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肠日报:饱和脂肪vs游离糖,哪个对肝脏脂肪和餐后血糖的危害更大

佩襄 肠道 1.5K+

肠道微生物.jpg

Cell子刊:肠道乳杆菌保护肝脏免受氧化性损伤

Cell Metabolism[IF:22.415]

① 对无菌和常规小鼠的肝脏进行代谢组和转录谱分析,发现肠道菌群能诱导肝脏的Nrf2抗氧化和异生物质反应;② 果蝇和小鼠中,肠道乳杆菌属成员可诱导肝脏Nrf2;③ 补充人共生菌鼠李糖乳杆菌GG(LGG)可增强果蝇和小鼠肝脏的Nrf2活性,进而保护肝脏免受乙酰氨基酚过量和急性乙醇中毒导致的氧化性损伤;④ LGG产生的5-甲氧基吲哚乙酸是Nrf2的小分子激活剂;⑤ 以上结果阐释了肠道微生物调节肝脏对氧化损伤敏感性的机制。

Gut-Resident Lactobacilli Activate Hepatic Nrf2 and Protect Against Oxidative Liver Injury

03-25, doi: 10.1016/j.cmet.2020.03.006

【主编评语】发表在Cell Metabolism上的文章。研究利用小鼠和果蝇模型,发现肠内乳杆菌可以通过产生5-甲氧基吲哚乙酸,来激活肝脏Nrf2,进而实现对肝脏氧化应激的”远程调控“。这是,至少是一部分,肠道菌群调控肝脏氧化应激易感性的机制。

 

张和平团队:干酪乳杆菌Zhang对人肠道菌群的调节具有个体性

Gut Microbes[IF:7.823]

① 纳入6个亚洲地区的106名健康成人,分析食用干酪乳杆菌Zhang(LCZ)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并计算肠道菌群变异指数(GMVI)进行量化对比;② LCZ对菌群的影响与受试者的基础肠道菌群组成密切相关,且存在地域差异,新疆受试者的GMVI最高、新加坡的最低;③ 食用LCZ增加了有益菌的相对丰度,抑制了有害菌的生长,且部分受试者肠型改变,使乳酸菌丰度上升;④ LCZ可增强菌群的磷酸盐代谢、氨基酸转运系统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降低脂多糖生物合成。

Probiotic-directed modulation of gut microbiota is basal microbiome dependent

03-21, doi: 10.1080/19490976.2020.1736974

【主编评语】内蒙古农业大学张和平团队研究成果。文章采用PacBio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测定了食用干酪乳杆菌Zhang(LCZ)对6个不同亚洲地区健康成人的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LCZ对菌群的影响高度依赖个体本身的菌群组成,并揭示了LCZ对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的潜在有益调节作用。这些发现对于益生菌的精准化应用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2种潜在益生菌治疗代谢综合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IF:6.333]

① 24名代谢综合征患者分为3组,每日分别口服不同剂量的Anaerobutyricum soehngenii(10^7/天、10^9/天、10^11/天);② 4周治疗后,A. soehngenii表现出很好的安全性,患者粪便中的A. soehngenii丰度与外周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善显著相关;③ 患者对A. soehngenii治疗的应答(定义为4周后的胰岛素敏感性改善)受到治疗前的菌群组成影响;④ 直肠真杆菌、毛螺菌科与患者对A. soehngenii的应答呈正相关,Prevotella copri与患者的应答呈负相关。

Treatment with Anaerobutyricum soehngenii: a pilot study of safety and dose–response effects on glucose metabolism in human subjects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03-27, doi: 10.1038/s41522-020-0127-0

【主编评语】Anaerobutyricum soehngenii是一种属于厚壁菌门的厌氧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调节宿主胆汁酸代谢及产生丁酸盐的能力。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上发表的一项I/II期剂量探索试验,在代谢综合征患者中发现,口服A. soehngenii治疗连续4周后,粪便中可检测到的A. soehngenii丰度与外周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善呈正相关,而治疗前的菌群组成影响了患者对于A. soehngenii治疗的应答。

 

Cell子刊:菌群代谢产物“接力”激活Breg,抑制关节炎

Cell Metabolism[IF:22.415]

