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肠日报: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对大鼠肝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佩襄 肠道 1.4K+

肠道微生物.jpg

北京大学: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对大鼠肝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Particle and Fibre Toxicology[IF:6.561]

① 大鼠连续90天以50mg/kg剂量口服二氧化钛纳米颗粒(TiO2 NPs)可引起轻微肝毒性,包括明显的线粒体肿胀;② TiO2 NPs导致大鼠体内29种代谢物和2种代谢途径发生了明显变化;③ 谷氨酸、谷氨酰胺和谷胱甘肽是导致能量代谢紊乱和氧化/抗氧化失衡的关键代谢物;④ 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呈剂量依赖型增高,罗伊氏乳杆菌丰度增高,Romboutsia丰度降低,导致肠道菌群代谢功能改变;⑤ 肠道菌群变化导致的脂多糖含量增加,或是后续对肝脏影响的关键因素。

Hepatotoxicity and the role of the gut-liver axis in rats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titanium dioxide nanoparticles

2019-12-27, doi: 10.1186/s12989-019-0332-2

【主编评语】二氧化钛(TiO2)作为一种传统的常用颜料,常用于油漆、化妆品、防晒霜、食品、药物、牙膏、口香糖等。且由于其优异的光催化活性,二氧化钛纳米颗粒(TiO2 NPs)也被广泛用于自清洁表面和水/大气净化,使得TiO2 NPs很容易进入环境及人体。目前口服TiO2 NPs造成的健康风险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发表在《Particle and Fibre Toxicology》上的一项大鼠研究表明,口服TiO2 NPs可导致肝脏代谢异常和肠道菌群失衡,其中肝脏能量相关的代谢紊乱和氧化/抗氧化失衡以及肠道菌群失衡导致的脂多糖含量增加可能是肝脏损伤的主要原因。该研究提示人们应注意饮食和环境暴露于TiO2 NPs引起的肝损伤和肠道菌群紊乱的健康危害。

 

超加工食品可能缩短端粒影响寿命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IF:6.568]

① 纳入886名57~91岁的老年人进行横断面研究,每天至少吃3份超加工食品的老人,染色体端粒更容易缩短;② 校正多个潜在混杂因素后,超加工食品吃得最多的老年人染色体端粒缩短的风险几乎是超加工食品吃得最少者的2倍;③ 经常吃超加工食品的人寿命会缩短,可能与盐、饱和脂肪酸、糖的摄入较高,而纤维和微量营养素摄入较少有关;④ 经常吃超加工食品的老年人患抑郁症(活动少的人风险尤其高)、高血压、超重/肥胖和全因死亡的风险均显著增加。

Ultra-processed food consumption and the risk of short telomeres in an elderly population of the Seguimiento Universidad de Navarra (SUN) Project

04-24, doi: 10.1093/ajcn/nqaa075

【主编评语】端粒长度被认为是生理年龄的一个标志物,受氧化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本研究纳入886名57~91岁的老年人,发现超加工食品摄入多(每天3份以上)的人群,其端粒长度可能缩短。

 

地中海饮食或可降低老年黄斑病变风险

Ophthalmology[IF:7.732]

① 纳入7756名平均年龄71岁的受试者,中位随访10.2年,期间有34.0%发展成为晚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② 相比于地中海饮食依从性最低的受试者,地中海饮食依从性最高的受试者的晚期AMD、地图样萎缩及血管新生性AMD的风险均显著降低;③ 相比于鱼类摄入最少的受试者,鱼类摄入最多的受试者的晚期AMD风险显著降低;④ 地中海饮食高依从性及鱼类高摄入与晚期AMD风险降低的关联仅存在于携带了CFH保护性等位基因的受试者中。

Adherence to the Mediterranean diet and progression to late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in the Age-Related Eye Disease Studies 1 and 2

04-20, doi: 10.1016/j.ophtha.2020.04.030

【主编评语】来自《Ophthalmology》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对7000多名受试者进行了10年左右的跟踪随访,发现地中海饮食依从性越高,或者鱼类摄入越多,发展出晚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风险越低,而地中海饮食及鱼类摄入的保护性作用仅存在于携带了CFH保护性等位基因的人群中。

 

复旦大学:空气污染伤皮肤,补充鱼油或有保护作用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IF:6.714]

