用的患者,其由感染带来的住院率大幅度快速降低;③ 而对于事先频繁服用抗生素的患者,其住院率在6个月后依然比较高;④ 无并发症的患者中,最高与最低抗生素暴露人群相比,在处方药后3天、4-30天以及3-6个月的发病率比(IRR)分别为:1.18、1.44和3.22;⑤ 抗生素的使用带来肠道菌群紊乱,可能造成抗药菌在体内的定殖。

The effectiveness of frequent antibiotic use in reducing the risk of infection-related hospital admissions: results from two large population-based cohorts

03-02, doi: 10.1186/s12916-020-1504-5

【主编评语】文章基于人群大队列研究,发现频繁使用抗生素反而增加患者因感染住院风险。即使在无感染并发症人群中,抗生素的暴露也增加了其发病风险。研究认为,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抗生素造成患者体内菌群紊乱,造成抗药致病菌在体内的定殖,从而诱发机体感染发病。该研究结果呼吁谨慎使用抗生素。

 

Cell子刊:流感可影响肠道菌群,增加呼吸道细菌感染风险

Cell Reports[IF:7.815]

① 甲型流感病毒感染改变小鼠肠道菌群组成,并降低短链脂肪酸水平;② 流感病毒感染减少小鼠进食量,部分导致了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肠道菌群组成及代谢变化;③ 将感染流感病毒的小鼠的肠道菌群移植给抗生素处理后的小鼠,可促进后者的呼吸道肺炎链球菌感染,原因是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肠道菌群产生的乙酸盐减少;④ 乙酸盐的减少抑制了肺泡巨噬细胞的杀菌活性,补充乙酸盐可通过作用于游离脂肪酸受体2(FFAR2)抑制流感病毒感染期间的细菌感染。

Gut Dysbiosis during Influenza Contributes to Pulmonary Pneumococcal Superinfection through Altered Short-Chain Fatty Acid Production

03-03, doi: 10.1016/j.celrep.2020.02.013

【主编评语】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可能发生二次细菌感染。Cell Report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流感病毒感染促进二次细菌感染的机制:甲型流感病毒感染抑制了小鼠的进食,导致小鼠的肠道菌群组成及代谢发生变化,降低了肠道及血液中的短链脂肪酸(尤其是乙酸盐)的水平,从而抑制了肺泡巨噬细胞的杀菌活性,以促进肺炎链球菌的感染。补充乙酸盐可通过激活游离脂肪酸受体2(FFAR2),可抑制流感病毒感染期间的细菌感染。

 

细菌溶解产物能预防儿童过敏疾病吗?

Allergy: European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IF:6.771]

① 402名新生儿(父母中至少一位为特应性疾病患者)分为2组,在5周龄至7月龄期间分别口服细菌溶解产物(包含热灭活大肠杆菌及粪肠球菌)或安慰剂,跟踪随访至学龄时期(6-11岁);② 干预组被诊断为过敏性皮肤炎、过敏性鼻炎、哮喘及变应性致敏的比例分别为11.0%、35%、9%及46.5%;③ 安慰剂组被诊断为过敏性皮肤炎、过敏性鼻炎、哮喘及变应性致敏的比例分别为10.4%、38.1%、6.6%及51.7%;④ 两组之间的上述疾病发病率无显著差异。

Orally applied bacterial lysate in infants at risk for atopy does not prevent atopic dermatitis, allergic rhinitis, asthma or allergic sensitization at school age: follow‐up of a randomized trial

02-22, doi: 10.1111/all.14247

【主编评语】Allergy: European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RCT结果,对400多名过敏性疾病高风险(父母中至少一位患有过敏性疾病)婴儿进行了多年的跟踪随访,发现在7月龄前口服细菌溶解产物(包含热灭活大肠杆菌及粪肠球菌),并无法显著降低学龄时期的过敏性皮肤炎、过敏性鼻炎、哮喘及变应性致敏的发病率。

 

港大团队等:利用肠道菌群的组成与功能预测患者肿瘤治疗的应答

Microbiome[IF:10.465]

① 26名不同类型的肿瘤患者,15名接受化疗或靶向治疗,11名接受化疗或靶向治疗+免疫疗法;② 对肿瘤治疗应答的患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更高,与不应答患者相比,肠道菌群组成显著不同;③ 应答患者的合成代谢通路富集,不应答患者的分解代谢通路富集;④ 综合治疗前的肠道菌群组成与功能,可较准确地预测患者的应答(AUC=0.895);⑤ 卵形拟杆菌及解木聚糖拟杆菌与肿瘤治疗的结果呈正相关,口服灌胃这两种细菌可在肺癌小鼠模型中提高厄洛替尼的疗效。

