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肠日报:高果糖饮食如何“改造”肠道促肥胖

佩襄 肠道 1.7K+

肠道微生物.jpg

江苏大学:NMN或能改善菌群和肠道健康

Frontiers in Nutrition[IF:6.576]

① 向饮水中添加烟酰胺单核苷酸(NMN),研究长期服用NMN对小鼠菌群、代谢物和肠屏障等的影响;② NMN使产丁酸菌(瘤胃球菌科和普雷沃氏菌科的特定成员)和其他有益菌(AKK菌)的丰度增加,同时使一些有害菌(嗜胆菌属、颤杆菌属)的丰度降低;③ 伴随着粪便胆汁酸相关代谢物和其他有益代谢物增高、苯酚水平降低,血清NAD+的浓度升高;④ NMN还增加杯状细胞、促进黏液分泌,增加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促进肠道自噬,从而改善了肠黏膜屏障完整性。

NMN Maintains Intestinal Homeostasis by Regulating the Gut Microbiota

07-29, doi: 10.3389/fnut.2021.714604

【主编评语】烟酰胺单核苷酸(NMN)是近年火热的膳食补充剂之一。作用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一种中间体分子,补充NMN被认为能提高NAD+水平从而改善机体健康。江苏大学医学院龚爱华、Zhengrong Zhou与团队近期在Frontiers in Nutrition发表研究,报道了NMN对小鼠肠道菌群、代谢物和肠黏膜屏障的潜在有益影响。

 

江南大学:减缓食物消化,维持GLP-1分泌,改善糖稳态(综述)

Comprehensive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Food Safety[IF:12.811]

①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通过诱导胰岛素分泌和肠脑轴作用调控葡萄糖稳态;② 膳食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质、蛋白质水解物和氨基酸、酚类化合物、苦味质等)通过各种途径刺激L细胞分泌GLP-1;③ 减缓食物成分消化吸收,可增强营养素与肠道远端的L细胞的接触和互作;④ 通过调整摄入碳水化合物、脂质、蛋白质类型,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酚类植物化合物,或使用淀粉微胶囊封装,脂质靶向递送,功能肽递送等方式,达到降低营养素消化率的目的。

Slow digestion-oriented dietary strategy to sustain the secretion of GLP-1 for improved glucose homeostasis

08-04, doi: 10.1111/1541-4337.12808

【主编评语】江南大学张根义团队近期在Comprehensive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Food Safety发表综述,介绍了肠道激素GLP-1调控血糖的机制,以及膳食营养素作用于肠道L细胞以促进GLP-1分泌的机制,并重点探讨了通过减缓食物消化和营养素释放来维持GLP-1分泌以改善血糖调控的饮食干预策略。

 

多摄入木酚素或可降低冠心病风险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IF:24.094]

① 纳入3个队列中的214,108名受试者,每2-4年进行饮食评估;② 在5,517,225人-年的随访期间,共发生10,244例冠心病,包括6,823例非致命性心梗及3,961例致命性冠心病;③ 总木酚素、罗汉松脂素、开环异落叶松脂素、松脂酚、落叶松树脂醇的摄入与冠心病风险呈显著负相关,相比于摄入量最低者,摄入量最高者的冠心病风险分别显著降低15%、24%、13%、11%及11%;④ 在总纤维摄入量较高的受试者中,总木酚素摄入与冠心病的负相关性更为明显。

Lignan Intake an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08-09, doi: 10.1016/j.jacc.2021.05.049

【主编评语】木酚素主要来自植物性饮食的摄入,尤其是种子、全谷物、水果、蔬菜、茶、咖啡等。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对超过21万名受试者进行多年随访后发现,木酚素摄入与冠心病风险呈显著负相关。


Nature:高果糖饮食如何“改造”肠道促肥胖?

