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的便便这么臭?

佩襄 营养 1.5K+

便便.jpg

众所周知,便便的前身是吃进去的食物。

对于包括人在内的高等动物,食物经过消化道的“处理”之后会变成食物残渣,连同消化道脱落的上皮细胞、肠道细菌等在消化道末端形成粪便,再经肛门排出体外。这个特殊的处理过程包括消化和吸收。

因为食物中的大部分营养物质,如糖类、蛋白质和脂质等,往往是以结构复杂的大分子的形式存在的,没办法被人体细胞直接利用,所以需要先消化成为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再由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吸收,进而进入血液和循环系统。

你身体里不断进行的消化过程,可是各种细胞和细菌齐心协力的努力成果。以人体为例,食物会先后经过消化道的各个部位(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在牙齿的咀嚼、消化道肌肉的舒缩一步步向前推进,并在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下不断变小,最后变成便便。

为什么便便会是臭的?

除了臭豆腐、榴莲、螺狮粉等特别的存在,吃进去的食物明明都是香的,怎么经过消化道一消化吸收就臭了呢?如果食物腐败会发出恶臭,这一般都是看不见的微生物的“功劳”。而便便的臭味实际上也来自于微生物,而且是和我们朝夕相处的消化道微生物。

在消化道的末端——大肠(结肠)中存在很多细菌,例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这些细菌们,可以利用进入大肠的食物残渣等物质,合成维生素B复合物或维生素K等,给人体使用(据估计,便便固体中有20~30%是细菌或细菌的尸体)。与此同时,它们也会分解“所剩无几”的食物残渣获得能量,维持生存。

大肠杆菌,最广为人知的微生物,就是因为从大肠中分离到而得名,但其实只占肠道菌群的0.1%,但在水质检测中其含量也是重要的评判标准。

细菌分解糖类或者脂质的过程,被称作“发酵”,会产生乳酸、乙酸、二氧化碳、甲烷等代谢产物。若是分解蛋白质,则会产生氨、硫化氢、组胺、吲哚等物质,这些分子都具备“相对难闻”的味道。

尽管这其中有些成分会经由肠壁吸收,之后转运到肝脏中进行解毒,但仍会有一些随着便便或者屁排出体外,带来“充满味道”的体验。

细菌们分解出来的都是什么呢?

氨气:一种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厕所”刺激性气味;

硫化氢:一种易燃的酸性气体,无色,低浓度时有臭鸡蛋气味,浓度极低时便有硫磺味,有剧毒;

吲哚类物质:吲哚及其同系物和衍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主要存在于天然花油,如茉莉花、水仙花、香罗兰等中。但如果在吲哚的3号位加上一个甲基——3-甲基吲哚,别名“粪臭素”,顾名思义,具有粪臭味。

也有利用粪便微生物移植来进行一些疾病治疗(其实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吃屎”了)

大便臭好还是不臭好?

在了解便便为什么会臭,以及这些臭味的主要来源之后,我们就会联想到一个与自身息息相关的问题——臭的便便更好还是不臭的比较好?便便的臭味是否能够反映我们的健康状况呢?

结合前文提过的便便臭味来源,我们可以简单分析一下,这个臭味究竟好不好、能够告诉或者提醒什么信息:

1 反映你的饮食结构

因为便便中的臭味,主要来自于大肠里的细菌对于食物残渣中蛋白质分解产物。而食用较多的肉类、海鲜等高蛋白,自然易产生大量的吲哚、粪臭素等物质,便便也就容易臭。

2 可能患有肠道感染等疾病

如果同时伴有腹痛、便便的形状改变、发热等症状,那么可能是患有肠道感染、结肠炎等消化道疾病,需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3 极小概率的消化道癌症

如果当肠道出现恶性肿瘤的时候,癌组织糜烂、脱落甚至出血,再经过结肠部位细菌的分解作用,会使得便便或者屁长时间出现腥臭味。不仅是气味,根据粪便的颜色、形状、漂浮情况我们都能推测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因此,粪便的气味(以及屁)也可以作为诊断人体消化道疾病的依据。

有研究人员通过固相微萃取技术,收集粪便中的挥发物,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分析,并成功鉴定出297种挥发物质,例如乙醇酸,丁酸,戊酸,苯甲醛,乙醛,二硫化碳,吲哚和4-甲基苯酚等。统计数据也表明,尽管人粪便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浓度会随着时间不断发生变化,但溃疡性结肠炎、肠道菌群失调等患者仍具有明显差异的便便气味模式。

因此,“闻一闻”你的便便,说不定就能知道你有没有得某些肠道疾病。

不仅如此,还有学者正试着找寻便便气味与结肠癌、直肠癌、腺癌等消化道肿瘤之间的关系。如果成功,这样便捷的无创筛查方式定将造福很多消化道癌症患者。

气味只是便便的一种特征,除了成分分析之外,形状、颜色、尺寸等“外貌”特征也都可以作为便便的评估工具,进而辅助诊断消化道疾病。

最后问大家一个小问题:蹲坑之后,你们会端详自己的“翔”吗

标签: 肠道菌群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