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一直是家长们关心的问题。
而近日安徽医科大学出生人口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陶芳标等对3万中小学生进行的研究发现,各种睡眠习惯与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密切相关。
研究显示,与每晚睡8~9小时相比:
小学低年级学生每晚睡眠时间不到8小时均增加心理行为问题风险;
小学高年级学生每晚睡不足7小时增加心理行为问题风险;
初高中学生每晚睡不足6小时,心理行为问题风险分别增加153%和141%;睡觉时间超出9小时,心理行为问题风险分别增加137%和438%。
遗憾的是,这项研究显示,不论是小学低年级学生还是高中生,睡眠不足比例均高达90%以上,尤其是初高中学生,睡眠不足比例均在98%以上。
这项研究中有19.9%的学生不午睡。研究显示,与午睡半小时到1小时相比:
不午睡及午睡时间不到半小时,都是中小学生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
午睡时间1~2小时,还是高中生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
睡眠不规律也是中小学生常见问题。这项研究中,分别有15.5%和35.1%的学生起床和晚上入睡时间不规律,还有19.6%的学生周末睡懒觉,推迟起床时间≥2 h。
研究发现,早上不固定时间起床、晚上不固定时间睡觉、周末睡懒觉≥2 h是中小学生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
周末放纵也不是好事儿。
周末夜间晚睡超出2小时,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初中、高中学生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风险分别增加107%、57%、166%和148%。
研究者指出,这些对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影响的睡眠问题,现实中较普遍存在。改善这些睡眠问题特别是适宜睡眠时间、减少社会时差、增加午睡等行为有助于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这项研究共对深圳市宝安区6个街道14所学校30188名1~12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心理行为问题评定采用父母版与学生版困难与长处问卷调查,睡眠习惯采用自编的《中小学生成长轨迹及健康指数调查问卷》。
来源:
睡眠状况与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关联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1,42(5):859-865
标签: 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