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肠日报:减重期,越吃碳水越饿

佩襄 肠道 1.1K+

肠道微生物.jpg

补充α-酮戊二酸可有益健康(综述)

Trends in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IF:12.015]

① AKG参与氧化还原代谢、氨基酸合成、氮转运、先天免疫、表观遗传等生理过程的调控,可降低慢性炎症及氧化应激;② AKG可维持肝肾功能,预防心肌和脑损伤,减少肌肉蛋白降解和骨矿物质流失;③ AKG可降低HIF-1活性、抑制血管生成因子分泌及调控表观遗传修饰,以抑制肿瘤生长;④ AKG可调节mTOR信号通路,以减轻肠道上皮损伤,延缓衰老过程,促进健康长寿;⑤ AKG的最佳补充剂量、半衰期短、胃肠道副作用等尚需进一步研究解决。

Alpha-Ketoglutarate dietary supplementation to improve health in humans

2021-12-21, doi: 10.1016/j.tem.2021.11.003

【主编评语】α-酮戊二酸(AKG)是细胞能量和蛋白质合成的关键分子。Trends in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AKG调节多种生理过程的机制,并讨论了补充AKG对心脏、肝脏、脑、骨骼肌、肿瘤、衰老等疾病的益处。


空气污染伤脑,MIND饮食或能改善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IF:9.031]

① 本研究纳入1302名65-79岁的美国女性,她们在1996-1998年间(基线)无痴呆症,基线的MIND饮食评分来自食物频率问卷,在2005-2006年间,对她们进行了脑结构MRI扫描;② MIND评分每增加0.5分,总的和颞叶白质体积 (WMV)分别平均高0.74和0.19cm3,而随着PM2.5水平每个四分位距的增加,总的和颞叶WMV分别平均降低4.16和1.46cm3;③ 在MIND得分低于中位数的女性中,PM2.5和WMV的负关联更强,但在MIND得分高于中位数的女性中负关联消失。

Adherence to a MIND-Like Dietary Pattern, Long-Term Exposure to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Air Pollution, and MRI-Based Measures of Brain Volume: The Women's Health Initiative Memory Study-MRI

2021-12-23, doi: 10.1289/EHP8036

【主编评语】MIND饮食是地中海饮食与降压DASH饮食的结合,其建议人们多食用绿叶蔬菜、坚果、豆类、全谷类、鱼类和禽类食品,用橄榄油烹饪食品,并限制食用红肉、黄油、奶酪、油炸食品、快餐等食品。近期发表于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的一项研究表明平均PM2.5暴露水平与老年女性白质体积 (WMV)的负关联(注:WMV降低提示大脑老化)在 MIND 饮食评分低于中位数的女性中得到加强,而在评分高于中位数的女性中此关联消失。总体而言,这些发现进一步支持了MIND饮食模式的好处,即多摄入蔬菜和非油炸鱼,少摄入动物性和高饱和脂肪食物对大脑健康的益处。


国内团队:燕麦可降低总胆固醇及LDL胆固醇,并具有益生元作用

Frontiers in Immunology[IF:7.561]

① 210名轻度高胆固醇血症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每日分别摄入80g燕麦或大米,持续干预45天;② 相比于大米组,燕麦组受试者的总胆固醇及非HDL胆固醇降低得更多;③ 摄入燕麦显著增加了受试者肠道菌群中的Akk菌及Roseburia等的丰度,降低了未分类f-Sutterellaceae的丰度;④ 在燕麦组受试者中,双歧杆菌属的丰度与LDL胆固醇呈负相关,柔嫩梭菌群的丰度与总胆固醇及LDL胆固醇呈负相关;⑤ HDL胆固醇与戊酸呈负相关,总胆固醇与异戊酸呈正相关。

The Prebiotic Effects of Oats on Blood Lipids, Gut Microbiota, and Short-Chain Fatty Acids in Mildly Hypercholesterolemic Subjects Compared With Ric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2021-12-09, doi: 10.3389/fimmu.2021.787797

