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式饮食不利于抵御新冠肺炎(观点)
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IF:6.17]
① 富含饱和脂肪、糖和精制碳水化合物的西式饮食(WD)促进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并使这些人群增加罹患严重新冠肺炎和死亡的风险;② WD会激活先天免疫系统并削弱适应性免疫,导致慢性炎症并削弱宿主对病毒的抵抗力;③ 新冠肺炎引起的外周炎症可能会对那些恢复的患者产生长期影响,增加其它慢性疾病风险;④ 为了减少对新冠肺炎的易感性及其长期并发症,建议避免WD,并摄入充足的纤维、全谷物、不饱和脂肪和抗氧化剂来增强免疫功能。
The impact of nutrition on COVID-19 susceptibility and long-term consequences
04-18, doi: 10.1016/j.bbi.2020.04.040
【主编评语】随着新冠病毒的爆发,机体免疫能力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而膳食也成为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论述了以高糖高脂为特点的西式饮食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以及可能加重新冠病毒感染后的潜在长期并发症。文章认为,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应该注重对健康食物的选择。
增强免疫力,或应适当补充微量营养素(综述)
Nutrients[IF:4.171]
① 临床数据与机制研究表明,维生素(A、B6、B12、C、D、E)、叶酸、微量元素(锌、铜、铁、硒、镁)、ω-3脂肪酸(EPA、DHA)等微量营养素对免疫系统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② 鉴于这些营养素的摄入不足普遍存在,建议适当补充以支持免疫系统的最优功能;③ 健康人每日应摄入至少200mg维生素C,病人每日应摄入1-2g;④ 对于维生素D、锌及ome-3脂肪酸,建议每日摄入量分别为2000IU、8-11mg、250mg;⑤ 公共卫生官员在提供建议时应纳入营养策略。
Optimal Nutritional Status for a Well-Functioning Immune System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Protect against Viral Infections
04-23, doi: 10.3390/nu12041181
【主编评语】新冠肺炎的爆发让人们对感染性疾病的防护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重视。微量营养素对于免疫系统发挥功能十分重要,通过营养补充来强化免疫系统,以增强机体对病毒感染的抵抗力,或可作为疫苗之外的补充策略。来自《Nutrients》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对各类微量营养素(包括维生素、叶酸、微量元素等)对免疫系统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并基于相关研究,对应该如何补充微量营养素给出了一些结论与建议。
海外华人团队: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宜少吃辣椒
Cancers[IF:6.162]
① 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联合辣椒素灌胃,共同诱导C57-Balb/c小鼠从胃炎到胃癌的进行性转变;② 处理后32周时诱发胃炎,52周时诱发胃癌(发生率50%);③ H. pylori和辣椒素加重胃组织损伤,降低抑癌基因表达,显著增加促炎细胞因子IL-6水平,降低IFN-γ水平;④ 2-二氟甲基鸟氨酸(DFMO)治疗可调节IL-6和IFN-γ表达,减少炎症,促进无病停滞的恢复,预防胃癌发生;⑤ 减少辣椒素摄入、清除H. pylori、DFMO治疗等措施可降低胃癌发病率。
Induction and Prevention of Gastric Cancer with Combined Helicobacter Pylori and Capsaicin Administration and DFMO Treatment, Respectively
