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肠日报:坚果摄入如何影响认知功能

佩襄 肠道 1.4K+

肠道微生物.jpg

江南大学:补充油酸可降低C-反应蛋白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IF:7.862]

① 对31项RCT研究(共涉及1634名受试者,干预至少持续4周)进行荟萃分析,总结补充油酸对成年人血液炎症因子的影响;② 11项RCT涉及健康人、其它RCT涉及2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脂血症等疾病的患者;③ 油酸摄入增加可显著降低C-反应蛋白的水平,但对TNF、IL-6、纤维蛋白原、1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PAI-1)活性、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sVCAM-1)的水平无显著影响。

Dietary oleic acid supplementation and blood inflammatory marker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12-11, doi: 10.1080/10408398.2020.1854673

【主编评语】油酸是一种典型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在橄榄油、菜籽油等蔬菜油中有较高含量。江南大学的王兴国团队在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总结了31项RCT研究(共涉及1634名成年受试者)的数据后发现,补充油酸可显著降低C-反应蛋白的水平,但对TNF、IL-6等其它炎症因子无显著影响。


饮食升糖指数及血糖负荷或增加部分慢性疾病的风险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IF:7.862]

① 纳入18项荟萃分析(共涉及79项前瞻性队列研究)进行伞状综述,总结饮食升糖指数(GI)及血糖负荷(GL)对多种慢性疾病的影响;② 涉及的慢性疾病包括:不同部位的癌症、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抑郁、全因死亡率等;③ 饮食GI与2型糖尿病、冠心病、结直肠癌、乳腺癌及膀胱癌的风险呈正相关,饮食GL与冠心病、2型糖尿病及中风的风险呈正相关,上述证据质量低或非常低。

Dietary glycemic index, glycemic load, and chronic disease: an umbrella review of meta-analyses of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12-01, doi: 10.1080/10408398.2020.1854168

【主编评语】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上发表的一项伞状综述,总结了18项对前瞻性队列研究的荟萃分析结果,发现饮食升糖指数与2型糖尿病、冠心病、结直肠癌、乳腺癌及膀胱癌的风险呈正相关,而饮食血糖负荷与冠心病、2型糖尿病及中风的风险呈正相关。

 

坚果摄入如何影响认知功能(综述)

Advances in Nutrition[IF:7.265]

① 纳入22项研究(共涉及43,793名受试者),其中包括8项RCT,总结坚果摄入对认知功能的影响;② 涉及的坚果包括杏仁、榛子、腰果、花生、核桃、松子等,涉及的认知功能包括记忆、注意力、处理速度、执行功能、视觉空间能力、轻度认知功能障碍;③ 不同研究之间的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总体上,坚果摄入对认知衰退高风险(如心血管疾病高风险、受教育程度较低)个体的有更好的作用;④ 核桃摄入与年轻人、中年人及老年人的更好的认知表现相关。

Nut Consumption for Cognitive Performance: A Systematic Review

12-16, doi: 10.1093/advances/nmaa153

【主编评语】Advances in Nutrition上发表的一项系统性综述,总结了22项研究(包含近4.5万名受试者),分析了坚果摄入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因不同研究中所涉及的坚果类型、认知评价指标、研究人群等因素并不一致,并未得出一致的结论。总体而言,坚果摄入对认知衰退高风险个体的认知功能可能有益。

 

陆军军医大学:益生菌或有助于改善阿尔兹海默症或轻度认知障碍

Aging[IF:4.831]

① 纳入5项RCT进行荟萃分析,共包含297名AD或MCI患者,干预时间12周,探究益生菌在改善AD或MCI患者认知功能方面的作用及可能机制;② 益生菌可有效改善AD和MCI患者的认知功能,并显著降低患者的丙二醛和超敏C反应蛋白,提示益生菌可能通过减少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进而改善认知;③ 研究的局限性在于纳入研究样本量较少(目前相关研究较少)、较短的干预时间等,目前的证据仍不够充足,后续需要更大规模的长周期RCT研究以提供更可靠的证据。

