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肠日报:二甲双胍抗大肠癌的新机制

佩襄 肠道 1.3K+

肠道微生物.jpg

Lancet子刊:如何对胃轻瘫患者进行营养干预(综述)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IF:14.789]

① 对胃轻瘫患者的营养评估应包括:病史、人体测量学、身体检查、实验室检测、食物/营养史、功能状态;② 对患者的进食建议包括:限制膳食纤维摄入、减小食物的颗粒大小、咀嚼充分、少量多餐、避免饭后仰卧、用液体食物/营养补充剂替代固体食物等;③ 患者应减少油炸/高脂食物、全谷物、豆类等的摄入,并谨慎选择乳制品、水果/蔬菜、肉类的种类;④ 对于无法通过正常进食获得足够能量的患者,应考虑进行肠内营养,推荐使用幽门后喂养。

Nutritional approaches for gastroparesis

11-01, doi: 10.1016/S2468-1253(20)30078-9

【主编评语】胃轻瘫患者通常表现出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等症状,导致食物摄入不足及营养不良。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应如何对胃轻瘫患者进行营养筛查及营养评估、对患者进食及食物选择的建议、如何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干预等。

 

怎么吃有助于保护视力?(综述)

Nutrition Reviews[IF:6.5]

① β-胡萝卜素、叶黄素/玉米黄素、鱼肉、低升糖指数(GI)饮食摄入降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风险,而绿叶蔬菜摄入与AMD风险无显著关联;② 更强的血糖控制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进展风险,低膳食纤维摄入与DR进展风险增加相关,水果蔬菜摄入与DR风险降低相关;③ 维生素C摄入降低核性白内障风险,高GI饮食与核性/皮质性白内障风险升高相关;④ 水果蔬菜摄入降低青光眼风险,咖啡因摄入、高ω-3/ω-6摄入比值增加青光眼风险。

Diet and risk of visual impairment: a review of dietary factors and risk of common causes of visual impairment

10-14, doi: 10.1093/nutrit/nuaa100

【主编评语】Nutrition Reviews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各类饮食因素如何影响视力障碍(包括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的风险。

 

哪些饮食习惯可能增加注意力缺陷/多动症风险?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 Part B, Neuropsychiatric Genetics[IF:3.387]

① 纳入17999名20-47岁的瑞典双胞胎;② 注意力不集中与海鲜、高脂饮食、高糖饮食、高蛋白饮食的摄入及不良饮食习惯呈正相关,与水果、蔬菜的摄入及健康饮食习惯呈负相关;③ 多动/冲动与海鲜、乳制品、高脂饮食、高糖饮食、高蛋白饮食的摄入及不良饮食习惯呈正相关,与水果、蔬菜的摄入呈负相关;④ 上述关联不受年龄、性别及社会经济状态的影响;⑤ 遗传因素可解释部分(20%-44%)ADHD症状与饮食习惯的关联。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symptoms and dietary habits in adulthood: A large population‐based twin study in Sweden

10-07, doi: 10.1002/ajmg.b.32825

【主编评语】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 Part B, Neuropsychiatric Genetic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近1.8万名瑞典双胞胎的饮食习惯进行分析后发现,注意力不集中及多动/冲动的表现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其中,注意力不集中与饮食的关联更为显著。另外,约20%-40%的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症状与饮食习惯的关联可被遗传因素所解释。

 

郑钜圣等:补充维生素D或无法预防2型糖尿病

PLoS Medicine[IF:10.5]

① 总结9项GWAS研究的数据进行荟萃分析,鉴定出10个遗传位点与总25(OH)D水平相关,7个位点与25(OH)D3水平相关,3个位点与C3-epi-25(OH)D3;② 对观察性研究的荟萃分析结果表明,总25(OH)D水平每升高1个标准差,T2D风险降低20%,但基于遗传因素预测的25(OH)D水平与T2D风险无显著关联;③ 在个别队列中,25(OH)D3与T2D风险负相关,而C3 epi-25(OH)D3与T2D风险正相关;④ 基于遗传因素预测的25(OH)D3和C3-epi-25(OH)D3水平与T2D风险均无因果关系。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irculating 25-hydroxyvitamin D metabolites and type 2 diabetes in European populations: A meta-analysis and Mendelian randomisation analysis

