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肠日报:焦虑时为何吃不胖?

佩襄 肠道 1.9K+

肠道微生物.jpg

香港中文大学:168项粪菌移植临床研究的荟萃分析

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IF:7.357]

① 纳入168研究,对粪菌移植治疗中的供体特征、筛选条件、管理执行、临床结果及不良事件进行荟萃分析,主要为艰难梭菌感染(CDI,108项)及IBD(31项)的治疗;② 1513名供体,58%为男性,平均年龄34.3岁,平均BMI 21.6;③ 不到50%的研究针对可传染病原体对供体进行了筛选;④ CDI的治愈率为95.6%,而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的最终缓解率分别为39.6%及47.5%;⑤ 不同的粪菌移植方式的治愈率或最终缓解率相似,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小于1%。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 review of donor features, procedures and outcomes in 168 clinical studies of fa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01-09, doi: 10.1111/apt.15116

【主编评语】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上发表来自香港中文大学Siew C Ng团队的一项荟萃分析研究,对168项粪菌移植中的供体特征、筛选条件、管理执行、临床结果及不良事件进行了荟萃分析。

 

口服抗生素+粪菌移植,或可根除多重耐药菌

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n[IF:5.394]

① 39名携带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E)和/或碳青霉烯酶(CPE)肠杆菌科的患者分为2组,干预组口服抗生素5天后进行粪菌移植;② 在意向治疗分析中,干预组中有41%的患者在干预后第35-48天内ESBL-E及CPE检测呈阴性,而在对照组中有29%的患者检测呈阴性,OR值为1.7,95% CI为0.4-6.4;③ 口服抗生素+粪菌移植可减少ESBL/CPE的携带,但效果并不显著,需更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A five-day course of oral antibiotics followed by faecal transplantation to eradicate carriage of multidrug-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01-04, doi: 10.1016/j.cmi.2018.12.009

【主编评语】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n上发表的一项最新随机非盲对照临床试验,口服抗生素+粪菌移植可减少超广谱β-内酰胺酶/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的携带,但疗效差异并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

 

粪菌移植或能帮助厌食症患者增加体重

Psychotherapy and Psychosomatics[IF:13.122]

① 26岁的神经性厌食症(AN)女性患者,在增重失败情况下接受FMT(供者为BMI 25健康女性),36周后患者增重6.3kg,体脂增加55%,静息能量消耗较基线水平下降;② FMT前患者肠道中拟杆菌的相对丰度明显低于供者,厚壁菌门丰度则相对较高;③ FMT后患者肠道菌群中疣微菌门显著增加,增加的嗜粘蛋白-艾克曼菌可能通过生成短链脂肪酸改善代谢;④ FMT显著增加了患者粪便中乙酸和丁酸盐;⑤ 肠道微生态失衡可能是导致AN患者持续性低体重的原因之一。

Weight Gain after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in a Patient with Recurrent Underweight following Clinical Recovery from Anorexia Nervosa

01-09, doi: 10.1159/000495044

【主编评语】肠道菌群影响宿主体重。本文报道了一例使用粪菌移植(FMT)治疗神经性厌食症(AN)的病例,发现FMT能改变肠道菌群,优化菌群代谢状况,并且促进患者健康增重。本案例表明肠道微生态失衡可能是导致AN患者持续性低体重的原因之一,同时也扩大的FMT的病症治疗范围,值得参考。

 

Immunity:肠道菌群影响IBD的机制

Immunity[IF:19.734]

① 纳入17名健康人和15名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粪便样本,对无菌小鼠进行粪菌移植;② 在受体小鼠肠道中,IBD菌群可诱导更多的辅助性T细胞(Th)2和Th17,而健康菌群能诱导更多的RORγt+调节性T细胞(Treg),两种菌群对FoxP3+Treg的影响无差异;③ 在结肠炎易感小鼠模型中,与健康菌群相比,定植IBD菌群可加剧疾病;④ 人类供体菌群在受体小鼠中诱导RORγt+Treg和Th17的比例,可准确预测供体的IBD疾病状况和受体模型小鼠的结肠炎严重程度。

