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口服甘露糖有望改善癌症治疗
Nature[IF:41.577]
① 甘露糖可抑制多种肿瘤生长、增强化疗药物效果,口服甘露糖对肿瘤小鼠也有同样效果,且不影响小鼠体重和健康;② 甘露糖被癌细胞摄取后,以甘露糖-6-磷酸的形式积累,影响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磷酸戊糖途径和聚糖合成,损害葡萄糖代谢;③ 甘露糖与化疗药物联合使用,可降低抗细胞凋亡的Bcl-2家族的蛋白水平,从而促进肿瘤细胞死亡;④ 肿瘤细胞对甘露糖的敏感性与磷酸甘露糖异构酶(PMI)水平负相关,PMI可作为对甘露糖敏感性的标志物。
Mannose impairs tumour growth and enhances chemotherapy
11-21, doi: 10.1038/s41586-018-0729-3
【主编评语】肿瘤细胞有独特的代谢特征,对葡萄糖有很高的需求。Nature刚刚发表了由英国比特森癌症研究所主导的研究,通过体外和小鼠实验表明,与葡萄糖同为己糖的甘露糖,可抑制肿瘤生长、增强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该研究还鉴定出磷酸甘露糖异构酶水平可影响肿瘤细胞对甘露糖的敏感性,可作为标志物预测甘露糖辅助治疗的效果。这些发现意味着,口服甘露糖或许能作为一种简单又安全的治疗手段,增强癌症治疗效果,期待临床研究对此进行验证。
Nature子刊:肥胖在癌症治疗中的“双刃剑”效应
Nature Medicine[IF:32.621]
① 在肥胖小鼠及肥胖人体中,PD1+ T细胞比例增加,Ki67+ T细胞比例降低;② 瘦素部分介导了上述现象,并与PD-1表达水平相关;③ 肥胖可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和T细胞耗竭;④ 在荷瘤小鼠中,肥胖增强了PD-1单抗的治疗效果,减少了肿瘤的体积及转移;⑤ 在152名临床癌症患者(其中39名BMI≥30)中,肥胖与PD-1/PD-L1单抗的疗效增强有关,肥胖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更长;⑥ 肥胖对癌症具有矛盾效应,或可作为一些癌症免疫疗法的生物标志物。
Paradoxical effects of obesity on T cell function during tumor progression and PD-1 checkpoint blockade
11-12, doi: 10.1038/s41591-018-0221-5
【主编评语】Nature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肥胖在癌症治疗中的矛盾效应:肥胖可促进肿瘤细胞的增长,但在使用PD-1/PD-L1单抗治疗时,肥胖患者表现出了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
Nature子刊:肥胖抑制了小鼠NK细胞的抗肿瘤作用
Nature Immunology[IF:21.809]
① 肥胖可诱导NK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PPAR)驱动的脂质积累,导致细胞代谢和转运完全“瘫痪”;② 脂肪酸、PPARα/δ激动剂可模拟并抑制mTOR介导的糖酵解,以阻止细胞毒性机器(cytotoxic machinery)向NK细胞-肿瘤突触的转运;③ 抑制PPARα/δ或阻断脂质向线粒体的运输,可逆转NK细胞的代谢瘫痪并恢复细胞毒性;④ 肥胖小鼠中,NK细胞的抗肿瘤应答受损,且无法减少肿瘤生长;⑤ 重塑NK细胞的代谢或可改善肥胖患者的癌症治疗结果。
Metabolic reprogramming of natural killer cells in obesity limits antitumor responses
11-12, doi: 10.1038/s41590-018-0251-7
【主编评语】Nature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肥胖可通过扰乱NK细胞的代谢通路及胞内蛋白的转运,以抑制NK细胞的抗肿瘤应答,在肥胖小鼠中NK细胞无法减少肿瘤的生长。这一发现提示在肥胖癌症患者中,改善NK细胞的代谢或是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NEJM:两株鼠李糖乳杆菌折戟RCT,益生菌研究任重道远!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IF:79.258]