Nature[IF:49.962]

① 小鼠中,膳食果糖能促进小肠上皮细胞生存,引起肠绒毛变长,使肠道表面积增大、对脂质等的吸收能力增强,从而加重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② 果糖进入肠细胞后被己酮糖激酶(KHK)转化为果糖-1-磷酸(F1P),F1P能抑制丙酮酸激酶M2异构体(PKM2)活性(使高活性的PKM2四聚体分解为低活性的单体),进而通过上调HIF-1α来增强肠细胞和肠癌细胞在缺氧状态下的生存力;③ 敲除KHK或用药物TEPP-46激活PKM2,能抑制由高果糖玉米糖浆引起的小鼠肠绒毛变长、脂质吸收增多和肠道肿瘤生长。

Dietary fructose improves intestinal cell survival and nutrient absorption

08-18, doi: 10.1038/s41586-021-03827-2

【主编评语】膳食果糖摄入过多与肥胖和癌症发生率升高存在关联,但相关机制仍待深入阐释。Nature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高果糖饮食能增强小鼠的肠上皮细胞在肠腔缺氧环境中的生存能力,从而导致肠绒毛长度增加、肠道表面积增加、脂质吸收能力增强,促进了肠道肿瘤生长和肥胖,并揭示了其背后的分子机制。这些发现或可解释母乳中的果糖对婴儿生长的促进作用以及添加大量含果糖甜味剂的西式饮食加重肥胖的原因。

 

Nature:长期孤独改变大脑状态,导致睡得少吃得多

Nature[IF:49.962]

① 长期(7天)和短期(1天)的社交隔绝,对果蝇的行为和大脑状态造成不同的影响,前者会使果蝇睡眠减少而进食增多;② 长期孤独使果蝇大脑中的代谢基因表达改变,伴随着饥饿和食欲相关的基因表达变化,这些变化使大脑发出饥饿信号,导致进食增多;③ 机制上,长期孤独通过活化P2神经元活化引起睡眠和进食问题,抑制该神经元可减少长期孤独造成的睡眠和进食紊乱,而激活该神经元可导致短期社交隔绝的果蝇出现长期孤独相关表型。

Chronic social isolation signals starvation and reduces sleep in Drosophila

08-18, doi: 10.1038/s41586-021-03837-0

【主编评语】社会孤立和孤独对公共健康有重大影响。Nature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通过对果蝇的行为和大脑转录组进行定量分析,发现长期独自生活的果蝇的大脑状态发生改变,导致其睡眠减少、进食增多,并鉴定出起介导作用的神经元。这些发现为阐释长期孤独引起睡眠、饮食和代谢等健康问题的生物学机制,带来了新启示。

 

BMJ: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减肥后的体重反弹

British Medical Journal[IF:39.89]

① 纳入249项随机对照试验(59081名超重/肥胖患者,平均随访2年)进行荟萃分析;② 相比于对照组,行为减重项目(通过饮食干预和/或锻炼)干预组在干预结束后的体重反弹更快,但至少5年内,干预组的体重仍较低;③ 干预结束后每降低1kg体重,与体重反弹更快(每年0.13-0.19kg)相关;④ 为减重提供金钱奖励与更快的体重反弹(每年1-1.5kg)相关;⑤ 与无代餐干预相比,部分代餐干预与更快的体重反弹相关;⑥ 干预强度逐渐降低与更慢的体重反弹相关。

Association between characteristics of behavioural weight loss programmes and weight change after programme end: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08-17, doi: 10.1136/bmj.n1840

【主编评语】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总结了249项随机对照试验(近6万名超重/肥胖患者)的数据后发现,行为减重项目结束后,更多的体重降低与更快的体重反弹相关。另外,是否有金钱奖励、是否有代餐干预、干预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等因素也与体重反弹的速度相关。

 

国内团队:AKK菌诱导M1样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抑制大肠癌

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IF:11.151]

① 在2组独立的临床数据中,与健康人群相比,结直肠癌(CRC)患者的嗜黏蛋白阿克曼菌(AKK菌)减少;② 补充AKK菌可抑制Apc小鼠的结肠肿瘤发生,并抑制移植CRC细胞的裸鼠的肿瘤生长;③ 机制上,AKK菌通过NLRP3依赖性的方式在CRC微环境中富集M1样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从而在体内和体外抑制肿瘤发生;④ TLR2可能参与AKK菌诱导的NF-κB/NLRP3活化和M1样巨噬细胞极化;⑤ CRC患者中,AKK菌丰度与NLRP3/TLR2表达以及M1样巨噬细胞之间呈正相关。

A. muciniphila Suppresses Colorectal Tumorigenesis by Inducing TLR2/NLRP3-Mediated M1-Like TAMs

08-13, doi: 10.1158/2326-6066.CIR-20-1019

【主编评语】浙江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良静、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陈淑洁和姒健敏与研究团队,近期在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发表研究,报道了AKK菌对结直肠癌的潜在抑制作用,并揭示了其分子机制,提示AKK菌或能用于改善结直肠癌。

 

