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高升糖指数食物增加心血管疾病和早死风险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IF:74.699]
① 纳入5个大洲的137851人(35-70岁),中位随访9.5年,评估膳食血糖生成指数(GI)和血糖负荷(GL)与心血管疾病(CVD)及死亡率的关系;② 高GI与主要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中风和心衰)和全因死亡的风险升高相关(对基线时患和未患CVD的人,HR分别为1.51和1.21),这种关联在BMI≥25的人群中更明显;③ 高GI还与CVD死亡风险升高相关;④ 对于基线时已患CVD的人,高GL也与主要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风险升高相关。
Glycemic Index, Glycemic Load,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Mortality
02-24, doi: 10.1056/NEJMoa2007123
【主编评语】血糖生成指数(GI,又称“升糖指数”)这一概念由多伦多大学营养学教授David Jenkins提出,用来衡量各种食物升高血糖的速度与能力。高GI食物通常富含精制碳水化合物(比如由精米精面制作的食物),被认为是低质量的膳食碳水化合物。研究表明,GI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关联,但相关数据大多来自高收入的西方人群,目前仍缺乏来自中低收入的非西方国家的人群数据。Jenkins教授与团队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通过分析来自5大洲18个国家的PURE队列中13.7万多人的随访数据,填补了这一空白,表明在多样化的人群中,高GI饮食与心血管疾病和早死风险增加显著相关。
抵抗病毒感染的营养屏障(综述)
Trends i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IF:11.077]
① 足够而均衡营养是人体抵御病毒感染所必须的;② 硫酸多糖、乳铁蛋白、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能直接干扰病毒,或通过激活与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相关细胞,间接发挥抗病毒作用;③ β-葡聚糖、果聚糖等可以通过结合免疫细胞表面受体调控下游免疫通路,而凝集素、乳铁蛋白等可以抑制病毒的细胞黏附;④ 乳铁蛋白还能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干扰素α/β和辅助性T细胞的产生和活性;⑤ 摄入新鲜果蔬,避免加工食品和垃圾食品,有利于对抗病毒感染。
Role of food nutrients and supplementation in fighting against viral infections and boosting immunity: A review
02-04, doi: 10.1016/j.tifs.2021.01.069
【主编评语】均衡膳食营养增强个人免疫力可以显著提高机体抗病毒感染的能力。Trends i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近期发表综述,系统性阐释了食物营养元素、营养补充剂在抗病毒免疫中发挥的直接、间接作用,强调了营养免疫在抗病毒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今后的对于病毒感染的机制研究需要考虑营养因素。在新冠病毒肺炎依然缺乏特效药的情况下,本综述对于指导病毒感染预防、治疗以及病理机制研究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国内团队:膳食成分对肠道感染病的影响(综述)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IF:7.862]
① 膳食成分及其代谢产物,可诱饵受体与病原体结合或直接抑制病原体,影响肠道感染;② 膳食成分还可调节宿主的免疫功能和影响肠道菌群,间接影响肠道感染;③ 肠道菌群可通过竞争营养物质、促进细菌素的产生、增加短链脂肪酸的形成、刺激黏液分泌、竞争受体位点等机制影响肠道感染;④ 足够的膳食纤维、益生菌和植物化学物,适量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及限量的饱和脂肪,简单碳水化合物和铁的摄入,将有助于宿主抵抗肠道病原体入侵。
Impact of dietary components on enteric infectious disease
01-18, doi: 10.1080/10408398.2021.1871587
【主编评语】膳食成分与肠道感染具有密切的关联。大连理工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团队近期在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发表综述,系统性介绍了膳食营养对肠道感染的直接间接影响,讨论了膳食成分在肠道感染易感性、疾病进展中的作用,并且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值得参考。
