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肠日报:补充膳食多酚可改善肥胖的部分指标

佩襄 肠道 727

肠道微生物.jpg

膳食补充剂能否降低心血管风险人群的LDL-C?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IF:27.203]

① 招募190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10年的成年人,随机分为8组,每日摄入5 mg瑞舒伐他汀、安慰剂或特定剂量的膳食补充剂(鱼油、肉桂、大蒜、姜黄、植物甾醇或红曲米);② 28天后,他汀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基线降低的百分比显著高于所有补充剂和安慰剂组;③ 28天后,他汀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各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未见差异;④ 相比安慰剂,所有补充剂均未显著降低受试者LDL-C水平。

Comparative Effects of Low-Dose Rosuvastatin, Placebo and Dietary Supplements on Lipids and Inflammatory Biomarkers

11-06, doi: 10.1016/j.jacc.2022.10.013

【主编评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通常被认为是“坏”胆固醇,其水平升高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他汀类药物是降低LDL-C的常用药,但一些高血脂患者认为膳食补充剂也可以LDL-C并将其作为药物替代品。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Steven E. Nissen团队近日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发表研究文章,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的人群中,与他汀或安慰剂相比,鱼油、肉桂、大蒜、姜黄、植物甾醇和红曲米等膳食补充剂均不能降低LDL-C和其他血脂及炎症标志物,提示心血管风险人群应按医嘱或指南服用他提过来药物。

 

低GI饮食或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Diabetes Care[IF:17.152]

① 纳入134名控制良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69人接受低升糖指数(GI)饮食,65人接受全谷物小麦纤维饮食,干预时间3年;② 3年后,参与者主动脉血管壁容积(VWV)较基线变化很小,组间无差异,但低GI饮食组VWV较基线的增加少于小麦纤维组;③ 非劣效检验中,低GI饮食对VWV的影响不差于小麦纤维饮食;④ 低GI饮食可在干预的前15个月内降低参与者糖化血红蛋白和体重,但较基线变化不大;⑤ 低GI饮食组的肾功能(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较基线无显著变化。

Glycemic Index Versus Wheat Fiber on Arterial Wall Damage in Diabete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11-03, doi: 10.2337/dc22-1028

【主编评语】全谷物小麦纤维饮食有益于心血管健康。而与精制碳水化合物食物相比,低升糖指数(GI)饮食也被认为有益于糖尿病患者并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目前的证据主要来源于人群队列研究,尚缺乏足够的临床试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David J.A. Jenkins团队近日在Diabetes Care发表研究文章,在针对134名2型糖尿病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中,发现与全谷物小麦纤维饮食相比,低GI饮食(燕麦麸皮、豌豆、豆类、水果等)具有类似的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作用。

 

橄榄油或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全因死亡风险

Clinical Nutrition[IF:7.643]

① 纳入27项研究进行4个独立的荟萃分析,随访时间3.7至28年不等,涉及人群68万至128万不等,总结橄榄油摄入对心血管疾病(CVD)、癌症、2 型糖尿病(T2D)和全因死亡率的影响;② 每天每额外摄入25g橄榄油可使CVD风险、T2D风险和全因死亡率分别降低16%、22%、11%;③ 橄榄油摄入与癌症风险或相关死亡没有显著关联;④ T2D风险的证据异质性较低,CVD、癌症和全因死亡率风险相关证据异质性较高;⑤ 纳入的研究中未发现高橄榄油摄入有害健康的证据。

Effect of olive oil consumption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ancer, type 2 diabetes, and all-cause mortalit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11-10, doi: 10.1016/j.clnu.2022.10.001

【主编评语】地中海饮食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并减少心血管相关死亡。橄榄油是地中海饮食中的重要成分和能力提供者,有试验表明橄榄油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等疾病风险。西班牙纳瓦拉大学Miguel A. Martínez-Gonzalez团队近日在Clinical Nutrition发表文章,纳入已发表的多项大队列前瞻性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性综述和荟萃分析,表明橄榄油摄入可降低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风险和全因死亡率,但与癌症风险没有显著关联。

 

蜂蜜或可改善心血管代谢指标,但可能促进炎症

Nutrition Reviews[IF:6.846]