① 研究纳入中国上海65名健康成年人,每天服用2.5 g鱼油或安慰剂,干预持续4个月;② 全天24h平均PM2.5浓度为34.68±15.83 μg/m3;③ 与对照组相比,PM2.5浓度与干预组人群的五个皮肤炎症和氧化压力生物标志物关联性较弱,且该关联性与组间差异受特定生物标志物和滞后期影响;④ 相比于对照组,PM2.5浓度每增加10 μg/m3,干预组人群的IL-1α与羰基蛋白在0-24和0-48h的增量分别降低22.01%和41.55%;⑤ 对于其他几种生物标志物,组间差异并不显著。

Protective effects of dietary fish‐oil supplementation on skin inflammatory and oxidative stress biomarkers induced by fine particulate air pollution: A pilot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04-25, doi: 10.1111/bjd.19156

【主编评语】来自复旦大学团队的研究近期在《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发表。文章探究了膳食鱼油补充剂(含60%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PM2.5诱导的皮肤炎症和氧化压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连续4个月(2.5g/天)的膳食鱼油补充可以减少由于PM2.5浓度升高带来的白细胞介素1α(IL-1α)与羰基蛋白的增加;但对于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总抗氧化活性(TAC)和谷胱甘肽(GSH)三个生物标志物来说,并无显著组间差异。膳食鱼油补充剂可能保护PM2.5带来的皮肤损伤。

 

柑橘如何被身体消化?有哪些功能成分?(综述)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IF:6.704]

① 柑橘中含有类黄酮、膳食纤维、必需脂类、辛弗林、柠檬苦素类化合物和类胡萝卜素等功能成分;② 柑橘经口腔摄入后,绝大部分被机体转化,一些小分子化合物主要被小肠吸收,并由小肠和肝脏分泌的一期和二期酶代谢;③ 而葡萄糖苷成分只能小部分被小肠吸收,大部分进入大肠被肠道菌群代谢成不同代谢物分子;④ 柑橘中的膳食纤维也被肠道菌群发酵利用;⑤ 同时,肠道菌群也参与这些代谢物的肝肠循环以及重吸收⑥ 柑橘的体内转化与化学结构有关。

In-vivo biotransformation of citrus functional components and their effects on health

04-07, doi: 10.1080/10408398.2020.1746234

【主编评语】发表在《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上的综述性文章。研究从柑橘含有的膳食成分出发,系统论述了机体对每一种膳食成分的消化、吸收以及转化过程。机体对柑橘的利用除了胃肠的消化吸收,还需要肠道菌群的参与,尤其是对于其含有的糖苷类化合物与膳食纤维。同时,由于柑橘化学结构不同、实验模型的个体差异、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等,详细的转化过程尚不明确。食品组学(Foodomics)可能会助力其进一步研究。

 

吃什么脂肪会影响健康?百万人数据再添新证

Clinical Nutrition[IF:6.402]

① 美国前瞻性队列2.4万人随访12年的数据显示,膳食总脂肪、多不饱和脂肪(PUFA)的摄入与全因死亡率呈负相关,饱和脂肪(SFA)的摄入与死亡率增加有关;② 对29项前瞻性研究(约115万人)的荟萃分析发现:总脂肪、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PUFA与全因死亡率呈显著负相关;③ 总脂肪、MUFA和PUFA与心血管疾病、冠心病死亡并不相关,但SFA与冠心病死亡率显著相关;④ MUFA和PUFA与中风死亡率呈负相关;⑤ 膳食脂肪类型或与重要健康结果相关。

Association of types of dietary fats and all-caus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nd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 with 1,148,117 participants

04-03, doi: 10.1016/j.clnu.2020.03.028

【主编评语】文章结合了前瞻性队列研究与前瞻性研究的荟萃分析,探究不同的膳食脂肪种类与全因、病因特异性死亡率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总膳食脂肪、MUFA和PUFA与全因死亡率负相关,但与心血管疾病、冠心病死亡并不相关;而SFA摄入与冠心病显著相关。因此,膳食脂肪的数量和质量均对健康产生影响。

 

咖啡怎样影响健康?要考虑冲泡方法

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IF:5.64]