①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粪便丁酸盐水平降低,与CD19+ CD24hi CD38hi B细胞及IL-10+ Breg的减少相关;② 关节炎小鼠模型的粪便丁酸盐及乙酸盐水平降低,补充丁酸盐可以Breg依赖性方式缓解关节炎;③ 补充丁酸盐可增强Breg的免疫抑制功能,并抑制生发中心B细胞及浆母细胞的分化;④ 机制上,补充丁酸盐促进了菌群将5羟色胺代谢为5-羟基吲哚-3-乙酸,从而激活芳香烃受体,以活化Breg中的芳香烃受体依赖性基因转录。

Microbiota-Derived Metabolites Suppress Arthritis by Amplifying Aryl-Hydrocarbon Receptor Activation in Regulatory B Cells

03-25, doi: 10.1016/j.cmet.2020.03.003

【主编评语】可分泌IL-10的调节性B细胞(Breg)对肠道菌群信号的应答在维持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Cell Metabolism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及关节炎小鼠模型中均观察到粪便丁酸盐水平的降低,而补充丁酸盐可缓解小鼠的关节炎。机制上,丁酸盐可通过促进菌群代谢产物——5-羟基吲哚-3-乙酸的产生,激活Breg上的芳香烃受体,以增强Breg的免疫抑制功能。

 

菌群调控下的Th17细胞在炎症疾病及癌症中的作用(综述)

Microb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Reviews[IF:15.255]

① Th17是宿主菌群与炎症疾病和癌症之间的桥梁;② 同属不同种的菌在不同环境下对Th17的调控及结果不同,P.histicola可缓解多发性硬化症,而P.copri则加剧关节炎;③ IL-17可直接作用于癌细胞,促进其增殖及迁移,并可促进IL-6、VEGF及基质降解酶的产生;④ 菌群可诱导Th17向Th1、Th2等转分化,菌群或其代谢物可激活DC以诱导自身抗原或菌群特异性Th17;⑤ 在靶向菌群治疗炎症疾病和癌症时,应整合饮食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Microbiota-Propelled T Helper 17 Cells in Inflammatory Diseases and Cancer

03-04, doi: 10.1128/MMBR.00064-19

【主编评语】宿主菌群与癌症及炎症疾病的关联机制尚未完全清晰。Microb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Reviews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提出了一个假设:Th17细胞是菌群与癌症及炎症疾病之间的桥梁。该文章总结介绍了Th17细胞在菌群的调控下,在炎症疾病(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多发性硬化)及癌症(乳腺癌、卵巢癌、多发性骨髓瘤)中可能发挥的各类作用机制,并认为,可能存在相似的调控机制,促进了肠道Th17细胞的扩增及其向炎症或肿瘤部位的迁移,并促进疾病的发生发展。

 

饮食、营养与患癌风险(综述)

British Medical Journal[IF:27.604]

① 肥胖和酒精增加多癌种患病风险,是造成全球癌症总负担最重要的营养因素;② 加工肉增加患结直肠癌风险,红肉或增加其风险,膳食纤维、奶制品和钙或降低其风险;③ 含诱变剂的食物可引发癌症,中式咸鱼增加鼻咽癌风险;④ 黄曲霉毒污染的食物增加肝癌风险,吸烟增加食管/肺/结直肠癌风险;⑤ 水果、蔬菜与癌症风险的相关性尚不明确,或具有保护作用,摄入过少或增加风险。⑥ 未来需改进研究手段、利用大数据系统分析,寻找营养与患癌的因果关系。

Diet, nutrition, and cancer risk: what do we know and what is the way forward?

03-05, doi: 10.1136/bmj.m511

【主编评语】最新发表在British Medical Journal的综述总结了饮食、营养因素与患癌风险之间的关系。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得出结论:肥胖和酒精增加多种癌症的发病风险。在2018年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的报告中,水果和蔬菜都没有与任何癌症风险相关的铁证。高剂量维生素或矿物质补充剂或增加患癌风险,不能预防癌症。一项系统回顾显示,身高每增加5厘米,罹患前列腺癌的风险增加4%,罹患恶性黑色素瘤的风险增加12%。

 

足够的维生素D及镁摄入或降低结直肠癌患者的全因死亡率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IF:6.568]

① 纳入来自2个前瞻性队列的1169名I-III期结直肠癌患者,测量血清25(OH)D3的浓度,并评估镁、钙的摄入情况;② 血清25(OH)D3浓度、镁摄入、钙摄入、血清25(OH)D3浓度与镁摄入的互作、血清25(OH)D3浓度与钙摄入的互作均与结直肠癌复发无显著关联;③ 血清25(OH)D3浓度与全因死亡率呈负相关,镁摄入(而非钙摄入)与全因死亡率呈负相关;④ 较高的血清25(OH)D3浓度及较高的镁摄入与较低的全因死亡率相关。