【主编评语】疾控中心的杨月欣团队与东南大学的孙桂菊团队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


高脂低碳水+植物性蛋白饮食有益于牙周健康

Journal of Clinical Periodontology[IF:8.728]

① 67名中老年受试者(65-75岁)随机分为4组,分别摄入高脂低碳水+杂食性蛋白来源、低脂高碳水+杂食性蛋白来源、高脂低碳水+半素食性蛋白来源、低脂高碳水+半素食性蛋白来源;② 杂食性蛋白来源为50%动物蛋白+50%植物蛋白,半素食性蛋白来源为30%动物蛋白+70%植物蛋白,干预持续4周;③ 在高脂低碳水+半素食性蛋白来源组的受试者中,临床附着水平<5mm的数量显著增加,龈沟液显著减少;④ 临床指标与受试者的口腔菌群的变化无关。

A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etary protein sources on periodontal health

2021-12-21, doi: 10.1111/jcpe.13587

【主编评语】Journal of Clinical Periodontology上发表的一项随机临床试验结果,对67名中老年受试者进行4周干预,发现高脂低碳水+半素食性蛋白来源饮食(41%脂肪、41%碳水化合物、14%蛋白,蛋白来源为70%植物性蛋白+30%动物性蛋白)对多种牙周健康指标有改善作用。


生酮饮食对口腔健康无显著益处

Nutrients[IF:5.717]

① 纳入20名健康受试者(平均年龄36.6岁),进行为期6周的生酮饮食干预,通过尿酮测定及7天饮食记录监测受试者对生酮饮食的依从性;② 生酮饮食对受试者的多种临床口腔指标(牙龈炎症、牙周探诊深度、牙周探诊出血、牙菌斑)均无显著影响,但牙菌斑有减少的趋势;③ 生酮饮食可显著降低受试者的体重及BMI;④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脂及BMI与牙龈炎症呈显著正相关,而HDL、纤维及蛋白摄入与牙龈炎症呈负相关。

Effects of a Non-Energy-Restricted Ketogenic Diet on Clinical Oral Parameters. An Exploratory Pilot Trial

2021-11-25, doi: 10.3390/nu13124229

【主编评语】来自Nutrients上发表的一项探索性试验,对2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为期6周的生酮饮食干预,发现生酮饮食对临床口腔指标无显著影响,但可降低体重及BMI。


促进类胡萝卜素吸收,哪类膳食脂肪效果更好?(综述)

Nutrition Reviews[IF:7.11]

① 纳入27项体外研究及12项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荟萃分析;② 体外研究结果显示,除番茄红素之外,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可及性(bioaccessibility)与膳食脂肪的浓度呈正相关;③ 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摄入大量膳食脂肪与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增加相关;④ 相比于富含饱和脂肪酸的膳食脂肪,摄入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膳食脂肪可更好地提升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利用度。

Effects of dietary fats on the bioaccessibility and bioavailability of carotenoid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in vitro studies a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2021-12-13, doi: 10.1093/nutrit/nuab098

【主编评语】Nutrition Reviews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总结了27项体外研究的数据后发现,膳食脂肪的浓度与类胡萝卜素的生物有效性(bioaccessibility)成正相关;而总结12项随机对照试验的数据后发现,摄入更多的膳食脂肪(尤其是不饱和脂肪酸)可显著增加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


相比于地中海饮食,高蛋白饮食可更好地改善血糖控制

Nutrients[IF:5.717]

① 纳入20名胰岛素抵抗的肥胖女性受试者,随机先后接受高蛋白饮食或地中海饮食干预,每种饮食干预持续10天;② 相比于地中海饮食,高蛋白饮食对于降低胰岛素抵抗及改善血糖变异性(均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因素)更为有效;③ 鉴定出可预测两种饮食导致的血糖变异性差异的10个菌属,包括粪球菌属及Lachnoclostridium菌属(先前的研究发现其与血糖稳态及胰岛素抵抗相关)。