① 纳入20-79岁的约50.9万挪威人,平均跟踪时间20年,共记录46341例全因死亡,12621例心血管病(CVD)、6202例局部缺血性心脏病(IHD)以及2894例中风死亡;② 喝咖啡(过滤和非过滤)的全因死亡率比不喝咖啡或只喝非过滤咖啡的低,喝过滤咖啡的全因和CVD死亡率比喝不过滤的低;③ 喝咖啡会提高年龄在60岁以上男性CVD死亡率,而对本年龄段的女性没有太大影响;④ 每天喝1~4杯过滤咖啡的人群死亡率最低,而9杯以上咖啡带来IHD的死亡率升高。

Coffee consumption and mortality from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total mortality: Does the brewing method matter?

04-22, doi: 10.1177/2047487320914443

【主编评语】文章跟踪研究了50余万挪威人喝煮咖啡方式与死亡率的关系。调研结果表示,与死亡率呈正相关的次序为:非过滤咖啡>不喝咖啡>过滤咖啡。文章认为每天喝1-4杯过滤咖啡是适宜的。

 

Nature子刊:丁酸盐抑制CTLA-4单抗的抗癌效果

Nature Communications[IF:11.878]

① 38名接受CTLA-4单抗治疗的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中,治疗前的柔嫩梭菌群的富集与总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期正相关,治疗前的血清丁酸盐及丙酸盐浓度与总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期负相关;② 3种不同的肿瘤小鼠模型中,丁酸盐降低CTLA-4单抗的疗效;③ 小鼠中,丁酸盐抑制了CTLA-4单抗诱导的树突细胞的CD80/CD86上调及T细胞的ICOS上调,并增加了Treg的比例;④ 患者中,血液中高浓度的丁酸盐抑制了CTLA-4单抗诱导的记忆T细胞及ICOS+ CD4+ T细胞的累积。

Systemic short chain fatty acids limit antitumor effect of CTLA-4 blockade in hosts with cancer

05-01, doi: 10.1038/s41467-020-16079-x

【主编评语】多项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组成影响肿瘤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应答。《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38名接受了CTLA-4单抗治疗的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进行分析后发现,治疗前的肠道菌群组成及血清短链脂肪酸浓度与患者的临床结局相关,较高的丁酸盐浓度与较差的治疗应答相关。在肿瘤小鼠模型中,使用丁酸盐处理可降低CTLA-4单抗的抗癌疗效。

 

Cell子刊:大肠癌早期微生物变化具有潜在因果关系

Cell Host and Microbe[IF:15.753]

① 对100例林奇综合征患者的结肠活检样品进行16S RNA测序,并结合粪便菌群的基因组和转录组对结直肠癌(CRC)发生前的微生物群变化进行评估;② 结肠切除术和CRC病史对微生物组的影响最大;③ 基础腺瘤患者粪便中一群梭状芽孢杆菌消失,而脱硫弧菌在粪便和粘膜活检中富集;④ 粪便宏转录组的一个类别可适度用于预测癌前结肠腺瘤的间隔进展;⑤ 预测性转录本与鞭毛蛋白和氧化代谢微环境的改变相对应,这可能是局部CRC发病的潜在因素。

Structure of the Mucosal and Stool Microbiome in Lynch Syndrome

04-01, doi: 10.1016/j.chom.2020.03.005

【主编评语】肠道微生物群与结直肠癌(CRC)有关,但其在CRC发生之前的因果改变尚未被阐明。最新发表在《Cell Host and Microbe》的研究对CRC发生前微生物组的变化进行前瞻性评估。该研究证实,利用微生物组监测腺瘤的效果或许有限,但在结肠肿瘤中,这些早期微生物的变化存在潜在的因果关系。

 

Nature Reviews:微生态中的细菌铁载体(综述)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IF:34.648]

① 铁载体是细菌分泌的一类可扩散的次级代谢物,主要有4种化学类型,铁载体能结合环境中的铁并被细菌摄入;② 铁载体分泌在细菌个体和群落中有重要意义,能引起细菌间的合作、利用、竞争等相互作用;③ 细菌间的这些互作反过来可刺激群落成员之间的“军备竞赛”,塑造细菌间的生态依赖关系,影响细菌群落的演化和生态动态变化;④ 这些作用可影响细菌与植物和动物宿主的相互作用。