华南农业大学:褪黑素调控肠道减轻赭曲霉毒素A诱导的肝脏炎症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IF:9.038]
① 采用褪黑素(MEL)干预赭曲毒素A(OTA)诱导的雏鸭肝脏炎症,探究MEL对肠道菌群与代谢的影响;② MEL逆转OTA诱导的肠道微生物群改变,降低了血尿杆菌和拟杆菌的丰度,减少了LPS的生物合成;③ MEL显著减轻OTA诱导的肝脏炎症,增强空肠和盲肠段的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改善鸭的肠道形态,保护肠道黏膜;④ 抗生素干预后,MEL在OTA诱导的肝脏炎症模型中,对肠道菌群、LPS、肝脏炎症、肠道形态和肠道粘膜的有益影响仍然存在。
Melatonin alleviates Ochratoxin A-induced liver inflammation involved intestinal microbiota homeostasis and microbiota-independent manner
01-26, doi: 10.1016/j.jhazmat.2021.125239
【主编评语】褪黑素(MEL)具有抗炎作用,可调节动物和人类肠道菌群;赭曲霉毒素A(OTA)通过肠道菌群诱导肝脏炎症。MEL是否能够调控OTA诱导的肝脏炎症,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华南农业大学的王文策在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发表文章,发现MEL可通过维持肠道稳态和肠道菌群非依赖性方式改善OTA诱导的肝脏炎症。MEL或是一种对OTA或其他真菌毒素具有保护作用的潜在药物。
Science子刊:前列腺素E2抑制菌群诱导的Treg而促进肠道炎症
Science Advances[IF:13.116]
① COX抑制剂减少内源性前列腺素合成以增加小鼠的肠道Treg积累,EP4激动剂可逆转COX抑制剂诱导的肠道Treg增加;② 前列腺素E2可减少短链脂肪酸产生菌,前列腺素E2诱导的肠道菌群变化可抑制肠道Treg的产生,从而恶化DSS诱导的小鼠肠道炎症;③ 在单核吞噬细胞特异性缺失EP4的小鼠中,结肠Treg积累显著增加;④ 机制上,前列腺素E2诱导的肠道菌群变化可减少单核吞噬细胞,从而下调I型干扰素信号,以抑制肠道Treg的产生。
Prostaglandin E2 promotes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via inhibiting microbiota-dependent regulatory T cells
02-12, doi: 10.1126/sciadv.abd7954
【主编评语】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前列腺素E2可通过诱导肠道菌群失调,减少短链脂肪酸产生菌,以减少单核吞噬细胞产生的I型干扰素,从而抑制肠道调节性T细胞(Treg)的产生,最终促进肠道炎症。
健康生活方式+内镜筛查,可大幅降低大肠癌发病率及死亡率
PLoS Medicine[IF:10.5]
① 纳入75,873名女性及42,875名男性,中位随访26年期间,共有2836例结直肠癌发生,并有1013例结直肠癌死亡;② 基于BMI、吸烟状态、体育锻炼、酒精摄入及饮食情况计算健康生活方式评分;③ 无论是否进行内镜筛查,更高的健康生活方式评分与较低的结直肠癌发病率显著相关;④ 对于结直肠癌发病率,内镜筛查的人群归因危险度为32%,健康生活方式结合内镜筛查的人群归因危险度为61%;⑤ 生活方式及内镜筛查与结直肠癌死亡率也有相似的关联。
Healthy lifestyle, endoscopic screening, and colorect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A nationwide cohort study
02-01, doi: 10.1371/journal.pmed.1003522
【主编评语】PLoS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对近12万名美国人进行近30年的随访后发现,接受内镜筛查可分别降低32%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及34%的结直肠癌死亡率,而内镜筛查+健康生活方式可分别降低61%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及55%的结直肠癌死亡率。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或可降低确诊后的大肠癌死亡率
JNCI-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IF:11.577]
① 纳入4617名非转移性结直肠癌(CRC)患者,随访期间共763例CRC死亡;② 确诊前长期日常服用阿司匹林(每个月15次以上)与CRC死亡率降低显著相关(HR=0.69);③ 确诊后开始日常服用阿司匹林与CRC死亡率无显著关联,但相比于确诊前后均未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在确诊后开始日常服用的患者的CRC死亡率显著降低(HR=0.60);④ 确诊前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与CRC远端转移风险降低显著相关(HR=0.37);⑤ 其它非甾体类抗炎药的结果与阿司匹林类似。