A High Protein Diet Is More Effective in Improving Insulin Resistance and Glycemic Variability Compared to a Mediterranean Diet-A Cross-Over Controlled Inpatient Dietary Study

2021-12-07, doi: 10.3390/nu13124380

【主编评语】来自Nutrient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20名胰岛素抵抗的肥胖女性中进行为期21天的交叉对照饮食干预,发现相比于地中海饮食,高蛋白饮食可更有效地改善胰岛素抵抗及血糖变异性,而这种差异可能由肠道菌群中的特定菌属所介导。


Nature子刊:揭秘爱吃红肉如何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Nature Microbiology[IF:17.745]

① 肠道细菌参与膳食I-肉碱 → γ-丁基甜菜碱(γBB)→ 三甲胺(TMA)代谢过程;② 空腹血浆中较高的γBB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不良结局有关,补充γBB可增加血栓形成;③ 补充肠道细菌Emergencia timonensis可促进素食者粪便中γBB→TMA的厌氧转化,提高TMAO水平和血栓形成;④ γBB利用基因簇(gbu)在反应中表达上调,克隆gbu基因可在大肠杆菌中实现γBB→TMA;⑤ 随机饮食干预的临床样本分析发现粪便中gbuA丰度与血浆中TMAO和红肉饮食有关。

The microbial gbu gene cluster link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associated with red meat consumption to microbiota L-carnitine catabolism

12-23, doi: 10.1038/s41564-021-01010-x

【主编评语】杂食动物中,心血管疾病(CVD)风险升高被认为部分与肠道菌群依赖性将l-肉碱转化成三甲胺-N-氧化物(TMAO)有关,l-肉碱是红肉中富含的营养素。肠道菌群通过中间产物γ-丁基甜菜碱(γBB)将l-肉碱转化为三甲胺(TMA),三甲胺是TMAO的前体。然而,γ-BB、红肉摄入和CVD风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负责γ-BB转化为TMA的肠道菌群基因都不清楚。Nature Microbiology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肠道菌群中存在γBB利用基因簇(gbu),可完成γBB→TMA的厌氧转化,增强血栓形成。同时,红肉摄入量高的饮食策略,与粪便中gbuA丰度较高、血浆TMAO水平升高具有相关性,CVD风险增加。


菊粉或可改善酒精使用障碍患者的肠道菌群和社交行为

Gut Microbes[IF:10.245]

① 纳入50位酒精使用障碍(AUD)患者进行一项随机双盲对照实验,每日摄入菊粉或麦芽糖糊精,为期17天,AUD病人对菊粉耐受良好;② 菊粉显著减少粪菌的丰富度和均匀度,诱导8个菌属的变化,比如双歧杆菌、类杆菌;③ 与安慰剂相比,益生元对胃肠道症状和营养摄入的影响较小;④ 戒酒期间,所有患者的抑郁、焦虑和酒精渴求得分都有所改善,但只有使用菊糖治疗的患者社交能力得分显著提高,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升高。

Restoring an adequate dietary fiber intake by inulin supplementation: a pilot study showing an impact on gut microbiota and sociability in alcohol use disorder patients

12-20, doi: 10.1080/19490976.2021.2007042

【主编评语】Gut Microbes近期发表的文章,纳入50位酒精使用障碍(AUD)患者进行菊粉或麦芽糖糊精干预。与安慰剂相比,研究表明菊粉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可调节AUD患者的肠道菌群和社会行为,但没有进一步改善其他心理和生物学参数。


Science子刊:抗生素治疗后的皮肤菌群变化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IF:17.956]

① 14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组,分别接受低剂量多西环素、高剂量多西环素、头孢氨苄、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恶唑(TMP/SMX)治疗;② 分析治疗前、治疗期间、治疗后的皮肤、口腔及粪便菌群;③ 接受高剂量多西环素或TMP/SMX治疗的受试者的皮肤菌群群落表现出最大的变化;④ 接受高剂量多西环素的受试者的皮肤菌群中出现多西环素耐药性葡萄球菌,而接受TMP/SMX治疗的受试者的皮肤菌群中出现TMP耐药性葡萄球菌;⑤ 抗生素导致基因转移相关基因显著增加。