Bacterial siderophores in community and host interactions

2019-11-20, doi: 10.1038/s41579-019-0284-4

【主编评语】铁是大多数生物必需的微量元素。铁载体的分泌是细菌从环境中获取铁的一种常见途径,其在生态和进化中的作用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上发表的这篇综述,主要从生态学角度的角度,阐述了铁载体在细菌间相互作用和群落动态变化中的作用,并提出铁载体不仅是细菌间铁载体传输铁的载体,也是调节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媒介。

 

肠-甲状腺轴或影响甲状腺癌(观点)

Trends in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IF:9.777]

① 肠道菌群(GM)可能通过多种机制调控钠-碘转运蛋白(NIS)基因表达,以影响碘摄取,从而与放射性碘(RAI)难治性乳头状甲状腺癌(PTC)存在关联;② 潜在机制包括:LPS和肠病毒激活NF-kB通路,SCFA修饰表观遗传,调控硒摄取、甲状腺球蛋白积累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影响突变TP53的朊蛋白样行为等;③ 未来需对PTC和RAI难治性PTC模型以及甲状腺癌患者进行深入研究,以阐明GM与RAI难治性PTC的因果关系,确定相关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Gut Microbiome and Radioiodine-Refractory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athophysiology

04-06, doi: 10.1016/j.tem.2020.03.005

【主编评语】90%的甲状腺癌为乳头状甲状腺癌,可通过手术联合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和放射性碘治疗,而5%为放射性碘难治性乳头状甲状腺癌,常发生局部进展或转移,生存期少于5年,是癌症治疗的一个巨大挑战。《Trends in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最近发表的观点文章,为肠道菌群与放射性碘难治性乳头状甲状腺癌之间可能具有关联进行举证分析,但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影响的因果关系需要更多的研究证据。

 

Nature子刊:特定ω-6脂肪酸或是易感者的肠炎导火索

Nature Communications[IF:11.878]

① 克罗恩病患者小肠上皮细胞(IEC)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GPX4)活性受损,并存在脂质过氧化(LPO)的迹象;② 在GPX4活性降低的IEC中,PUFA(尤其是AA)可诱导铁死亡控制的细胞因子(IL-6、CXCL1)释放,受铁的可用度、LPO和Acsl4(编码细胞铁死亡的关键酶)的调控;③ 在IEC为Gpx4+/-的小鼠中,PUFA可诱发IEC中的LPO和局灶性肉芽肿样嗜中性粒细胞性肠炎,补充α-生育酚(LPO清除剂)有缓解作用;④ PUFA是GPX4限制性黏膜炎症的诱因。

Dietary lipids fuel GPX4-restricted enteritis resembling Crohn’s disease

04-14, doi: 10.1038/s41467-020-15646-6

【主编评语】西式饮食富含ω-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尤其花生四烯酸(AA),可增加炎症性肠病风险,但背后的机制尚不清晰。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项研究表明,饮食中的PUFA(尤其是AA)可以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GPX4)缺陷型小鼠中,引发类似克罗恩病的肠炎症状。研究者认为,GPX4可能通过抑制PUFA诱导的脂质过氧化,来限制肠上皮释放细胞因子和肠道炎症。这些发现说明,西式饮食中富含的ω-6 PUFA或是GPX4缺陷个体发生肠道炎症的诱因。

 

Nature Reviews:抗抑郁药治疗IBD的前景(观点)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IF:23.57]

① IBD治疗药物(包括靶向TNF、细胞因子的生物药及非甾体类抗炎药)可改善IBD患者的抑郁及焦虑;② 抗抑郁药也可能通过改善肠-脑互作异常(DGBI)以缓解IBD患者的肠道炎症;③ 常用于DGBI的抗抑郁药有:三环类抗抑郁药(TCA),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④ 未来抗抑郁药在IBD中的应用可能有:控制心理并发症、控制肠道并发症、减少慢性疼痛、提高睡眠质量、减轻炎症。

Antidepressants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02-18, doi: 10.1038/s41575-019-0259-y

【主编评语】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肠-脑轴在慢性胃肠道疾病中的作用,抗抑郁药物可能在治疗心理疾病的同时对胃肠道症状有改善作用。《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上发表的一篇Perspective文章,总结了现有抗抑郁药物的作用机制,列举了可能用于IBD治疗的抗抑郁药物,并展望了未来抗抑郁药物在治疗IBD中的潜在应用。