陈廷涛+魏泓:阴道卷曲乳酸杆菌对生育的双面作用

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IF:6.684]

① 体外实验发现,卷曲乳酸杆菌、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VNP20009和VNP20009 DNase I及大肠杆菌都可以通过改变精细胞内Ca离子浓度,且对精子高黏附性,从而降低精子活力;② 体内实验证明,阴道卷曲乳酸杆菌和其他三种致病菌定植都可以降低大鼠怀孕率;③ 但是卷曲乳酸杆菌对母婴的长期健康发展是有益的;④ 同时,与其他三种致病菌不同的是,阴道菌群乳酸杆菌可以维持大鼠阴道菌群的正常结构、降低子宫炎症因子及凋亡因子的表达。

Vaginal Probiotic Lactobacillus crispatus Seems to Inhibit Sperm Activity and Subsequently Reduces Pregnancies in Rat

08-13, doi: 10.3389/fcell.2021.705690

【主编评语】既往的研究认为,阴道中卷曲乳酸杆菌是“有益菌”,其对于预防不孕,提高生育力也有益处。然而,南昌大学陈廷涛、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魏泓与研究团队在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发表的最新成果,却揭示了阴道卷曲乳杆菌的两面性,即对正常人而言,这种阴道益生菌发挥积极保护作用和筛选优质精子作用,但是对弱精或者少精人群而言,却可能会导致灾难性不孕。这可能体现了一种特殊的“选择机制”,旨在提高后代健康水平,而对于原本男性精子质量较低的伴侣来说,盲目使用阴道卷曲乳酸杆菌制剂来改善阴道菌群,或许并不能提高夫妻生育能力。本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500分神刊综述:间歇性禁食与癌症防治

CA -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IF:508.702]

① 热量限制能通过控制体重来减少肥胖相关癌症风险,而间歇性禁食(IF)在动物模型中的研究结果存在争议,在某些肿瘤模型中甚至可能有害(或与IF模式有关);② 动物研究表明,IF或通过降低IGF-1、促进酮体生成和自噬来改善癌症,但这些机制在人体中的情况尚待验证;③ 由于缺乏高质量临床试验,IF对人类癌症发病率和预后的影响仍然未知,初步研究表明,在一些癌症患者中延长禁食时间是安全的,并有可能减少化疗相关的毒性和肿瘤生长;④ 不建议正在接受治疗的癌症患者在临床试验之外进行IF,但想通过体重管理来降低癌症风险的成年人可以考虑将IF纳入健康生活方式。

Intermittent fasting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08-12, doi: 10.3322/caac.21694

【主编评语】热量限制是一种禁食方法,在实验动物和人类中可降低癌症风险,但难以长期坚持。间歇性禁食(IF)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另一种禁食方法,但IF与癌症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近期发表长综述文章,重点总结了关于IF在癌症预防和治疗中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讨论了目前的知识缺口(特别是临床证据方面),并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基于目前研究证据的建议,推荐专业人士参阅。

 

国内团队:长期上夜班或增加房颤及冠心病的风险

European Heart Journal[IF:29.983]

① 纳入283657名无房颤受试者,中位随访10.4年期间,共发生5777例房颤;② 从“不上夜班”、“偶尔上夜班”、“有时上夜班”到“经常上夜班”,房颤的风险呈显著增加趋势,“经常上夜班”者的房颤风险显著增加16%;③ 超过10年的夜班时长、每个月平均3-8天夜班分别与房颤风险增加40%及22%显著相关;④ “经常上夜班”、超过10年的夜班时长、每个月平均3-8天夜班分别与冠心病风险增加22%、37%及35%显著相关。

Long-term night shift work is associated with the risk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08-10, doi: 10.1093/eurheartj/ehab505

【主编评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陆颖理团队、夏芳珍团队、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张继辉团队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对近30万名受试者进行10年左右的随访后发现,长期上夜班与房颤及冠心病的风险增加显著相关。

 

袁金秋+孟文勃+张常华:65万人数据揭示,常用质子泵抑制剂或增加IBD风险

Gastroenterology[IF:22.682]

① 纳入3个队列(NHS 82869人、NHS II 95141人、UK Biobank 469397人),在NHS队列(中位随访12年)及UK Biobank队列(中位随访8.1年)中,各发生271例及1419例IBD;② 在NHS队列及UK Biobank队列中,定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均与IBD风险呈显著正相关;③ 综合3个队列的数据,与不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受试者相比,定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与IBD风险增加42%相关;④ 与H2受体拮抗剂相比,质子泵抑制剂与IBD风险增加38%相关。