Alterations of human skin microbiome and expansion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fter systemic antibiotics

12-22, doi: 10.1126/scitranslmed.abd8077

【主编评语】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对14名健康志愿者接受系统性抗生素治疗前、治疗期间及治疗后的皮肤、口腔及粪便菌群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抗生素可对皮肤菌群的组成造成显著及持续的影响,且可能导致抗生素耐药菌在皮肤菌群中的扩增。


王卫庆+李俊桦:小檗碱+益生菌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脂

Gut Microbes[IF:10.245]

① 纳入PREMOTE研究的365名2型糖尿病(T2D)受试者,评估益生菌(Prob,含9菌株)和小檗碱(BBR)联合治疗对餐后血脂的影响;② 干预12周后,与单独治疗相比,Prob+BBR联合治疗改善了患者的餐后血脂(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多种脂质代谢物);③ 该效果与粪便中的短双歧杆菌(Bb)富集有关;④ Prob的Bb菌株中存在4个编码长链酰辅酶A合成酶的fadD基因,体外培养实验中,BBR能上调fadD基因表达,进一步降低培养基中的游离脂肪酸。

Combined berberine and probiotic treatment as an effective regimen for improving postprandial hyperlipidemia in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a double blinded placebo controlled randomized study

12-20, doi: 10.1080/19490976.2021.2003176

【主编评语】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T2D)患者常有餐后高脂血症,不利于心血管健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卫庆、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李俊桦作为共同通讯作者,近期在Gut Microbes发表研究,基于我国一项随机安慰剂对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PREMOTE研究,探索了益生菌(含9个专利菌株)+小檗碱的联合治疗对T2D患者餐后血脂的改善效果,并发现小檗碱可能通过激活益生菌中的短双歧杆菌的fadD基因表达,促进其脂代谢作用,来减少肠腔内可吸收的脂质,从而发挥联合治疗的协同降低餐后血脂的作用。


孙志宏+张和平:Probio-M9或能恢复抗生素破坏的肠道菌群,助力癌症免疫治疗

Frontiers in Immunology[IF:7.561]

① 使用抗生素破坏小鼠肠道菌群,随后使用益生菌或自然恢复肠道菌群,接种肿瘤并使用抗PD-1进行治疗;② 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Probio-M9与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具有协同作用,显著抑制肿瘤生长;③ 联合治疗组小鼠中抗生素破坏的粪便菌群被有效恢复,主要分类群的组成发生改变;④ 服用益生菌可显著增加有益菌的相对丰度,如假长双歧杆菌、狄氏副拟杆菌和某些拟杆菌;⑤ 肠道菌群功能性亚基因组发生轻微重塑,糖降解、维生素和氨基酸合成途径富集。

Adjunctive Probiotic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Probio-M9 Administration Enhances the Effect of Anti-PD-1 Antitumor Therapy via Restoring Antibiotic-Disrupted Gut Microbiota

12-14, doi: 10.3389/fimmu.2021.772532

【主编评语】提前服用抗生素会导致免疫检查点阻断(ICB)治疗的不良结果和低反应性,这表明ICB治疗的疗效与宿主的肠道菌群相关。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孙志宏和张和平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发表文章,发现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Probio-M9通过恢复抗生素破坏的肠道菌群,从而增强抗PD-1的抗肿瘤效果。


陈廷涛+周晓婷:来自百岁老人的4株潜在益生菌或能抗衰老

Frontiers in Immunology[IF:7.561]

① 从中国江西7位百岁老人粪便中,分离筛选出4株耐酸耐胆盐、具有显著抗菌功效的益生菌;② 这些益生菌的组合能够改善SAMP8衰老小鼠受损的空间记忆、运动功能障碍和探索行为的减少;③ 益生菌组合保护海马神经元的机制在于抑制TLR4/NF-κB诱导的神经炎症,并上调 Sirt 1的表达;④ 益生菌组合可以调节衰老小鼠肠道菌群,使之趋近于正常小鼠,发挥抗衰老作用;⑤ 益生菌组合还显著增强肠道屏障的完整性,并抑制TLR4/NF-κB诱导的结肠炎症。