10-16, doi: 10.1371/journal.pmed.1003394

【主编评语】先前的研究表明,不同25-羟基维生素D(25(OH)D)代谢产物与2型糖尿病(T2D)的关联有所差异。PLoS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来自西湖大学郑钜圣与团队的荟萃分析研究,对观察性研究的结果进行总结后发现,与之前的研究结果相似,总25(OH)D及25(OH)D3与T2D风险呈负相关,而C3-epi-25(OH)D3与T2D呈正相关。但基于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的结果表明,总25(OH)D、25(OH)D3及C3-epi-25(OH)D3的水平均与T2D风险无显著的因果关联,提示补充维生素D可能无法降低2型糖尿病的风险。

 

2型糖尿病相关菌群受到饮食模式影响

Molecular Nutrition and Food Research[IF:5.309]

① 纳入462名摄入低脂饮食或地中海饮食的非T2D受试者,分析基线时的粪便菌群;② 中位随访60个月期间,共有107名受试者发展出T2D,这些受试者的基线粪便菌群因饮食而不同;③ 在摄入低脂饮食的受试者中,较高的Paraprevotella丰度、较低的γ-变形菌门及单形拟杆菌丰度与较高的T2D风险相关(HR=3.66);④ 在摄入地中海饮食的受试者中,较高的Saccharibacteria、β-变形菌门及普氏菌属丰度与较高的T2D风险相关(HR=4.00)。

A Diet‐Dependent Microbiota Profile Associated with Incident Type 2 Diabetes: From the CORDIOPREV Study

10-16, doi: 10.1002/mnfr.202000730

【主编评语】CORDIOPREV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旨在评估不同饮食(低脂饮食及地中海饮食)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Molecular Nutrition and Food Research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CORDIOPREV研究中的462名非2型糖尿病(T2D)受试者进行长期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5年),鉴定出了与T2D风险相关的肠道菌群变化,并发现T2D相关的菌群变化受到饮食模式的影响。

 

邓百川+印遇龙等:没食子酸如何影响肠道健康(综述)

Frontiers in Immunology[IF:5.085]

① 与其它多酚类化合物类似,GA及其衍生物的生物利用度、稳定性及可溶性较差;② 在细胞系及动物水平,GA可能通过多种机制抑制胃癌及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③ GA及其衍生物在体外表现出广谱的抗细菌、真菌及病毒的活性;④ 在体外及动物实验中,GA可抑制致病菌生长,并增加有益菌的丰度;⑤ GA可调节肠道菌群组成,并调控肠道免疫(上调Treg、下调中性粒细胞、增加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使促炎/抑炎因子水平正常化等),以抑制IBD中的炎症应答。

Impact of Gallic Acid on Gut Health: Focus on the Gut Microbiome, Immune Response, and Mechanisms of Action

09-16, doi: 10.3389/fimmu.2020.580208

【主编评语】没食子酸(GA)是一种天然存在于水果、蔬菜和草药中的多酚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癌、抗炎症、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华南农业大学的邓百川和印遇龙院士与团队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GA的物理化学特性、生物利用度、吸收及代谢,并总结了GA对胃肠道健康影响的相关研究结果,重点关注了GA对肠道菌群及免疫的调控作用。

 

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可抑制小鼠的心脏肥大及心衰

Cardiovascular Research[IF:8.168]

① 主动脉狭窄小鼠模型随机分为3组,分别摄入:高脂肪LC饮食、高蛋白LC饮食、高碳水化合物对照饮食,干预4周;② 与对照组相比,LC饮食抑制小鼠心脏病理性肥大及收缩功能障碍的发展;③ 高蛋白(而非高脂肪)LC饮食通过激活丝氨酸/苏氨酸激酶GSK-3β以抑制心脏肥大;④ 高脂肪(而非高蛋白)LC饮食对心脏GSK-3β特异性敲除小鼠的心脏也具有保护作用,通过增加小鼠心脏中的β-羟基丁酸,以抑制mTOR信号,从而抑制心肌细胞肥大。