① 将益生菌用于治疗和预防各种急性和慢性腹泻的研究数以千计,但大部分存在样本数有限、试验设计和终点选择不合理等问题,证据等级低下;② 分别在加拿大和美国进行的两项共纳入1857人的研究,不约而同表明含不同鼠李糖乳杆菌菌株的益生菌无助于儿童胃肠炎的治疗;③ 益生菌种类繁多,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肠道定植能力,因此可能有其他菌株对胃肠炎有效;④ 但严谨的临床试验结果是任何益生菌声称潜在功效或有效性的前提,新研究是良好范本。
Probiotics for Children with Gastroenteritis
11-22, doi: 10.1056/NEJMe1814089
【主编评语】这是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79.258] 针对同期两项益生菌临床研究的评论文章,作者在简要介绍两项研究的核心结果之外,旗帜鲜明地认为众多益生菌临床研究可能存在缺陷,像2项新研究里的设计严谨、数据可靠的临床试验才是益生菌功效或有效性声称的高等级证据。研究很精彩,评论也很有参考价值!
NEJM:LGG无助于儿童急性胃肠炎治疗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IF:79.258]
① 在美国10个急诊科,943名3-48月大的儿童在确诊急性胃肠炎后,连续5天(2次/天)摄入10^10 cfu 的鼠李糖乳杆菌GG株(LGG)或安慰剂;② 入组14天内,试验组和安慰剂组中Vesikari评分仍≥9(中重度胃肠炎)的儿童分别占11.8%(55/468)和12.6%(60/475);③ 两组之间的腹泻(49.7h vs 50.9h)和呕吐(均为0h)中位持续时间、日托缺勤中位天数(均为2天)、家庭传染发生率(10.6% vs 14.1%)均无显著差异;④ 5日疗程的LGG并未带来对急性胃肠炎治疗的额外获益。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 versus Placebo for Acute Gastroenteritis in Children
11-22, doi: 10.1056/NEJMoa1802598
【主编评语】这是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79.258] 刚刚发布的两项重量级益生菌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结果之一,表明鼠李糖乳杆菌GG株(LGG)无法带来对儿童急性胃肠炎治疗的额外获益。这是关于LGG的超高等级临床研究证据,同样很值得关注其中的实验设计、临床实施和数据分析方法。
NEJM:特定的鼠李糖+瑞士乳杆菌,无助于儿童胃肠炎治疗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IF:79.258]
① 在加拿大6个急诊科,886名3-48月大儿童在确诊胃肠炎后,连续5天(2次/天)摄入4X10^9 cfu 的鼠李糖乳杆菌R0011(95%)和瑞士乳杆菌R0052(5%)二联制剂或安慰剂;② 入组14天内,试验组和安慰剂组中仍发生中重度胃肠炎的儿童占比分别为26.1%(108/414)和24.7%(102/413);③ 两组之间的腹泻(52.5h vs 55.5h)和呕吐(17.7h vs 18.7h)中位持续时间、计划外到医疗机构就医的比例(30.2% vs 26.6%)、报告不良反应的比例(34.8% vs 38.7%)均无显著差异。
Multicenter Trial of a Combination Probiotic for Children with Gastroenteritis
11-22, doi: 10.1056/NEJMoa1802597
【主编评语】这是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79.258] 刚刚发布的两项重量级益生菌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结果之一,表明鼠李糖乳杆菌R0011和瑞士乳杆菌R0052二联制剂并无法在14天内预防中重度胃肠炎的持续发生。这是关于益生菌无法有效应对特定适应症的高等级临床研究证据,很值得关注其中的实验设计、临床实施和数据分析方法。