Microbiotas from Human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lter the Balance of Gut Th17 and RORγt+ Regulatory T Cells and Exacerbate Colitis in Mice

01-15, doi: 10.1016/j.immuni.2018.12.015

【主编评语】炎症性肠病(IBD)与肠道菌群相关。Immunity本周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IBD患者的菌群可改变无菌受体小鼠的肠道CD4+ T细胞稳态,增加Th17、减少RORγt+Treg,而且菌群对这两种T细胞的诱导作用,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这些发现说明,在易感个体中,肠道菌群对Th17和RORγt+Treg的影响,可能是其促进IBD的普遍机制。

 

非甾体类抗炎药可能加重艰难梭菌感染

mBio[IF:6.689]

①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通过抑制环氧酶(COX)改变前列腺素(PG)代谢,导致肠道表皮完整性受损并引发相应免疫反应,其使用与艰难梭菌感染(CDI)易感性和严重程度增加有关;② 感染前用NSAID吲哚美辛改变了小鼠的菌群,并显著增加与CDI相关的死亡率和肠道病症;③ 感染艰难梭菌的动物中,吲哚美辛处理导致PG失调,改变促炎转录谱和蛋白谱,扰乱上皮细胞间连接;④ 上述影响与肠道中性粒细胞和CD4+细胞的募集、肠道菌群紊乱同时发生。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Alter the Microbiota and Exacerbate Clostridium difficile Colitis while Dysregulating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01-08, doi: 10.1128/mBio.02282-18

【主编评语】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使用会加重艰难梭菌感染。本研究发现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通过扰乱环氧酶介导的前列腺素代谢,扰乱肠道菌群、肠道屏障稳态和相应代谢反应,对解释NSAID的肠道副作用、艰难梭菌感染防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补充B族维生素对部分首发精神病患者有改善作用

Biological Psychiatry[IF:11.982]

① 一项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纳入120例首发精神病患者,每天辅助性补充B族维生素(含叶酸、B12和B6)或安慰剂,持续12周;② 干预组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降低,但总体症状、复合神经认知和其它次要症状无显著改变;③ 在注意/警觉方面干预组维持稳定,而安慰剂组表现下降,差异显著,其中基线时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患者,干预后在鉴别测验中的表现得到改善;④ 女性和情感性精神病患者,干预后更可能有神经认知方面的改善,遗传变异则没有影响。

The Vitamins in Psychosis Study: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f the effects of vitamin B12, B6 and folic acid on symptoms and neurocognition in first-episode psychosis

01-09, doi: 10.1016/j.biopsych.2018.12.018

【主编评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过高,是心血管和神经疾病的独立风险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等患者中存在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上升的现象。Biological Psychiatry近期发表的一项临床试验表明,补充12周的B族维生素未能改善整体症状和神经认知,但在注意/警觉方面显示出特定的神经保护特性,尤其是在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情感性精神病和女性患者中,因此,补充B族维生素可用于部分首发精神病患者的个性化治疗。

 

Lancet:全球饮食和食物生产转型,迫在眉睫

Lancet[IF:53.254]

① 全球有8亿多人缺少食物,更多人因饮食质量低下而罹患慢性疾病;② 食物生产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氮磷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水和土地资源滥用,威胁生态和地球系统的稳定性;③ 引导食物转型已迫在眉睫,一系列健康饮食和可持续食物生产的科学目标和方法,将有助于促进人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④ 为实现健康饮食,应多吃蔬菜、水果、全谷、豆类和坚果等健康食物,吃不饱和脂肪而非饱和脂肪,减少红肉、糖、精制谷物和高度加工食品等不健康食物。

Food in the Anthropocene: the EAT–Lancet Commission on healthy diets from sustainable food systems