Dietary Carbohydrates Restriction Inhibits The Development Of Cardiac Hypertrophy And Heart Failure

10-18, doi: 10.1093/cvr/cvaa298

【主编评语】Cardiovascular Research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严格限制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摄入可缓解小鼠的心脏肥大及心衰进展。其中,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LC)饮食通过激活丝氨酸/苏氨酸激酶GSK-3β,以抑制心脏肥大;而高脂肪LC饮食通过增加小鼠心脏中的酮体(β-羟基丁酸)以抑制mTOR信号,从而起到心脏保护作用。

 

补充黏蛋白O-聚糖或有助于肠道菌群健康

ISME Journal[IF:9.18]

① 从猪胃黏蛋白中分离纯化出的O-聚糖(PMG),与母乳寡糖(HMO)有相似的结构,二者对小鼠肠道菌群的组成也有相似的影响;② 给小鼠通过饮食补充PMG,有助于抗生素治疗后的菌群恢复,抑制艰难梭菌感染,减少由高脂饮食引起的肥胖,并增加肠道内的Akk菌相对丰度;③ 很多肠道共生菌中富含利用黏蛋白聚糖的基因簇,而这些基因簇在致病菌中很罕见,提示黏蛋白聚糖是肠道内宿主与菌群共生关系的关键组成部分。

Mucin-derived O-glycans supplemented to diet mitigate diverse microbiota perturbations

10-21, doi: 10.1038/s41396-020-00798-6

【主编评语】肠道分泌的黏蛋白富含O-聚糖,是很多肠道细菌的养料。ISME Journal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从猪胃黏蛋白中分离纯化的O-聚糖,能够减轻多种因素对肠道菌群的不良扰动,或能成为一种新型益生元。

 

子宫内细菌如何引起后代的神经发育问题?(综述)

Trends in Neurosciences[IF:12.891]

① 啮齿类模型动物的胎盘和子宫在解剖学上与人类不同,因此应谨慎对待动物研究结果的人类适用性;② 胎盘和子宫内是否存在微生物存有争议,但有研究表明其内存在菌群;③ 微生物可能从肠道或口腔随血液转移到子宫,或直接从阴道上升到子宫;④ 母体妊娠压力或可通过改变口腔、肠道和阴道菌群促进细菌向子宫转移,引起子宫内炎症;⑤ 子宫内炎症或导致子代神经发育不良;⑥ 以宫内菌群和炎症反应为靶点,可能改善母体妊娠压力导致的子代神经发育不良。

Intrauterine Microbiota: Missing, or the Missing Link?

2019-04-30, doi: 10.1016/j.tins.2019.03.008

【主编评语】子宫内环境作为妊娠期间母亲和发育中的胎儿之间的物质交换接口,常用于胎儿发育机制的研究。研究表明,母体产前压力和子代神经发育障碍之间存在关联。宫内环境在调节这种效应中的作用仍有待阐明。发表在Trends in Neurosciences上的一篇综述文章,讨论了表明子宫内存在微生物群落的临床前和临床证据,概述了细菌转移到宫内环境的可能机制、子宫对微生物的免疫反应以及宫内炎症对子代神经发育的影响。

 

呼吸道真菌与COPD患者的恶化及死亡相关

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IF:12.339]

① 纳入337名稳定期COPD患者、66名恶化期COPD患者及47名对照,对比分析呼吸道真菌群;② 患者的呼吸道真菌α-多样性显著高于对照,频繁恶化(每年3次以上)患者的呼吸道真菌互作更多;③ 可将患者分为2组:症状增加+酵母菌属富集、频繁恶化+高死亡率+曲霉属、青霉属、弯孢属富集+血清特异性IgE水平升高;④ 对34名恶化期COPD患者进行纵向分析,未发现呼吸道真菌群的显著变化;⑤ COPD急性恶化期间,较低的呼吸道真菌多样性与较高的2年死亡率相关。