03-28, doi: 10.3390/cancers12040816
【主编评语】环境、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和食用辣椒(即辣椒素),会导致胃癌风险的变化。在辣椒素暴露的早期,H. pylori感染可促进胃粘膜损伤。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Zigang Dong研究团队在《Cancers》发表最新研究,探索了H. pylori感染和辣椒素导致胃炎症和胃癌发生的机制。该研究发现H. pylori感染和辣椒素摄入通过调控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和抑癌基因表达,诱导小鼠胃炎从而诱发胃癌。使用抗炎剂2-二氟甲基鸟氨酸(DFMO)治疗减少炎症可预防胃癌发生。
Nature:胰腺癌细胞通过自噬进行免疫逃逸
Nature[IF:43.07]
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MHC-I)分子在胰腺导管腺癌(PDAC)细胞表面的表达降低,而在自噬体和溶酶体中表现出明显的定位;② 抑制自噬可恢复细胞表面MHC-I水平,提高细胞抗原递呈能力,提高抗肿瘤T细胞免疫应答,抑制肿瘤生长;③ 清除CD8+T细胞或降低细胞表面MHC-I水平可逆转抑制自噬产生的抗肿瘤效应;④ 通过遗传学或药理学(氯喹)方式抑制自噬,配合双重免疫检查点阻断(ICB)治疗(抗PD-1和抗CTLA-4抗体),可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
Autophagy promotes immune evasion of pancreatic cancer by degrading MHC-I
04-22, doi: 10.1038/s41586-020-2229-5
【主编评语】免疫逃避是癌症治疗的主要障碍,常见的逃避机制包括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MHC-I)分子的突变或杂合性缺失,从而导致抗原呈递受损,这也与免疫检查点阻断(ICB)治疗的耐药性有关。然而,在对包括ICB在内的多数治疗方法表现出耐药性的胰腺导管腺癌(PDAC)中,尽管MHC-I表达下调,但却很少发现导致MHC-I丢失的突变。最新发表在《Nature》的研究发现,PDAC细胞通过自噬途径降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MHC-I)分子的表达,阻碍PDAC细胞抗原递呈能力。而抑制自噬可通过恢复细胞表面MHC-I水平而提高细胞抗原递呈能力,抑制肿瘤生长。此外,抑制自噬还可敏化ICB(抗PD-1和抗CTLA-4抗体)治疗。
国内团队:短链脂肪酸调控IgA免疫以缓解1型糖尿病
JCI insight[IF:6.014]
① 纳入19名6-18岁的新诊断1型糖尿病患者及19名健康对照;② 1型糖尿病患者的粪便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及丁酸)浓度降低,粪便菌群结合IgA的能力增强,粪便短链脂肪酸浓度与IgA结合细菌的水平负相关;③ 无菌NOD小鼠中,移植1型糖尿病患者的菌群可增加肠道通透性,改变IgA应答并诱导促炎T细胞应答;④ 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及丁酸)可调节肠道菌群介导的IgA应答;⑤ 长期乙酸处理可减少细菌与IgA的结合,抑制生发中心B细胞形成并缓解胰岛炎。
Gut microbial metabolites alter IgA immunity in type 1 diabetes
04-16, doi: 10.1172/jci.insight.135718
【主编评语】来自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周智广团队与国外研究者合作在JCI insight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新发1型糖尿病的未成年患者中,肠道菌群产生的短链脂肪酸(主要是乙酸、丙酸和丁酸)减少,且菌群介导的IgA免疫应答发生变化。而在非肥胖糖尿病(NOD)小鼠模型中,短链脂肪酸可调控IgA应答,并缓解胰岛炎。
鼠李糖乳杆菌JB-1通过调节Treg发挥抗焦虑及抗抑郁作用
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IF:6.17]
