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未来趋势——个性化益生菌干预
Cell[IF:31.398]
① 小鼠和人体中,消化道菌群存在梯度变化,粘膜和腔内的菌群存在差异,均不同于粪便菌群;② 益生菌通过消化道后在粪便中仍保持活性,但在小鼠肠粘膜的定殖受原有菌群的定殖抵抗;③ 益生菌在人肠粘膜的定殖情况,有明显的个体、部位和菌株特异性,可将个体分为“易定殖”和“抗定殖”两类,并可对粘膜菌群组成/功能和人肠道基因表达产生短暂而不同的影响;④ 干预前的宿主和菌群特征,而非干预期间粪便菌群变化,可预测益生菌的肠粘膜定殖。
Personalized Gut Mucosal Colonization Resistance to Empiric Probiotics Is Associated with Unique Host and Microbiome Features
09-06 DOI: 10.1016/j.cell.2018.08.041
Cell:抗生素治疗后,益生菌干预不利于菌群复原
Cell[IF:31.398]
① 在小鼠和健康受试者中,分析混合益生菌干预和自体粪菌移植(aFMT)如何影响抗生素扰动后的肠道菌群和肠转录组恢复;② 抗生素显著促进了人益生菌在人体肠粘膜的定殖,但该作用在小鼠中较轻;③ 与无干预的自发性恢复相比,益生菌明显推迟了宿主的粪便和肠粘膜菌群的重建及宿主转录组的恢复,且使其难以完全复原;④ 而aFMT可使菌群和人体肠转录组在几天内近乎完全复原;⑤ 体外实验中,益生菌诱导的菌群抑制作用与乳杆菌属分泌的可溶因子有关。
Post-Antibiotic Gut Mucosal Microbiome Reconstitution Is Impaired by Probiotics and Improved by Autologous FMT
09-06 DOI: 10.1016/j.cell.2018.08.047
Cell子刊:研究益生菌的定殖机制,有助于开发“个性化”菌群疗法
Cell Host and Microbe[IF:17.872]
① Suez等人发现,相比于自然状态及粪菌移植,使用益生菌延缓了使用抗生素后的肠道菌群恢复;② Zmora等人也发现,停用益生菌后,肠道菌群很快恢复至原先的状态;③ 益生菌是否阻碍菌群复原、该作用是否有长期健康影响、益生菌疗法是否更适合特定患者群体,还需要更多研究;④ 理解益生菌在个体体内定殖倾向的背后机制,有助于研发“个性化”的细菌疗法;⑤ 未来的研究需关注菌群内部互作及菌群-宿主互作,并考虑生物膜形成、生态排斥等更多因素。
With Probiotics, Resistance Is Not Always Futile
09-12 DOI: 10.1016/j.chom.2018.08.014
Genome Medicine:益生菌并不改变健康人的菌群?
Genome Medicine[IF:8.898]
① 截至2015年8月17日,采用高通量测序,研究食用益生菌后粪便菌群结构改变的随机对照实验(RCT)只有7项,研究质量评估为中到高;② 没有任何一项研究证明食用益生菌组的粪菌α多样性、丰富度或者均一性与食用安慰剂组有差别;③ 只有一项研究发现食用益生菌显著改变了粪菌组成的整体结构,即β多样性改变;④ 益生菌对健康人粪菌组成的影响,还缺乏证据。
Alterations in fecal microbiota composition by probiotic supplementation in healthy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2016-05-10 DOI: 10.1186/s13073-016-0300-5
Cell子刊:益生菌稳定定殖的两大要素