Vitamin D, magnesium, calcium, and their interaction in relation to colorectal cancer recurrence and all-cause mortality

03-19, doi: 10.1093/ajcn/nqaa049

【主编评语】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在超过1000名I-III期结直肠癌患者中,发现维生素D水平、钙摄入及镁摄入均与结直肠癌复发无显著关联,但较高的维生素D水平及较高的镁摄入与较低的全因死亡率相关。

 

抑制肠道细菌的β-葡糖醛酸酶活性可提升伊立替康的疗效

PNAS[IF:9.58]

① 单剂量的伊立替康可增加肠道细菌的β-葡糖醛酸酶的活性,并抑制肠道上皮细胞的增殖;② 单剂量的β-葡糖醛酸酶抑制剂可在伊立替康诱导的肠道上皮损伤中起保护作用;③ 在免疫缺陷小鼠中,β-葡糖醛酸酶抑制剂可抑制伊立替康诱导的肠杆菌科增加;④ 在C3Tag乳腺癌小鼠模型中,相比于单独使用伊立替康,β-葡糖醛酸酶抑制剂联用可延长小鼠的生存期,缓解肠道损伤,不改变肠道菌群组成,并显著降低肿瘤体积。

Targeted inhibition of gut bacterial β-glucuronidase activity enhances anticancer drug efficacy

03-13, doi: 10.1073/pnas.1918095117

【主编评语】伊立替康可用于多种实体瘤的治疗,但肠道细菌的β-葡糖醛酸酶对伊立替康的代谢可能造成炎症的胃肠道毒性。来自PNA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相比于单独使用伊立替康,将β-葡糖醛酸酶与伊立替康联用,可在乳腺癌小鼠模型中显著延长生存期、缓解伊立替康造成的肠道损伤并显著降低肿瘤体积,且不会引发肠道菌群组成的变化。

 

国内团队:血清胆固醇水平助力肝癌治疗

Gastroenterology[IF:19.233]

① 小鼠血清胆固醇水平增高,抑制肝癌(HCC)发生、发展和转移;② 高血清胆固醇水平小鼠的肝肿瘤中自然杀伤(NK)细胞数量增高,NK细胞对于HCC抑制是不可或缺的;③ 高血清胆固醇水平增强NK细胞的肝癌细胞毒性,提高NK细胞活化受体(NCR1和NKG2D)、效应器功能标志物(颗粒酶B和穿孔蛋白)、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表达;④ 上述这些NK细胞又促进胆固醇积累、脂筏形成和免疫信号激活;⑤ 血清胆固醇水平与NK细胞数量、细胞毒性及抗肝癌能力相关。

High Serum Levels of Cholesterol Increase Anti-tumor Functions of Nature Killer Cells and Reduce Growth of Liver Tumors in Mice

01-20, doi: 10.1053/j.gastro.2020.01.028

【主编评语】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王红阳和付静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宁光团队等,近期在Gastroenterology发表文章。研究以C57BL/6J小鼠为基本实验模型,采用不同的方式(高胆固醇膳食和基因敲除小鼠等)增加小鼠血清胆固醇水平,并评价由此带来的肝细胞癌(HCC)的抑制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高血清胆固醇通过增加NK细胞来抑制HCC的发生与发展。这一发现为HCC的治疗提供思路。

 

BMJ:膳食脂肪及碳水化合物对心血管疾病及全因死亡率的影响

British Medical Journal[IF:27.604]

① 纳入195658名受试者,通过问卷评估饮食情况;② 在平均10.6年的随访期间,4780名受试者死亡,947名及9776名受试者分别经历了致命及非致命的CVD时间;③ 碳水化合物摄入与全因死亡率呈非线性关关联,当其占总摄取能量的20-50%时两者之间无显著关联,当其占总摄取能量的50-70%时两者之间呈正相关;④ 类似关联存在于糖(而非淀粉或纤维)摄入与全因死亡率之间;⑤ 单不饱和脂肪的高摄入、多不饱和脂肪及饱和脂肪的低摄入与较低的全因死亡率相关。