Efficacy of probiotics on cognition, and biomarkers of inflamma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adul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or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02-15, doi: 10.18632/aging.102810

【主编评语】益生菌可改善动物的认知功能,但在临床试验中,益生菌对阿尔兹海默症(AD)及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的认知改善效果尚有争议。Aging上发表的一项来自陆军军医大学团队的荟萃分析结果,对5项RCT(涉及近300名AD或MCI患者)进行总结后发现,益生菌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并减少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

 

新桥医院:益生菌或可促进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后的肠道菌群恢复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Therapy[IF:4.307]

① 162名接受14天铋剂四联疗法的患者,83名每日补充3次益生菌(屎肠球菌+枯草芽孢杆菌),79名补充安慰剂,持续4周;② 2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分别为82.43%及87.01%,无显著差异;③ 2组患者的粪便菌群多样性均在治疗后2周发生显著变化,并在治疗后8周恢复,2组之间无显著差异;④ 根除治疗使志贺氏菌属等有害分类群富集,益生菌可快速恢复这些分类群;⑤ 根除治疗使LPS生物合成及多粘菌素耐药通路富集,益生菌使辅因子及维生素代谢通路富集。

The Effect of Probiotics Supplementation on Gut Microbiota After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12-03, doi: 10.1007/s40121-020-00372-9

【主编评语】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可能使肠道菌群失调。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的杨仕明与何佳霖及团队在Infectious Diseases and Therapy上发表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发现在接受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后,患者肠道菌群中的部分有害细菌分类群富集,而补充含有屎肠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益生菌可帮助患者重建菌群的组成及功能。

 

益生菌+禁食干预,能否更好减重降糖?

Nutrients[IF:4.546]

① 26名前驱糖尿病患者完成一项随机双盲对照试验,采用间歇性禁食(每周2天热量控制在600-650千卡/天)同时补充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HN001)或安慰剂,干预12周;② 干预后,受试者的体重平均降低5%,HbA1c从 43±2.7 mmol/mol 降低到41±2.3 mmol/mol,两组间无显著差异,说明在间歇性禁食干预时联合使用益生菌,并未带来额外的减重、抗糖尿病的效果;③ 但益生菌组在社交能力和心理健康方面的评分,比安慰剂组有明显改善。

PROFAST: A Randomized Trial Assessing the Effects of Intermittent Fasting and Lacticaseibacillus rhamnosus Probiotic among People with Prediabetes

10-13, doi: 10.3390/nu12113530

【主编评语】一项随机对照试验,针对前驱糖尿病患者,采用间歇性禁食和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HN001)的协同干预。研究结果显示,益生菌组患者的社交能力和心理健康明显改善,但是在减重和血糖等方面与对照组并无明显差别。益生菌对人心理方面的益处值得进一步研究。

 

长双歧杆菌或可降低肥胖/超重个体的空腹血糖

EBioMedicine[IF:5.736]

① 长双歧杆菌APC1472干预高脂诱导的肥胖小鼠16周,能减轻肥胖小鼠体重及脂肪堆积,改善糖耐量、瘦素和皮质酮水平,诱导肥胖小鼠下丘脑神经肽表达变化;② 122名肥胖或超重的志愿者,随机分两组,分别接受长双歧杆菌APC1472或安慰剂干预12周,发现长双歧杆菌APC1472能改善空腹血糖,及肥胖者的胃饥饿素和皮质醇觉醒反应;③ 长双歧杆菌APC1472可以增加双歧杆菌丰度,但不改变人肠道菌群结构、BMI和W/H比值及脂质和炎症水平。

Bifidobacterium longum counters the effects of obesity: Partial successful translation from rodent to human