① 口服4周鼠李糖乳杆菌JB-1可在小鼠中起到抗焦虑及抗抑郁作用;② 使用CD25单抗靶向去除Treg可抑制鼠李糖乳杆菌JB-1的上述作用;③ 鼠李糖乳杆菌JB-1可降低小鼠的Ly6C高表达单核细胞,而在CD25单抗处理后的小鼠中,鼠李糖乳杆菌JB-1无上述作用;④ 将鼠李糖乳杆菌JB-1处理后的小鼠的CD4+ CD25+ T细胞转移给其它小鼠,可诱导产生抗焦虑及抗抑郁效应,并显著降低Ly6C高表达单核细胞。
CD4+CD25+ T Cells are Essential for Behavioral Effects of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JB-1 in Male BALB/c mice
04-08, doi: 10.1016/j.bbi.2020.04.014
【主编评语】先前的研究表明,鼠李糖乳杆菌JB-1在小鼠中具有抗焦虑及抗抑郁作用,并可诱导调节性T细胞(Treg)的产生。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Treg对于鼠李糖乳杆菌JB-1发挥抗焦虑及抗抑郁效应是必需的。
Nature子刊:靶向肠道屏障或可防治类风湿关节炎
Nature Communications[IF:11.878]
① 对比40名RA患者、41名健康对照、19名癌症患者及21名丙肝患者,发现RA患者的血清连蛋白水平显著升高;② 纵向研究结果显示,血清连蛋白水平较高者在1年内发生RA的风险更高;③ RA患者(包括新发病患者)肠道上皮细胞中的紧密连接蛋白(包括occludin与claudin-1)表达显著降低;④ 在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小鼠模型中,肠道炎症及T细胞在肠道中的累积发生于关节炎发病之前;⑤ 丁酸盐处理降低肠道通透性,或使用药物靶向抑制连蛋白可缓解CIA。
Targeting zonulin and intestinal epithelial barrier function to prevent onset of arthritis
04-24, doi: 10.1038/s41467-020-15831-7
【主编评语】肠道菌群失调与自身免疫疾病的发展相关。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发生与肠道屏障功能的受损密切相关,新发病RA患者的血清连蛋白表达增加,而肠道紧密连接蛋白表达降低。在关节炎小鼠模型中,肠道炎症发生早于关节炎的发病,而靶向肠道屏障或连蛋白(zonulin)可起到缓解关节炎的作用。该研究提示,靶向肠道屏障或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疾病的潜在策略。
BMJ:模型研究揭示,富钾盐可有效减少中国人的心血管死亡
British Medical Journal[IF:27.604]
① 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富钾盐替代(20-30%氯化钾),每年可预防约46.1万人死于心血管病,相当于中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病人数的11.0% ;② 该干预可能会导致慢性肾病患者与高钾血症相关的额外死亡人数预估值增加1.1万人;③ 富钾盐替代净效应显示每年死于心血管病的人数减少约45万人,慢性肾病患者的死亡人数减少约2.1万人;④ 在确定性灵敏度分析中,随着关键模型输入和假设的变化,净收益在总人口和慢性肾病患者中一致,避免死亡数大于额外死亡数。
Estimated population wide benefits and risks in China of lowering sodium through potassium enriched salt substitution: modelling study
04-22, doi: 10.1136/bmj.m824
【主编评语】北京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多单位合作发表在《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上的文章,通过模型化研究评估了用富钾盐替代常用食盐的全国性饮食干预对死亡率的影响,并将应限制钾摄入的慢性肾病患者也纳入模型评估。结果发现,尽管这项干预措施会增加高钾血症相关死亡,但总体上可使我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等的人数均有效降低。
国内团队:减钠盐降血压,山东政府的饮食干预效果如何?