A high-risk airway mycobiome is associated with frequent exacerbation and mortality in COPD

09-24, doi: 10.1183/13993003.02050-2020

【主编评语】呼吸道细菌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恶化及死亡相关,但真菌与COPD的关联尚未明确。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上发表的一项队列研究结果,对比分析了COPD患者(337名稳定期、66名恶化期)及健康对照(47名)的呼吸道真菌群的多样性及组成,发现呼吸道真菌群中的特定菌属与COPD的频繁恶化及高死亡率相关。而纵向研究结果显示,COPD恶化期间,较低的呼吸道真菌多样性与较高的2年死亡率相关。

 

国内团队:揭示菌群失调促进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机制

Molecular Therapy - Nucleic Acids[IF:7.032]

①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模型小鼠中,miR-122、miR-30a和miR-99b表达显著降低,而血浆、外周血单核细胞和肺组织中IL-17a表达显著增加;② COPD小鼠的支气管灌洗液中乳酸菌和拟杆菌增加;③ 纳入76名病情程度不同的COPD患者,COPD加重期患者痰中乳酸菌和莫拉菌属水平升高,痰液和血清中miR-122、miR-30a增加,血清和外周血单核细胞中IL-17a表达增加;④ PASMCS细胞中,鼠李糖乳杆菌抑制miR-122、miR-30a的表达,而两者对IL17a表达有抑制作用。

Microbiota Imbalance Contributes To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Deterioration By Enhancing Interleukin-17a Production Via MiR-122 and MiR-30a

09-23, doi: 10.1016/j.omtn.2020.09.017

【主编评语】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Ran Wang、Guanghe Fei和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Daxiong Zeng合作在Molecular Therapy - Nucleic Acids发表文章,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小鼠和病人中,出现菌群失调,miR-122和miR-30a表达显著降低,同时IL-17a的表达显著增加。进一步研究显示,菌群失调相关的miR-122和miR-30a表达下调可能通过增加IL-17a的产生而导致COPD恶化。

 

室内菌群与哮喘患者的临床表现相关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IF:10.228]

① 纳入55名严重哮喘患者,根据呼出一氧化氮水平及血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分为T2高哮喘及T2低哮喘,通过静电除尘器(EDC)收集室内菌群样本;② 相比于T2低哮喘患者,T2高哮喘患者的住所的室内菌群中,细菌的α-多样性增加,而真菌的α-多样性降低;③ 室内真菌的α-多样性与患者的呼出一氧化氮水平相关;④ 室内真菌的β-多样性与患者的2型免疫反应高低相关;⑤ 在急性恶化的患者中,唾液样本与EDC样本中共有的真菌分类群的比例显著升高。

Type 2-high asthma is associated with a specific indoor mycobiome and microbiome

09-12, doi: 10.1016/j.jaci.2020.08.035

【主编评语】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队列研究结果,对55名哮喘患者(可分为高2型免疫反应性(T2高)哮喘与低2型免疫反应性(T2低)哮喘)的住所的室内菌群进行分析,发现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室内细菌及真菌的多样性及组成相关。

 

预防帕金森病,保持肠道健康很重要(综述)

Gut[IF:19.819]

① 研究发现在帕金森病(PD)的发病机制中,胃肠道炎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之间存在双向联系;② 人群研究显示,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发生PD的风险更高;③ IBD和PD可能存在相同的遗传致病因素,如最初被确定为PD致病基因的富亮氨酸重复激酶2(LRRK2)最近发现也与IBD有关;④ 肠-脑轴、肠道菌群、自身免疫、线粒体功能和自噬是可能的联系机制;⑤ 未来或可针对潜在的生物学共性来减轻肠道炎症和改善肠道屏障,从而延缓或预防PD的发生。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nd Parkinson’s disease: common pathophysiological links