Cell Host and Microbe[IF:17.872]
① 长期以来,益生菌等活体细菌被用于调节人体的肠道菌群和生理机能,但它们的定殖往往是一过性的;② 被口服后,长双歧杆菌AH1206能在30%的人肠道里稳定保持6个月以上,且不会造成胃肠道不适或影响原住菌群组成;③ AH1206的稳定定殖与原住长双歧杆菌丰度低、原住菌群中特定糖类利用基因缺乏有关;④ 系统发生限制和资源可用性,是控制AH1206定殖的生态位机会的两个因素;⑤ 这意味着,某些个体肠道中缺失的特定细菌种类和功能基因可被恢复,这提供了精准和个体化菌群重建的机遇。
Stable Engraftment of Bifidobacterium longum AH1206 in the Human Gut Depends on Individualized Features of the Resident Microbiome
2016-10-02 DOI: 10.1016/j.chom.2016.09.001
BBC:益生菌被贴上“相当没用”的标签
[IF:N/A]
① 益生菌被认为是有益于肠道和健康,但以色列的研究者声称益生菌在人体中作用微小;② 研究发现益生菌在半数健康志愿者中仅是穿肠而过,因此不应期待市场上销售的益生菌能对所有人都起作用,个性化定制应是未来方向;③ 同期另一项研究发现,益生菌推迟了受试者使用抗生素后的健康菌群重建,提示益生菌与抗生素共用的潜在不良作用;④ 益生菌研究正在逐渐深入,这些很有新意的发现仍需验证,肠道天然的抗定殖特性是益生菌应用需克服的问题。
Probiotics labelled 'quite useless'
NUTRA炮轰BBC:益生菌才不是“相当没用”呢
[IF:N/A]
① BBC对Cell杂志发表的两项益生菌研究的报道有严重误导性;② 第一项研究提示益生菌的定殖情况是可预测的,应发展个性化益生菌干预,而不是BBC所说的“益生菌无用”;③ 第二项研究表明,抗生素后益生菌可定殖于肠道,代价是土著菌群被影响;④ 但研究用的益生菌缺少相关临床证据,且益生菌的作用未必体现在对菌群的影响上,有效性≠定殖;⑤ 许多研究都支持益生菌对特定适应症有益,作用再短暂也仍是益处;⑥ 使用益生菌还有助于减少医疗支出。
No BBC, probiotics are not 'quite useless'
ISAPP:益生菌的价值,要看临床证据
[IF:N/A]
① BBC等媒体引用研究者的话,称益生菌“相当无用”或“不那么有益”,是相当失实的,忽视了大量临床研究证据;② 两项研究均缺少临床终点,仅分析了1个益生菌产品对人体菌群的影响,但益生菌未必需要与菌群发生可检测的互作来发挥功效;③ 研究本身也有潜在问题:不恰当的方法学、所用益生菌没有已知临床益处、研究者自身的利益冲突等;④ 益生菌无法在体内长期定殖、仅对有些人有效,是业内早已清楚的事实;⑤ 两项研究的发现需进一步验证。
CLINICAL EVIDENCE AND NOT MICROBIOTA OUTCOMES DRIVE VALUE OF PROBIOTICS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如何正确看待益生菌
[IF:N/A]
① 对益生菌功效的探索是一个科学严谨的过程,益生菌对特定适应症的安全和有效性,得到权威机构认可和大量研究成果证实;② 不应忽视益生菌功效的菌株和人群特异性;③ Cell发表的研究只涉及一种益生菌制剂,不能以偏概全,媒体的片面解读和不实报道夸大/歪曲了研究的发现和结论;④ 科技界和产业界应加强关注益生菌的个体差异性,消费者应正视益生菌的功能,加快整顿益生菌市场鱼龙混杂乱象并完善相关标准,规范引导新媒体和自媒体平台。
The Scientific Facts About Probiotics
Nature:植物乳杆菌+低聚果糖,预防婴儿败血症!