JAMA Internal Medicine[IF:20.768]
① SMAHS干预前(2011年)及干预后(2016年),分别纳入15350名及16490名受试者分析血压和钠摄入等情况,以及分析2024名及1675名受试者的尿液样本;② 干预前,受试者的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分别为131.8 mm Hg及83.9 mm Hg;③ 干预后,受试者的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下降,分别降至130.0 mm Hg及80.8 mm Hg;④ 干预后,24小时的尿钠排放降低了25%,尿钾排放则增加了15%;⑤ 在干预后,与减少钠摄入及高血压相关的知识、态度及行为均显著提升。
Association of a Province-Wide Intervention With Salt Intake and Hypertens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2011-2016
04-27, doi: 10.1001/jamainternmed.2020.0904
【主编评语】山东省卫生部门关于钠与高血压的行动(SMASH)是一项为期5年的干预计划,旨在通过干预措施降低全省人民的盐摄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梁晓峰团队与山东大学的毕振强团队合作在《JAMA Internal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横断面研究,通过抽样调查以对比干预前(2011年)及干预后(2016年)居民的血压及尿钠/钾排放,发现这项政府干预行为可有效地减少全省居民的钠摄入量,并中等程度地降低了血压。
DASH饮食的降血压效果
Advances in Nutrition[IF:7.24]
① 纳入30项RCT(共涉及5545名受试者)进行荟萃分析,在高血压及非高血压人群中,评估DASH饮食对血压的影响;② 相比于对照饮食,无论是否患有高血压,DASH饮食均可显著降低受试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③ 亚组分析显示,相比于钠摄入量≤2400 mg/天的受试者,在钠摄入量超过2400 mg/天的人群中,DASH饮食对收缩压的降低程度更高;④ 相比于中老年受试者,在50岁以下的人群中,DASH饮食对收缩压及舒张压的降低程度更高。
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 (DASH) Diet and Blood Pressure Reduction in Adults with and without Hypertens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04-24, doi: 10.1093/advances/nmaa041
【主编评语】DASH饮食被认为可有效降低血压,但不同的RCT研究在方法学及临床结果上有较大差异。《Advances in Nutrition》上发表的一项对RCT研究的荟萃分析,总结了30项RCT(共5545名受试者)的结果,发现无论是否是高血压患者,DASH饮食均可显著降低收缩压与舒张压。在钠摄入量较高(每天超过2.4g)及中青年(50岁以下)人群中,DASH饮食的降血压效果更高。
多摄入蛋、鱼及乳制品或可预防女性的心血管疾病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IF:6.568]
① 纳入7354名40-69岁且无心血管疾病的韩国人,在12年的随访期间,共有274名发生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为3.7/1000人-年;② 基于视黄醇、维生素B2及维生素B3的摄入量定义饮食模式(DP)分数,摄入的3种营养元素越多,DP分数越高;③ 高DP分数的特征为蛋、鱼、奶及乳制品的高摄入;④ 饮食模式对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呈现出性别特异性,在女性中,最高的DP分数与心血管疾病风险显著降低相关,但在男性中无此关联。
Dietary patterns related to cardiovascular disease based on reduced rank regression analysis of healthy middle-aged Koreans: data from the community-based Korean Genome and Epidemiology Study (KoGES) cohort
04-27, doi: 10.1093/ajcn/nqaa078
【主编评语】《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对7354名韩国中老年人进行多年随访后发现,多吃蛋、鱼、奶及乳制品,与视黄醇、维生素B2及维生素B3的高摄入相关,且在女性的心血管疾病中起到显著的保护性作用。
Lancet子刊:出生后的长期饮食咨询干预,显著改善心血管健康
The Lancet Child & Adolescent Health[IF:N/A]
