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油或有利于防治结直肠癌(综述)
Nutrients[IF:4.196]
① 橄榄油富含的酚类物质对减少自由基、缓解炎症、免疫调节、优化肠道菌群和防控癌变具有积极作用;② 橄榄油可缓解炎症性肠病,其中的芹菜素、木犀草素、山楂酸、β-谷甾醇、单不饱和脂肪酸等物质分别表现出免疫调节、细胞周期调节等抗炎、抗癌作用;③ 肠道菌群可降解橄榄油中的部分成分,产生具有抗癌作用的化合物;④ 橄榄油及其代谢物,会改变菌群结构和功能,有助于维持健康的菌群;⑤ 研究橄榄油及其代谢产物,有助于防治结直肠癌。
Olive Oil Effects on Colorectal Cancer
2018-12-23, doi: 10.3390/nu11010032
【主编评语】地中海饮食表现出预防结直肠癌的作用,而橄榄油是地中海饮食的基础材料之一。本综述总结了橄榄油及其成分和代谢物的促健康作用,指出了橄榄油用于防治结直肠癌的潜在功效,对于开发防治结直肠癌的饮食干预手段具有参考价值。
中性粒细胞在抑制结肠肿瘤生长及侵袭中的关键作用
Gastroenterology[IF:20.773]
① 条件性敲除中性粒细胞可促进小鼠体内结肠肿瘤的生长、增殖及侵袭;② RNA测序分析显示,调节抗菌及炎症反应的基因在中性粒细胞缺失的结肠肿瘤中表达失调;③ 中性粒细胞的缺失与肿瘤中细菌数量的增加、肿瘤细胞的增殖、肿瘤细胞DNA的损伤及IL-17介导的炎症反应相关;④ 相比于对照小鼠,结肠肿瘤状态下中性粒细胞缺失小鼠的菌群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⑤ 肿瘤中的细菌可诱导IL-17的产生,使用抗生素或IL-17中和抗体处理,可减小肿瘤的侵袭性。
Neutrophils Restrict Tumor-Associated Microbiota to Reduce Growth and Invasion of Colon Tumors in Mice
2018-12-11, doi: 10.1053/j.gastro.2018.12.003
【主编评语】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结肠癌小鼠模型中,中性粒细胞的缺失可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生长及侵袭,并改变结肠肿瘤中的菌群组成及数量,菌群的变化及其诱导的IL-17的产生介导了肿瘤侵袭性的增强。
结直肠切除术后36个月内,新发或复发结直肠癌的风险最高
Gastroenterology[IF:20.773]
① 纳入27项研究(共15803例结直肠癌患者),分析结直肠切除术后在吻合处及其它位点发生结直肠癌的几率;② 53.7%的非吻合处结直肠癌发生在术后36个月内;③ 90.8%的吻合处结直肠癌发生在术后36个月内,术后24个月后,吻合处的结直肠癌风险显著降低④ 结直肠切除术后,在吻合处及其它位点的结直肠癌发生率在术后36个月内最高,患者在术后应在这段时间内进行结肠镜检查。
New and Recurrent Colorectal Cancers After Resec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Endoscopic Surveillance Studies
2018-12-13, doi: 10.1053/j.gastro.2018.12.006
【主编评语】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超过15000例接受了结直肠切除术的结直肠癌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手术后36个月内,吻合处及非吻合处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最高,患者在术后36个月内应进行结肠镜检查。
补充低聚果糖和丁酸无法缓解结直肠癌
Nutrients[IF:4.196]
① 结直肠癌降低了皮下、附睾的和腹膜后脂肪含量,同时也减少了血清葡萄糖和瘦素浓度;② 结直肠癌并未降低白色脂肪组织中脂肪连接蛋白、IL-6、IL-10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alpha的含量;③ 向小鼠饮食中补充低聚果糖和丁酸,无法改善大肠癌造成的影响;④ 食物中添加丁酸后,白色脂肪组织的葡萄糖耐受程度、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TNF-alpha都有提高,反而加剧了脂肪组织的炎症状态。
Tributyrin in Inflammation: Does White Adipose Tissue Affect Colorectal Cancer
01-08, doi: 10.3390/nu11010110
【主编评语】已有研究现实增加纤维摄入可能有助于降低结直肠癌风险,低聚果糖是一种可促进丁酸生成的膳食纤维。本研究利用小鼠模型,发现在食物中添加低聚果糖和丁酸 ,无法改善肠癌状态下白色脂肪组织的变化,而且丁酸可能又进一步加剧脂肪组织内炎症状态的风险。
IBD患者的息肉可能不增加结直肠肿瘤风险
Gastroenterology[IF:20.773]
① 有研究表明,具有炎症息肉的IBD患者结直肠肿瘤风险增加;② 纳入1582名IBD患者,其中462名具有炎症息肉(PIP);③ PIP与更严重的炎症、更大的炎症范围、更高的进行结肠切除术几率、更低的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风险显著相关;④ 在中位数为4.8年的随访中,发展至晚期结直肠肿瘤的时间在具有PIP的IBD患者及无PIP的IBD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⑤ PIP并不会独立地增加晚期结直肠肿瘤的风险。