Predictable modulation of cancer treatment outcomes by the gut microbiota

03-05, doi: 10.1186/s40168-020-00811-2

【主编评语】多项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可能影响肿瘤治疗的疗效。Microbiome上发表的一项由香港大学徐爱民和Gianni Panagiotou团队参与主导的最新研究,在26名患有不同类型的肿瘤患者中发现,对治疗产生应答的患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组成及功能均显著不同于不应答的患者。同时,在应答患者中显著富集的2个菌种可显著提升靶向治疗药物——厄洛替尼在肺癌小鼠模型中的疗效。另外,结合治疗前的肠道菌群组成与功能,并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患者对于肿瘤治疗的应答情况。

 

天津总医院团队:高脂饮食如何促进大肠癌发生?

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dicine[IF:4.658]

① 临床研究发现高脂饮食(HFD)增加晚期结直肠肿瘤发生率;② HFD患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CC趋化因子受体2 (CCR2)、CD163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饮食患者;③ HFD诱导Apcmin/+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激活MCP‐1/CCR2轴,招募并极化M2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促进肠道癌变;④ 移植HFD小鼠粪菌可诱导正常饮食Apcmin/+小鼠MCP‐1/CCR2轴激活,增强致癌作用而不增加体重;⑤ 抗生素可抑制HFD的致癌作用;⑥ 调节肠道菌群或可通过MCP‐1/CCR2轴防治结直肠癌。

High‐fat diet‐induced dysbiosis mediates MCP‐1/CCR2 axis‐dependent M2 macrophage polarization and promotes intestinal adenoma‐adenocarcinoma sequence

01-19, doi: 10.1111/jcmm.14984

【主编评语】高脂饮食(HFD)是一个众所周知的肠道菌群失调和结直肠癌(CRC)危险因素。然而,有关HFD、肠道菌群和致癌作用的证据较为有限。来自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曹海龙和王邦茂研究团队最新发表在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dicine的研究揭示了HFD增加晚期结直肠癌(CRC)的发生率,并探索了其详细机理。该研究表明,HFD诱导的生态失调通过激活MCP‐1/CCR2轴加速了肠腺瘤‐腺癌顺序发生,为更好地理解HFD相关CRC的机制和预防提供新的见解。

 

JAMA子刊:阿司匹林或能降低老年人癌症风险

JAMA Network Open[IF:N/A]

① 研究纳入约14.6万名65岁以上老年人,平均随访12.5年;② 每月服用1~3次阿司匹林的老年人全因和癌症死亡风险分别降低16%和13%;③ 每周服用至少3次阿司匹林,其全因死亡风险、癌症死亡风险、胃肠癌和结直肠癌死亡风险分别降低19%、15%、25%和29%;④ 对于超重(BMI=25-29.9)人群,以上四种风险分别降低18%、14%、28%和34%;⑤ 而在正常体重(BMI=20-24.9)人群中,每周服用3次或以上阿司匹林,其全因死亡风险和癌症死亡风险分别降低18%和14%。

Association of Aspirin Use With Mortality Risk Among Older Adult Participants in the Prostate, Lung, Colorectal, and Ovarian Cancer Screening Trial

2019-12-04, doi: 10.1001/jamanetworkopen.2019.16729

【主编评语】人群研究。文章以65岁或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探究阿司匹林的服用与前列腺癌、肺癌、结直肠癌和卵巢癌风险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每周服用3次或以上阿司匹林可以降低全因死亡风险、癌症死亡风险、胃肠癌和结直肠癌死亡风险,且该相关性与体重有关。

 

BMJ:鸡蛋摄入与心血管疾病风险无关

British Medical Journal[IF:27.604]

① 纳入173 563名女性,42 055名男性,最长随访32年,进行前瞻性分析;同时额外纳入27项研究(共计1 720 108名参与者),进行荟萃分析;② 基于队列的前瞻性分析显示,与每月摄入<1个鸡蛋相比,每天摄入≥1个鸡蛋并未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③ 更新后的荟萃分析显示,每天每增加摄入1个鸡蛋与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和中风风险并不相关;④ 基于地域的亚组分析显示,美国和欧洲人群中鸡蛋摄入与心血管疾病风险无关,但在亚洲队列中发现了负相关性。

Egg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hree large prospective US cohort studies, systematic review, and updated meta-analysis

03-04, doi: 10.1136/bmj.m513

【主编评语】BMJ近期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合并荟萃分析研究显示,鸡蛋摄入(每天摄入≥1个鸡蛋与每月摄入<1个鸡蛋相比)与心血管疾病风险无关。亚组分析甚至显示,亚洲人群中,鸡蛋摄入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呈负相关。本研究结论又与去年发表在JAMA上的研究相反(https://www.mr-gut.cn/papers/read/1060256617)。本研究作者指出,JAMA研究中的鸡蛋摄入分析单位为每天半个,在该低摄入量下,没有很好的控制其他膳食混杂因素,或许导致了对鸡蛋效应的过高估计。