Associations of fat and carbohydrate intake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mortality: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UK Biobank participants

03-18, doi: 10.1136/bmj.m688

【主编评语】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纳入了来自英国生物银行中的近20万名受试者,进行了平均超过10年的随访,发现碳水化合物及脂肪的摄入与全因死亡率相关。其中,在高碳水化合物摄入者中,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与全因死亡风险呈正相关;而摄入更多的单不饱和脂肪、较少的多不饱和脂肪及饱和脂肪与全因死亡风险呈负相关。许多宏量营养素与健康结局的关联是非线性的,应在考虑现有摄入量的情况下进行制定饮食建议。

 

饱和脂肪vs游离糖,哪个对肝脏脂肪和餐后血糖的危害更大

Diabetes Care[IF:15.27]

① 纳入16名超重男性,进行连续4周饮食干预;② 相比游离糖膳食(SUGAR)组,饱和脂肪膳食(SFA)组肝内三酰甘油含量显著增加,平均增加39.0±10.0%;③ 并且,SFA组对标准化测试餐的餐后血糖和胰岛素反应更为强烈;④ 两组参与者的全身脂肪氧化、脂肪分解和肝脂从头合成相似,但SUGAR组血浆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和非HDL胆固醇、空腹β-羟基丁酸浓度显著降低;⑤ 在不减重的情况下,富含SFA的饮食比富含SUGAR的饮食对代谢健康危害更大。

Intrahepatic Fat and Postprandial Glycemia Increase After Consumption of a Diet Enriched in Saturated Fat Compared With Free Sugars

03-12, doi: 10.2337/dc19-2331

【主编评语】发表在Diabetes Care上的人群膳食干预文章。研究分别采用富含游离糖膳食和富含饱和脂肪膳食对超重人群进行干预。结果显示,高饱和脂肪膳食对餐后血糖、肝脏脂肪等影响更强烈,对机体健康的危害也更大。

 

大连工业大学:食品添加剂与肠道菌群(综述)

Trends i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IF:8.519]

① 体外和动物实验表明,人工甜味剂或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和葡萄糖代谢受损;② 乳化剂可改变肠道菌群,增加其穿透黏液层的能力,影响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信号通路,诱导肠道炎症和代谢紊乱;③ 化学防腐剂可降低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梭状芽孢杆菌丰度,增加变形杆菌丰度;④ 精油可抑制肠道病原体生长,促进益生菌生长;⑤ 着色剂二氧化钛和酸度调节剂或可改变肠道菌群;⑥ 需进一步研究食品添加剂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其与代谢和免疫功能变化的关系。

Impact of food additives on the com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gut microbiota: A review

03-14, doi: 10.1016/j.tifs.2020.03.006

【主编评语】大连工业大学朱蓓薇和Xia Xiaodong团队研究成果。文章系统综述了人工甜味剂、乳化剂、化学防腐剂、以及精油、着色剂等常见食品添加剂与肠道菌群的关系。通过体外模拟、动物实验以及人群临床研究结果均显示,不同的食品添加剂可能影响肠道菌群,进而影响人体健康。鉴于实验模型研究的局限性,食品添加剂的对菌群、机体代谢、以及进而对健康的长期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首都医科大学:PM2.5和高脂饮食的协同暴露加重心肌纤维化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IF:7.65]

① 相比单暴露,小鼠同时暴露于细颗粒物(PM2.5)和高脂饮食(HFD),严重影响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并伴有肌原纤维紊乱和心肌梗死;② 同时暴露于PM2.5和HFD,心脏组织中氧化损伤增强,α-SMA面积百分比增高;③ PM2.5上调心肌纤维化相关特异性标志物表达,包括胶原蛋白I和III、TGF-β1、p-Smad3和总Smad3,HFD可增强此效应;④ PM2.5和棕榈酸增加细胞内活性氧生成,激活心肌细胞中TGF-β1/Smad3信号通路,该作用可被n-乙酰半胱氨酸有效抑制。

Combined exposure of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and high-fat diet aggravate the cardiac fibrosis in C57BL/6J mice

01-30, doi: 10.1016/j.jhazmat.2020.122203

【主编评语】首都医科大学孙志伟和段军超团队研究成果。文章主要探究了PM2.5和高脂膳食的双重效力对小鼠心肌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相较于单暴露,两者的同时暴露对心肌的危害具有协同作用。PM2.5和高脂膳食可能通过激活TGF-β1/Smad3信号通路使心肌纤维化进一步加重。