12-18, doi: 10.1016/j.ebiom.2020.103176

【主编评语】肠道菌群与个体肥胖密切相关,研究表明某些益生菌已经显示出抗肥胖的效果。EBioMedicine发表的研究,评价了长双歧杆菌APC1472株(长双歧杆菌APC1472)在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中是否有抗肥胖作用,以及补充长双歧杆菌APC1472是否能降低健康超重/肥胖个体的体重指数(BMI)。结果表明,长双歧杆菌APC1472能降低肥胖小鼠体重,并且在临床研究中能改善受试者的空腹血糖水平。本研究结果提示长双歧杆菌APC1472诱导的空腹血糖下降可能对糖尿病人群具有重要的临床健康意义。

 

益生元和益生菌共胶囊:活菌入肠新技术(综述)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IF:7.862]

① 口服活菌受胃酸影响,很难“活着”到达肠道部位,传统微胶囊技术可提高其存活率,但效果并不理想;② 共胶囊包封益生菌和益生元相关技术有喷雾干燥、喷淋冷却、冷冻干燥、乳化、挤压、凝聚、胶凝以及电流体力学过程;③ 共胶囊外壳材料包括可食用的多糖、蛋白质、脂质或者矿物质等;④ 该共胶囊可以控制益生菌在胃肠道的释放,保护其活性;⑤ 乳制品是含益生菌胶囊的最佳载体;⑥ 过往研究主要基于模拟消化环境,未来需更多体内活菌及其功效研究。

Co-encapsulation of probiotics with prebiotic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functional/synbiotic dairy products

11-30, doi: 10.1080/10408398.2020.1854169

【主编评语】发表在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上的综述性文章,详细论述了可以用于制备益生元-益生菌共胶囊的相关技术、材料,以及共胶囊中益生菌的活性稳定性、在胃肠道的释放等。同时,乳制品作为该共胶囊的最佳载体,其相关乳制品产品的开发和加工也需要考虑益生菌因素。虽然相关研究多基于模拟环境,此共胶囊的提出仍然值得相关领域人士关注。

 

肠道菌群如何影响肠道和肝脏疾病?(综述)

Annual Review of Pathology-Mechanisms of Disease[IF:16.75]

① 肠道菌群的改变和宿主免疫反应失效,可影响肠道和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② 肠屏障损伤引起菌群及其产物移位,触发宿主炎症和免疫激活,是其中的重要致病机制;③ 此外,肠道和肝脏持续暴露于菌群代谢物和微生物分子,并受其调控;④ 如:菌群产生的SCFA和较低水平的次级胆汁酸,可增强肠屏障、抑制炎症,而过多的次级胆汁酸则通过刺激肠细胞过度增殖和氧化损伤等机制促进大肠癌;⑤ 肠道菌群失调可影响肝脏对异生质的应答,促进毒性肝损害。

Gut Microbiota in Intestinal and Liver Disease

11-24, doi: 10.1146/annurev-pathol-030320-095722

【主编评语】肠道群体可影响肠道和肝脏的正常生理功能。在长期协同进化过程中,菌群与宿主相互适应,形成稳态关系,其中一方的失衡都可能引发疾病。Annual Review of Pathology-Mechanisms of Disease近期发表综述,阐述了肠道菌群在多种肠道疾病(肠道感染、炎症性肠病、结直肠癌)和肝脏疾病(毒性肝损害、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胆道疾病和肝癌)发生发展中的潜在作用,并总结了其中的一些共性机制,推荐专业人士参考。

 

Nature Reviews:脂肪肝病相关肝癌正快速增长(综述)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IF:29.848]

①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中,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可进展为肝纤维化和肝细胞癌(HCC);② NASH肝硬化患者的HCC年发病率约0.5~2.6%,非肝硬化NAFLD患者也可发生HCC;③ NAFLD是全球多个地区增长最快的HCC诱因,据预测,2016年到2030年,NAFLD相关HCC在中国、法国和美国将分别增加82%、117%和122%;④ 糖尿病是NAFLD发展为HCC的最重要风险因素,需开展筛查和早期治疗;⑤ 肠道炎症、菌群失调和免疫监视减少,是NAFLD肝癌发生的新机制。

Global epidemiology of NAFLD-related HCC: trends, predictions, risk factors and prevention