 

BMJ:补充鱼油或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风险

British Medical Journal[IF:27.604]

① 2006-2010年间,纳入427678名40-69岁间,无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女性和男性,随访到2018年底;② 在基线,有31.2%的人服用鱼油补充剂(任何剂量);③ 与不服用鱼油补充剂的人相比,日常服用鱼油补充剂与较低的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及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相关,对应的风险比分别为 0.87(0.83-0.90),0.84(0.78,0.91),和0.93(0.90,0.96);④ 在高血压人群中,鱼油摄入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关系更强。

Associations of habitual fish oil supplementation with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and all cause mortality: evidence from a large population based cohort study

03-04, doi: 10.1136/bmj.m456

【主编评语】近期BMJ发表的一项基于英国人群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与不服用鱼油补充剂的人相比,日常服用鱼油补充剂与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及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呈负相关,且该相关性在高血压人群中更强。但需注意的是,本研究并没有鱼油补充剂的剂量信息,需更多研究来探究鱼油剂量与其效果的关系。

 

n-3脂肪酸与心血管疾病(综述)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IF:7.755]

① 纳入86项随机对照试验,共计162 796名受试者,干预12-88个月不等;② 增加长链n-3脂肪酸(LCn3)摄入对全因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心血管疾病事件、中风和心律失常几乎没影响,但可轻微降低冠心病发病和死亡风险;③ 增加亚麻酸(ALA)摄入对全因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冠心病发病和死亡风险基本无影响,但可轻微降低心血管疾病和心律失常风险;④ 除了增加LCn3摄入可降低甘油三酯,增加LCn3和ALA摄入无不良事件,对血脂、血压基本无影响。

Omega‐3 fatty acids for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02-29, doi: 10.1002/14651858.CD003177.pub5

【主编评语】近期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发表了一项基于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系统分析了n-3脂肪酸摄入(通过补充剂、提供食物或提供饮食指导干预),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增加长链n-3脂肪酸摄入可以明显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同时可轻微降低冠心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而增加亚麻酸摄入可以轻微降低心血管疾病和心律失常风险。

 

不同全谷物饮食对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血管风险因素的影响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IF:6.568]

① 40名代谢综合征男性患者进行8周随机交叉试验;② 与全谷物小麦相比,全谷物黑麦(无论是否添加木脂素)对葡萄糖耐量无影响;③ 干预4周后,与全谷物小麦相比,全谷物黑麦显著降低总胆固醇和LDL胆固醇,但干预8周后无上述差异;④ 与全谷物黑麦相比,全谷物黑麦可显著增加双歧杆菌丰度并降低梭菌属丰度;⑤ 不同饮食干预后受试者的总胆固醇和LDL胆固醇变化受到干预前肠型的影响。

Effects of whole-grain wheat, rye, and lignan supplementation on cardiometabolic risk factors in men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a randomized crossover trial

02-25, doi: 10.1093/ajcn/nqaa026

【主编评语】全谷物食品具有防治代谢综合征的潜能,不同的全谷物食品可能具有不同的健康效应。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发表的一项随机交叉试验结果,在40名代谢综合征男性患者中,对比了全谷物小麦及全谷物黑麦饮食对心血管风险因素指标的影响,发现相比于全谷物小麦饮食,全谷物黑麦饮食仅可短暂地降低总胆固醇及LDL胆固醇,而对糖代谢无显著影响。另外,受试者对全谷物饮食的应答受到肠型的影响。

 

不是所有土豆都与较高血压和BMI相关

Clinical Nutrition[IF:6.402]

① 纳入2696名40-59岁,参与了INTERMAP研究的受试者,综合探究土豆摄入与血压(BP)及身体质量指数(BMI)的关系;② 未发现总土豆,水煮土豆,土豆泥,烤土豆或土豆混合菜品与BP及BMI的关系;③ 在美国女性中,较高的炸土豆摄入与较高的收缩压(+2.29 mmHG),舒张压(+1.14 mmHG),BMI(+0.86 kg/m2)相关;④ 上述炸土豆与BP及BMI的相关性只在餐食质量较低的人群中发现,餐食质量较高的人群中未发现该相关性。

Potato consumption, by preparation method and meal quality, with blood pressure and body mass index: The INTERMAP study