 

不同方法补铁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IF:6.333]

① 膳食铁、静脉输注铁和慢性输血都会增加小鼠粪便中铁含量,提高肠道中铁利用率;② 铁贮量与乳酸菌属、副拟杆菌属呈负相关,与梭状芽胞杆菌纲呈正相关;③ 铁营养状态会改变肠道菌群,影响肠道菌群的预期功能模式,且与给铁途径无关;④ 铁水平影响微生物代谢产物,如色氨酸降解代谢产物吲哚类,对肠道粘膜具有保护作用,与粪铁和血清铁水平呈明显负相关;⑤ 铁替代疗法和输血铁过载等影响铁状态的临床干预,将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进而影响健康。

Transfusional iron overload and intravenous iron infusions modify the mouse gut microbiota similarly to dietary iron

2019-09-24, doi: 10.1038/s41522-019-0097-2

【主编评语】铁元素对机体和肠道菌群都很重要。文章比较了膳食铁、静脉输注铁和慢性输血三种方式对机体铁的补充和利用情况。研究结果显示,三种方式均能增加小鼠粪便中铁含量,提高肠道中铁利用率。文章认为,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临床干预铁的状态可以干预机体肠道菌群相关的代谢。

 

紫外线可调节人肠道菌群组成,促进维生素D合成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IF:4.259]

① 21名受试者按是否服用维生素D分为服用组(VDS+)和未服用组(VDS-),VDS+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含量显著高于VDS-组;② 紫外线(UVB)照射可增加两组血清25(OH)D含量,增加幅度与起始25(OH)D浓度负相关;③ UVB照射可增加VDS-组肠道菌群多样性至VDS+组水平,而对VDS+组无影响;④ UVB照射使VDS-组厚壁菌门、变形菌门丰度增加,拟杆菌门丰度降低;⑤ 毛螺菌科的毛螺菌属(Lachnospira) 和Fusicatenibacter属与血清25(OH)D浓度正相关。

Skin Exposure to Narrow Band Ultraviolet (UVB) Light Modulates the Human Intestinal Microbiome

2019-10-24, doi: 10.3389/fmicb.2019.02410

【主编评语】肠道菌群在人类健康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许多研究集中在影响其微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因素上,如饮食、年龄、性别、生活阶段、行为、种族、疾病等,并发现了它们之间强有力的联系。然而,关于微生物组影响因素的某些方面仍有待于探索。发表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上的一项研究显示,皮肤暴露在窄波紫外线下可调节维生素D缺乏人群的肠道菌群,并促进维生素D的前体25-羟基维生素D合成。该研究表明,与阳光照射有关的人类生活方式应被视为调节肠道菌群的一种因素,指出了一种新的健康和疾病相关的皮肤-肠轴的存在。

 

NEJM:特定益生菌可有效预防细菌性阴道病复发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IF:70.67]

① 一项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中,经甲硝唑阴道凝胶治疗的细菌性阴道病患者,接受卷曲乳杆菌CTV-05(Lactin-V)(152人)或安慰剂(76人)干预11周;② 12周时,两组中分别有30%和45%的受试者细菌性阴道病复发,风险比为0.66;③ 24周时,Lactin-V组的复发风险依然低于安慰剂组(风险比0.73);④ 79%的Lactin-V组受试者中能检测到卷曲乳杆菌CTV-05;⑤ 两组间不良事件无显著差别;⑥ 甲硝唑阴道凝胶治疗后使用Lactin-V,能显著降低细菌性阴道病的复发率。

Randomized Trial of Lactin-V to Prevent Recurrence of Bacterial Vaginosis

05-14, doi: 10.1056/NEJMoa1915254

【主编评语】细菌性阴道病可影响15-50%的育龄女性,抗生素治疗后常易复发,迫切需要新的有效疗法。《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最新发表的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2b期临床试验,在228名接受过甲硝唑阴道凝胶治疗的细菌性阴道病患者中,评估了经阴道施用卷曲乳杆菌CTV-05(Lactin-V)预防细菌性阴道病复发的效果。结果表明,经过11周的干预,Lactin-V能有效降低复发率。这应该是继2018年11月两项益生菌临床试验折戟后(https://www.mr-gut.cn/papers/read/1056589205)(https://www.mr-gut.cn/papers/read/1066139915),再次登上NEJM的益生菌临床研究。