Nature子刊:能生成胆碱的细菌酶,是潜在的代谢疾病靶点
Nature Microbiology[IF:14.174]
① 食物和人体中胆碱主要以磷脂酰胆碱(PC)等形式存在;② 很多可利用胆碱的肠道菌能将PC转化为游离胆碱,再进一步代谢生成三甲胺(TMA);③ 从这些细菌中鉴定出参与PC代谢的磷脂酶D(PLD),且这些PLD与致病菌中已知的PLD同源性较低,提示两者可能有不同的演化途径;④ 对来自大肠杆菌菌株的PLD的分析证实,PC是这种酶的偏好底物,细菌需要PLD将PC水解为胆碱;⑤ PLD也存在于一些不可代谢胆碱的肠道菌中,可为胆碱利用菌生成TMA提供底物。
Gut bacterial phospholipase Ds support disease-associated metabolism by generating choline
11-19, doi: 10.1038/s41564-018-0294-4
【主编评语】肠道菌可将胆碱代谢为三甲胺(TMA),进而影响代谢疾病。但食物和人体中的胆碱只有少量是游离的,大部分以磷脂酰胆碱(PC)等形式存在。那么问题来了,菌群生成三甲胺所需的胆碱,是如何从PC转化而来的?除了宿主,菌群是否能“自给自足”直接将PC代谢为胆碱呢?Nature Microbiology上线的最新研究对此进行了验证,并鉴定和分析了其中的关键细菌酶——磷脂酶D,或许是与TMA有关的代谢疾病的潜在药物靶点。
植物性饮食可改善2型糖尿病健康管理
BMJ Open Diabetes Research and Care[IF:N/A]
① 选取11项随机对照试验(433受试者,平均年龄54.8岁);② 与一些糖尿病协会的官方指南和其他饮食相比,植物性饮食可显著改善情绪、身体健康、抑郁、生活质量、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体重、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③ 心理健康、饮食模式/行为与糖尿病控制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④ 未来的研究可以探索提供适当的营养教育的方法,以支持参与者遵循更健康的饮食模式。
Effectiveness of plant-based diets in promoting well-being in the management of type 2 diabetes: a systematic review
10-30, doi: 10.1136/bmjdrc-2018-000534
【主编评语】饮食干预是2型糖尿病(T2D)健康管理中的重要手段。本研究纳入11项关于植物性饮食对T2D的效果的临床试验进行系统综述,对T2D饮食干预有一定参考价值。
NEJM:花生过敏口服免疫治疗药物,完成3期临床试验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IF:79.258]
① 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3期临床试验,使用AR101(花生衍生的口服免疫治疗药物)对花生过敏患者进行脱敏治疗;② 干预1年后进行最终测试,4-17岁受试者中,治疗组372人中有67.2%能耐受≥600mg的花生蛋白,安慰剂组125人中仅4.0%能做到;③ 测试时治疗组出现中度症状的比率为25%,对照组为59%,严重症状比率在两组中分别为5%和11%;④ 干预期间,轻度、中度和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两组中分别为34.7%和50.0%,59.7%和44.4%,4.3%和0.8%。
AR101 Oral Immunotherapy for Peanut Allergy
11-18, doi: 10.1056/NEJMoa1812856
【主编评语】由美国Aimmune Therapeutics公司研发的花生过敏口服免疫治疗药物AR101,近期完成了3期临床试验,结果已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发表。该试验中,AR101治疗1年,显著提高了4-17岁花生过敏患者对花生蛋白的耐受性。不论该药物何时能获得美国FDA批准,这些结果至少证明了口服免疫治疗用于食物过敏的可行性。
补充亚精胺有助于长寿吗?