01-22, doi: 10.1016/j.clnu.2020.01.007

【主编评语】以往关于土豆和高血压及肥胖风险的研究,很少考虑土豆加工方式及随餐质量。近期Clinical Nutrition上发表的一项横断面分析从这两个方面重新探究了土豆与血压及身体质量指数的关系。该分析并未发现总土豆,水煮土豆,土豆泥,烤土豆或土豆混合菜品与血压及身体质量指数的关系;但在美国女性,特别是餐食质量较低的女性中,发现炸土豆摄入与血压及身体质量指数呈正相关。

 

碳水化合物可缓解高纤维饮食带来的腹胀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Gastroenterology[IF:4.803]

① OmniHeart是一项3期随机交叉喂养试验,受试者前后分别接受三种高纤维饮食喂养;② 每种饮食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含量不一样,持续6周,中间洗脱2-4周;③ 分析纳入164名受试者,高蛋白质组的腹胀发生率显著高于高碳水化合物组(相对风险比为1.40);④ 高蛋白质组与高不饱和脂肪组,及高不饱和脂肪组与高碳水化合物组,在腹胀发生率上无统计学差异;⑤ 黑人受试者与非黑人受试者相比,在接受三种饮食后发生腹胀的风险更高。

Effects of High-Fiber Diets and Macronutrient Substitution on Bloating Findings From the OmniHeart Trial

01-15, doi: 10.14309/ctg.0000000000000122

【主编评语】高膳食纤维饮食可能会增加腹胀风险。但高膳食纤维饮食下,不同宏量营养素与腹胀的关系尚无研究。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Gastroenterology近期发表的一篇文章对OmniHeart试验进行了再分析。分析发现,在采取等热量高膳食纤维饮食的受试者中,与高碳水化合物的饮食(58%碳水化合物,15%蛋白质,21%不饱和脂肪)相比,富含蛋白质的饮食(48%碳水化合物,25%蛋白质,21%不饱和脂肪)会增加腹胀风险。而高碳水化合物与高不饱和脂肪饮食(48%碳水化合物,15%蛋白质,31%不饱和脂肪),及高蛋白与高不饱和脂肪饮食相比,腹胀风险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该研究提示,用碳水化合物替换蛋白质,或许可以缓解高纤维饮食带来的腹胀。

 

亚油酸摄入与低死亡率相关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IF:6.568]

① 纳入38篇报道了44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文章,有膳食摄入数据的有811 069人,测量了生物标志物的有65 411人;② 膳食亚油酸(LA)摄入最高组比最低组的相对风险比(RR)为0.87(总死亡率),0.87(心血管疾病死亡率),0.89(癌症死亡率);③ 组织/血液LA浓度每增加一个标准差对应的RR为0.91(总死亡率),0.89(心血管疾病死亡率),0.91(癌症死亡率);④ 基线年龄以及膳食测量方法可能是LA与总死亡率关系异质性的来源。

Dietary intake and biomarkers of linoleic acid and mortality: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02-05, doi: 10.1093/ajcn/nqz349

【主编评语】近期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纳入44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了膳食亚油酸摄入以及亚油酸生物标志物与死亡率的关系。分析发现,较高的亚油酸摄入(无论是通过膳食调查还是生物标志物来衡量),与较低的全因、心血管疾病及癌症死亡率相关。

 

蔗糖素和阿斯巴甜对健康影响尚存疑(综述)

Nutrition Reviews[IF:5.779]

① 大多数研究发现,摄入阿斯巴甜或蔗糖素对血糖、胰岛素或肠道激素水平无影响;② 少数随机对照试验表明,食用阿斯巴甜或蔗糖素会影响葡萄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浓度,且主要集中在肥胖或糖尿病患者;③ 各试验方法设计的差异导致了上述不一致结果的出现;④ 未来试验应注意评估受试者过去非营养甜味剂(NNS)使用情况,注意NNS的干预途径和干预浓度以贴近实际生活;⑤ 同时,应纳入健康和非健康人群,采用合理设计,并探索NNS长期影响。

Effect of sucralose and aspartame on glucose metabolism and gut hormones

02-17, doi: 10.1093/nutrit/nuz099

【主编评语】近期Nutrition Reviews发表的一篇综述,系统总结了当下关于蔗糖素和阿斯巴甜摄入对葡萄糖代谢和肠道激素影响的研究。大部分试验显示摄入蔗糖素或阿斯巴甜对血糖、胰岛素或肠道激素无影响,但少数试验显示存在影响。这些不一致的发现主要由不同试验在设计和方法上的差异引起。作者指出,当下证据不足以支持蔗糖素或阿斯巴甜摄入对葡萄糖代谢和肠道激素的不利或有利影响;并针对未来关于非营养甜味剂试验提出了几个注意事项。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