 

表观遗传学:益生菌研究的新前沿(观点)

Trends in Microbiology[IF:11.974]

① 目前的测序技术使得对细菌表观遗传进行全基因组研究成为可能;② 对致病菌的表观遗传研究表明,DNA修饰对于参与菌毛和孢子形成等重要功能的基因表达有重要影响;③ 益生菌也有相似的表观遗传系统,有可能也调控关键的细菌功能,影响益生菌群落在不同表型间的相变(phase variation,可逆的双稳态),其表型结果可能受菌群、宿主、工业化生产和益生菌种类等因素的共同影响;④ 益生菌也可能通过产生特定代谢物来影响宿主的表观遗传。

Epigenetics: A New Frontier in Probiotic Research

05-11, doi: 10.1016/j.tim.2020.04.008

【主编评语】《Trends in Microbiology》发表的这篇观点性综述文章,介绍了细菌中参与调节重要功能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机制,认为同样的机制也存在于益生菌中。作者提出,应结合基因组和宏表观遗传学数据进行研究,以更好地了解益生菌的作用方式、与微生物组的关系和对消费者的影响。

 

益生菌研究中,影响减肥结果的是宿主因素还是菌群因素?

Gut[IF:17.943]

① 一项随机双盲试验中,超重/肥胖者接受益生菌(含乳酸菌和双歧杆菌)或安慰剂干预6个月;② 与安慰剂组相比,益生菌组有更多人体重减轻,且体重降低得更多;③ 分析基线时的粪便样本,两组的菌群α-多样性和组成均无差异,但磺酸化胆汁酸的富集与之后的减重存在关联;④ 磺酸化胆汁酸的含量受宿主酶和微生物酶的共同影响;⑤ 在益生菌研究中,虽然肠道微生物特征或是减肥的基础,但宿主代谢功能或是预测减肥变化的更重要因素。

Identifying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outcome in probiotic studies in overweight and obese patients: host or microbiome?

04-21, doi: 10.1136/gutjnl-2020-321110

【主编评语】这是《Gut》上发表的一篇Letter,从此前一项认为肠道菌群特征能预测益生元减肥效果的研究(https://www.mr-gut.cn/papers/read/1059972457)延伸出来,介绍了一项益生菌临床试验的分析结果,发现受试者自身的胆汁酸谱特征(而非肠道菌群特征)能预测后续的减肥情况。研究者认为,相比于菌群特征,或许宿主自身的代谢功能更能预测减肥结果。

 

罗伊氏乳杆菌DSM 17938可缓解儿童功能性腹痛

Clinical Nutrition[IF:6.402]

① 纳入46名患有功能性腹痛的儿童,随机分为2组,24名每日补充10^8 CFU的罗伊氏乳杆菌DSM 17938,22名每日补充安慰剂,干预持续12周,干预结束后随访4周;② 在干预期间,相比于安慰剂组儿童,益生菌组儿童的腹痛严重程度显著减小,且未出现腹痛的天数显著增加(90天 vs. 59.5天);③ 将本研究的数据与2017年同一RCT的另一部分数据进行合并分析,在101名功能性腹痛患儿中,益生菌组儿童未出现腹痛的天数显著增加。

Lactobacillus reuteri DSM 17938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abdominal pain in children: Results of the double-blind randomized study

04-08, doi: 10.1016/j.clnu.2020.04.019

【主编评语】《Clinical Nutrition》上发表的一项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结果,发现每日补充罗伊氏乳杆菌DSM 17938,持续12周,可有效缓解儿童的功能性腹痛程度,并减少腹痛天数。

 

热灭活的鼠李糖乳杆菌IDCC 3201可缓解儿童特应性皮炎

Pediatric Allergy and Immunology[IF:4.654]

① 66名1-12岁的中度特应性皮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33名每日摄入10^10 CPU RHT3201,33名每日摄入安慰剂,持续干预12周;② 干预结束后,干预组儿童的特应性皮炎评分相比于干预前的降低值显著高于安慰剂组儿童(-13.89 vs. -8.37);③ 在患有特应性皮炎50个月以上的儿童中,干预组儿童的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及IL-31水平显著降低;④ 相比于安慰剂组,干预组未发生显著的安全性问题。