No Association Between Pseudopolyps and Colorectal Neoplasia in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2018-12-06, doi: 10.1053/j.gastro.2018.11.067
【主编评语】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超过1500名IBD患者中,发现炎症息肉与更严重的病程及更高的结肠切除术概率相关,但并未显著增加结直肠肿瘤的风险。
Nature子刊:肠道菌群可介导婴儿的牛奶过敏
Nature Medicine[IF:32.621]
① 给无菌小鼠移植婴儿粪菌,健康婴儿的菌群可预防小鼠发生牛奶过敏(CMA),而CMA婴儿的菌群无此保护作用;② 58个OTU在健康和CMA婴儿粪便中存在丰度差异,受体小鼠粪菌中也有相似差异;③ 两组小鼠的回肠上皮细胞基因表达不同,回肠菌群组成的差异与粪便菌群相似,提示回肠细菌可能调控宿主代谢和免疫从而影响食物过敏;④ 分析回肠差异性表达基因和菌群OTU的关系,结合单一定植实验,鉴定出产生丁酸的梭菌属粪厌氧棒状菌对CMA起保护作用。
Healthy infants harbor intestinal bacteria that protect against food allergy
01-14, doi: 10.1038/s41591-018-0324-z
【主编评语】西方社会中,食物过敏的发生率在近几十年显著上升。Nature Medicine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通过小鼠粪菌移植和关联性分析,证实肠道菌群可调节小肠基因表达、影响宿主的牛奶过敏易感性,并鉴定出产生丁酸的梭菌属细菌——粪厌氧棒状菌(Anaerostipes caccae)可对牛奶过敏起保护性作用。该研究为菌群与食物过敏的因果性关系提供了关键证据,说明靶向菌群治疗食物过敏的疗法具有可行性。
Science新闻:肠道菌群,你的微生物“生命之钟”
Science[IF:41.058]
① 研究者使用机器学习分析了1165名健康人的3600多个肠道菌群样本,初步锁定了90%样本中均含有的95种细菌;② 其中有39种细菌与年龄预测明显相关,算法预测的年龄可精准到4岁以内;③ 随年龄增加,霍氏真杆菌等变得丰富,而与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的普通拟杆菌会减少;④ “菌群老化时钟”不仅能预测人体年龄和衰老速度,也可用于研究饮食、抗生素等物质对人体衰老和健康的影响;⑤ 这种菌群时钟特征的普遍性,以及其与衰老的因果关系,仍需深入研究。
The bacteria in your gut may reveal your true age
01-11, doi: 10.1126/science.aaw6459
【主编评语】Science上周发表的新闻对bioRxiv上一项预印版的研究进行了报道(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early/2018/12/28/507780),该研究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可通过分析肠道菌群组成预测人体年龄,误差在4岁以内,或许可作为标志物用于衰老相关研究。虽然因果性仍待更多研究阐明,但肠道菌群与衰老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已无法否认。
Gut:IBD女性产后发生精神疾病的风险升高
Gut[IF:17.016]
① 纳入3721名炎症性肠病(IBD)和近80万名无IBD的女性进行研究;② IBD和无IBD女性中,分别有22.7%和20.4%在妊娠及产后一年内诊断为新发精神疾病,前者风险上升12%,特别是情绪或焦虑障碍和酒精或药物使用障碍;③ 新发精神疾病风险在产后和克罗恩病人群中升高,而非孕期和溃疡性结肠患者;④ IBD女性产后精神疾病风险与年龄、分娩年份、医疗合并症、产前检查次数、家庭医生产科护理和婴儿死亡率有关。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nd new-onset psychiatric disorders in pregnancy and post partum: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2018-12-08, doi: 10.1136/gutjnl-2018-317610
【主编评语】Gut近期发表一项加拿大的队列研究,发现患有炎症性肠病(IBD)的女性发生产后新发精神疾病的风险上升,提示应对该人群进行更多追踪和关注,以便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
苏州大学儿童医院:早期生酮饮食对行为功能或无长期负面影响
Neuropsychiatry[IF:4.778]
① 生命早期饲喂生酮饮食(KD)对大鼠反射反应、海马苔藓纤维萌发、锌转运蛋白无影响,短期内负向趋地性反射延迟;② 每天饲喂KD后探索活动减少、梳理次数增加,比隔天饲喂组的记忆能力略强、脂代谢相关磷脂酶cPLA2增加;③ 与正常饮食相比,KD能减少海马体中载脂蛋白Apoa1、脱氢酶激酶Pdk4,增加载脂蛋白ApoE、膜联蛋白ANXN7和cPLA2,可能通过脂代谢信号通路对癫痫后的长期脑损伤起保护作用;④ 早期KD对大部分神经行为无长期不良影响。