12-21, doi: 10.1038/s41575-020-00381-6

【主编评语】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是一种重要的慢性疾病,如不干预和控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目前,病毒性肝病的控制越来越好,而NAFLD正在成为肝癌的主要发病原因。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发表的这篇综述,对NALFD相关肝癌的全球流行病学研究进行了详细的总结,为这一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重要线索。

 

北京师范大学团队:银纳米颗粒作为日常抗菌剂或优于三氯生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IF:6.551]

① 三氯生(TCS)比银纳米颗粒(AgNPs)对肠道紊乱的影响更为严重,表现为短链脂肪酸产生减少、氨酸和总胆汁酸增加、β-葡萄糖苷酶活性增加;② TCS对肠道菌群组成的破坏比AgNPs更为严重;③ 相比于AgNPs,TCS通过富集编码外排泵和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基因,从而对抗生素、TCS甚至Ag的多重耐药基因的选择和传播具有更显著的作用;④ TCS处理导致机会病原体的过度生长,而AgNPs治疗导致一些有益细菌(如双歧杆菌)丰度略有增加。

Are silver nanoparticles better than triclosan as a daily antimicrobial? Answer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gut microbiome disruption and pathogenicity

12-02, doi: 10.1016/j.scitotenv.2020.143983

【主编评语】作为三氯生(TCS)的替代品,纳米银(AgNPs)在日常用品中的广泛应用显示了巨大的潜力。然而,在潜在的肠道微生物群破坏和健康影响方面,AgNPs是否优于TCS目前还缺乏相关证据。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张承东团队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发表文章,发现在对肠道健康影响方面,AgNPs优于TCS,但AgNPs仍会诱导及选择抗性基因,因此AgNPs的使用仍需监测及研究。

 

肠道菌群影响甲氨蝶呤对RA患者的疗效

Arthritis and Rheumatology[IF:9.586]

① 纳入26名新发RA患者,16名对甲氨蝶呤治疗不应答;② 应答患者与不应答患者的粪便菌群多样性、组成及功能存在差异;③ 不应答患者的菌群多样性更高,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值增加,广古菌门丰度升高,MAPK信号、DNA复制、脂肪酸降解、嘌呤代谢等相关通路显著富集;④ 在另外21名新发RA患者中,基于菌群的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对甲氨蝶呤治疗的应答(AUC=0.84);⑤ 体外共培养患者的粪便菌群与甲氨蝶呤,培养后的甲氨蝶呤水平与患者应答显著相关。

The Pre‐treatment Gut Microbiome is Associated with Lack of Response to Methotrexate in New Onset Rheumatoid Arthritis

12-13, doi: 10.1002/art.41622

【主编评语】约50%的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对甲氨蝶呤治疗不产生充分的应答,但缺乏可预测患者应答的预后标志物。Arthritis and Rheumat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比分析了对甲氨蝶呤治疗应答及不应答的RA患者在治疗前的肠道菌群差异,发现基于菌群建立的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患者对甲氨蝶呤治疗的应答。另外,体外共培养肠道菌群与甲氨蝶呤的结果表明,肠道菌群对甲氨蝶呤的代谢或清除可能抑制甲氨蝶呤的治疗效果。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降脂药调节菌群以缓解中风小鼠的神经炎症

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IF:6.17]

① 阿托伐他汀显著改善永久性大脑中动脉结扎(pMCAO)小鼠的感觉运动行为缺陷,减少梗死体积;② 阿托伐他汀抑制pMCAO小鼠的梗塞灶周围皮层的小神经胶质细胞的促炎极化,以抑制神经炎症;③ 阿托伐他汀降低pMCAO小鼠的血清内毒素水平,增加粪便丁酸盐水平,减少支链氨基酸水平;④ 阿托伐他汀可逆转pMCAO小鼠的肠道菌群组成变化,抑制结肠炎症因子表达,并恢复肠道屏障功能;⑤ 将阿托伐他汀处理的小鼠肠道菌群移植给pMCAO小鼠,可缓解神经炎症。