A randomized trial of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IDCC 3201 tyndallizate (RHT3201) for treating atopic dermatitis

05-04, doi: 10.1111/pai.13269

【主编评语】鼠李糖乳杆菌IDCC 3201分离自韩国母乳喂养婴儿的粪便,RHT3201是该菌株的热灭活产品。《Pediatric Allergy and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RCT研究结果,发现每日补充RHT3201,持续12周,可显著缓解中度特应性皮炎患儿的疾病评分,并降低过敏性炎症标志物的水平。

 

植物乳杆菌299v可改善运动员的缺铁状态及活力

Nutrients[IF:4.171]

① 39名非贫血但铁贮存较低(铁蛋白低于30μg/L)的健康女运动员随机分为2组;② 对照组(21名)每日补充20mg铁,益生菌组(18名)每日补充20mg铁+植物乳杆菌299v,持续干预12周;③ 干预4周后,益生菌组的铁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13.6 vs. 8.2μg/L),但差异不显著;④ 干预12周后,益生菌组的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1.5 vs. 0.82pg),但差异不显著;⑤ 益生菌可提升运动员的活力,但对运动能力没有决定性的影响。

The Effect of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299v on Iron Status and Physical Performance in Female Iron-Deficient Athlete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04-30, doi: 10.3390/nu12051279

【主编评语】铁贮存缺乏常见于女性运动员中,但口服补铁剂的吸收度太低。来自《Nutrients》上发表的一项RCT结果,在39名健康且非贫血的缺铁女运动员中发现,相比于单独补充铁元素,同时补充植物乳杆菌299v可提升铁蛋白水平及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并显著提升活力,但对于运动能力并无决定性的影响。鉴于该研究的样本量太小,需要更大型的RCT来验证益生菌对于缺铁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产前使用特定益生菌,或能预防婴儿肠绞痛

European Journal of Pediatrics[IF:2.188]

① 145名健康孕妇完成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在怀孕最后4周期间每天服用10^8CFU的罗伊氏乳杆菌LR92 DSM 26866(益生菌组)或安慰剂,评估婴儿出生后5个月内的肠绞痛情况;② 受试者和她们的婴儿的人体测量指标和婴儿喂养模式,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③ 安慰剂组的婴儿发生肠绞痛的风险是益生菌组的2.36倍;④ 肠绞痛的频率和严重性,也在益生菌组中更低,但与分娩和喂养方式无显著关联。

The efficacy of the prenatal administration of Lactobacillus reuteri LR92 DSM 26866 on the prevention of infantile colic: a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

05-05, doi: 10.1007/s00431-020-03641-4

【主编评语】伊朗的一项研究评估了产前服用罗伊氏乳杆菌LR92 DSM 26866对于预防婴儿肠绞痛的效果,结果表明该菌在降低婴儿肠绞痛风险、频率和严重程度方面,有预防效果。

 

吕加平、逄晓阳、许晓曦等:植物乳杆菌YYC-3预防小鼠结肠癌

Biomedicine and Pharmacotherapy[IF:3.743]

① 体外实验表明植物乳杆菌YYC-3具有较高的结肠癌细胞抑制活性;② 连续7周灌胃YYC-3菌悬液或YYC-3培养上清液,均能抑制APCMin/+小鼠结合高脂饮食诱导的结肠肿瘤和粘膜损伤的发生,YYC-3抗癌作用更强;③ 其机制包括调节免疫系统,下调炎性细胞因子IL-6、IL-17 F和IL-22的表达,减少炎症细胞浸润;④ YYC-3通过抑制NF-κB和Wnt信号通路的激活,恢复肠道菌群组成至与野生型小鼠菌群;⑤ YYC-3或在预防早期结直肠癌发生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Probiotic strain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YYC-3 prevents colon cancer in mice by regulating the tumour microenvironment

04-27, doi: 10.1016/j.biopha.2020.110159

【主编评语】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吕加平和逄晓阳、东北农业大学许晓曦与团队,近期在《Biomedicine and Pharmacotherapy》发表研究,揭示了植物乳杆菌YYC-3在小鼠模型中预防结肠癌的效果和机制,或有转化应用前景。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