Long-Term Neurobehavioral Status and the Metabolism-Related Gene Expressions in Healthy Rat Hippocampus Following a Ketogenic Diet
2018-12-01, doi: 10.4172/Neuropsychiatry.1000540
【主编评语】生酮饮食有助于治疗癫痫,但是否影响大脑功能并无定论。本研究利用幼年大鼠模型,检验生酮饮食对海马区和行为的影响,发现生酮饮食对大部分神经行为无长期不良影响,而生酮饮食涉及的脂代谢相关通路有望成为保护癫痫患者大脑的潜在靶标。
热量限制的隔日禁食,可改善超重女性的体重和代谢
Obesity[IF:4.042]
① 88名超重妇女被随机分配到四种饮食组:IF70、IF100(每周进行3天摄入70%或100%热量的隔日间歇性禁食)、DR70(摄入70%热量的持续热量限制)和对照(摄入100%热量),干预8周;② 与DR70和IF100组相比,IF70组体重、脂肪量、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非酯化脂肪酸显著降低;③ IF100组比对照减掉更多的体重和脂肪,但空腹胰岛素升高;④ 胰岛素敏感性无组间差异,但24小时的禁食会暂时降低胰岛素敏感性。
Effects of Intermittent Versus Continuous Energy Intakes on Insulin Sensitivity and Metabolic Risk in Women with Overweight
01-01, doi: 10.1002/oby.22345
【主编评语】Obesity发表的一项小型临床试验,分析了不同禁食干预方法对超重女性的减肥、血脂和胰岛素等指标的影响,发现70%热量限制的隔日禁食比持续性热量限制效果更好,而非热量限制的隔日禁食除了减肥,没有改善代谢指标。
高磷饮食或降低运动能力并影响脂肪酸代谢
Circulation[IF:18.88]
① 小鼠分为2组,分别喂食高磷酸盐(2%)或正常磷酸盐(0.6%)饮食,持续干预12周,评估血清中的无机磷水平与体力活动水平之间的关联;② 高磷酸盐饮食并未改变小鼠的体重或左心室功能,但降低了最大耗氧量、自主活动量、在动物跑步机上的持续时间、脂肪氧化及脂肪酸水平,并下调了肌肉中与脂肪酸合成、释放及氧化相关的基因表达;③ 在1603名人类受试者中,血清中较高水平的无机磷与更长的久坐时间、更少的中度以上活动时间相关。
High-Phosphate Diet Induces Exercise Intolerance and Impairs Fatty Acid Metabolism in Mice
01-07, doi: 10.1161/CIRCULATIONAHA.118.037550
【主编评语】无机磷在现代食品工业中常用作防腐剂及增味剂。Circulation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小鼠实验中发现高磷酸盐饮食可降低小鼠的运动耐力,并影响脂肪酸代谢水平。在人体中,血清无机磷水平与参与锻炼的时间显著相关。
牛初乳提取物缓解小鼠结肠炎
Journal of Crohn's and Colitis[IF:6.637]
① IMM-124E是一种牛初乳提取物,含有高水平的抗大肠杆菌LPS IgG,可能抑制细菌内毒素的暴露;② DSS处理或T细胞移植诱导小鼠产生急性结肠炎,IMM-124E处理可显著缓解结肠炎;③ IMM-124E浓度为100mg/kg体重时表现出最强的抗炎效应,浓度为25mg/kg或500mg/kg时抗炎效应较低;④ IMM-124E减少了免疫细胞的浸润,并减少了粘膜损伤,降低了肠道中的效应T细胞数量,增加调节性T细胞数量,同时减少了DSS诱导的血清中LPS结合蛋白的增加。
Administration of the hyper-immune bovine colostrum extract IMM-124E ameliorates experimental murine colitis
2018-12-12, doi: 10.1093/ecco-jcc/jjy213
【主编评语】Journal of Crohn's and Coliti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一种含有高水平大肠杆菌LPS特异性IgG的牛初乳提取物可通过减少LPS 暴露,缓解小鼠结肠炎。
肠道菌群及其产物,如何影响非酒精性脂肪肝(综述)
EMBO Molecular Medicine[IF:10.293]
① 肠道菌群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发病机制相关;② 肠道菌群诱导脂肪肝的可能机制:失衡的菌群引起肠道紧密连接蛋白的改变,导致肠道通透性增强,菌群以及产物通过肠道屏障进入肝脏,引起炎症反应;③ 肠道菌群影响脂肪的吸收是脂肪肝的重要诱因,短链脂肪酸、胆汁酸、胆碱、菌群发酵产生乙醇及苯乙酸盐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④ 菌群引起NAFLD的因果性证据正在积累,有望作为脂肪肝的治疗靶点。
The role of the microbiome in NAFLD and NASH
2018-12-27, doi: 10.15252/emmm.201809302
【主编评语】EMBO Molecular Medicine近期发表了来自Eran Elinav团队的综述,详细介绍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炎中肠道菌群及其产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