01-16, doi: 10.1016/S0140-6736(18)31788-4

【主编评语】虽然全球食物产生的步伐与人口增长基本能保持一致,但仍有很多人在忍受饥饿,还有更多人因为饮食质量低下而面临健康威胁,患上肥胖、心血管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不仅如此,现代食物生产系统对地球的“健康”也造成重大威胁,甚至超过地球能承受的限度。因而,人类的饮食和食物生产系统,已到了必须转型的时候。为此,《柳叶刀》特别展开了EAT-Lancet项目,提出了一系列健康饮食和可持续食物生产的科学目标和方法,以实现人类和地球的双重健康。

 

BMJ:好大一盘棋!可口可乐公司影响了中国的健康政策和科学导向

British Medical Journal[IF:23.259]

① 可口可乐在中国通过资金、人脉、产品营销和建立国际生命科学学会(ILSI-China)等复杂手段,确保中国的抗击肥胖的政策不影响其利益;② ILSI-China为中心的学术-政府-产业三方合作,直接参与了肥胖防治指导意见的制定,在肥胖问题上的影响力甚至可能超越政府;③ ILSI-China通过开展会议、资助科研和公众健康活动,强调运动和均衡饮食,却淡化饮食控制在肥胖管控中的关键作用;④ 缺乏对这类企业行为的监管,可能会恶化中国的肥胖问题。

Making China safe for Coke: how Coca-Cola shaped obesity science and policy in China

01-09, doi: 10.1136/bmj.k5050

【主编评语】欧美地区对含糖饮料的管控导致可口可乐市场的萎缩,而中国成为该饮料巨头的重点开发市场。哈佛大学的中国社会学家Susan Greenhalgh指出,可口可乐在中国建立的复杂关系网络很可能影响中国抗击肥胖的卫生政策,导致政府和民众忽略限制高糖食品的重要性。本文对肥胖相关的政策制定、食品市场监管和科研导向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Cell子刊:瘦素信号通路通过抑制胰岛素作用,促进胖小鼠的高血糖

Cell Reports[IF:8.032]

① 饮食诱导的肥胖(DIO)小鼠中,阻断中枢瘦素信号通路可恢复肝脏抑制葡萄糖生成的能力;② 瘦素增加胰岛素受体磷酸酶PTP1B的表达,后者在DIO小鼠下丘脑中高表达;③ 中枢药物抑制或下丘脑弓状核(ARH)靶向敲除PTP1B,可恢复肥胖小鼠中肝葡萄糖产生(HGP)的抑制;④ AgRP神经元中缺乏PTP1B的小鼠中,ARH胰岛素信号增强,糖耐受和胰岛素敏感性得到改善;⑤ 肥胖诱导的PTP1B增加抑制了下丘脑胰岛素作用,导致不受约束的HGP及肥胖中的高血糖症。

Leptin Signaling in the Arcuate Nucleus Reduces Insulin's Capacity to Suppress Hepatic Glucose Production in Obese Mice

01-08, doi: 10.1016/j.celrep.2018.12.061

【主编评语】来自Cell Report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瘦素信号通路在食源性肥胖小鼠的下丘脑弓状核中抑制了胰岛素的作用,从而降低了肝脏抑制葡萄糖生成的能力,靶向瘦素信号通路可改善小鼠的胰岛素敏感性及糖耐受。

 

Science:微生物守护皮肤健康

Science[IF:41.058]

① 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可以感受到表皮葡萄球菌(表葡)释放的短链脂肪酸,调节自身生长速率和炎性反应,作用于伤口愈合;② 表葡也参与适应性免疫的发展过程,帮助建立皮肤对包括表葡在内的体表微生物耐受性;③ 表葡与病原菌之间存在拮抗作用,例如在鼻腔中通过分泌抗菌肽来抑制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④ 表葡有时会引起败血症,并可能会与金葡合并感染,尽管共感染可以降低炎性反应;⑤ 小鼠实验中表葡还可抑制紫外线诱发的皮肤细胞癌变。

Microbial guardians of skin health

01-18, doi: 10.1126/science.aat4326

【主编评语】Science近期发表了一篇观点文章,介绍表皮葡萄球菌这一常见皮肤微生物对皮肤健康的影响。与肠道菌群一样,皮肤菌群也在促进组织免疫、修复和抗菌防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甚至还可能会抑制皮肤癌变。

 

Cell子刊:焦虑时为何吃不胖?