① 507名5个月大的婴儿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243名)每年进行2次饮食咨询干预,持续20年,并随访至受试者26岁;② 干预组摄入较低比例的饱和脂肪酸及胆固醇,对照组仅接受基础健康教育;③ 干预组的饱和脂肪平均摄入量占总能量摄入的比例略低于对照组,且达到摄入单不饱和脂肪/多不饱和脂肪>2:1的目标的比例更高;④ 干预组达到理想胆固醇水平、最佳LDL胆固醇水平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糖及胰岛素抵抗低于对照组。
Effects of 20-year infancy-onset dietary counselling on cardiometabolic risk factors in the Special Turku Coronary Risk Factor Intervention Project (STRIP): 6-year post-intervention follow-up
05-01, doi: 10.1016/S2352-4642(20)30059-6
【主编评语】《The Lancet Child & Adolescent Health》上发表的一项RCT研究,对500多名5个月大的婴儿进行饮食咨询干预(建议减少饱和脂肪酸及胆固醇的摄入),每年进行两次,持续20年,并随访6年,发现长期饮食干预可显著改善受试者在26岁时的血脂、血糖等心血管风险因素指标。
Nature:他汀类药物或能帮助改善肥胖者的肠道菌群健康
Nature[IF:43.07]
① Bact2肠型被认为是与系统性炎症相关的潜在菌群失调肠型;② 纳入欧洲BMIS队列的888人分析粪便宏基因组,发现他汀类药物对菌群组成差异的解释力最大;③ 在不使用他汀的人中,Bact2肠型与BMI正相关,瘦人中仅3.9%为该肠型,而在超重者中增至17.73%;④ Bact2肠型个体的系统性炎症水平,高于基于肥胖状态的预测;⑤ 他汀治疗与Bact2肠型比例降低相关,使用他汀的肥胖者中仅5.88%为Bact2肠型,这一规律在其他数据集和队列中也得到验证。
Statin therapy is associated with lower prevalence of gut microbiota dysbiosis
05-06, doi: 10.1038/s41586-020-2269-x
【主编评语】此前研究表明,人的肠道菌群或能根据优势细菌的种类,划分为4种肠型。其中Bact2肠型以拟杆菌属占比高、粪杆菌属占比低、微生物密度较低为特征,与系统性炎症和便溏(稀便)存在关联,是潜在的菌群失调肠型。《Nature》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欧洲BMIS队列进行了横断面相关性分析,发现Bact2肠型在肥胖人群中明显更加普遍,但在服用他汀类药物(降胆固醇药)的肥胖者中,这一比例从17.7%降到了5.9%。未来需开展随机对照试验,来检验他汀类药物对菌群的组成和健康是否具有调控作用。
北京大学: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对大鼠肝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Particle and Fibre Toxicology[IF:6.561]
① 大鼠连续90天以50mg/kg剂量口服二氧化钛纳米颗粒(TiO2 NPs)可引起轻微肝毒性,包括明显的线粒体肿胀;② TiO2 NPs导致大鼠体内29种代谢物和2种代谢途径发生了明显变化;③ 谷氨酸、谷氨酰胺和谷胱甘肽是导致能量代谢紊乱和氧化/抗氧化失衡的关键代谢物;④ 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呈剂量依赖型增高,罗伊氏乳杆菌丰度增高,Romboutsia丰度降低,导致肠道菌群代谢功能改变;⑤ 肠道菌群变化导致的脂多糖含量增加,或是后续对肝脏影响的关键因素。
Hepatotoxicity and the role of the gut-liver axis in rats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titanium dioxide nanoparticles
2019-12-27, doi: 10.1186/s12989-019-0332-2
【主编评语】二氧化钛(TiO2)作为一种传统的常用颜料,常用于油漆、化妆品、防晒霜、食品、药物、牙膏、口香糖等。且由于其优异的光催化活性,二氧化钛纳米颗粒(TiO2 NPs)也被广泛用于自清洁表面和水/大气净化,使得TiO2 NPs很容易进入环境及人体。目前口服TiO2 NPs造成的健康风险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发表在《Particle and Fibre Toxicology》上的一项大鼠研究表明,口服TiO2 NPs可导致肝脏代谢异常和肠道菌群失衡,其中肝脏能量相关的代谢紊乱和氧化/抗氧化失衡以及肠道菌群失衡导致的脂多糖含量增加可能是肝脏损伤的主要原因。该研究提示人们应注意饮食和环境暴露于TiO2 NPs引起的肝损伤和肠道菌群紊乱的健康危害。
Science重磅综述:菌群分子对早期免疫发育的超强影响
Science[IF:41.037]