Associations of aspirin and non-aspirin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mortality after diagnosis
02-02, doi: 10.1093/jnci/djab008
【主编评语】阿司匹林使用可能降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但阿司匹林及其它非甾体类抗炎药与结直肠癌死亡率的关联尚未明确。JNCI-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对近5000名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多年随访后发现,确诊前即开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或其它非甾体类抗炎药,与患者的结直肠癌死亡率降低显著相关。而在确诊后才开始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结直肠癌死亡率也出现了显著的降低。
坚持服用阿司匹林10年以上,或可预防大肠癌
JNCI-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IF:11.577]
① 纳入2个队列中的123,816名受试者进行多年随访,期间确诊2147例结直肠癌患者;② 在随访开始前的10年之前(很久之前),与从未服用阿司匹林者相比,更长的阿司匹林使用时间与更低的结直肠癌风险相关,阿司匹林使用时间每增加5年,结直肠癌风险降低12%;③ 在随访开始前的10年内(近期),可观察到相似关联,阿司匹林使用时间每增加5年,结直肠癌风险降低10%;④ 在近期(而非很久之前),阿司匹林使用与结直肠癌风险之间存在剂量依赖性关联。
Timing of aspirin use in colorectal cancer chemoprevention: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02-02, doi: 10.1093/jnci/djab009
【主编评语】JNCI-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对超过12万名受试者进行多年随访后发现,长时间服用阿司匹林与结直肠癌风险降低相关,但这种益处需要至少6-10年的时间才得以显现,且与服用的剂量相关。而服用超过10年的时间,即使是低剂量的阿司匹林也对预防结直肠癌有益。
补充植物乳杆菌299v未能改善ICU患者的住院时长和院内感染
Intensive Care Medicine[IF:17.679]
① 纳入218名ICU患者,110名补充植物乳杆菌299v(益生菌组),108名补充安慰剂(对照组),持续60天;② 主要终点为60天后的存活并出院总天数(DAOH60),次要终点为院内感染;③ 益生菌组及对照组的DAOH60中位数分别为49.5及49.0,两组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④ 益生菌组及对照组分别有8名(7.3%)及5名(4.6%)患者发生院内感染,两组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⑤ 未发生益生菌相关的不良事件。
Early and sustained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robiotic therapy in critical illness: the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restoration of gut microflora in critical illness trial (ROCIT)
02-10, doi: 10.1007/s00134-020-06322-w
【主编评语】Intensive Care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随机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结果,对218名ICU患者进行60天的益生菌(植物乳杆菌299v)或安慰剂干预,发现益生菌并无法减少患者的住院天数,也未能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国内团队:Blautia或是新的潜在益生菌(综述)
Gut Microbes[IF:7.74]
① Blautia属于厚壁菌门,毛螺菌科,存在于哺乳动物粪便和肠道中;② 宿主的饮食、年龄和地理对Blautia丰度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高脂饮食小鼠食物中添加膳食纤维可显著增加Blautia丰富度;③ 不同的菌株代谢特性不同,一些菌株具有宿主健康有益的代谢活性,而另一些则可产生脱氧胆酸等有促癌作用的次级胆汁酸;④ Blautia在结直肠癌患者中显著减少,具有防止炎症发生,促进SCFAs产生等维持肠道稳态活性,具有潜在益生菌特性。
Blautia—a new functional genus with potential probiotic properties?