 

纤维助力糖尿病管理

PLoS Medicine[IF:11.048]

① 纳入两个多国队列,包括8300名患有1型或2型糖尿病且平均持续8.8年的成年人,和42项试验,包括1789名患有糖尿病前期、1型或2型糖尿病的成年人;② 平均每日纤维摄入量35g与19g相比,每1000名参与者死亡人数减少14例,具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③ 与低纤维饮食相比,增加纤维摄入量可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胰岛素、胰岛素稳态模型评估指数(HOMA IR)、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体重、身高体重指数(BMI)和C反应蛋白。

Dietary fibre and whole grains in diabetes management: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es

03-06, doi: 10.1371/journal.pmed.1003053

【主编评语】高纤维膳食是糖尿病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它可以帮助控制血糖、血脂、体重、炎症以及过早死亡率。纤维素干预糖尿病的这种效力,目前还并没有限定纤维素种类以及糖尿病类型。但是其对纤维素对血糖的控制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基于这些研究发现,文章推荐每日纤维素的摄入量在15-35g比较合适。

 

膳食纤维如何帮助预防肠炎?

Gut Microbes[IF:7.823]

① 基于AIN-93G的配方分别给两组小鼠饲喂高膳食纤维(HCD)饮食和低膳食纤维饮食(LCD)3个月;② LCD组小鼠结肠隐窝萎缩,杯状细胞耗竭,与免疫系统相关的基因表达较高;③ HCD对糖硫酸钠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有保护作用,而LCD可加重肠道炎症,抗生素可消除这些影响;④ LCD组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不变,颤菌丰度升高,AKK菌丰度降低;⑤ 膳食纤维对短链脂肪酸水平无影响;⑥ 口服AKK菌可增加LCD小鼠的隐窝长度、杯状细胞数量,改善结肠炎。

Dietary cellulose prevents gut inflammation by modulating lipid metabolism and gut microbiota

03-05, doi: 10.1080/19490976.2020.1730149

【主编评语】文章对比了高纤维(HCD)和低纤维(LCD)膳食条件下,小鼠肠道生理状态和肠道菌群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与HCD相比,LCD组的小鼠出现结肠隐窝萎缩,杯状细胞耗竭等病理状态,肠道炎症增加。抗生素的处理实验验证了菌群在此过程中的贡献。虽然两组的菌群多样性相当,但是HCD组小鼠的AKK菌丰度较高,可能作为优势菌群参与纤维对肠炎的调节。

 

多吃鱼或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风险(综述)

Advances in Nutrition[IF:7.24]

① 共纳入34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的荟萃分析,汇总了从298项主要前瞻性队列研究中获得的40种不同结局的相对风险,用来评估鱼类摄入与慢性病风险之间的关联;② 中等质量的证据表明,每日鱼类摄入量每增加100g,与全因死亡率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降低相关,并与冠心病、心肌梗塞、中风、心力衰竭、抑郁症和肝癌的发病风险降低相关;③ 鱼类摄入与大多数部位的癌症没有明显的关联,证据的质量被评为低和非常低。

Fish Consumption and the Risk of Chronic Disease: An Umbrella Review of Meta-Analyses of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03-24, doi: 10.1093/advances/nmaa029

【主编评语】鱼类是膳食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EPA和DHA的主要来源,被认为是保护心血管最好的食物之一。Advances in Nutrition 近期发表了一篇前瞻性队列研究荟萃分析的伞状回顾,针对鱼类摄入与慢性病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中等质量的证据表明,鱼类摄入与较低的总死亡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以及较低的心血管疾病、抑郁症和肝癌发病风险相关,可被视为健康的动物性蛋白质饮食来源。对于证据质量被评为低和非常低的结果(如和大多数癌症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探究,同时应考虑鱼的种类、烹调方式、地理位置、家族病史及所有潜在混杂因素的影响。

 

调节肠道菌群,能改善NAFLD吗?(综述)

Gastroenterology[IF:19.233]

① 肠道菌群通过肠-肝轴可促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生;② NAFLD患者的肠道菌群组成改变,肠杆菌科等变形菌增多,菌群特征或能作为诊断标志物;③ 肠道菌群失调伴随肠道通透性升高、细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菌群产生的LPS激活TLR4/NLRP3炎性小体途径,从而增加肝脏脂肪和炎症;④ 益生菌、Akk菌等下一代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制剂、粪菌移植、多酚、特定饮食和运动等干预方法,或能通过多种机制调节肠道菌群来改善NAFLD。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modulating gut microbiota to improve severity?