Regular use of proton pump inhibitor and the risk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pooled analysis of three prospective cohorts

08-10, doi: 10.1053/j.gastro.2021.08.005

【主编评语】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的袁金秋团队、张常华团队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的孟文勃团队在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结果,对3个队列(共包含近65万人)进行多年随访后发现,相比于不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或使用H2受体拮抗剂,定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与IBD风险增加相关。

 

坚持健康生活方式,我国一半的消化道癌症可被预防

Gastroenterology[IF:22.682]

① 纳入我国1991-2011年2.7万人的随访数据,分析生活方式风险因素对消化道(GI)癌症的影响;② 2011年,56.5%的大肠癌、59.8%的胃癌、48.5%的食道癌和35.2%的肝癌可归因于生活方式风险因素;③ 预计2031年,可归因于生活方式风险因素的GI癌症将占到52.1%,吸烟、钠盐多、蔬菜少和水果少等情况在改善,而高BMI、红肉多、加工肉多、身体活动少等的危害在增加,将分别导致17万、3.5万、2.2万、5万、14.2万、18.5万、6万和5.3万例GI癌症。

Potential impact of time trend of lifestyle risk factors on burden of major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 in China

08-10, doi: 10.1053/j.gastro.2021.08.006

【主编评语】2020年,我国肝癌、食道癌、胃癌发病率居世界首位,大肠癌发病率居世界第二。研究相关生活方式风险因素的时间变化趋势有助于预测我国消化道(GI)癌症的发病趋势。Gastroenterology近期发表了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2011年,吸烟、水果摄入量低、红肉摄入量高、肥胖和饮酒被认为是导致中国GI癌症的主要因素。该研究预测,我国人群的肥胖情况将会继续增加,红肉/加工肉摄入量将持续增长,而水果摄入不足和钠盐摄入太高的问题会逐渐改善,但仍远低于推荐水平。根据该研究的分析,如果每个人都能坚持最佳的生活方式,到2031年约一半的GI癌症将能被预防。

 

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肝癌的预防策略(综述)

Journal of Hepatology[IF:25.083]

① 地中海饮食模式和定期体育锻炼,或可降低NAFLD相关性肝癌的发生风险,建议推荐给所有NAFLD/NASH患者;② 应将戒烟和戒酒作为预防NAFLD相关性肝癌的重要目标;③ 多项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饮用咖啡或可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④ 有相关并发症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化学预防治疗(包括阿司匹林、二甲双胍和他汀类药物);⑤ NAFLD相关性肝癌的预防应采用多因素并行的方式,包括生活习惯的改善、代谢并发症的管理和适当的化学预防。

Prevention of NAFLD-associated HCC: role of lifestyle and chemoprevention

08-02, doi: 10.1016/j.jhep.2021.07.025

【主编评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世界范围内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因,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预防策略。发表在Journal of Hepatology上的一篇综述文章对NAFLD相关性肝癌的预防策略进行了概述,考虑了生活方式因素如体重减轻、体育锻炼、吸烟、饮食模式和食物(包括咖啡和酒精)等对NAFLD及其相关性肝癌的影响,还总结了化学预防治疗的作用和影响。对潜在病理生理机制和疾病表型的进一步了解可能在未来为NAFLD相关性肝癌提供有针对性的预防策略。

 

郑钜圣团队:血液维生素C浓度或与癌症风险无关

BMC Medicine[IF:8.775]

① 在一项大型维生素C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荟萃分析中,探索循环维C与5种常见癌症(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直肠癌)风险之间潜在的因果关系;② 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显示没有证据表明循环维C浓度与癌症之间存在因果关系;③ 英国生物数据库中,循环维C与乳腺癌呈正相关,但在BCAC的数据集中无法复制该结论;④ 吸烟与循环维C浓度呈负相关;⑤ 荟萃分析显示只有较高的膳食维C摄入对肺癌有保护作用,而其他癌症则无此效果。

Circulating vitamin C concentration and risk of cancers: a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study