02-01, doi: 10.1080/19490976.2021.1875796
【主编评语】Blautia是一种具有益生菌特征的厌氧细菌,目前包含20个新种,国内江南大学毛丙永、崔树茂与研究团队在Gut Microbes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总结了目前对Blautia菌的研究,包括起源、生物学特性及影响其丰度的因素,并探讨了其对宿主健康的影响,为开发具有益生菌特性的新型功能微生物奠定了理论基础。
低聚半乳糖改善衰老肠道的多重功效
Microbiome[IF:11.607]
① 老年鼠肠道非解糖菌/解糖菌比例增加、β-半乳糖苷酶含量较低;② GOS造成肠道菌群多样性下降、通透性降低、粘蛋白表达和粘液厚度增加;③ 在老年鼠中,抗生素用药降低双歧杆菌丰度,增加AKK菌、梭菌属、粪球菌属等数量;④ 抗生素影响血清促炎细胞因子水平,而GOS提高IL-17、IL-6含量,下调结肠TNF-α表达;⑤ GOS影响老年鼠小分子代谢及呼吸体的相关基因表达;⑥ 小鼠和类器官实验显示GOS改变肠道菌群组成、宿主基因表达,影响衰老肠道稳态。
The pleiotropic effects of prebiotic galacto-oligosaccharides on the aging gut
01-28, doi: 10.1186/s40168-020-00980-0
【主编评语】Microbiome发表文章,研究低聚半乳糖(GOS)对微生物组、炎症和肠漏的影响。以及GOS如何影响衰老肠道,应对抗生素用药。研究采用了小鼠模型和结肠类器官评估GOS的应答/非应答菌群,值得一读。(
菊粉或可改善肥胖患者情绪
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IF:6.633]
① 纳入106名肥胖患者,分为益生元与安慰剂2组,即分别接受每天16g的天然菊粉或麦芽糊精,食用富含或少含菊粉的蔬菜3个月并限制热量摄入;② 菊粉干预可适度改善肥胖受试者的情绪和认知;③ 具有较高初始粪球菌水平的肥胖患者更可能受益于菊粉摄入对情绪的改善;④ 具有较差的初始代谢和炎症特征(IL-8水平,胰岛素抵抗和肥胖)的肥胖患者,也更容易感应菊粉摄入对情绪的改善;⑤ 菊粉可以改善携带特定肠道菌群的肥胖患者的情绪。
Prebiotic effect on mood in obese patients is determined by the initial gut microbiota compositio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01-28, doi: 10.1016/j.bbi.2021.01.014
【主编评语】一项随机单盲多中心安慰剂对照试验,文章研究了菊粉的摄入对肥胖患者认知和情绪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菊粉(益生元)的摄入,可以对具有特定初始身体状态的肥胖患者情绪有一定改善作用。本研究显示,一些肠道菌群、代谢物或者炎症因子可能参与介导菊粉对肥胖相关行为的改善。
Nature展望:一图读懂皮肤菌群——人体的第二皮肤
Nature[IF:42.778]
① 皮肤表面拥有庞大而复杂的微生物生态系统,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和调节皮肤健康;② 油性皮肤、潮湿皮肤、干燥皮肤以及脚等不同的皮肤部位拥有着多样化的微生物生态系统;③ 皮肤表层的细菌可以与细胞互作分泌抗菌肽或产生抗炎物质,加强细胞间紧密连接,加固皮肤屏障,训练免疫系统;④ 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破坏表皮屏障的酶,分泌引起免疫反应的分子,刺激肥大细胞损伤皮肤;⑤ 基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可能破坏细菌的生态平衡。
The skin microbiom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human body explained
2020-12-16, doi: 10.1038/d41586-020-03524-6
【主编评语】除肠道微生态外,皮肤表面也驻留有细菌,构成皮肤微生态对人体的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来发表在Nature上的科普文章概括了皮肤微生态的组成和功能。尽管皮肤表面本身缺乏营养,但仍然驻留着一些细菌比如表皮葡萄球菌和痤疮丙酸杆菌等,这些细菌通过与表皮细胞的相互作用,调剂皮肤免疫功能以加强皮肤的保护功能。
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发育与形成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IF:10.228]
① 采集了1303个出生后3月、6月、12月母乳喂养婴儿的粪便;② 3个月大时,婴儿的菌群组成较混杂,主要由双歧杆菌,拟杆菌,埃希氏杆菌组成;③ 剖腹产生产的婴儿拟杆菌降低,同时,12月出现的过敏性皮炎和婴儿肠道内3月大的梭菌sensu stricto丰度升高相关;④ 成年人特异菌群的富集以及向拟杆菌属的转型在出生后一年内即形成;⑤ 过敏源干扰增加了婴儿肠道内的shannon多样性,同时增加了特定的菌群,例如普雷沃氏菌和变形菌门。