Autophagy[IF:11.1]
① 人类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亚精胺的水平会逐渐下降, 从而可能提高年龄相关的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补② 充亚精胺可以延长酵母、线虫、果蝇和小鼠的寿命;③ 人群调查显示,膳食补充亚精胺有可能降低心血管和癌症相关的老年性疾病发生率;④ 亚精胺酸维持机体内稳态所需的保护性自噬机能,可以视为一种维他命;⑤ 食用富含亚精胺的食物、摄入产亚精胺的益生菌、或补充相关益生元促进肠道菌群产生亚精胺,可作为补充亚精胺的手段。
Spermidine: a physiological autophagy inducer acting as an anti-aging vitamin in humans?
10-11, doi: 10.1080/15548627.2018.1530929
【主编评语】亚精胺在维持机体细胞稳态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助于维持细胞保护性自噬机能。本文回顾了一系列亚精胺与老年健康相关的动物实验和人群调查,总结出体内亚精胺水平下降可能与一系列退行性疾病有关,提出了通过膳食、肠道菌群干预等手段补充亚精胺、促进中老年健康的观点,值得参考。
Cell子刊: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饮食改善小鼠大脑衰老
Cell Reports[IF:8.032]
① 小鼠按喂养方式分组:20%热量限制(CR)、3种不同比例的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LPHC)、对照,分析小鼠中老年时的代谢、大脑基因表达和认知等情况;② CR和LPHC小鼠,大脑海马体中与长寿、细胞因子和树突形态发生相关的基因表达情况相似,SIRT1、mTOR和PGC1α等营养感应蛋白水平也相似,但后者有性别差异;③ CR和LPHC小鼠与对照小鼠相比,齿状回神经元树突棘增加,在认知实验中的表现有少许改善;④ LPHC饮食具有CR对大脑衰老的部分益处。
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Low-Protein and High-Carbohydrate Diets and Caloric Restriction on Brain Aging in Mice
11-20, doi: 10.1016/j.celrep.2018.10.070
【主编评语】热量限制(CR)可改善健康,但难以长期进行。有研究显示,在小鼠中,低蛋白质+高碳水化合物(LPHC)饮食具有与CR相似的延寿作用,但对大脑健康的影响尚不清楚。Cell Reports近期发表的研究表明,LPHC对大脑海马体的基因表达、营养感应通路、神经元树突形态以及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与CR相似。LPHC会是改善人体大脑衰老的新饮食模式吗?还需进一步研究。
油酰乙醇胺有望改善酗酒引起的肠道屏障功能紊乱
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IF:6.81]
① 酗酒导致细菌向肠系膜淋巴结和脾脏转移,激活肠道的固有与获得性免疫并诱发剧烈的炎症反应,并且减少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导致紧密连接结构疏松;② 腹腔注射油酰乙醇胺(OEA)能够抑制酗酒引起的肠道免疫激活,减少局部炎症反应,一定程度防止肠上皮紧密连接结构的改变;③ 腹腔注射OEA对酗酒引起的细胞凋亡和肠道细菌易位无影响;④ 口服OEA能够有效减少酗酒引起的血浆脂多糖升高,并抑制肠道细菌易位;⑤ OEA有望用于治疗肠道屏障功能障碍。
ALCOHOL BINGE DISRUPTS THE RAT INTESTINAL BARRIER: THE PARTIAL PROTECTIVE ROLE OF OLEOYLETHANOLAMIDE
09-24, doi: 10.1111/bph.14501
【主编评语】酗酒破坏肠道屏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本研究阐释了酗酒导致的肠道细菌易位、肠道表皮结构和通透性变化和炎症反应,并发现油酰乙醇胺可以缓解酗酒对肠道屏障的负面影响,有望用于治疗相关的肠道屏障功能障碍。
Lancet 子刊:肥胖和早熟之间有因果关系吗?
The Lancet Child & Adolescent Health[IF:N/A]
① 肥胖与女孩乳房发育提前相关;② 肥胖与早熟的关系在男孩中较复杂,超重儿有早熟倾向,但肥胖儿青春期推迟;③ 瘦素、瘦素与吻素系统的互作有可能解释肥胖与青春期之间的关系;④ 肥胖儿童青春期起始时间的异常范围仅限于数月,青春期起始的异常可能由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被提前激活引起;⑤ 尽管机理尚不明确,肥胖与青春期之间可能相互影响,青春期会加重肥胖及其并发症;⑥ 营养、表观遗传因素或内分泌干扰物是联系青春期起始与肥胖的潜在因素。
Is there a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obesity and puberty?