07-30, doi: 10.1186/s12916-021-02041-1

【主编评语】在观察性研究中,循环中的维生素C浓度与几种癌症有关,然而两者的因果关系目前尚不清楚。来自西湖大学的郑钜圣团队在BMC Medicine发表文章,纳入52018名欧洲人的一项大型维生素C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进行荟萃分析,对血浆中维生素C相关的基因变异进行关联性分析,同时纳入870984名欧洲人分析维生素C与5种常见癌症(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直肠癌)之间的关联进行分析。分析的结果显示,生理水平的循环维生素C对欧洲人群中5种最常见癌症的风险并没有较大的影响,提示膳食维生素C与癌症风险的关联可能是与相关食物中的其他成分有关,补充维生素C或对这5种癌症无预防作用。

 

补充维生素D或可预防结直肠癌

BMC Medicine[IF:8.775]

① 收集191名受试者的血液及直肠粘膜样本,鉴定出629个与血浆维生素D(25-OHD)水平相关的基因;② 50名受试者每日口服3200IU的维生素D3,干预12周后再次收集血液及直肠粘膜样本;③ 短期补充维生素D3可诱导直肠黏膜的抗肿瘤相关的基因表达模式,但仅有9名受试者表现出显著应答;④ HIPK2与PPP1CC表达可作为黏膜转录组应答的血液生物标志物(AUC=0.84),在独立的验证队列中,HIPK2及PPP1CC的AUC可分别达到0.83及0.91。

Oral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induces transcriptomic changes in rectal mucosa that are linked to anti-tumour effects

08-03, doi: 10.1186/s12916-021-02044-y

【主编评语】BMC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50名受试者每日口服补充维生素D3,持续干预12周后,可诱导直肠粘膜的抗肿瘤基因表达模式,并鉴定出了两种血液生物标志物(HIPK2、PPP1CC),可预测受试者对维生素D补充的直肠粘膜转录组应答。

 

姚铭飞+李兰娟:益生元如何增强二代益生菌的功能(综述)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IF:11.176]

① 果聚糖、低聚半乳糖、抗性淀粉、维生素、植物多酚、海藻、矿物质等均可作为NGP的潜在益生元;② 益生元可通过不同机制维持NGP在肠道中的活性,包括:增强NGP对氧气及活性氧的抗性、增强NGP对胃酸的抗性、增强NGP对胆汁酸的抗性;③ 益生元可通过多种机制增强NGP在肠道菌群中的益生功能,包括:发酵产生的短链脂肪酸促进NGP的定殖、与致病菌竞争性结合宿主上皮细胞上的受体、传统益生菌发酵益生元而为NGP提供营养(互养)。

Role of prebiotics in enhancing the function of next-generation probiotics in gut microbiota

07-29, doi: 10.1080/10408398.2021.1958744

【主编评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姚铭飞和李兰娟院士与团队在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益生元对二代益生菌(NGP)的保护作用,及其增强NGP功能的作用机制。(

 

低FODMAP饮食可显著改善IBS症状

Gut[IF:23.059]

① 纳入13项RCT(共涉及944名IBS患者)进行荟萃分析,总结低FODMAP饮食对IBS的疗效;② 在IBS总体症状的改善方面,低FODMAP饮食显著优于惯常饮食(总体症状未改善的RR为0.67),且优于其它饮食干预(包括BDA/NICE饮食建议、假饮食建议、替代性饮食建议、高FODMAP饮食);③ 低FODMAP饮食在对IBS患者的腹痛、腹胀及排便习惯的改善方面,均优于其它饮食干预。

Efficacy of a low FODMAP diet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

08-10, doi: 10.1136/gutjnl-2021-325214

【主编评语】来自Gut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总结了13项RCT(共944名IBS患者)的数据后发现,在改善IBS的总体症状、腹痛、腹胀及排便习惯上,低FODMAP饮食的疗效显著优于惯常饮食,并优于其它饮食干预手段。

 

益生菌或可改善胖子的肥胖及心血管风险标志物

Clinical Nutrition[IF:7.324]

① 纳入26项RCT(共涉及1720名超重/肥胖受试者)进行荟萃分析;② 相比于对照,补充益生菌(无论是单个还是多个细菌物种)可显著降低受试者的体重(-0.70kg)、BMI(-0.24kg/m^2)、腰围(-1.13cm)、脂肪量(-0.71kg);③ 另外,益生菌可显著降低受试者的TNF-α、胰岛素、总胆固醇、LDL胆固醇的水平;④ 仅在补充剂量≥10^10CFU,且干预时间≥8周的情况下,益生菌对肥胖相关指标有显著降低作用。

Effects of probiotics on body adiposity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markers in individuals with overweight and obesit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07-02, doi: 10.1016/j.clnu.2021.06.023