Gut microbiota development during infancy: Impact of introducing allergenic foods
02-01, doi: 10.1016/j.jaci.2020.09.042
【主编评语】肠道微生物在宿主早期免疫教育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报道了婴儿肠道微生物群的发育,进化,以及与卫生相关的环境因素、特应性疾病和随机引入致敏固体后的组成变化,为临床提供更好的健康诊断和评估奠定了基础。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中的农药残留
Food Chemistry[IF:6.306]
① 对2014-2016年华北地区蔬菜中8种常用的农药助剂(PAs)进行检测,市场和农场蔬菜中总PAs残留量分别为500和661μg/kg;② 总PAs残留量最高的分别是花椰菜(平均1.53×10^3μg/ kg,市场蔬菜)和菠菜(平均3.72×10^3μg/ kg,农场蔬菜);③ 大多数蔬菜中,三苯乙烯基聚氧醚(TPE)在8种PAs中占主导;④ 成人通过蔬菜接触TPE和壬基酚的健康风险是可以接受的,其他6种PAs的估计日摄入量<0.01-0.89μg/kg体重/天,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可能性较低。
Occurrences of eight common-used pesticide adjuvants in ten vegetable species and implications for dietary intake in North China
01-06, doi: 10.1016/j.foodchem.2020.128984
【主编评语】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董丰收团队研究成果。文章对市场和农场的10种蔬菜8种农药助剂进行了测定分析。花椰菜和菠菜中的残留量较多,大多数蔬菜中以TPE残留为主。就目前的测定结果显示,所测定蔬菜中农药残留量可以接受,并不对健康产生威胁。
补充维生素C可降低出血倾向
Nutrition Reviews[IF:6.5]
① 纳入15项临床试验(共涉及来自6个国家的1140名健康受试者)进行荟萃分析;② 当受试者的基础血浆抗坏血酸水平低于28μmol/L时,补充抗坏血酸可显著降低牙龈出血倾向;③ 当受试者的基础血浆抗坏血酸水平高于48μmol/L时,补充抗坏血酸无法显著降低牙龈出血倾向;④ 在8210名美国受试者中,校正年龄与性别后,较低的血浆抗坏血酸水平(11-28μmol/L,该水平可预防坏血病)与视网膜出血及牙龈出血倾向的发生率显著增加相关
Bleeding tendency and ascorbic acid requirement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clinical trials
02-01, doi: 10.1093/nutrit/nuaa115
【主编评语】Nutrition Reviews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总结15项临床研究(涉及1140名健康受试者)的数据后发现,在基础血浆抗坏血酸水平较低的受试者中,补充抗坏血酸可显著降低牙龈出血倾向。另外,在超过8000名美国受试者中发现,较低的血浆抗坏血酸水平与视网膜出血及牙龈出血倾向的风险增加相关。该研究结果提示,能够预防坏血病的维生素C摄入量可能并不足以降低牙龈出血及视网膜出血的风险。
北医三院段丽萍:小檗碱或可用于治疗IBS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IF:5.064]
① 小檗碱可显著缓解慢性避水应激诱导的大鼠内脏高敏感性,并降低结肠肥大细胞及脊髓小胶质细胞的活化;② 将小檗碱处理后的大鼠的粪菌移植给无菌大鼠,可在急性避水应激中起保护作用;③ 移植IBS患者的粪菌可诱导大鼠的内脏高敏感性及小神经胶质细胞的促炎表型,小檗碱处理可抑制小神经胶质细胞的活化,并改变粪便菌群组成及短链脂肪酸谱;④ 小檗碱无法直接抑制LPS诱导的小神经胶质细胞活化,而可能通过富集短链脂肪酸产生菌而发挥作用。
Berberine alleviates visceral hypersensitivity in rats by altering gut microbiome and suppressing spinal microglial activation
02-08, doi: 10.1038/s41401-020-00601-4
【主编评语】靶向肠道菌群失调的药物或可缓解IBS症状。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段丽萍团队在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小檗碱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组成,富集短链脂肪酸产生菌,从而在不同大鼠模型中抑制内脏高敏感性及小神经胶质细胞活化。