10-16, doi: 10.1136/gutjnl-2020-322429

【主编评语】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引起胃肠道或肠道炎症的慢性疾病,因为免疫系统攻击肠道中的健康组织细胞和生活在那里的有益细菌。既往的研究已经提出,肠道炎症会影响帕金森病(PD)的发展。肠道功能障碍可能是帕金森病早期症状,甚至是先于帕金森病并导致其发生的元凶。确定与帕金森病前驱阶段有关的风险因素或有助于进行疾病早期干预研究,这可能会改变或减缓疾病进展。发表在Gut上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比较了这两种疾病的异同,指出它们可能具有相同的遗传学特征和可能的生物学联系。该文章强调了通过调节和改善肠道功能来预防和缓解PD疾病的重要性。

 

健康人与帕金森病的肠道菌群差异(综述)

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IF:8.33]

① 纳入13项观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涉及904例帕金森病(PD)患者和683例对照,评估肠道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与PD的关系;② 9项研究表明,与对照相比,PD患者肠道菌群中的产丁酸菌丰度降低;③ 3项研究表明PD患者的肠道菌群α多样性升高,1项研究表明降低;④ PD与产丁酸肠道菌群的丰度有关,而与菌群α-多样性关系不大,鉴于结论是由观察性实验得出,特定细菌及代谢产物在PD进展中的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Gut microbiota differences between healthy older adults and individual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02-04, doi: 10.1016/j.neubiorev.2020.02.003

【主编评语】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对13项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肠道菌群与健康对照的差异的研究进行汇总梳理,总结了PD患者的一些肠道菌群特征。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无法改善帕金森病症状

Movement Disorders[IF:8.679]

① 67名HP阳性的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32名接受HP根除治疗,35名接受安慰剂治疗,持续1周;② 在第6、12、24、52周进行随访,评估运动功能、非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③ HP根除治疗未能显著改善12周后的患者MDS-UPDRS运动评分(主要终点);④ 第12周及第52周,HP根除治疗均未显著改善任意的运动功能、非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⑤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状态对治疗结果无影响。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in Parkinson's Disease: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09-07, doi: 10.1002/mds.28248

【主编评语】Movement Disorders上发表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对67名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HP根除治疗或安慰剂治疗,在随访12周及52周后,HP根除治疗并未显著改善患者的任何临床结局(包括运动功能、非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

 

益生菌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便秘

Neurology[IF:8.77]

① 72名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34名每日服用益生菌(来自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及肠球菌属的8个菌株组合),38名每日服用安慰剂,持续干预4周;② 干预后,益生菌组患者的每周自发排便次数增加1.0±1.2次,安慰剂组患者的每周自发排便次数减少0.3±1.0次,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③ 另外,益生菌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粪便硬度、便秘相关生活质量;④ 益生菌组患者对治疗满意的比例为65.6%,显著高于安慰剂组患者的21.6%。

Probiotics for constipation in Parkinson’s disease: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10-12, doi: 10.1212/WNL.0000000000010998

【主编评语】来自Neurology上发表的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结果,在72名帕金森病患者中,使用多菌株益生菌或安慰剂干预4周,发现益生菌可显著增加患者的自发排便次数,并改善多项便秘相关指标。

 

肠道细菌可能引起帕金森药物副作用

BMC Biology[IF:6.765]

① 肠道中的生孢梭菌可通过其脱氨基途径,将帕金森药物左旋多巴代谢为3-(3,4-二羟苯基)丙酸(DHPPA),EDU38870是起始该途径的关键氨基转移酶;② 在小鼠肠道体外模型中,DHPPA能抑制回肠的肌肉收缩、减少肠道运动;③ 使用左旋多巴的帕金森病患者粪便中,存在菌群代谢产生的DHPPA,且DHPPA可被迟缓埃格特菌进一步转化为3-(3-羟苯基)丙酸;④ 肠道菌群代谢未吸收的残余药物可能引起药物副作用。

Gut bacterial deamination of residual levodopa medication for Parkinson’s disease

10-20, doi: 10.1186/s12915-020-00876-3

【主编评语】肠道菌群与药物之间存在不可忽视的相互作用。BMC Biology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特定的肠道细菌能通过脱氨基作用,将帕金森病药物——左旋多巴转化为抑制肠道蠕动的代谢产物,提示肠道细菌可能促进药物副作用。

 