① 纳入18项对照试验(共1105名参与者)进行荟萃分析,总结蜂蜜对心脏代谢危险因素的影响;② 蜂蜜每日摄入量中位数为40克,中位干预时间8周,蜂蜜显著降低参与者空腹血糖、谷丙转氨酶、总胆固醇、LDL-C和空腹甘油三酯水平,增加HDL-C水平;③ 摄入蜂蜜显著增加炎症标志物IL-6和TNF-α水平;④ 收缩压随着摄入蜂蜜剂量的增加而降低;⑤ 蜂蜜来源和加工方式间存在亚组差异,洋槐蜂蜜、三叶草蜂蜜和未加工的生蜂蜜可改善血糖控制和脂质水平;

Effect of honey on cardiometabolic risk factor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11-16, doi: 10.1093/nutrit/nuac086

【主编评语】糖的过量摄入会增加肥胖、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风险。蜂蜜通常被当做健康的糖替代品,体外、动物和临床试验也已经显示蜂蜜对心血管健康有潜在益处。但这种影响在人群研究中的结果尚缺少系统总结。加拿大多伦多大学Tauseef A. Khan团队近日在Nutrition Reviews发表文章,总结18项对照试验的结果,发现在健康的饮食模式下食用蜂蜜,特别是洋槐、三叶草和未经加工的生蜂蜜,可以改善血糖控制和脂质水平,但也造成了炎症标志物的升高升高,并指出蜂蜜的来源和加工方式对代谢益处的影响需要更多研究。

 

长双歧杆菌BB536对老年慢性便秘患者安全且部分有效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IF:12.045]

① 79位日本65岁以上老年慢性便秘患者完成随机对照双盲实验,分组连续四周每日服用益生菌长双歧杆菌BB536或安慰剂一次,采用便秘评分系统(CSS)评估便秘严重性;② 相比基线时,益生菌组第四周的CSS显著改善,对照组无变化,但两组差异不显著;③ 分项评分中,两组的”排便频率”改变显著、“排便失败”有所改变;④ 未观察到益生菌组有副作用;⑤ 益生菌改善肠道运动,长双歧杆菌BB536补充剂对老年慢性便秘患者安全且部分有效。

Usefulness of Bifidobacterium longum BB536 in Elderly Individuals with Chronic Constipatio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10-03, doi: 10.14309/ajg.0000000000002028

【主编评语】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近期报道了一项随机对照双盲试验,通过连续四周补充长双歧杆菌BB536来观测对老年慢性便秘患者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第4周时便秘评分系统(CSS)评估总分与基线相比时的变化在两组间没有显著性的差异,但益生菌的补充显著改善肠道运动,长双歧杆菌BB536补充剂对老年慢性便秘患者安全且部分有效。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07可改善乳糖不耐受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IF:8.472]

① 本研究筛选出具有高乳糖酶活性的益生菌——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07,并在纳入乳糖不耐受参与者的两项临床试验中将其与乳糖酶和安慰剂进行比较;② 在通过测定呼气氢浓度(BHC)和胃肠道症状评估其缓解乳糖消化不良的功效时,两项临床试验显示Bi-07优于安慰剂,其中一项试验显示其不劣于乳糖酶;③ 因此,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07有助于乳糖不耐受患者的乳糖消化,改善他们的胃肠道症状。

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 Lactis Bi-07 Supports Lactose Digestion in Vitro and in Randomized, Placebo and Lactase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09-23, doi: 10.1093/ajcn/nqac264

【主编评语】乳糖不耐症是指乳糖酶缺乏者摄入乳糖后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在我国的发生率很高,是限制人们摄入乳制品的一个重要因素。近期发表于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的一项研究表明,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07(Bifidobacterium lactis Bi-07)具有较高的乳糖酶活性,可有效帮助乳糖不耐症患者消化乳糖并缓解胃肠道症状。(@注册营养师Dr.Chen)

 

补充罗伊氏乳杆菌ATCC PTA 6475可改善骨密度低的老年妇女肠道菌群和机体炎症

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IF:8.462]

① 为了研究罗伊氏乳杆菌ATCC PTA 6475对骨代谢影响的机制,从之前的随机对照试验中选择了20名在补充此益生菌一年后胫骨总体积骨密度变化最大(应答良好)和变化最小(应答较差)的女性进一步分析;② 在每日补充此益生菌至12个月结束时,应答良好者的肠道菌群基因丰富度显著更高,炎症状态得到改善;③ 此外,通过补充此益生菌,在应答差的受试者中观察到的有害变化(包括大肠杆菌富集及其生物膜形成)在应答良好的受试者中得到改善。

One-year supplementation with Lactobacillus reuteri ATCC PTA 6475 counteracts a degradation of gut microbiota in older women with low bone mineral density