【主编评语】Clinical Nutrition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总结了26项RCT(共纳入1720名超重/肥胖患者)的数据后发现,补充益生菌可显著降低体重、BMI、腰围及脂肪量,并可显著降低TNF-α、胰岛素、总胆固醇、LDL胆固醇的水平。

 

年轻时多吃健康素食,或能减少中年心血管疾病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IF:5.501]

① 纳入4946名18-30岁无心血管疾病(CVD)的受试者,评估受试者的先验饮食质量评分(APDQS);② APDQS越高,代表受试者摄入了更多的营养丰富的植物性食物,并减少了高脂肉类及不健康植物性食物的摄入;③ 随访32年期间,共发生289例CVD事件,长期的高APDQS或13年间的APDQS升高趋势与更低的CVD风险相关;④ 冠心病及高血压相关CVD与APDQS的平均值及变化趋势呈强负相关。

Plant-Centered Diet and Risk of Incid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During Young to Middle Adulthood

08-04, doi: 10.1161/JAHA.120.020718

【主编评语】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对近5000名年轻成年受试者进行32年随访,发现摄入更多的营养丰富的植物性饮食,而减少高脂肉类及不健康植物性饮食的摄入,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降低相关。

 

膳食维生素K或有益于心血管健康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IF:5.501]

① 纳入53,372名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丹麦受试者(中位年龄56岁),在基准线时评估维生素K1和维生素K2的摄入量;② 平均随访21年期间,8726名受试者因ASCVD入院;③ 调整相关人口统计学变量后,相比于维生素K1摄入量最低者,维生素K1摄入量最高者的ASCVD入院风险显著降低21%;④ 相比于维生素K2摄入量最低者,维生素K2摄入量最高者的的ASCVD入院风险显著降低14%。

Vitamin K Intake and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he Danish Diet Cancer and Health Study

08-07, doi: 10.1161/JAHA.120.020551

【主编评语】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对超过5万名丹麦中年人进行20多年随访后发现,较高的维生素K(包括维生素K1、维生素K2)摄入量与较低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

 

睡眠与饮食的关联(综述)

Annual Review of Nutrition[IF:11.848]

① 睡眠不足对摄食可产生不良影响,另一方面饮食可能通过褪黑素及其色氨酸的生物合成影响睡眠;② 提供富含色氨酸或褪黑素的特定食物可改善睡眠质量,富含水果、蔬菜、豆类和其他膳食色氨酸和褪黑素来源的整体饮食被证明可预测良好的睡眠结果;③ 虽然还需要更多临床试验来证实饮食模式对睡眠的因果性影响,并阐明其潜在机制,但现有数据表明两者存在循环关联;④ 建议采用健康饮食来改善睡眠,这可能会进一步促进持续的良好饮食习惯。

Sleep and Diet: Mounting Evidence of a Cyclical Relationship

08-04, doi: 10.1146/annurev-nutr-120420-021719

【主编评语】饮食和睡眠是影响健康的两个重要因素,而这两种行为又很可能互相影响。生活中我们也有体会,有时候睡得太晚,突然想点个外卖吃个宵夜,又可能一晚没睡好第二天情绪不好去吃个炸鸡或者冰淇淋安慰一下自己。近期发表于Annual Review of Nutrition的一篇综述介绍了成人睡眠与饮食如何互相影响,最后建议大家形成饮食与睡眠的良性循环,即通过健康饮食促进好睡眠,而好睡眠又推动健康饮食。

 

菌群与睡眠(观点)

Trends in Molecular Medicine[IF:11.951]

① 环境和生活方式因素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菌群-肠-脑轴影响睡眠,睡眠也可反过来影响菌群;② 微生物代谢物、5-羟色胺能系统、迷走神经和免疫反应等途径,参与菌群-肠-脑轴对睡眠的调控;③ 使用抗生素清除肠道菌群,可减少5-羟色胺产生并影响血脑屏障通透性,导致睡眠质量下降;④ 许多睡眠障碍以及合并睡眠问题的其他疾病中,都存在肠道菌群组成的变化;⑤ 通过特定的益生元和益生菌以及粪菌移植干预改变肠道菌群,或能提升睡眠质量。

Microbiota and sleep: awakening the gut feeling

08-04, doi: 10.1016/j.molmed.2021.07.004

【主编评语】肠道菌群可影响大脑的功能,Trends in Molecular Medicine近期发表的观点文章,探讨了菌群-肠-脑轴是如何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睡眠的。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