Evaluation of the Anti-Aging Effects of a Probiotic Combination Isolated From Centenarians in a SAMP8 Mouse Model

12-02, doi: 10.3389/fimmu.2021.792746

【主编评语】衰老问题是一个长久的全球性的问题,但是至今仍没有任何好的方法能干预衰老。南昌大学陈廷涛和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晓婷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发表研究,从江西百岁老人的粪便中筛选出4株潜在益生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 SX-0718, L. casei SX-1107, Bifidobacterium longum SX-1326和 B. animalis SX-0582)。研究发现,该益生菌组合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抑制TLR4/NFκB诱导的炎症,进而表现出抗衰老效果。该研究为未来这些益生菌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中南大学:培菲康可减轻乳腺癌患者的化疗相关认知障碍

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IF:9.162]

① 一项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纳入159名I-III期乳腺癌患者,在化疗期间分别服用益生菌培菲康(含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粪肠球菌)或安慰剂;② 益生菌降低了化疗相关认知障碍(CRCI)发生率,改善整体认知功能,改变肠道菌群组成(如增加肠球菌相对丰度),并调节9种血浆代谢物,其中紫苏醇等3种代谢物与CRCI呈负相关;③ 在大鼠中证实,益生菌使血浆紫苏醇升高,且紫苏醇能减轻化疗诱导的长期海马损伤、突触损伤、氧化应激和神经胶质激活。

Probiotic supplement attenuates chemotherapy-relate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a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12-09, doi: 10.1016/j.ejca.2021.11.006

【主编评语】化疗相关认知障碍(CRCI)在癌症患者中非常常见,与不良预后和生活质量较差相关。中南大学的欧阳文和童建斌合作在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发表研究,通过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探究了益生菌制剂培菲康对乳腺癌患者CRCI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益生菌可调节血浆代谢物(如紫苏醇)、改善肠道菌群,减少CRCI的发生。


中南大学:培菲康缓解多西他赛治疗乳腺癌带来的肥胖

Frontiers in Nutrition[IF:6.576]

① 纳入100位接受多西他赛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组,在化疗期间进行益生菌(培菲康,含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粪肠球菌)或安慰剂干预,持续84天;② 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组患者体重、体脂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变化较小;③ 5个血浆代谢物在两组间有显著差异,胆绿素二盐酸盐(biliverdin dihydrochloride)的变化与体重呈负相关;④ 软壁菌门和3个菌属在两组间有显著差异,拟杆菌属和厌氧棒状菌属的变化与LDL的变化呈负相关。

Probiotics for the Treatment of Docetaxel-Related Weight Gain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A Single-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a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12-02, doi: 10.3389/fnut.2021.762929

【主编评语】中南大学第三湘雅医院丁波泥团队研究成果。多西他赛是一种重要的乳腺癌治疗药物,但是其会带来肥胖。考虑到肥胖与肠道菌群有关,本文试图探究益生菌(培菲康)干预对多西他赛所致肥胖的改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在多西他赛治疗期间,益生菌的使用帮助降低患者体重、体脂和血浆LDL的增加,降低代谢和肠道菌群紊乱。


山西医科大学:嗜酸乳杆菌调菌群护肠道,改善小鼠肥胖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IF:7.658]

① 嗜酸乳杆菌可减轻高脂饮食小鼠的体重、脂肪量、炎症和胰岛素抵抗,并激活棕色脂肪组织以及改善能量和糖脂代谢;② 嗜酸乳杆菌可逆转高脂饮食诱导的肠道菌群失调(表现为降低了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值比以及含内毒素的革兰氏阴性菌),改善参与机体代谢、免疫反应和罹病性的肠道菌群功能,维持肠道屏障完整性,减轻代谢性内毒素血症,并抑制肝组织TLR4/NF-κB信号通路;③ 经嗜酸乳杆菌处理小鼠的粪便横向转移至高脂喂养小鼠有抗肥胖效应。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ameliorates obesity in mice through modulation of gut microbiota dysbiosis and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12-09, doi: 10.1016/j.phrs.2021.106020