10-19, doi: 10.1038/s41522-022-00348-2

【主编评语】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补充益生菌对骨骼代谢有有益的影响。近期发表于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的一项研究表明补充罗伊氏乳杆菌ATCC PTA 6475有防止骨密度低的老年妇女肠道菌群和炎症状态恶化的潜力,进而对骨代谢产生有益的影响。然而,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探究肠道菌群变化与骨代谢相联系的机制。

 

益生菌、益生元及合生制剂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稳态(荟萃分析)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IF:10.334]

① 纳入58项研究(共3835名参与者)进行荟萃分析,总结补充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制剂对2型糖尿病(T2D)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② 与安慰剂相比,补充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制剂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HOMA-IR、定量胰岛素敏感性监测指数QUICKI的显著改善有关,但不影响C肽水平;③ 年龄、基线BMI、基线血糖、基线生物标志物水平、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制剂的剂量与组成、干预持续时间、参与者招募区域等因素显著影响血糖控制效果。

The effect of microbiome-modulating probiotics, prebiotics and synbiotics on glucose homeostasis in type 2 diabetes: A systematic review, meta-analysis, and meta-regression of clinical trials

10-20, doi: 10.1016/j.phrs.2022.106520

【主编评语】2型糖尿病(T2D)与肠道菌群失调相关。通过补充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制剂调节肠道菌群被视为辅助T2D患者血糖药物控制的有效手段。近日,Pharmacological Research发表研究文章,对58项研究的荟萃分析表明,补充益生菌、益生元及合生制剂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稳态,或可作为当前T2D治疗方案的有效补充。

 

马曦团队:罗伊氏乳杆菌调节肠道菌群及胆汁酸代谢,保护肝脏

Food Chemistry[IF:9.231]

① SLZX19-12抑制肝脏炎症因子(TNF-α、IL-1β等)及凋亡分子Bax的表达,改善LPS诱导的小鼠肝损伤;② SLZX19-12抑制LPS诱导的胆汁酸代谢相关分子CYP7α1下调及RORγ上调;③ SLZX19-12调节小鼠的肠道菌群,减少瘤胃球菌科及Mogibacteriaceae,后两者分别与RORγ及Bax的表达呈正相关;④ SLZX19-12降低总胆汁酸及脱氧胆酸,并增加熊去氧胆酸 (UDCA)水平,后者与乳杆菌属的丰度呈正相关;⑤ UDCA可抑制JNK信号,以缓解TNF-α介导的肝细胞凋亡。

Dietary Lactobacillus reuteri prevent from inflammation mediated apoptosis of liver via improving intestinal microbiota and bile acid metabolism

10-18, doi: 10.1016/j.foodchem.2022.134643

【主编评语】中国农业大学的马曦团队在Food Chemistr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罗伊氏乳杆菌SLZX19-12可通过调节小鼠的肠道菌群组成及胆汁酸代谢,以调控肝脏炎症因子的表达及肝细胞凋亡,从而缓解炎症诱导的肝损伤。

 

张家超+翟齐啸等:补充植物乳杆菌HNU082可缓解小鼠溃疡性结肠炎

Microbiology spectrum[IF:9.043]

① DSS诱导构建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补充植物乳杆菌HNU082(Lp082)可显著提升小鼠体重、结肠长度、疾病活动指数,降低炎症因子水平;② Lp082通过协同优化生物屏障(调节肠菌多样性和菌种组成)、化学屏障(增加杯状细胞和粘蛋白2)、机械屏障(促进occludin和ZO-1表达)、免疫屏障(调节炎症细胞因子)有效维护了肠粘膜屏障;③ 摄入LP082促进产SCFAs肠菌丰度、激活相关代谢通路、增加SCFAs含量,进而调节炎症,改善小鼠结肠炎症状。

Probiotics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HNU082) Supplementation Relieves Ulcerative Colitis by Affecting Intestinal Barrier Functions, Immunity-Related Gene Expression, Gut Microbiota, and Metabolic Pathways in Mice

11-02, doi: 10.1128/spectrum.01651-22

【主编评语】益生菌可有效改善溃疡性结肠炎(UC),但其机制尚不清楚。近日,海南大学张家超、江南大学翟齐啸及团队联合在Microbiology spectrum发表最新研究,发现植物乳杆菌Lp082能有效缓解小鼠的溃疡性结肠炎,通过宏基因组测序,转录组测序,气质联用等技术进一步论证了Lp082可通过协同优化生物屏障、化学屏障、机械屏障和免疫屏障,从而改善肠黏膜屏障进而缓解炎症。总之,本研究不仅阐明了益生菌治疗UC的复杂机制,也为未来靶向肠道菌群有效干预和治疗结肠炎提供了新思路,值得关注。