维生素B6摄入可能影响老年人的身体机能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IF:6.766]
① 纳入1249名健康老年人(65-79岁),通过7天饮食记录评估受试者的维生素B摄入情况;② 维生素B6的摄入与老年人从椅子上站起来的所需时间更短相关;③ 在体育锻炼水平最低的老年人中,维生素B6的摄入与更高的握力相关,而在体育锻炼水平最高的受试者中,维生素B6的摄入反而与更低的握力相关;④ 烟酸、维生素B12及叶酸的摄入与老年人的身体机能指标无显著关联。
Vitamin B-6 intake is related to physical performance in European older adults: results of the New Dietary Strategies Addressing the Specific Needs of the Elderly Population for Healthy Aging in Europe (NU-AGE) study
01-29, doi: 10.1093/ajcn/nqaa368
【主编评语】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1200多名老年人中发现,维生素B6的摄入与更短的从椅子上站起来的所需时间相关,并与握力相关(受到体育锻炼水平的影响)。而维生素B12、烟酸及叶酸的摄入与老年人的身体机能无显著关联。
绿茶及咖啡摄入与全因死亡率的关联
Stroke[IF:7.19]
① 纳入478名中风幸存者、1214名心梗幸存者,44521名无中风或心梗病史者,研究开始时通过问卷评估受试者的生活方式、饮食情况及病史;② 中位随访18.5年期间,共有9253名受试者死亡;③ 在中风幸存者及心梗幸存者中,绿茶摄入与全因死亡率呈负相关,但在无中风或心梗病史的受试者中无类似关联;④ 在无中风或心梗病史的受试者及心梗幸存者中,咖啡摄入与全因死亡率呈负相关,但在中风幸存者中无类似关联。
Green Tea and Coffee Consumption and All-Cause Mortality Among Persons With and Without Stroke 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02-04, doi: 10.1161/STROKEAHA.120.032273
【主编评语】来自Stroke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对近5万名受试者(包括478名中风幸存者及1214名心梗幸存者)进行近20年的随访后发现,绿茶摄入与中风幸存者及心梗幸存者的全因死亡率呈负相关,而咖啡摄入与无中风或心梗病史的受试者及心梗幸存者的全因死亡率呈负相关。该研究结果提示,绿茶对改善中风及心梗的预后有益,而咖啡有益于无中风及心梗病史者。
猕猴桃中的化学物质及生物活性(综述)
Food Chemistry[IF:6.306]
① 不同的猕猴桃物种有着不同的产地、颜色、形状、重量、糖分及风味;② 猕猴桃中含有丰富的化学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质、矿物质、维生素、有机酸、叶绿素、酚类化合物、类胡萝卜素、挥发物;③ 猕猴桃的潜在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抗炎症、抗癌症、抗菌、抗高血压、神经保护、改善肠道健康、抗肥胖、降血脂;④ 另外,猕猴桃中可能含有真菌毒素、农药残留、重金属等化学污染物,也可能产生毒性及诱发过敏反应。
Kiwifruit (Actinidia spp.): A review of chemical diversity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2020-10-26, doi: 10.1016/j.foodchem.2020.128469
【主编评语】Food Chemistr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对比了不同物种的猕猴桃在产地、外观、风味上的差异,并介绍了各种猕猴桃含有的各类化学物质,以及猕猴桃在体外及体内表现出的潜在生物活性。
多种因素影响机体钙吸收(综述)
Nutrition Reviews[IF:6.5]
① 钙对于机体内骨骼、细胞器和细胞内外液体稳态很重要;② 影响钙生物利用度的内源性因素包括:钙吸收增加的妊娠、分娩和哺乳过程,钙吸收降低的更年期和衰老,机体变化的调节因子(如雌激素、甲状旁腺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维生素D等),以及某些疾病状态(如胃酸过少、1型糖尿病、肥胖等)和肠道菌群等;③ 外源性因素包括饮食改变和药物治疗;④ 改变饮食习惯,刺激肠道菌群改善,有助于增加钙的生物利用度,保护骨骼和预防骨质疏松症。
Nutritional and health factors affecting the bioavailability of calcium: a narrative review