11-14, doi: 10.1016/S2352-4642(18)30306-7
【主编评语】肥胖与青春期之间的关系广受关注。本综述系统性总结了肥胖与青春期起始时间、进程的关系,并探讨了相关机制,指出肥胖对青春期进程的影响具有性别差异性,瘦素、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肯可能参与肥胖对青春期的调节,并且提示了肥胖与青春期之间的相互影响,对后期该领域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腹部肥胖与多囊卵巢综合征
Trends in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IF:10.769]
①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发病机制可能源于出生前体重增加与出生后体重增加之间的不匹配;② 出生时体重较低,却在儿童期和/或青少年时期体重增长过快的女孩,可出现内脏脂肪过多,形成向心性肥胖;③ 儿童期的向心性肥胖使发育加快,促进性成熟,可反馈抑制内脏脂肪增加;④ 青春后期中心性肥胖可抑制排卵,导致低生育率,可被视为一种减少高危妊娠的适应性机制;⑤ 降低内脏脂肪至正常水平可逆转PCOS女孩雄激素过多和无排卵症状。
Central Obesity, Faster Maturation, and 'PCOS' in Girls
10-05, doi: 10.1016/j.tem.2018.09.005
【主编评语】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女性内分泌和代谢异常相关疾病,以无排卵和高雄激素血症为特征,有很大比例的患者存在腹部肥胖。Trends in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近期发表观点性文章,提出PCOS可能源于过度的腹部肥胖,是人体的一种适应性机制,因此减少腹部肥胖或许是治疗这类患者的关键策略。
肥胖可增加抑郁症风险的遗传学证据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IF:8.36]
① 分析48791名抑郁症患者和29万名健康对照发现,BMI越高抑郁症风险越大,女性更为明显;② 孟德尔随机化分析中,使用含73个遗传变异的BMI遗传风险评分,发现遗传决定的BMI升高与抑郁症风险增加显著相关,尤其是女性:③ 对45591例抑郁症和97647例对照的荟萃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该结果;④ 用另一套与不良代谢结果无关的BMI遗传风险评分,也有同样的发现;⑤ 这些结果支持高BMI增加抑郁症风险的因果关系,且与代谢情况好坏无关。
Using genetics to understand the causal influence of higher BMI on depression
11-13, doi: 10.1093/ije/dyy223
【主编评语】肥胖与抑郁症间存在关联,但二者的因果关系尚无定论。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使用孟德尔随机化方法,分析了英国34万人数据,表明高BMI很可能与抑郁症风险上升有因果关系。
Gut:生命早期使用抗生素或抑酸药物,或增加肥胖风险
Gut[IF:17.016]
① 纳入333353名婴儿,记录出生后2年内使用抗生素、组胺-2受体拮抗剂(H2RA)和质子泵抑制剂(PPI)处方的情况,并测量儿童时期的身高和体重;② 使用抗生素、H2RA和PPI处方的婴儿肥胖的发病率增加;③ H2RA处方的使用与男孩肥胖风险增加有关,但与女孩无关;④ 抗生素、PPI和H2RA处方对肥胖风险有相加效应,联合暴露可引起肥胖风险增强;⑤ 抗生素和抑酸药物改变儿童肠道微生态,可能是影响体重增加的原因。
Antibiotic and acid-suppression medications during early childhood are associated with obesity
10-30, doi: 10.1136/gutjnl-2017-314971
【主编评语】Gut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33万多名婴儿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出生后2年内抗生素或抑酸药物的使用与儿童时期的肥胖显著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