【主编评语】近期山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康永波和樊卫平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Pharmacological Research发表的一项动物研究表明嗜酸乳杆菌通过其抗炎特性、调节肠道菌群失调和肠道通透性,可能成为改善肥胖和相关疾病如高脂血症、非酒精性脂肪肝和胰岛素抵抗的益生菌的良好候选。


哈尔滨医科大学:益生菌抗结直肠癌作用的新机制

Microbiological Research[IF:5.415]

① 副干酪乳杆菌PC-H1衍生的细胞外囊泡(LpEVs),大小约在200 nm,可进入结肠癌(CRC)细胞;② LpEVs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明显抑制CR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③ 通过增加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和降低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LpEVs抑制裸鼠体内异种移植的CRC细胞的生长并促进其凋亡;④ LpEVs处理导致CRC细胞内22 基因上调表达,67 个基因下调表达,它们主要参与细胞凋亡的调控;⑤ LpEVs 通过 PDK1/AKT/Bcl-2 信号通路诱导CRC细胞凋亡。

Extracellular vesicles of Lacticaseibacillus paracasei PC-H1 induce colorectal cancer cells apoptosis via PDK1/AKT/Bcl-2 signaling pathway

11-16, doi: 10.1016/j.micres.2021.126921

【主编评语】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世界第三常见恶性肿瘤。因此,寻找科学合理的干预方法是医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往的研究表明,副干酪乳杆菌(L. paracasei)及其培养物具有抗结肠癌作用,但副干酪乳杆菌衍生的细胞外囊泡(LpEVs)在抗结肠癌中的作用未见报道。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张凤民和房勇团队发表在Microbiological Research上的一项研究表明,LpEVs可通过PDK1/AKT/Bcl-2信号通路在体内外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凋亡。这项研究不仅为益生菌的抗肿瘤作用提供了新的机制,而且为结肠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鼠李糖乳杆菌GG DSM 33156能否预防儿童上呼吸道感染?

Beneficial Microbes[IF:4.205]

① 619名2-6岁的儿童随机分为2组,309名每日口服10^9 CFU的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GG DSM 33156),310名接受安慰剂干预;② 干预16周后,益生菌的耐受性良好,但未能显著降低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根据预先设定标准,由全科医师确诊);③ 益生菌也未能显著改善次要终点,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持续天数、发生一次或多次上呼吸道感染的儿童的数量、上呼吸道感染期间体温≥38℃的天数、缺席托儿所/小学的天数。

GG DSM 33156 effects on pathogen defence in th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aediatric trial

12-13, doi: 10.3920/BM2021.0065

【主编评语】Beneficial Microbes上发表的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在619名2-6岁的儿童中进行为期16周的干预,发现相比于安慰剂,鼠李糖乳杆菌GG DSM 33156的耐受性良好,但无法显著降低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张宴+张发明:粪便微塑料与炎症性肠病相关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IF:9.028]

① 本研究分析炎症性肠病(IBD)患者(n=52)和健康人(n=50)粪便中微塑料的特征,首次发现IBD患者粪便中微塑料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分别为41.8和28.0个/g dm;② 粪便中共检测到15种微塑料,以聚对苯二甲酸乙酯和聚酰胺为主,主要形态分别为片状和纤维状;③ 此外发现粪便微塑料水平与IBD严重程度呈正相关;④ 结合问卷调查和粪便中微塑料的特点,推测饮用水和食品的塑料包装和粉尘暴露是人类微塑料暴露的重要来源。

Analysis of Microplastics in Human Feces Reveals a Correlation between Fecal Microplastics and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Status

