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有的人吃不胖,有的人喝凉水都“长肉”?

佩襄 营养 1.5K+

减肥这条路上,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真是太大了。

有些人轻轻松松就能瘦个10斤,有的人明明吃得不多,却瘦不下来。

除了“管住嘴,迈开腿”这样老生常谈的减肥方法外,还有没有其它方法可以控制体重?

其实还真有。

肠道菌群与肥胖.jpg

研究发现,与体重正常的人相比,肥胖者肠道内的有益菌(如双歧杆菌和拟杆菌门)数量减少,而梭状芽胞杆菌和肠杆菌等有害菌的数量会增多。

另一方面,肠道内的双歧杆菌减少、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B29等菌群的数量增多,又可预示肥胖的发生风险增加。

还有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组成可能是发现肥胖的最早警示信号。

研究中指出,婴幼儿时期的肠道菌组成与以后儿童期的体重指数(BMI)有关,特别是2岁的时候。

因此也有科学家们提出,或许可以通过婴儿时期的肠道菌群状态,预测以后发生肥胖的风险,从而及早、合理的规避疾病的发生。

既然肠道菌群对我们这么重要,那它究竟是什么?

肠道菌群是什么?

肠道菌群就是生存在人体肠道内的大量细菌所构成的集体;它并不是我们与生俱来的。

最初,胎儿在子宫里是处于无菌状态的;胎儿出生后,从宝宝喝的第一口乳汁、吃的第一嘴辅食开始,肠道菌群就随着食物、空气、水进入到了肠道并开始安营扎寨,不断壮大队伍、扩充地盘,最终在肠道内形成稳定的菌群。

肠道菌群包含500至1000种不同的细菌,基因总数是人类的100多倍。

这个外来户,将从此伴随我们的一生,也将与我们有着数不清的瓜葛。它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甚至会影响到人的方方面面。

比如,有不少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与营养不良、肥胖症、糖尿病、代谢性肝病、心脏代谢疾病、炎症性肠病、慢性肾病、艾滋病、过敏性湿疹、消化道癌症、自闭症、抑郁症及痴呆症等疾病息息相关。而且,这个庞大的肠道菌群与人体的交互关系非常复杂,目前还有许多未解的难题。

肠道菌群有哪些?

目前依据肠道菌群与宿主的关系,将肠道菌群大致划分为三类。

第1类:共生菌群(有益菌)

主要有拟杆菌、梭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

这些细菌的势力最为庞大,占到了肠道菌群的99%以上,跟人体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辅助消化多种食物、产生维生素和短链脂肪酸,并保护我们的肠道、帮助消灭坏细菌。现在市面上很多产品中添加的益生菌就是这类菌群。

第2类:条件致病菌群(机会致病菌)

主要有肠球菌、肠杆菌等。这些家伙的数量不多,但属于肠道里的不稳定因素。

肠道健康时,共生菌群占压倒性优势,条件致病菌群就很安分;但要是共生菌群被破坏了,这些家伙就会引发多种肠道疾病。

如果定居的部位发生改变,进入到了其他部位、脱离了原来的制约因素而生长繁殖,就会感染致病。

第3类:致病菌群

比如沙门氏菌、致病大肠杆菌等。致病菌对人体有害无益,可以诱发疾病。

它们是健康的破坏者,一般不常驻在肠道内,从外界误食摄入后可以在肠道内大量繁殖、兴风作浪,导致疾病的发生(如腹泻、食物中毒等)。

如何平衡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需要我们细心呵护,它会受我们的饮食、生活习惯及药物等多种因素影响。

参考资料

[1] Baseline Gut Metagenomic Functional Gene Signature Associated with Variable Weight Loss Responses following a Healthy Lifestyle Intervention in Humans. Msystems, 6(5), e00964-21.

[2] Gut microbiota in human metabolic health and disease.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 19(1), 55-71.

[3]  Gut microbiota in the first 2 years of life and the association with body mass index at age 12 in a Norwegian birth cohort. MBio, 9(5), e01751-18.




标签: 肥胖 肠道菌群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