Atorvastatin alleviates microglia-mediated neuroinflammation via modulating the microbial composition and the intestinal barrier function in ischemic stroke mice

12-03, doi: 10.1016/j.freeradbiomed.2020.11.032

【主编评语】先前研究发现,阿托伐他汀在缺血性中风中具有抗炎症作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张祥建团队在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缺血性中风小鼠模型中发现,阿托伐他汀可通过恢复肠道菌群组成,改善肠道屏障功能,并调节肠道免疫应答,从而缓解神经炎症。

 

Nature子刊:D-甘露糖抑制巨噬细胞的炎症应答

Nature Communications[IF:12.121]

① 葡萄糖代谢促进巨噬细胞产生促炎因子IL-1β,而D-甘露糖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的IL-1β产生;② D-甘露糖可减少巨噬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并抑制琥珀酸盐介导的HIF-α活化,从而降低LPS诱导的IL-1β表达;③ D-甘露糖代谢产生的甘露糖-6-磷酸可抑制糖酵解酶,而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可降低胞内的甘露糖-6-磷酸水平,从而抵消D-甘露糖对巨噬细胞活化的抑制作用;④ D-甘露糖可缓解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并增加LPS诱导内毒素血症小鼠模型的存活率。

D-mannose suppresses macrophage IL-1β production

12-11, doi: 10.1038/s41467-020-20164-6

【主编评语】D-甘露糖是一种单糖,在人体血液中的水平约为葡萄糖的百分之一。先前研究表明,超生理浓度的D-甘露糖可抑制肿瘤生长,并促进调节性T细胞的分化。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D-甘露糖可通过减少巨噬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以抑制巨噬细胞产生促炎因子IL-1β,从而缓解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或LPS诱导的小鼠内毒素血症。

 

Cell:肥胖如何抑制抗肿瘤免疫?

Cell[IF:38.637]

① 高脂饮食减少瘤内的CD8+ T细胞数量并抑制其功能,加速小鼠肿瘤生长;② 高脂饮食诱导肿瘤细胞下调PHD3的表达以增加肿瘤细胞的脂肪摄取,但不影响肿瘤浸润CD8+ T细胞的PHD3表达及脂肪摄取,并改变了CD8+ T细胞在肿瘤内的代谢生态位;③ 过表达PHD3以阻断高脂饮食诱导的肿瘤细胞代谢重编程,增强小鼠CD8+ 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应答;④ 结肠癌患者的肿瘤PHD3表达低于正常组织,肥胖结肠癌患者的PHD3表达低于非肥胖患者,冷肿瘤中的PHD3表达降低。

Obesity Shapes Metabolism in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to Suppress Anti-Tumor Immunity

12-09, doi: 10.1016/j.cell.2020.11.009

【主编评语】肥胖是癌症风险因素之一,但系统性代谢变化如何改变肿瘤微环境并影响抗肿瘤免疫应答尚未明确。Cell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中,肿瘤浸润CD8+ T细胞的数量减少且功能受到抑制,从而促进肿瘤生长。机制上,高脂饮食诱导肿瘤细胞下调脯氨酰羟化酶(PHD3,可通过抑制长链脂肪酸进入线粒体来调节脂肪酸氧化)的表达,从而增强肿瘤细胞的脂肪摄取,但CD8+ T细胞的PHD3表达及脂肪摄取未受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恢复肿瘤细胞的PHD3表达可通过增强CD8+ T细胞的功能,以抑制小鼠的肿瘤生长。该研究结果提示,PHD3或可作为调控肿瘤细胞代谢的靶点,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

 

Nature Outlook:可持续健康膳食

Nature[IF:42.778]