① 孕期母体的菌群分子(如LPS)及菌群代谢物(类维生素A、SCFA、次级胆汁酸等),穿过母体的3道屏障(肠道、肝脏解毒、胎盘)后可直接接触胎儿;② 这些微生物分子通过作用于TLR、GPCR、AhR、FXR等多种受体等机制,影响胎儿的免疫系统发育;③ 出生后,母乳及其中的微生物代谢物进一步塑造新生儿的菌群和免疫;④ 新生儿的先天免疫系统与快速增长的共生菌群相互作用,促进长期共生;⑤ 断奶后,来自菌群和食物的新抗原刺激适应性免疫不断成熟。
Microbial–host molecular exchange and its functional consequences in early mammalian life
05-08, doi: 10.1126/science.aba0478
【主编评语】这是《Science》最新发布的“生命早期免疫学”专题中的一篇重磅综述,重点阐述了在从胎儿发育到断奶的生命早期阶段中,菌群分子和代谢产物对免疫发育的影响,值得学习参考。
Science特别关注:微生物组学给精神疾病带来新希望(新闻)
Science[IF:41.037]
① 菌群-肠-脑轴的证据积累促使人们从微生物组中挖掘治疗大脑疾病的药物;② 肠道菌群可通过多种机制直接和间接影响神经系统:通过血液输送菌群产物到大脑,经肠道neuropod细胞作用于迷走神经,激活肠内分泌细胞产生激素和神经递质5-羟色胺,影响免疫细胞和炎症;③ 有公司在研发基于产GABA肠道菌的微生物疗法,将在失眠和IBS患者中开展试验;④ 人们对治疗大脑疾病的微生物疗法寄予厚望,但该领域目前仍面临因果性和个体化治疗等科学问题。
Meet the psychobiome
05-08, doi: 10.1126/science.368.6491.570
【主编评语】对于神经精神疾病患者来说,目前的药物存在效果有限和不良副作用等缺陷。随着菌群-肠-脑轴的研究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精神益生菌(psychobiotics)等基于微生物的疗法或许是一种有前途的新兴疗法。《Science》最新发表的一篇新闻文章,围绕美国Holobiome公司的研发情况,对该领域的基础研究和产业转化进展进行了报道,不妨一读。
菌群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可促进小鼠的中风后恢复
Circulation Research[IF:15.862]
① 在18-20月龄的老龄雄性小鼠中,通过大脑中动脉闭塞诱导缺血性中风;② 将年轻小鼠(2-3月龄)及老龄小鼠(18-20月龄)的粪便分别移植给中风后小鼠;③ 中风14天后,移植年轻小鼠的粪便可显著减少中风后小鼠的行为障碍,并降低脑及肠道炎症;④ 年轻小鼠的粪便移植物中含有更高水平的短链脂肪酸;⑤ 选择性地移植4种短链脂肪酸产生菌,可显著缓解中风后小鼠的神经功能缺陷及炎症,并提升肠道、脑及血浆中的短链脂肪酸浓度。
Gut Microbiota-Derived Short-Chain Fatty Acids Promote Post-Stroke Recovery in Aged Mice
05-01, doi: 10.1161/CIRCRESAHA.119.316448
【主编评语】近期的一些研究表明,老年人的中风后结局可能受到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Circulation Research》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中风小鼠模型中,选择性地移植短链脂肪酸产生菌,可显著改善小鼠中风后的神经功能及炎症,提示调节肠道菌群或对中风患者的恢复有益。
吉林大学:短链脂肪酸或可治疗细菌性乳腺炎
ISME Journal[IF:9.493]
① 比较正常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小鼠(抗生素处理)和粪菌移植(FMT)小鼠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乳腺炎后的生理变化;② 肠道菌群失调小鼠血乳屏障通透性增加,乳腺炎加重,FMT可逆转这些变化;③ 菌群失调小鼠的肠道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降低,FMT后可恢复至正常小鼠;④ 菌群失调小鼠的粪便中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异戊酸、戊酸)含量显著降低;⑤ 丙酸钠、丁酸钠以及酪丁酸梭菌通过产生丁酸可降低血乳屏障通透性,缓解乳腺炎症;
The gut microbiota contribut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induced mastitis in mice
04-27, doi: 10.1038/s41396-020-0651-1
【主编评语】乳腺炎是世界范围内奶牛养殖业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肠道菌群在全身和局部炎症性疾病如乳腺炎等的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肠道菌群对乳腺炎的调节机制尚不清楚。吉林大学张乃生团队和付云贺团队在《The ISME Journal》上发表的一篇最新论文,对肠道菌群在宿主防御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感染引起的乳腺炎中的功能及调节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肠道细菌通过产生短链脂肪酸降低血乳屏障,进而缓解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乳腺炎症,或可成为治疗细菌性乳腺炎的新方向。