12-22, doi: 10.1021/acs.est.1c03924

【主编评语】现代社会微塑料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和饮用水中,人类摄入微塑料难以避免,但目前尚不清楚摄入微塑料是否对人类健康构成明显危害。近期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张宴和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发明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粪便微塑料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且粪便微塑料水平与IBD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微塑料暴露可能与肠道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或者也可能是疾病增强了微塑料的易感性和滞留。本研究也表明粪便中的微塑料对于评估人类微塑料暴露及其潜在健康风险是有用的。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发现微塑料和IBD的相关性,还不能确定因果关系,未来还需更多相关机制探索。


卜鹏程等:肌酸在癌症中的两面性(综述)

Trends in Cell Biology[IF:20.808]

① 肌酸及其类似物——环肌酸(cyclocreatine)具有癌症抑制作用,在小鼠及大鼠的皮下肿瘤移植模型中可抑制肿瘤生长,并增强CD8+ 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② 在肥胖驱动的乳腺癌小鼠模型中,脂肪细胞释放的肌酸可在肌酸激酶的催化下形成磷酸肌酸,从而促进肿瘤增殖;③ 另外,肌酸可通过激活Smad2/3信号,从而促进结直肠癌、乳腺癌及胰腺癌的侵袭与转移;④ 靶向肌酸激酶或肌酸转运蛋白或可用于癌症治疗。

The two sides of creatine in cancer

12-09, doi: 10.1016/j.tcb.2021.11.004

【主编评语】肌酸是一种存在于哺乳动物中的含氮有机酸。鱼、家禽及红肉中富含肌酸。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卜鹏程团队在Trends in Cell Biolog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介绍了肌酸在癌症中的两面性:可通过增强CD8+ 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抑制肿瘤生长,又可在肌酸激酶的催化下形成磷酸肌酸促进肿瘤的生长及转移。


Cell子刊:细菌代谢物罗伊氏菌素可抑制结直肠癌生长

Cancer Cell[IF:31.743]

① 健康小鼠和人来源的粪菌代谢物可抑制结直肠癌(CRC)细胞生长;② CRC荷瘤小鼠和患者中,罗伊氏乳杆菌及其代谢物罗伊氏菌素显著减少,粪菌代谢物对CRC的生长抑制显著降低;③ 罗伊氏菌素通过消耗谷胱甘肽改变氧化还原平衡,减少结肠癌细胞增殖和生存;④ 罗伊氏菌素诱导蛋白质氧化,并选择性抑制核糖体生物合成和蛋白质翻译;⑤ 外源性罗伊氏乳杆菌增加肿瘤活性氧,减少体内蛋白质翻译,限制结肠肿瘤生长,延长小鼠生存。

Reuterin in the healthy gut microbiome suppresses colorectal cancer growth through altering redox balance

12-23, doi: 10.1016/j.ccell.2021.12.001

【主编评语】Cancer Cell近期发表的文章,通过分析不同突变负荷的结肠癌变模型小鼠的粪便菌群代谢产物,发现结肠癌中罗伊氏乳杆菌及其代谢物罗伊氏菌素显著减少,罗伊氏菌素通过诱导氧化应激和抑制蛋白翻译从而抑制结直肠癌生长。定植罗伊氏乳杆菌可延长结肠肿瘤模型小鼠的生存期,提示我们罗伊氏乳杆菌或可用于结肠肿瘤的辅助治疗。


膳食脂肪如何影响大脑健康(综述)

Progress in Lipid Research[IF:16.195]

① 许多证据表明,膳食脂质可以影响人体代谢和健康;② 富含SFA、TFA、n-6 PUFA和胆固醇的饮食会增加内脏脂肪,刺激脂肪因子和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此外促使白色脂肪组织功能障碍、肠道微生态失调和血管斑块形成,可导致血脑屏障功能受损、神经炎症、神经元可塑性受损和认知障碍;③ 相比之下,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和鞘脂的饮食可以改善肥胖、肠道通透性、心血管疾病风险和增加微生物群多样性,从而减少神经炎症和认知障碍。