南京中医药大学:异槲皮苷抑制肠道菌群产生尿毒症毒素

Gut Microbes[IF:7.74]

① 天然产物异槲皮苷(ISO)是一种小分子黄酮类化合物,可在不直接抑制肠道菌群生长及吲哚合成酶TnaA的表达的同时,干扰肠道菌群介导的吲哚产生;② 机制上,ISO通过调节肠道细菌的电子传递链,抑制H质子势的建立,从而抑制色氨酸传输,以减少吲哚的生物合成;③ 在慢性肾病小鼠模型中,ISO可抑制吲哚和硫酸吲哚酚的产生;④ 黄酮苷的去糖基化活性对其抑制吲哚产生的作用十分关键。

 

Targeting the gut microbial metabolic pathway with small molecules decreases uremic toxin production

10-04, doi: 10.1080/19490976.2020.1823800

【主编评语】硫酸吲哚酚是一种典型的尿毒症毒素,在慢性肾病患者体内累积,且无法通过血液透析除去。南京中医药大学的郭建明团队与段金廒团队在Gut Microb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鉴定出一种黄酮类天然产物——异槲皮苷,可通过调控电子传递链,抑制肠道菌群合成吲哚,从而抑制硫酸吲哚酚在小鼠体内的生成。该研究结果提示,靶向肠道菌群的尿毒症毒素代谢途径是抑制慢性肾病进展的潜在策略。

 

酗酒者的精神和行为问题与肠道和菌群紊乱有关

Cell Reports[IF:8.109]

① 队列研究表明酒精依赖(AD)患者的肠漏和肠道菌群失调与社交能力低下有关;② 给抗生素和聚乙二醇处理后的小鼠移植AD患者的粪菌,可复制其社交能力及抑郁样行为上的改变,使髓鞘形成、神经传递受损,并诱导炎症;③ 移植AD患者粪菌可抑制小鼠的脂肪分解,并促进特定细菌属产生乙醇,从而抑制肝脏生酮作用,减少血液中β-羟基丁酸的合成和释放;④ 在戒断AD患者中,菌群产生的乙醇的增加及低血浆BHB水平与社交障碍、抑郁及髓鞘形成降低相关。

Gut Microbiota-Induced Changes in β-Hydroxybutyrate Metabolism Are Linked to Altered Sociability and Depression in Alcohol Use Disorder

10-13, doi: 10.1016/j.celrep.2020.108238

【主编评语】Cell Report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酒精依赖患者的社交障碍与其肠道屏障功能损伤及肠道菌群失调相关,而小鼠的粪菌移植实验证实,肠道菌群的紊乱介导了酒精依赖患者的抑郁及社交行为变化。进一步研究发现,患者肠道菌群产生的乙醇增加,抑制了肝脏生酮作用,导致β-羟基丁酸合成及释放的减少。同时,血液β-羟基丁酸水平的降低与AD患者的髓鞘形成受损、社交障碍及抑郁相关。

 

肠-肝-免疫轴在肝硬化中的关键作用(综述)

Gut[IF:19.819]

① 失代偿期患者的肝脏合成功能降低,导致补体蛋白、急性期蛋白等的合成减少,且网状内皮组织功能受损,导致门脉分流,从而引起先天免疫应答受损及系统性炎症;② 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调(多样性降低、定殖抗性丢失、致病菌扩增)、肠道屏障被破坏,促进致病菌及PAMP(病原相关分子模式)的易位,从而恶化肝脏炎症;③ 初级胆汁酸的合成及分泌减少可进一步诱导肠道菌群失调;④ 通过粪菌移植等方式调控菌群并恢复肠道屏障,或可降低肝硬化患者的失代偿风险及严重程度。

Targeting the gut-liver-immune axis to treat cirrhosis

10-15, doi: 10.1136/gutjnl-2020-320786

【主编评语】肠-肝-免疫轴描述了肠道菌群、肝脏与粘膜免疫系统之间的重要双向互作。来自Gut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肠-肝轴及菌群-免疫互作在维持代谢功能及免疫稳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重点关注了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硬化相关免疫失调的机制,最后讨论了通过靶向调控肠道菌群及恢复肠道屏障功能以治疗失代偿性肝硬化的潜在可能。