① 现有的膳食并不符合全球健康可持续发展原则;② EAT-Lancet委员会提出基于植物性食物的“弹性素食”倡议:每天摄入300g蔬菜、200g水果、230g全谷物、125g植物蛋白,每周5次肉供应(200g鱼肉或白肉);③ 对人体健康的膳食,通常也助于环境健康,比如降低CO2、氮元素和硫元素的排放;④ 经济因素是阻碍可持续健康膳食的重要因素;⑤ “弹性素食”要从社区抓起,最好实现当地自产自销;⑥ “弹性素食”倡议并不是实现全球可持续健康的最终答案。

Healthy people, healthy planet: the search for a sustainable global diet

12-09, doi: 10.1038/d41586-020-03443-6

【主编评语】针对现有膳食并不能实现全球健康可持续发展,EAT-Lancet委员会提出基于植物源食品的“弹性素食”膳食模式。经相关研究表明,该膳食模式在满足人体健康的同时,还有助于环境健康,被认为具有作为可持续健康膳食的潜力。但“弹性膳食”膳食比较昂贵,最可取的办法是从社区抓起,尽可能自产自销,缩减开支。目前,“弹性膳食”被认为是最符合可持续健康原则,但并不是最终答案,需要全球人们一起努力继续探索。

 

多吃鱼少吃肉,可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European Heart Journal[IF:22.673]

① 纳入422,791名英国受试者,中位随访8.5年,基于问卷评估受试者的饮食种类,并分析饮食种类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② 肉食者在所有受试者中的占比为94.7%,其肥胖风险高于素食者、鱼食者及家禽肉食者;③ 相比于肉食者,鱼食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显著降低,其中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中风及心衰的风险均显著降低;④ 相比于肉食者,素食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降低;⑤ 饮食种类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无显著关联。

Vegetarians, fish, poultry, and meat-eaters: who has higher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A prospective study from UK Biobank

12-14, doi: 10.1093/eurheartj/ehaa939

【主编评语】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对超过40万名英国人进行近10年随访后发现,相比于肉食者,鱼食者(只摄入鱼肉,不摄入家禽肉或红肉)及素食者的总体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显著降低,而鱼食者的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中风及心衰均显著降低。

 

Science子刊:甘氨酸通过多重机制,改善脂肪肝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IF:16.304]

① 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人和小鼠肝脏中,甘氨酸合成基因AGXT1受到抑制;② Agxt1缺失或限制甘氨酸摄入,使小鼠线粒体脂肪酸氧化(FAO)受到抑制,炎症增强,进而加剧饮食引起的高脂血症和脂肪性肝炎的恶化;③ 含甘氨酸的三肽DT-109可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小鼠的机体组成,降低血液中的葡萄糖、脂质、转氨酶、促炎细胞因子等;④ DT-109可降低NASH小鼠中显著升高的梭菌,并改善FAO,降低肝脏炎症、纤维化和脂毒性并促进GSH合成。

Glycine-based treatment ameliorates NAFLD by modulating fatty acid oxidation, glutathione synthesis, and the gut microbiome

12-02, doi: 10.1126/scitranslmed.aaz2841

【主编评语】世界范围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发病率逐渐攀升。据报道,NAFLD患者的甘氨酸水平较低,但甘氨酸减少的原因、其作为致病因素的作用及其治疗潜力仍不清楚。发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低水平的氨基酸——甘氨酸或与NAFLD的发生直接相关,甘氨酸通过调节脂肪氧化作用、血液代谢物水平、肠道菌群组成及谷胱甘肽(GSH)合成等,从而显著缓解实验小鼠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症。揭示机体甘氨酸的水平与NAFLD发生之间更进一步的分子关联,为开发治疗该病的潜在疗法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基础。

 

Lancet子刊:改善大脑的胰岛素作用,防治代谢和认知疾病(综述)

The Lancet Diabetes and Endocrinology[IF:25.34]

① 胰岛素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来调节行为和系统代谢;② 增强中枢胰岛素作用可调节外周代谢、增强全身胰岛素敏感性并抑制内源性葡萄糖生成;③ 中枢胰岛素通过降低美味食物诱惑和增强认知控制来减少食物摄入;④ 动物模型中,胰岛素可调节由多巴胺系统驱动的中脑边缘奖励神经回路,而肥胖者中此机制受损,从而可能增加2型糖尿病和相关疾病的风险;⑤ 改善大脑的胰岛素抵抗,或是防治代谢和认知疾病的新思路。