Cell Metabolism[IF:20.565]

① 删除大脑皮层、海马体和部分杏仁体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会导致小鼠氨基丁酸(GABA)能传递受损,且更焦虑;② 与对照组相比,BDNF基因突变小鼠的交感神经活性、基础代谢率、棕色脂肪细胞的产热及米色脂肪细胞的形成均较高,饲喂一般或高脂饮食时更瘦;③ 杏仁体中BDNF的重新表达可逆转焦虑和代谢表型;④ BDNF缺失或服用GABA受体的反向激动剂会引起焦虑,增加能量消耗;⑤ 杏仁体中的GABA能神经元是联系焦虑与代谢紊乱的桥梁。

Activation of Anxiogenic Circuits Instigates Resistance to Diet-Induced Obesity via Increased Energy Expenditure

01-17, doi: 10.1016/j.cmet.2018.12.018

【主编评语】焦虑和体重变化间存在关系的复杂。由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华人学者Baoji Xu与团队的研究发现,焦虑情况下由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导致的产热增加、基础代谢率提高等现象,会导致体重降低,大脑杏仁体中的GABA能神经元是关联焦虑和代谢紊乱的重要环节。该结果对研究焦虑与代谢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低蛋白饮食改善体脂和糖稳态,可能与肠道菌群改变无关

Scientific Reports[IF:4.122]

① 低蛋白饮食可改善小鼠糖耐量和体重,使盲肠菌群的厚壁菌门丰度增加,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丰度减少;② RNA-seq分析表明,低蛋白饮食可改变小鼠肝脏基因表达,包括异生素/药物代谢和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但不影响胆汁酸和FXR-FGF15信号通路;③ 无论是否进行抗生素预处理,低蛋白饮食均可促进小鼠变瘦、增加能耗和改善血糖控制;④ 低蛋白饮食对机体的有益影响,可能不是由肠道微生物组分的变化所介导。

The Metabolic Response to a Low Amino Acid Diet is Independent of Diet-Induced Shifts i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Gut Microbiome

01-11, doi: 10.1038/s41598-018-37177-3

【主编评语】Scientific Reports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低蛋白饮食可改善小鼠的糖稳态和体重,也影响肠道菌群组成,然而抗生素处理实验表明,低蛋白饮食的代谢益处可能不是由菌群改变所介导。


Cell子刊:支链氨基酸分解代谢或为肝癌等肿瘤检测和治疗的新靶点

Cell Metabolism[IF:20.565]

① 多组学方法检查小鼠和人的正常、再生和癌变肝组织,发现支链氨基酸(BCAA)分解代谢在肿瘤发生和恶化过程中缺失,且mTORC1活性增强;② 在人肝细胞癌和肝癌动物模型中,BCAA 分解代谢酶表达被抑制,导致 BCAA 在肿瘤中积累;③ BCAA 分解代谢酶抑制程度与肿瘤侵袭性密切相关,可作为独立的临床结果的预测因子;④ 高膳食BCAA摄入促进小鼠肿瘤且与癌症患者死亡率相关,限制BCAA摄入和药物干预增强BCAA分解代谢,可抑制小鼠肿瘤进展。

Loss of BCAA Catabolism during Carcinogenesis Enhances mTORC1 Activity and Promotes Tumor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01-17, doi: 10.1016/j.cmet.2018.12.020

【主编评语】肿瘤的发生和恶化涉及多种代谢通路变化。本研究使用多组学手段,发现支链氨基酸(BCAA)分解代谢机能的逐步缺失会促进肝癌等肿瘤的发生和发展。BCAA分解代谢可作为预测和诊断肿瘤的生物标记,并有望作为防治肿瘤的新靶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