Dietary lipids from body to brain

12-13, doi: 10.1016/j.plipres.2021.101144

【主编评语】西式饮食富含饱和脂肪酸(SFA)、反式脂肪酸(TFA)、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 PUFA)和胆固醇,被认为是导致代谢紊乱(如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重要因素。近期发表于Progress in Lipid Research的一篇综述介绍了营养和饮食对大脑健康的影响,特别讨论了膳食脂质对神经炎症和脑部疾病的影响。


不同类型碳水化合物对胃肠健康的影响(综述)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IF:11.382]

① 过量摄入游离糖(指添加到食品中的所有单糖和双糖,以及蜂蜜、糖浆和果汁中天然存在的糖)与多种组织和器官功能障碍有关,可导致许多与过量饮酒相同的健康问题,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② 世界卫生组织强烈建议将成人和儿童的游离糖摄入量减少到总能量摄入的10%以下,并建议进一步减少到5%以下;③ 高血糖和过量的糖摄入都会破坏肠道屏障,从而增加肠道通透性并导致肠道菌群严重失调,进而导致肠道黏膜免疫紊乱,增加感染易感性。

Sugars and Gastrointestinal Health

12-10, doi: 10.1016/j.cgh.2021.12.011

【主编评语】膳食碳水化合物根据结构和性质差异可分为不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如纤维)和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蔗糖、乳糖和一些淀粉),后者可转化为单糖。近期发表于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的一篇综述描述了不同类型的膳食碳水化合物及其过量摄入对肠道稳态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科学界和医学界对碳水化合物的兴趣越来越大,但其对健康个体肠道的直接影响仍然缺乏很好的描述。


减重期,越吃碳水越饿

Clinical Nutrition[IF:7.324]

① 纳入1279名超重/肥胖/前驱糖尿病个体,维持减重期(WLM),参与者平均每日摄入 160.6g碳水化合物,升糖指数(GI)、血糖负荷(GL)和膳食纤维素分别为53.8、85.3和22.3 g/d;② 多变量矫正线性混合模型中,每多摄入30g总碳水化合物、或者每多增加20单位的GL,与饥饿、进食欲望、食甜欲望以及体重回升增加有关;③ GI增加与体重回升有关,但是与食欲无关;④ 值得注意地,矫正碳水化合物和GL后,膳食纤维也与进食欲望有关。

Associations of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carbohydrate sources with subjective appetite sensations during 3-year weight-loss maintenance: Results from the PREVIEW intervention study

12-02, doi: 10.1016/j.clnu.2021.11.038

【主编评语】在超重/肥胖/前驱糖尿病个体的减重期,探究碳水化合物的种类和数量与其食欲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在减重维持期,多吃碳水化合物,反倒能激发进食欲望,甚至想吃甜食(更高碳水食物),引发体重回升。这警示减重期的朋友,要少摄入一些碳水化合物。


JAMA子刊:间歇性禁食对改善肥胖相关健康结果有益(综述)

JAMA Network Open[IF:8.483]

① 本伞形综述纳入11项荟萃分析包含130项RCT,它们描述了不同类型间歇性禁食与肥胖相关健康结果的104项不同关联;② 28项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27%)表明间歇性禁食对BMI、体重、脂肪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和血压有益处;③ 有高质量证据支持的一个显著关联是改良隔日禁食1-2个月可适度降低健康、超重/肥胖成人或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BMI;④ 6项关联(6%)得到中等质量证据的支持。

Intermittent Fasting and Obesity-Related Health Outcomes: An Umbrella Review of Meta-analyses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12-17, doi: 10.1001/jamanetworkopen.2021.39558

【主编评语】近期发表于JAMA Network Open的一项伞形综述发现间歇性禁食与人体测量指标及心脏代谢结果的有益关联,并得到了中高质量证据的支持,这支持间歇性禁食特别是改良隔日禁食可作为超重或肥胖成人的一种减肥方法。但未来还需要更多长期随访的临床试验,来研究间歇性禁食对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等临床结果的影响。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