01-25, doi: 10.1093/nutrit/nuaa138
【主编评语】文章详细综述了影响机体钙吸收的内源性、外源性因素。内源性因素主要指机体的生理状态,比如生殖过程、衰老期、疾病状态等,以及一些机体调节因子和肠道菌群;这同时也提示,上述状态的人群可能需要额外关注体内钙稳态。外源性因素主要指膳食或药物等的摄入,这提醒公众,平时要注意膳食质量。
多吃辣可能降低食管癌风险?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IF:7.707]
① 纳入51.2万名30-79岁的中国成年人,平均随访10.1年,期间共发生8761例胃肠道癌症;② 30%的人在随访前报告了每日吃辣,吃辣与食管癌风险呈负相关;③ 相比于几乎不吃辣者,每月1次、每周1-2天、每周3-5天和每周6-7天吃辣者的校正后HR分别为0.88、0.76、0.84和0.81;④ 排除前3年的随访后,上述关联仍存在,且在不常抽烟喝酒者中关联更明显;⑤ 另外,吃辣与直肠癌风险呈负相关,而与胃癌及结肠癌风险呈较弱的负相关。
Spicy food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gastrointestinal-tract cancers: findings from the China Kadoorie Biobank
01-23, doi: 10.1093/ije/dyaa275
【主编评语】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研究结果,对超过50万名中国成年人进行10年随访后发现,吃辣频率越高,食管癌风险越低,且这种关联在不抽烟喝酒者中更为明显。另外,吃辣与胃癌及结直肠癌风险也有较弱的负相关,关联性在直肠癌中更强。
上海交大:每日摄入60g左右柑橘类水果,或可降低9%的肺癌风险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IF:5.893]
① 纳入21项观察性研究(共涉及1,472,493名受试者,其中15,802名肺癌患者),总结柑橘类水果的摄入与肺癌的关系;② 与柑橘摄入量最低者相比,柑橘摄入量最高者的肺癌风险显著降低了9%;③ 剂量效应分析显示,柑橘摄入量与肺癌风险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当每日柑橘摄入量为60g左右时肺癌风险最低;④ 当每日柑橘摄入量超过80g时,柑橘摄入量与肺癌风险之间无明显的剂量效应关联。
Citrus fruit intake and lung cancer risk: a 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01-30, doi: 10.1016/j.phrs.2021.105430
【主编评语】上海交通大学的钱碧云团队在Pharmacological Research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对21项观察性研究(共涉及近150万名受试者)进行总结后发现,柑橘摄入量与肺癌风险呈显著的非线性负相关,当每日摄入60g左右的柑橘类水果时,可降低9%的肺癌风险。
DASH饮食可降低血尿酸
Arthritis and Rheumatology[IF:9.586]
① 327名受试者(收缩压<160,舒张压80-95,未使用降压药)随机分为3组,分别摄入典型美国饮食(对照)、富含水果和蔬菜的(FV)饮食或DASH饮食,干预持续8周;② 与对照组相比,FV饮食组的血清尿酸盐(SU)浓度非显著地降低0.17mg/dL,DASH饮食组的SU浓度显著降低0.25mg/dL;③ 在DASH饮食组(而非FV饮食组)中,干预前的SU浓度越高,饮食干预对SU浓度的降低效果越大。
Effects of Dietary Patterns on Serum Urate: Results from the DASH Randomized Trial
2020-12-08, doi: 10.1002/art.41614
【主编评语】Arthritis and Rheumatology上发表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327名受试者随机分别摄入DASH饮食、富含水果及蔬菜的饮食与对照饮食,干预8周后发现,DASH饮食可显著降低受试者的血清尿酸盐水平,而这种作用在基础血清尿酸盐水平较高者中更为明显。
多吃鱼油或可抑制脂质吸收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IF:11.864]
① 补充ω-3脂肪酸后,在胆汁中发现了一类由甘油三酸酯引起的ω-3脂肪酸衍生的N-酰基牛磺酸(NATs),其浓度与甾体胆汁酸浓度相近;② 补充ω-3脂肪酸增加人和小鼠血浆中C22:6 NAT含量,并抑制肠道三酰甘油的水解和脂质吸收;③ NAT抑制小鼠脂质的吸收,而C22:6 NAT增加可防止高甘油三酸酯血症和脂肪肝;④ 补充C22:6 NAT后,其主要在胆汁中蓄积,并减少高脂饮食(而非蔗糖)诱导的小鼠肝脂质蓄积。