02-07, doi: 10.1053/j.gastro.2020.01.049

【主编评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越来越普遍,Gastroenterology近期发表的综述,总结了目前对肠道菌群在NAFLD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调节菌群以改善NAFLD的潜在干预疗法,值得专业人士关注。

 

NEJM: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或降低慢性肝炎患者的肝癌风险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IF:70.67]

① 纳入50275名无阿司匹林(AP)服用史的慢性乙肝或丙肝患者,平均随访7.9年,14205名开始连续服用低剂量AP 90次或以上;② 服用AP者与未服用AP者的肝细胞癌累积发病率分别为4.0%及8.3%,校正后风险比(AHR)为0.69;③ 服用AP与肝细胞癌发病率的关联依赖于持续时间,相比于服用3月-1年,服用1-3年、3-5年和大于5年的AHR分别为0.90、0.66和0.57;④ 服用AP者与未服用AP者的10年肝相关死亡率分别为11.0%及17.9%,AHR为0.73。

Association of Aspirin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Liver-Related Mortality

03-12, doi: 10.1056/NEJMoa1912035

【主编评语】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5万多名慢性乙肝或丙肝患者进行平均7.9年的随访,发现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与较低肝细胞癌发病率相关,且服用时间越长,肝细胞癌发病率越低。另外,服用阿司匹林还与较低的肝相关死亡率相关。同时,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并未显著增加胃肠道出血的风险。

 

华西医院团队:超40万人数据揭示抗生素使用与结直肠癌风险的关联

Gut[IF:17.943]

① 纳入5项病例-对照研究(共412450名受试者)进行荟萃分析,发现总体而言,抗生素使用与结直肠癌风险无显著关联;② 对不同类型的抗生素进行分析,发现使用青霉素及抗厌氧菌抗生素,分别与结直肠癌风险增加18%及49%相关;③ 单独分析结肠癌及直肠癌,发现抗生素使用与结肠癌风险增加相关,但与直肠癌风险降低相关;④ 抗生素处方次数在5次以上的受试者的结直肠癌风险显著高于抗生素处方次数少于5次的受试者。

Antibiotic use and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 a meta-analysis of 412 450 participants

02-12, doi: 10.1136/gutjnl-2020-320826

【主编评语】不同研究对抗生素使用与结直肠癌风险的关联的报道并不一致。先前的一项研究在166057名受试者中发现,抗生素使用与结肠癌风险增加、直肠癌风险降低相关。另一项研究发现,15年以内的抗生素使用与结直肠癌风险增加相关。来自华西医院的伍晓汀团队在Gut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对超过涉及412450名受试者的5项病例-对照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发现与先前的一项研究类似,抗生素使用与结肠癌风险增加相关,但与直肠癌风险降低相关。另外,不同抗生素类型与结直肠癌风险的关联也有所差异,而抗生素使用次数越多,结直肠癌风险越高。

 

婴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增加1型糖尿病风险

Diabetes Care[IF:15.27]

① 研究纳入近80万瑞典单生儿童,平均跟踪随访4年后,共有1297例1型糖尿病(T1D)发生;② 1岁内使用过抗生素的婴儿,患T1D的风险增加19%,如果是经剖腹产出生,该风险更大;③ 上述过程中,抗生素主要来自于治疗急性中耳炎及呼吸道感染时的暴露;④ 母亲孕期使用抗生素也与后代T1D风险上升15%相关;⑤ 抛开数据显著性,同胞分析研究结果同样支持上述结论;⑥ 1岁以内的抗生素使用与T1D风险增加有关,且这种关联性可能会持续到10岁。

Early Childhood Antibiotic Treatment for Otitis Media and Oth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s Associated With Risk of Type 1 Diabetes: A Nationwide Register-Based Study With Sibling Analysis

03-04, doi: 10.2337/dc19-1162

【主编评语】研究以瑞典的婴幼儿为对象,探究其抗生素的使用与1型糖尿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婴儿1岁以内,为了治疗中耳炎和呼吸道感染而进行的抗生素暴露,可能增加婴幼儿患1型糖尿病风险,且这种相关性可能会一直持续到婴幼儿10岁。对于剖腹产出生的婴儿,两者的这种关联性显著。