Nature[IF:41.577]
① 败血症每年造成一百万婴儿死亡,这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而之前对此无有效预防措施;② 在印度农村招募4556名出生体重至少2公斤、35孕周、无败血症或其他并发症迹象的新生儿;③ 出生后2-4天,试验组连续7天口服10^9CFU植物乳杆菌ATCC-202195 + 150mg低聚果糖 + 100mg麦芽糊精,对照组仅口服250mg麦芽糊精;④ 连续观察60天,试验组和对照组败血症人数分别为123和206,合生制剂效果显著;⑤ 培养阳性和阴性的败血症、下呼吸道感染也显著降低。
A randomized synbiotic trial to prevent sepsis among infants in rural India
2017-08-16 DOI: 10.1038/nature23480
Pediatrics:罗伊氏乳杆菌DSM17938对母乳喂养婴儿肠绞痛有效
Pediatrics[IF:5.515]
① 分析4项RCT数据,纳入345名肠绞痛婴儿(益生菌组174人,安慰剂组171人),探究罗伊氏乳杆菌DSM17938治疗肠绞痛的效果;② 治疗7/14/21天后,益生菌组的平均哭泣及烦躁时间均显著低于安慰剂组,益生菌组的治疗成功率几乎是安慰剂组的2倍;③ 益生菌干预效果在母乳喂养婴儿中更为显著,但在配方奶粉喂养婴儿中,益生菌的效果不显著;④ 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罗伊氏乳杆菌DSM17938可被推荐用于治疗肠绞痛,而针对奶粉喂养婴儿还需进一步研究。
Lactobacillus reuteri to Treat Infant Colic: A Meta-analysis
2017-12-26 DOI: 10.1542/peds.2017-1811
Pediatrics:广泛推荐罗伊氏乳杆菌用于婴儿肠绞痛?或还不是时候
Pediatrics[IF:5.515]
① 2007年,Savino等通过RCT发现罗伊氏乳杆菌显著降低肠绞痛婴儿的哭泣时间;② Sung等对4项RCT进行meta分析,支持类似结论,但罗伊氏乳杆菌对婴儿肠绞痛的显著治疗效果仅表现在母乳喂养婴儿中;③ 在意大利、波兰和加拿大开展的RCT为阳性结果,而在澳大利亚的RCT为阴性结果,meta分析无法合理解释结果差异;④ 肠绞痛发病率随时间增长而迅速下降,可能无需补充益生菌,肠绞痛即可自愈;⑤ 尽管安全,但广泛推荐罗伊氏乳杆菌用于肠绞痛还需谨慎。
Is It Time To Recommend Lactobacillus for Colic? Not Necessarily
2017-12-26 DOI: 10.1542/peds.2017-3445
Nature子刊:工程益生菌有望治疗苯丙酮尿症
Nature Biotechnology[IF:35.724]
① 苯丙酮尿症(PKU)患者无法代谢饮食中的苯丙氨酸(Phe),影响大脑发育;② 基于益生菌大肠杆菌Nissle开发了工程菌株SYNB1618,使其在肠道内的缺氧条件下可稳定表达Phe代谢酶,将Phe代谢为反式肉桂酸,进一步被宿主代谢为马尿酸(HA);③ 尿液HA可作为生物标志物反映该菌株的体内活性;④ 该菌株可使PKU小鼠模型的血液Phe浓度降低38%,并在健康食蟹猴中有效抑制饮食引起的血液Phe水平上升;⑤ 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确定该菌株在人体中的有效剂量。
Development of a synthetic live bacterial therapeutic for the human metabolic disease phenylketonuria
08-13 DOI: 10.1038/nbt.4222
JAMA:两种益生菌能预防婴儿和儿童抗生素相关腹泻
JAMA[IF:44.405]
① 纳入1989-2012年间进行的23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分析益生菌对婴儿和儿童抗生素相关腹泻(AAD)的影响;② 共涉及含中国在内的14个国家的3938名儿童,男女约各半;③ 益生菌与较低的AAD发生率显著相关;④ 多数研究关注了鼠李糖乳杆菌GG株(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或布拉氏酵母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而对其他益生菌预防AAD的效果没有足够证据支持;⑤ 迄今为止,尚无专门研究住院儿童AAD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Probiotics and the Prevention of 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2016-10-11 DOI: 10.1001/jama.2016.11838
JAMA:益生菌或可预防抗生素相关艰难梭菌感染
JAMA[IF:44.405]
① 纳入了39项随机临床试验(共9955名患者),分析益生菌预防CDI的效果;② 基于中等质量的证据,相比于安慰剂或无治疗手段,共同使用益生菌及抗生素与较低的CDI风险相关;③ 这种关联在各亚组(门诊/住院患者、成人、儿童、益生菌菌株/菌种、高/低益生菌剂量)中均存在;④ post hoc分析中,共同使用益生菌与抗生素与CDI风险下降无显著关联;⑤ 基于极低质量的证据,相比于安慰剂或无治疗手段,共同使用益生菌及抗生素与较低的不良事件风险相关。
