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选牛奶时,你喜欢全脂的香浓口感,还是为了身材倾向于低脂甚至脱脂奶?
关于牛奶对健康的讨论,大多集中在牛奶脂肪对体重和心血管的影响上。但一项新研究提示了另一个截然不同的因素:牛奶脂肪含量的多少,还与成年人的衰老程度有关。研究发表在《氧化医学与细胞寿命》杂志。
这项研究由美国杨百翰大学(Brigham Young University)教授Larry A. Tucker博士完成。数据源于美国全国健康与营养检查调查(NHANES),从中纳入了5834名美国≥20岁的成年居民,并获得了他们的牛奶消耗等饮食营养情况,通过DNA样本测量了他们的端粒长度。Tucker博士分析了人们的端粒长度与他们喝牛奶频率和摄入牛奶脂肪含量的关联。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一种重复的DNA序列,就像鞋带末端的一小段塑料那样能够起到保护作用。随着细胞不断分裂,端粒会逐渐缩短,直到过短时,细胞会出现功能异常。端粒缩短是衰老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现象。
据显示,近一半人每天喝牛奶,四分之一的人至少每周喝牛奶。喝全脂(脂肪含量约3%~4%)或脂肪含量2%牛奶的人都分别约占30%,10%的人喝脂肪含量1%的牛奶,17%的人喝脱脂牛奶,约有13%的人不喝牛奶。
在喝牛奶的人群中,无论每天喝、每周喝还是更低频率喝,都不影响端粒长度。但所选择牛奶的脂肪含量,与端粒的关联引起了Tucker博士的注意。在调整其他影响因素后:
喝脱脂或1%牛奶的人,端粒长度没有显著差异。
相较于喝脱脂或1%脂肪牛奶的人群,喝全脂或2%脂肪牛奶的人群端粒上的碱基对平均减少145个。
平均而言,牛奶脂肪含量越高,端粒越短。牛奶脂肪含量每增加1%(比如从喝1%脂肪牛奶改为喝2%脂肪牛奶),人们的端粒就少69个碱基对,这相当于生物学衰老4.5年。
以上关联主要适用于至少每周喝1次牛奶的人群。也就是说,喝牛奶越频繁,牛奶脂肪和细胞衰老之间的联系就越明显。
此外,当样本仅限于日常饱和脂肪消耗整体偏低的人群时,牛奶脂肪摄入量与端粒长度之间也没有关联。Tucker博士推测,当整体饮食中的总饱和脂肪量摄入偏多时,牛奶脂肪的消耗才在细胞衰老中起到明显作用。
对于牛奶脂肪与端粒长度关联的机制,Tucker博士认为可能与饱和脂肪触发炎症途径、增加氧化应激有关。
那么,不喝牛奶的人呢?有意思的发现是,这些人的端粒也更短。相较于喝1%脂肪或脱脂牛奶的人群,他们的端粒也平均短了115个碱基对。但相较于喝2%脂肪或全脂牛奶的人群,端粒长度差别不大。
Tucker博士认为,这项研究支持了美国饮食指南中对低脂奶的推荐。“喝牛奶不是一件坏事。但人们应该更了解自己正在喝哪种类型的牛奶。”
研究带来了有意思的新证据。不过,只此一项研究未必足以颠覆日常实践。
关于全脂和低脂,脱脂牛奶哪个更好,哈佛大学胡丙长(Frank B. Hu)教授曾在JAMA对乳制品的既往探讨中建议:“无需过分强调乳制品这一种食物,更重要的是整体饮食习惯。”
目前,《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每天吃奶制品,相当于液态奶300克,对全脂和低脂或脱脂并没有限制。
参考资料
[1] Milk Fat Intake and Telomere Length in U.S. Women and Men: The Role of the Milk Fat Fraction. Oxid Med Cell Longev, DOI:10.1155/2019/1574021
[2] Drinking 1% rather than 2% milk accounts for 4.5 years of less aging in adults. Retrieved Jan 19, 2020, from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1-accounts-years-aging-adults.html
[3] Whole-Fat or Nonfat Dairy? The Debate Continues. JAMA, DOI: 10.1001/jama.2018.17692
标签: 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