Central nervous pathways of insulin action in the control of metabolism and food intake

06-01, doi: 10.1016/S2213-8587(20)30113-3

【主编评语】胰岛素信号不仅影响机体代谢,也对大脑健康至关重要,糖尿病患者发生认知障碍和痴呆的风险增加。The Lancet Diabetes and Endocrinology近期发表的综述,介绍了胰岛素在大脑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对认知功能和外周代谢的影响,表明改善大脑中的胰岛素抵抗,可能是治疗和预防多种慢性疾病的新思路。

 

多喝水能预防和缓解代谢综合征?

JCI insight[IF:6.205]

① 小鼠口服果糖、葡萄糖(在体内可被代谢为果糖)或高果糖玉米糖浆,经果糖激酶的果糖代谢作用,引起升压素水平升高;② 通过补水来抑制升压素,能预防和缓解果糖诱导的小鼠代谢综合征;③ 升压素通过活化其受体V1b促进代谢综合征,敲除V1b可抑制果糖的小鼠代谢综合征,而敲除V1a(升压素的另一个代谢调控受体)会恶化小鼠的代谢表型;④ 果糖可升高肝脏的V1b表达、降低V1a表达,肝脏中的V1b通过促进果糖激酶表达和果糖代谢,驱动代谢综合征。

Vasopressin mediates fructose-induced metabolic syndrome by activating the V1b receptor

12-15, doi: 10.1172/jci.insight.140848

【主编评语】肥胖通常伴随血液中的血管升压素(又称“抗利尿激素”“升压素”“加压素”)水平升高,这种激素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尿液浓缩促进水分的重新吸收。值得注意的是,脂肪也是机体代谢产生水的一个来源,而且有研究表明,促进肝脏脂肪生成的果糖也能刺激升压素水平升高。因此有假说认为,升压素可能在果糖诱导的脂肪积累和代谢综合征中,发挥介导作用。JCI insight近期发表的一项小鼠研究对这一假说进行了检验,表明果糖摄入可引起升压素水平升高,而补充水分能预防和减轻果糖引起的代谢综合征。进一步研究显示,升压素可能通过活化其在肝脏内表达的受体V1b,促进果糖代谢,驱动代谢综合征。适当的增加水分摄入,是否有助于预防和治疗代谢综合征,还有待于临床验证。

 

Nature子刊:肠道菌群失调诱发小鼠抑郁症的机制

Nature Communications[IF:12.121]

① UCMS诱导小鼠的抑郁样行为,通过粪菌移植可将抑郁样行为传递给无菌小鼠,并减少海马神经发生;② 机制上,UCMS诱导的菌群失调(以乳杆菌科的减少为特征)改变了脂肪酸的代谢,降低了大麻素受体1(CB1)配体的前体浓度,从而抑制了内源性大麻素(eCB)信号介导的mTOR信号通路活化;③ 阻断eCB降解酶、补充花生四烯酸(eCB的前体)或补充植物乳杆菌,均可恢复海马中的eCB水平及神经发生,并缓解菌群失调诱导的小鼠抑郁样行为。

Effect of gut microbiota on depressive-like behaviors in mice is mediated by the endocannabinoid system

12-11, doi: 10.1038/s41467-020-19931-2

【主编评语】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慢性不可预测的轻度压力(UCMS)诱导的小鼠抑郁症模型中,发现UCMS可通过诱导肠道菌群失调,影响脂肪酸的代谢,以抑制内源性大麻素信号的激活,从而降低小鼠的海马神经发生,并引发抑郁样行为。恢复内源性大麻素信号,或补充特定菌株以调节肠道菌群,可缓解小鼠的抑郁样行为。该研究结果提示,饮食或益生菌干预或可作为改善抑郁症的潜在手段。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