An abundant biliary fatty acid metabolite derived from dietary omega-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regulates triglycerides
01-28, doi: 10.1172/JCI143861
【主编评语】ω-3脂肪酸是鱼油中的重要营养成分。本研究发现,摄食ω-3脂肪酸后,其产生一种丰富的胆汁代谢物NATs。进一步研究发现,代谢物C22:6 NAT可以降低甘油三酯的吸收以及脂质诱导的小鼠肝脏脂质的积累。因此,文章认为C22:6 NAT可能作为肠道脂质吸收信号反馈因子。ω-3脂肪酸干预机体脂质积累的机制被初步揭示。
摄入油性鱼类或补充鱼油,可能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
Diabetes Care[IF:16.019]
① 纳入163,706名中老年受试者,中位随访10.1年期间,共确诊7262例2型糖尿病;② 校正性别、种族、BMI、生活方式等多变量后,油性鱼类摄入与2型糖尿病风险呈负相关,而非油性鱼类摄入与2型糖尿病风险无显著关联;③ 与几乎不摄入油性鱼类的受试者相比,每周摄入少于1份油性鱼类、摄入1份油性鱼类及摄入2份以上油性鱼类的受试者的2型糖尿病风险分别降低16%、22%及22%;④ 相比不摄入鱼油的受试者,日常摄入鱼油的受试者的2型糖尿病风险降低18%。
Association of Oily and Nonoily Fish Consumption and Fish Oil Supplements With Incident Type 2 Diabetes: A Large Population-Based Prospective Study
01-11, doi: 10.2337/dc20-2328
【主编评语】Diabetes Care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研究,对超过16万名中老年受试者进行10年随访后发现,日常摄入油性鱼类或补充鱼油,与2型糖尿病风险降低相关,而摄入非油性鱼类与2型糖尿病风险无显著关联。
摄入油性鱼类或补充鱼油,可能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
Diabetes Care[IF:16.019]
① 纳入163,706名中老年受试者,中位随访10.1年期间,共确诊7262例2型糖尿病;② 校正性别、种族、BMI、生活方式等多变量后,油性鱼类摄入与2型糖尿病风险呈负相关,而非油性鱼类摄入与2型糖尿病风险无显著关联;③ 与几乎不摄入油性鱼类的受试者相比,每周摄入少于1份油性鱼类、摄入1份油性鱼类及摄入2份以上油性鱼类的受试者的2型糖尿病风险分别降低16%、22%及22%;④ 相比不摄入鱼油的受试者,日常摄入鱼油的受试者的2型糖尿病风险降低18%。
Association of Oily and Nonoily Fish Consumption and Fish Oil Supplements With Incident Type 2 Diabetes: A Large Population-Based Prospective Study
01-11, doi: 10.2337/dc20-2328
【主编评语】Diabetes Care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研究,对超过16万名中老年受试者进行10年随访后发现,日常摄入油性鱼类或补充鱼油,与2型糖尿病风险降低相关,而摄入非油性鱼类与2型糖尿病风险无显著关联。
膳食干预改善乳腺癌患者肌少症性肥胖
Clinical Nutrition[IF:6.36]
① 根据WCRF/AICR指南,患者总能量消耗,每天1.2-1.5g/kg(体重)的蛋白质供给、5-9份水果和蔬菜,当BMI不小于25时限制热量(每天500-1000千卡);② 共22名新诊断为浸润性导管/小叶乳腺癌(临床I-III期)的女性患者完成上述干预,确诊时68%的人超重或肥胖;③ 干预6个月后,患者平均体重、脂肪质量、腹部脂肪、内脏脂肪分别下降3.1kg、2.7kg、400g和118g,而骨密度、去脂质量和四肢骨骼肌质量均无变化;④ 患者的绝经状态对上述效应并无影响。
An individualized food-based nutrition intervention reduces visceral and total body fat while preserving skeletal muscle mass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under antineoplastic treatment
01-08, doi: 10.1016/j.clnu.2021.01.006
【主编评语】乳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肌少症性肥胖,影响预后和生活质量。本研究利用动态宏量营养素当量菜单法(MEM)对该人群进行膳食干预。干预半年后,患者的体重、体脂均降低。文章认为,基于食物的个性化营养干预,可能有助于改善乳腺癌患者的肌少症性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