肠道菌群的组成及代谢与帕金森病患者的肠道健康相关
Movement Disorders[IF:8.061]
① 纳入197名帕金森病患者及103名健康人,对粪便菌群进行测序分析,并对血清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② 无论胃肠道功能如何,帕金森病患者的粪便菌群组成显著不同于健康人;③ 患者的粪便菌群代谢功能发生显著改变,表现为碳水化合物发酵及丁酸盐合成的减少,蛋白水解及有害氨基酸代谢产物(包括对甲酚及苯乙酰谷氨酰胺)生成的增加;④ 粪便菌群组成的变化及血清蛋白水解产物的增加与患者的粪便硬度及便秘密切相关。
Microbiota Composition and Metabolism Are Associated With Gut Function in Parkinson's Disease
05-01, doi: 10.1002/mds.28052
【主编评语】《Movement Disorders》上发表的一项横断面队列研究,对比分析了帕金森病患者与健康人的肠道菌群差异,发现患者的菌群组成及代谢功能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血清中有害菌群蛋白水解产物的增加与患者的便秘症状密切相关。
哈尔滨医科大学:少吃晚餐,多吃早餐或对糖尿病患者有益
Diabetes Care[IF:15.27]
① 2003-2014年间,纳入4699名糖尿病患者,记录并计算晚餐与早餐之间摄入的能量及宏量营养素的差值;② 截止至2015年,共有913名患者死亡(269名为糖尿病相关,314名为心血管疾病相关);③ 校正潜在干扰因素后,相比于晚餐与早餐差值最小的受试者,晚餐与早餐的差值最大的受试者的糖尿病相关死亡风险更高,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风险也更高;④ 将晚餐摄入能量的5%用早餐替代,可分别降低4%及5%的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
The Association of Energy and Macronutrient Intake at Dinner Versus Breakfast With Disease-Specific and All-Cause Mortality Among People With Diabetes: The U.S.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2003–2014
04-04, doi: 10.2337/dc19-2289
【主编评语】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的李颖团队与孙长颢团队在《Diabetes Care》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对近5000名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晚餐与早餐之间摄入的能量及宏量营养素差值越大(即晚餐吃得多,早餐吃得少),糖尿病死亡风险及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越高,提示糖尿病患者在一天中所摄入能量不变的情况下,应该多吃早餐,少吃晚餐。
晚餐或应避免摄入高GI餐食
BMJ Open Diabetes Research and Care[IF:5.067]
① 纳入34名中国老年健康志愿者(平均年龄56.8±0.83岁)进行一项随机交叉试验,首先摄入测试饮食(TM)——包括高GI早餐、低GI早餐、高GI晚餐及低GI晚餐,随后摄入标准饮食(SSM),餐后3小时抽取血样进行分析;② 无论摄入的GI高低,相比于早餐TM,晚餐TM的餐后血糖显著升高;③ 无论是早餐还是晚餐,相比于低GI TM,高GI TM的餐后血糖显著升高;④ GI与进食时间对餐后血糖的影响是互相独立的。
High or low glycemic index (GI) meals at dinner results in greater postprandial glycemia compared with breakfast: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03-09, doi: 10.1136/bmjdrc-2019-001099
【主编评语】《BMJ Open Diabetes Research and Care》上发表的一项RCT研究,在健康志愿者中对比了不同进食时间及不同升糖指数(GI)餐食对餐后血糖的影响,发现晚餐后的餐后血糖总是高于早餐后,而高GI餐食后的餐后血糖总是高于低GI餐食。考虑到高GI晚餐后的餐后血糖是最高的,晚餐可能应考虑避免摄入高GI餐食,以预防2型糖尿病及相关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