 

Nature重磅综述:用食疗辅助癌症治疗

Nature[IF:43.07]

① 饮食调整引起的代谢物变化,或能增强抗癌药效、激活抗癌免疫、产生针对癌细胞的毒性和营养缺乏,以强化癌症治疗;② 饮食限制方法包括:间歇性禁食、限制促肿瘤的葡萄糖和果糖、限制癌细胞生长增殖所需的甲硫氨酸和丝氨酸;③ 补充组氨酸和甘露糖或能增强特定癌症治疗应答;④ 结合饮食限制和药物消耗天冬酰胺、精氨酸、胱氨酸、叶酸等营养素,或能改善某些癌症治疗效果;⑤ 谷氨酰胺和谷氨酸盐、天冬氨酸盐、丙氨酸、脂肪酸等是潜在营养靶点。

Dietary modifications for enhanced cancer therapy

03-25, doi: 10.1038/s41586-020-2124-0

【主编评语】肿瘤生长依赖于机体的营养供给,因此,调节饮食或能通过改变肿瘤微环境中的营养成分来抑制肿瘤生长。近年不少研究显示,调节饮食或能限制肿瘤独特的营养需求,改变某些针对肿瘤代谢弱点的营养素,或者增强抗癌药物的细胞毒性。用个体化的食疗来辅助增强癌症治疗的效果,正在受到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Nature最新发表的重磅综述对相关研究发现进行了系统性的回顾,非常值得专业人士学习参考。

 

让菌群吃好,可改善认知障碍

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IF:5.7]

① 小鼠补充肠道菌群可用的碳水化合物(MACs),可预防高脂肪和纤维缺乏饮食(HF-FD)诱导的认知损害;② MACs预防肠道菌群失调,提高菌群丰富度、α多样性和组成转变;③ MACs增高结肠粘液厚度和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减少内毒素血症,降低结肠和全身性炎症,并提高血清中短链脂肪酸水平;④ 在海马体中,MACs抑制神经胶质的活化和炎症,改善突触信号分子、突触超微结构及相关蛋白;⑤ 用广谱抗生素灭活菌群,可消除MACs对结肠-认知参数的改善效应。

Supplement of microbiota-accessible carbohydrates prevents neuroinflammation and cognitive decline by improving the gut microbiota-brain axis in diet-induced obese mice

03-04, doi: 10.1186/s12974-020-01760-1

【主编评语】徐州医科大学郑葵阳团队研究成果。研究采用纤维素中的菌群可用的碳水化合物(MACs)干预饲养高脂-纤维缺乏膳食的C57BL-6小鼠,结果发现,MACs提高了菌群丰富度,保护了肠道屏障,以及抑制神经炎症反应等。抗生素的使用可以导致上述效应消失,也证实了菌群在此过程中的重要调节作用。通过膳食MACs调节菌群,改善肠-脑轴交流,或是改善认知障碍的新措施。

 

姜黄素用于大肠癌防治的现状(综述)

Seminars in Cancer Biology[IF:9.658]

① 姜黄素可有效抑制结直肠癌(CRC)各发展阶段,其对CRC的治疗作用已在临床前和临床研究中得到验证;② 姜黄素可调节肠道微生物环境、保护肠道屏障功能、促进胃肠道抗炎活性、调节癌细胞自噬、靶向癌症干细胞、可做化学增敏剂、调节癌细胞表观遗传和细胞周期等;③ 多个临床试验中,姜黄素被用于预防CRC和化疗辅助,并作为潜在的天然助推器,用于开发癌症免疫治疗;④ 姜黄素在癌症防治中的局限在于其吸收度低、代谢快,导致生物利用度低。

Curcumin and Colorectal Cancer: An Update and Current Perspective On This Natural Medicine

02-20, doi: 10.1016/j.semcancer.2020.02.011

【主编评语】姜黄素提取于姜黄属植物,在印度阿育吠陀和传统中医中被用于治疗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慢性疾病。过去几十年里有大量研究表明,姜黄素作用于癌症相关关键信号通路,表现出强大的抗癌活性。最新发表在Seminars in Cancer Biology的综述介绍了姜黄素在抗结直肠癌(CRC)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展望,包括其影响的基本细胞机制、临床证据的现状、以及癌症防治中的局限等。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