Probiotics to Prevent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in Patients Receiving Antibiotics
07-19 DOI: 10.1001/jama.2018.9064
Gastroenterology:益生菌有效预防艰难梭菌感染(综述)
Gastroenterology[IF:20.773]
① 分析总计纳入6261人的19项研究的数据,使用益生菌组艰难梭菌感染(CDI)发生率为1.6%(54/3277),对照组为3.9% (115/2984);② 益生菌组患者中,CDI的合并相对风险为0.42;③ 在第一次使用抗生素后,尽快使用益生菌明显更有效,2天内使用显著降低CDI风险,越往后一天,功效会递减;④ 而对使用益生菌的病人来说,并不会增加不良事件的风险;⑤ 纳入的研究中所用的益生菌菌株多样,本文特别列表说明。
Timely use of Probiotics in Hospitalized Adults Prevents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Regression Analysis
2017-02-09 DOI: 10.1053/j.gastro.2017.02.003
Gastroenterology:长双歧杆菌NCC3001或降低IBS患者的抑郁倾向
Gastroenterology[IF:20.773]
① 选取44名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进行一项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一组每日服用长双歧杆菌NCC3001(BL),另一组每日服用安慰剂,持续6周;② BL组患者中抑郁症评分降低2分或以上的比例为14/22,安慰剂组的这一比例为7/22,两组间具有显著差异;③ BL对焦虑或IBS症状无显著效果,但可增加生活质量评分,fMRI结果显示BL可减少大脑中多处对负面情绪刺激的响应;④ 两组之间的粪便菌群组成、血清炎症标记物、神经营养因子/神经递质水平无显著差异。
Probiotic Bifidobacterium longum NCC3001 Reduces Depression Scores and Alters Brain Activity: A Pilot Study in Patients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2017-08-01 DOI: 10.1053/j.gastro.2017.05.003
Gastroenterology:益生菌干预IBS的临床试验结果很脆弱
Gastroenterology[IF:20.773]
① Pinto-Sanchez等人近期发表的临床试验表明,IBS患者服用益生菌长双歧杆菌NCC3001与抑郁评分降低有关;② 基于上述发表数据计算了用于衡量结果稳健性的脆弱性指数(FI);③ 意向治疗分析(ITT)FI数值为0,说明该试验结果非常脆弱,符合方案分析(PP)FI数值为2,说明若对照组中有2个病人的评分降低2分,则结果将没有统计学显著性;④ 其它担忧还包括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抑郁分数基线的差异;⑤ 该试验结论需扩大规模进一步验证,分析时应考虑FI。
The Fragility of Probiotic Bifidobacterium longum NCC3001 Use for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01-17 DOI: 10.1053/j.gastro.2017.09.055
Lancet:短双歧杆菌BBG-001预防NEC的三期RCT失败
Lancet[IF:53.254]
① 在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3期临床试验中,纳入1310名胎龄为23-30周的早产儿;② 650名补充益生菌,660名补充安慰剂,使用的益生菌为短双歧杆菌BBG-001;③ 益生菌组有61名(9%)婴儿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而安慰剂组中有66名(10%),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④ 益生菌组和安慰剂组的婴儿,败血症发生率分别为11%及12%,也无显著差异;⑤ 结论:短双歧杆菌BBG-001对早产儿的NEC及晚发性败血症无预防作用。
Bifidobacterium breve BBG-001 in very preterm infants: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phase 3 trial
2015-11-25 DOI: 10.1016/S0140-6736(15)01027-2
Lancet:很多益生菌声称预防功能,但最后被推翻
Lancet[IF:53.254]