 

国内团队Nature Reviews:新冠与肠道菌群(综述)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IF:73.082]

① 新冠患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下降,短链脂肪酸产生菌丰度降低,肠杆菌科条件致病菌丰度升高;② 新冠病毒导致肠道菌群失调的3种潜在机制:激活模式识别受体、下调ACE2的表达以促进病原菌生长、直接感染细菌;③ 肠道菌群失调影响新冠病毒感染严重程度的潜在机制:条件致病菌被先天性免疫受体识别、条件致病菌及毒素易位、共生菌减少抑制免疫细胞的招募;④ 饮食、益生菌/元、菌群代谢产物、粪菌移植等菌群干预措施或可改善新冠肺炎患者的结局。

Gut microbiota in COVID-19: key microbial changes, potential mechanism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10-21, doi: 10.1038/s41575-022-00698-4

【主编评语】香港中文大学的黄秀娟团队在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上发表的一篇观点型综述,详细介绍了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肠道菌群变化,并讨论了新冠病毒诱导肠道菌群失调以及肠道菌群失调影响新冠病毒感染严重程度的潜在机制,同时探讨了新冠病毒流行前、流行期间及流行后的肠道菌群变化,以及新冠病毒防控措施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最后展望了靶向干预菌群以改善新冠肺炎患者结局的可能。

 

新冠或可造成长期胃肠道后遗症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IF:13.576]

① 纳入320例新冠康复者、以320名家庭成员及另280例血清学阴性者作为对照;② 对照组6个月内无功能性胃肠疾病(FGID),病例组1个月时有36例FGID(11.3%),有27例、21例持续到3个月、6个月;③ 3个月时,病例组有8例IBS、7例功能性腹泻(FD)、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3例功能性便秘、2例FD合并IBS,1例功能性腹胀;④ 其中有8例碳水化合物吸收不良,1例感染后吸收不良,1例肠产烷菌过度生长;⑤ 感染严重程度和感染时出现胃肠症状是FGID的风险因素。

Long-term gastrointestinal sequelae following COVID-19: A prospective follow-up cohort study

10-21, doi: 10.1016/j.cgh.2022.10.015

【主编评语】约12-20%的新冠患者感染期间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新冠病毒感染与长期的胃肠道后遗症有关,但尚缺少纵向的研究证据。近日,全印度医学科学研究所的Vineet Ahuja、Saurabh Kedia及其团队在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发表文章,在一项前瞻性研究中发现,新冠病毒感染可导致长期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风险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感染时出现胃肠道症状有关。

 

庾庆华团队:褪黑素或可缓解镉暴露导致的肠道损伤

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IF:8.101]

① 镉暴露小鼠肠道Akk菌丰度下降,补充Akk菌能有效缓解镉暴露导致的肠道炎症、组织损伤和体重下降;② 补充Akk菌可增加肠道杯状细胞数量和抗氧化剂谷胱甘肽水平,且活菌改善效果优于巴氏灭活死菌;③ 补充Akk菌可逆转镉暴露后肠道褪黑素合成减少,仅补充褪黑素也可缓解镉暴露后肠道损伤;④ 体内抑制褪黑素合成后,补充Akk菌不再对镉暴露小鼠有益;⑤ 补充Akk通过增加褪黑素合成细胞数和短链脂肪酸含量,增加体内褪黑素含量,缓解镉诱导的肠损伤。

Indispensable role of melatonin, a scavenger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in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Akkermansia muciniphila in cadmium-induced intestinal mucosal damage

11-01, doi: 10.1016/j.freeradbiomed.2022.10.316

【主编评语】镉(Cd)被广泛应用与工业领域,也是环境中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镉可以通过受污染的水及各种食物、香烟烟雾、化妆品等途径进入人体并积累,造成肾、肝、神经和胃肠道毒性,并与多种癌症的发生相关。镉暴露也可以造成肠道菌群失调,而肠道菌群是否影响镉对宿主的毒性还不清楚。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庾庆华团队近日在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发表最新研究文章,发现补充嗜黏蛋白阿克曼菌(Akk菌)能够增加肠道内的褪黑素水平,并进一步通过增加杯状细胞数量和促进活性氧清楚缓解镉暴露造成的肠道损伤,为预防镉的重金属毒性提供新的思路。