 

Nature子刊:智能结肠镜检查或将成为可能

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IF:N/A]

① 利用机器视觉开发智能自主控制的磁柔性内窥镜(MFE),使非专业用户也能有效进行磁结肠镜检查;② MFE与机器人技术结合,允许简化用户输入和基于图像的自主导航,可根据环境实时视觉计算MFE运动;③ 在50次成功半自主重复中,MFE从直肠到盲肠的过程,机器自主操作时间高达91%,其中包括12个完整程序;④ 最常需要用户手动操作的程序是使用位于直肠中的操纵杆进行数据输入;⑤ MFE使替代内镜技术更接近转化阶段,增加了癌症早期治疗有效性。

Enabling the future of colonoscopy with intelligent and autonomous magnetic manipulation

10-12, doi: 10.1038/s42256-020-00231-9

【主编评语】结直肠癌(CRC)的早期诊断可大幅提高患者生存率,但作为CRC筛查“金标准”的传统内窥镜由于其设计过时、使用复杂性高、成本高、疼痛等因素,结肠镜检查很大程度受到限制,过半数的病例由于需要结肠镜检查而被延迟诊断。最新发表在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的研究开发了一款智能自主控制的磁柔性内窥镜(MFE),克服传统内窥镜成本高、导致疼痛等缺点。MFE使用便捷、自主性强、对使用者专业程度要求不高,具有很高的转化潜力。

 

仁济医院:二甲双胍抗大肠癌的新机制

EBioMedicine[IF:5.736]

① 对比42名结直肠癌患者及51名健康对照的粪便菌群,鉴定出多个结直肠癌相关菌属;② 总结18项研究,鉴定出二甲双胍处理导致的131个菌属变化,包括5个与结直肠癌相关的菌属:拟杆菌属、链球菌属、无色杆菌属、Alistipes菌属及梭杆菌属;③ 在体外,二甲双胍可抑制具核梭杆菌的生长;④ 在APCmin/+小鼠中,二甲双胍处理可抑制结直肠肿瘤形成及具核梭杆菌诱导的结直肠肿瘤增加;⑤ 二甲双胍对结直肠肿瘤的抑制作用与其对Alistipes等菌属的影响相关。

Metformin elicits antitumour effect by modulation of the gut microbiota and rescues Fusobacterium nucleatum-induced colorectal tumourigenesis

10-09, doi: 10.1016/j.ebiom.2020.103037

【主编评语】二甲双胍可调节肠道菌群。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熊华团队与房静远团队在EBio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体外,二甲双胍可抑制具核梭杆菌的生长;而在结直肠癌小鼠模型中,二甲双胍可调控结直肠癌相关菌属的相对丰度,并抑制具核梭杆菌诱导的结直肠肿瘤形成。

 

多喝酸奶能否预防缓解大肠癌?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IF:6.766]

① 酸奶消耗更频繁的参与者年龄更大,健康意识更强烈,如更频繁的锻炼、更可能进行结肠镜检查、饮食结构更健康等;② 在年龄调整分析中,基线(观察起始时间点)酸奶摄入与结肠癌风险降低相关;③ 调整了潜在混杂因素后,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仅限于近端结肠癌;④ 潜伏期分析表明,过去16-20年是通过调节酸奶消耗以预防结直肠癌最重要的机会期;⑤ 当酸奶消耗量不断更新时,酸奶摄入量与结直肠癌死亡率之间没有显著的反向趋势。

Yogurt consumption and colorect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the Nurses’ Health Study and the Health Professionals Follow-Up Study

10-06, doi: 10.1093/ajcn/nqaa244

【主编评语】经常喝酸奶或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肠道微生物群和肠道健康。最新发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的研究探索了酸奶和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的关系。该研究在1980-2012年间,对3,393,373名参与者进行的每年一次的随访发现,经常喝酸奶可以降低近端结肠癌的风险,且潜伏期长。酸奶消耗与结直肠癌死亡率没有明显的反向趋势。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