① Lancet上最新发表的一项3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短双歧杆菌BBG-001对预防早产儿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及晚发性败血症无显著效果;② 先前的一些荟萃分析中,益生菌可将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的NEC发生率从6%降至2%;③ 一些研究者认为,纳入的临床试验方法存在问题,且将结果合并进行荟萃分析并不合适;④ 本次临床试验的结果同时提示,进行大规模临床试验时,菌株选择十分重要,这次试验中所选的菌株从未被报道过对新生儿有临床效果。
Not all probiotic strains prevent necrotising enterocolitis in premature infants
2015-11-25 DOI: 10.1016/S0140-6736(15)01090-9
Pediatrics:BB-12 + LGG,无法减少入托婴儿的缺勤及感染
Pediatrics[IF:5.515]
① 对290名8-14月大入托健康婴儿进行随机分组,试验组每天摄入10^9CFU的动物双歧杆菌乳双歧亚种BB-12株(BB-12)和鼠李糖乳杆菌GG株(LGG)的组合;② 6个月内,家长通过网络提交入托缺勤天数、婴儿疾病症状及就医次数等数据;③ 婴儿的平均缺勤天数(首要指标)为11天,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无区别;④ 发生上/下呼吸道感染的人数、就医次数、抗生素使用、腹泻发生和持续时间以及普通感冒天数、发热、呕吐或监护人的工作缺勤天数等也无区别。
Probiotics and Child Care Absence Due to Infection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2017-07-03 DOI: 10.1542/peds.2017-0735
Pediatrics:出生6月内摄入LGG,无法预防婴儿湿疹和哮喘
Pediatrics[IF:5.515]
① 2006-2012年,调研6458名孕妇,3760人拒绝参与,2480人不符合入组条件淘汰,最终纳入203名湿疹和哮喘高危婴儿,184人完成随机对照试验;② 出生起6月内,试验组每天摄入100亿CFU的鼠李糖乳杆菌GG株(LGG)+225mg菊粉,对照组摄入325mg菊粉;③ 平均跟踪4.6年,对照组与试验组到2岁时的湿疹累积发病率为30.9%和28.7%,5岁时哮喘累积发病率为17.4%和9.7%;④ 危害比分别为0.95和0.88,均无统计学意义,数据不支持LGG对湿疹或哮喘的预防作用。
Early Probiotic Supplementation for Eczema and Asthma Preventio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2017-08-07 DOI: 10.1542/peds.2016-3000
Gut:LGG保护小肠上皮减轻放疗损伤的机制
Gut[IF:17.016]
① 鼠李糖乳杆菌GG(LGG)释放脂磷壁酸(LTA),后者激活小肠隐窝周围的巨噬细胞的TLR2通路,诱导趋化因子CXCL12的表达;② 固有层中COX-2+ 间充质干细胞(MSC)表达CXCR4,可结合CXCL12,从而激活这些MSC向肠隐窝上皮干细胞附近迁移;③ 这些MSC释放的PGE2可保护上皮干细胞,减少辐射诱导的细胞凋亡;④ LGG诱导的MSC预迁移,使辐射损伤的修复得以迅速开启;⑤ 接受腹部放疗的小鼠中,LGG保护正常肠隐窝,但对移植的肿瘤组织无保护效果。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 protects the intestinal epithelium from radiation injury through release of lipoteichoic acid, macrophage activation and the migration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06-22 DOI: 10.1136/gutjnl-2018-316226
JACI:抗过敏/哮喘,来自益生菌的D-色氨酸或大有可为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IF:13.258]
① 现有的治疗慢性免疫疾病(如哮喘等)的药物只能缓解而无法治愈疾病;② 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益生菌用于预防变应性疾病的可能,但临床试验结果常常不一致;③ 选择37种益生菌,测试其对人霍奇金淋巴瘤细胞系的CCL17分泌及LPS刺激的人树突细胞的共刺激分子的影响;④ 13种益生菌的上清显示出免疫活性,其中D-色氨酸被鉴定出是具有免疫活性的物质;⑤ 小鼠喂食D-色氨酸后,肺部及肠道Treg增加,肺部Th2反应降低,呼吸道炎症缓解。
D-Tryptophan from probiotic bacteria influences the gut microbiome and allergic airway disease
2016-09-23 DOI: 10.1016/j.jaci.2016.09.003