 

Nature子刊:谷氨酰胺合成酶催化产生的N5-甲基谷氨酰胺或可作为肝癌标志物

Nature Chemical Biology[IF:16.174]

① 敲除小鼠肝脏谷氨酰胺合成酶(GS)后,肝脏和血清中谷氨酸增加、谷氨酰胺减少,血清游离铵增加;② 非靶向代谢组学显示,敲除或药物抑制小鼠肝脏GS,肝脏、血清中N5-甲基谷氨酰胺水平显著下降;③ 体内外实验表明,GS催化甲胺和谷氨酸转化为N5-甲基谷氨酰胺,而体内的甲胺底物来自于肠道菌群;④ β-catenin突变驱动的肝癌小鼠中,癌细胞GS水平升高导致N5-甲基谷氨酰胺合成增加,血清和尿液中N5-甲基谷氨酰胺升高水平与小鼠的肿瘤负荷相关。

Hepatic glutamine synthetase controls N5-methylglutamine in homeostasis and cancer

10-24, doi: 10.1038/s41589-022-01154-9

【主编评语】谷氨酰胺合成酶(GS)催化谷氨酸和游离铵生成谷氨酰胺,参与肝脏对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铵的清除,而谷氨酰胺在神经传递和神经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近日,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及英国癌症研究院Saverio Tardito及其团队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发表文章,发现GS能够利用谷氨酸和甲胺合成谷氨酰胺的类似物N5-甲基谷氨酰,且β-catenin突变驱动的肝癌小鼠血清和尿液中N5-甲基谷氨酰水平升高,表明N5-甲基谷氨酰或可作为肝癌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超加工食品摄入或增加克罗恩病风险

Journal of Crohn's and Colitis[IF:10.02]

① 纳入近18.6万例受试者(平均56.2岁),平均随访9.84年,共841人确诊炎症性肠病(IBD),其中251名为克罗恩病(CD),590例溃疡性结肠炎(UC);② IBD患者超加工食品(UPF)的摄入更多,CD和UC分别是非IBD人群的1.94倍和1.39倍;③ 高摄入UPF者患CD的风险是低摄入UPF人群的2倍,但患UC风险二者未见差异;④ UPF摄入与需要进行IBD相关手术也显著相关;⑤ UPF对IBD的进展及预后有待更多研究。

Intake of ultra-processed foods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Crohn’s disease: a cross-sectional and prospective analysis of 187,154 participants in the UK Biobank

10-28, doi: 10.1093/ecco-jcc/jjac167

【主编评语】超加工食品在全球越来越流行,但是其与很多慢性疾病,如炎症性肠病(IBD),有关。本文主要探究超加工食品与IBD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过度摄入超加工食品与克罗恩病风险增加有关,而与溃疡性结肠炎无关。并且已经患有IBD的患者摄入其超加工食品摄入更高,与其需要手术治疗的可能性越大有关。

 

多吃动物蛋白或可增加老年人骨密度,植物蛋白可能相反

Journal of Cachexia, Sarcopenia and Muscle[IF:12.063]

① 纳入4项研究的1570名65岁以上的虚弱、营养不良或健康老年参与者(中位年龄71岁,56%女性),总结膳食蛋白摄入与骨密度(BMD)间的关系;② 横断面分析中,总蛋白或动物蛋白摄入量与较高的全身和脊柱BMD相关,而植物蛋白摄入量和较低的全身和脊柱BMD相关;③ 充足的钙摄入和高血清25(OH)D浓度可增强总蛋白或动物蛋白摄入量与较高的全身和脊柱BMD相关性;④ 340名参与者纵向研究,12周或24周的蛋白质补充或结合抗阻运动没有显著改善全身BMD。

 

Protein intake and bone mineral density: Cross-sectional relationship and longitudinal effects in older adults

11-08, doi: 10.1002/jcsm.13111

【主编评语】骨质疏松严重影响中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表现为骨密度下降、骨脆性增加,患者易发生骨折。钙和维生素D是重要的骨骼营养物质,而膳食蛋白质也被认为有助于改善骨质疏松。但目前蛋白质摄入对维持或提高骨密度的证据尚不充分。荷兰瓦格宁根大学Inge Groenendijk团队近日在Journal of Cachexia, Sarcopenia and Muscle发表最新研究文章,分析4项针对老年人的试验数据,发现总蛋白和动物蛋白摄入量与较高的骨密度之间存在关联,而植物蛋白的摄入与较低的骨密度相关。

 

补充膳食多酚可改善肥胖的部分指标(荟萃分析)

Food Chemistry[IF:9.231]

① 纳入44篇文章,40项随机对照试验,共2978名受试者,评估多酚在成人肥胖管理中的有效性;② 多酚显著减少体重、身高体重指数和腰围,对体脂率无明显降低作用,但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证据支持;③ 亚组分析显示,至少3个月每日摄入多酚小于220mg能够显著改变50岁以下、亚裔、肥胖相关疾病患者的人体测量参数;④ 虽然摄入多酚并不能保证改善肥胖相关指标,但可以作为健康饮食和体育锻炼的膳食补充剂。

The effectiveness of dietary polyphenols in obesity management: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human clinical trials

10-19, doi: 10.1016/j.foodchem.2022.134668

【主编评语】多酚是植物来源中天然存在的次生代谢物,分为类黄酮和非类黄酮。膳食多酚可能对预防和控制肥胖有效,包括白藜芦醇、姜黄素、儿茶素等。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团队在Food Chemistr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旨在通过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评估成人肥胖相关的各项指标,来确定膳食多酚对肥胖的影响。

 

中国药科大学:支链氨基酸积聚会影响缺血性卒中的发生?

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IF:9.473]

① 利用缺血/再灌注(I/R)、伪无菌和粪菌移植小鼠模型,评价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缺血性卒中(IS)发生和治疗中的作用;② IS患者和I/R大鼠均有显著的支链氨基酸(BCAA)积聚,这与肠道菌群失调和IS发生发展密切相关;③ 瑞士乳杆菌和短乳杆菌被鉴定为受I/R模型和处理影响最大的物种,其定植表现出显著的神经保护活性,并可显著地减少BCAA的积累;④ BCAA的积聚通过激活AKT/STAT3/NF-kB信号通路,进而加重小胶质细胞诱导的神经炎症。

Aberrant BCAA Accumulation along the Microbiota-Gut-Brain Axis:Crucial Targets Affecting the Occurrence and Treatment of Ischemic Stroke

10-01, doi: 10.1111/bph.15965

【主编评语】卒中(俗称“中风”)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四高”特点,由不同原因造成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尽管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脑和肠道的双向交流与各种复杂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但目前关于肠道菌群对缺血性卒中(IS)风险的影响还很有限。近日,中国药科大学梁艳及团队在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发表最新研究,发现缺血/再灌注小鼠及IS患者会出现支链氨基酸(BCAA)积聚,瑞士乳杆菌和短乳杆菌是受IS影响最大的物种,其定植表现出显著的神经保护活性。BCAA的积聚会激活相关信号通路,加重小胶质细胞诱导的神经炎症。总之,该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IS的发生中起关键作用,也为未来靶向菌群有效干预IS提供了新思路。

 

国内团队:山药多糖或通过肠道菌群的发酵发挥抗炎作用

Food Chemistry[IF:9.231]

① 山药多糖(CYP)不能被体外模拟胃液消化,在模拟肠液中仅少部分分解;② 体外粪便发酵中,CYP被降解成游离的葡萄糖和甘露糖,并被肠道菌群利用生成乙酸、丙酸、丁酸等短链脂肪酸;③ CYP体外粪便发酵过程中,粪便中菌群多样性增加,菌群结构改善,双歧杆菌属和巨球型菌属相对丰度增加,志贺菌属相对丰度下降;④ 在Caco-2/Raw264.7细胞共培养的模拟肠炎模型中,CYP发酵产物显著抑制脂多糖诱导的炎症因子表达,恢复紧密连接蛋白表达。

Gut microbial fermentation promotes the intestinal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of Chinese yam polysaccharides

09-16, doi: 10.1016/j.foodchem.2022.134003

【主编评语】多糖广泛存在人类的日常膳食中,大多数不能被胃肠道中的酶直接消化,而是进入大肠后被肠道共生菌利用。山药是广泛种植的根茎作物,具有丰富的药理活性。多糖是山药中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被认为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功能,但其在胃肠道内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张名位、中国农业科学院王凤忠及其团队近日在Food Chemistry发表最新研究文章,发现山药多糖及其肠道发酵产物通过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改善菌群结构、增加短链脂肪酸生成而发挥抗炎作用,或可用于辅助肠炎患者的抗炎治疗。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