益生菌/元和合生制剂的安全性,或需重新反思(综述)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IF:19.384]
① 纳入384项评估单独或联合使用益生菌/元或合生制剂干预的安全或有效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分析这些RCT对危害性的报道;② 28%的RCT未报告危害相关数据,37%未报告安全性结果,80%未给出严重不良事件(SAE)的数字;③ 在提及危害相关结果的242项RCT中,37%仅使用一般性语言描述不良事件(AE),16%存在度量不充分;④ 98%的RCT未给出AE和SAE的定义及相关准确数据;⑤ 益生菌/元、合生制剂RCT中,对危害性的报道普遍不足,其安全性难下定论。
Harms Reporting i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f Interventions Aimed at Modifying Microbiota: A Systematic Review
07-17 DOI: 10.7326/M18-0343
BMJ案例报告:酸奶活菌,造成严重肝脓肿和菌血症
BMJ Case Reports[IF:N/A]
① 65岁女性,长期规律服用格列齐特等药物,每天至少喝一瓶Actimel酸奶(达能出品,含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CNCM I-1518株);② 确诊严重肝脓肿和菌血症,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和广谱抗生素,但败血症持续,并发右侧胸腔积液、下腔静脉血栓、感染性肺栓塞;③ 利用血琼脂平板,在病人样本中培养出与酸奶中一致的干酪乳杆菌菌株,并经多种实验方法确定;④ 这首次明确特定“益生菌”可能造成肝脓肿,研究者提醒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应慎重摄入活菌。
Lactobacillus: the not so friendly bacteria
2017-09-13 DOI: 10.1136/bcr-2016-218423
脑雾和胀气可能与长期服用益生菌有关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Gastroenterology[IF:4.621]
① 不明原因的腹胀、腹痛和胀气症状的患者,根据有无脑雾(BF)症状分为两组,分析症状是否与D-乳酸性酸中毒和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有关;② 发现BF组患者(30例)均长期服用益生菌(3个月~3年),非BF组(8例)中只有1例;③ BF组与非BF组相比,SIBO(68% vs 28%)和D-乳酸性酸中毒(77% vs 25%)在BF组更普遍;④ 停用益生菌和一个抗生素疗程后,BF组患者中77%的脑雾和胃肠道症状显著改善。
Brain fogginess, gas and bloating: a link between SIBO, probiotics and metabolic acidosis
06-19 DOI: 10.1038/s41424-018-0030-7
EJCN:健康成人补充益生菌,有必要吗?(综述)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IF:2.954]
① 纳入1990-2017年发表的45项关于健康成人补充益生菌的功效研究进行综述;② 健康成人补充益生菌,可短暂改善补充的特定细菌在肠道菌群中的丰度;③ 也可改善免疫系统应答、粪便性状、排便和增加阴道乳酸杆菌浓度,表明补充益生菌可改善健康成人的免疫、胃肠和女性生殖系统健康;④ 但是,益生菌改善血脂和持久影响肠道菌群的证据并不充足;⑤ 健康成人补充益生菌以促进健康的可行性有待研究,特定人群和某些疾病患者补充益生菌可能更有效。
A review of probiotic supplementation in healthy adults: helpful or hype?
03-26 DOI: 10.1038/s41430-018-0135-9
成人使用益生菌治疗胃肠疾病,证据可信度有多高?(综述)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IF:10.231]
① 胃肠疾病中使用益生菌,应以随机临床试验(RCT)作为证据;② 大部分相关RCT都存在规模小、质量低的局限, GRADE系统可用于判定证据可信度;③ 粪菌移植治疗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的证据等级最高;④ 乳酸菌、双歧杆菌、链球菌或布拉酵母菌用于抗生素相关腹泻,乳酸菌、双歧杆菌或酵母作为辅助治疗用于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信度中等;⑤ VSL#3、粪菌移植、双歧杆菌用于溃疡性结肠炎,乳酸菌用于痛性憩室病,多种益生菌用于肝性脑病等,证据等级低。
Probiotics in Gastroenterology: How Pro Is the Evidence in Adults?
06-19 DOI: 10.1038/s41395-018-01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