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与睡眠

佩襄 医学 582

说起巴甫洛夫,你一定会想起他那个著名的“条件反射”实验。

巴甫洛夫发现,他养的实验狗不仅是在看到食物、闻到食物时会分泌唾液,在听到门外喂食物的工作人员脚步声的时候也会早早地把唾液给分泌了。

这个现象细想起来,非常不同寻常。要知道,狗看到食物或闻到食物分泌唾液,这听起来很正常,属于狗的本能。但是,“工作人员走路”本来是一个和食物没有关系的“中性刺激”,竟然也会让狗分泌唾液,这个就值得进一步研究了。

经过巴甫洛夫的研究,他发现,当把一个“中性的刺激”(比如吹哨子),反复多次和喂食建立时间上的联系后,狗狗就“学会”了一件事:听到哨声就知道晚点有东西吃。这个时候,哪怕食物还没到,唾液分泌也会被哨声所诱发。这个过程,被叫做“条件反射”。

顺便插一句,多数人都认为巴甫洛夫使用了铃铛的声音作为食物出现前的信号,但是在巴甫洛夫的实验纪录中,只有哨子、节拍器、音叉和一些视觉上的刺激。于是,有学者(比如:卡塔尼亚)对巴甫洛夫是否在实验中使用过铃铛声表示怀疑。

不过,这个细节不是今天我想说的重点。我想说的是:人也会出现这种条件反射,也会被这种“条件反射”而困扰且不自知。比如我随便举个例子:有人会说,晚上11点过后如果我还不上床,那么那晚我肯定就会失眠。

为什么会这样?

在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你跟着我的节奏,一起来反思一下这个现象,问以下3个问题:为什么是11点,而不是11点半,也不是10点?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才会被11点这个时刻所控制?为什么你身边的人中,只有你或少数人会这样,其他多数人并不会受到“11点”的影响?

如果此刻,你能联系之前说过的“条件反射”,那么你可能会开始醒悟:11点这个时间点,只是一个“中性刺激”。它本身并不会打开或关闭我的睡意开关。之所以我会受到这个时间点的影响,是因为这个时间点和“担心睡不好”或者“担心别的”建立了一个后天的、只属于我自己的“条件反射”。

这种“条件反射”导致的结局就是:一看到这个点,就“自动”开始为睡觉而着急,生怕如果再迟点就会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这种“着急”和“生怕”只会让“想法成真”——真的睡不着。睡不着以后,又会反过来“印证”了之前的担心和预判:我果真是这样,超过了11点就睡不着。

于是,在未来的每一个夜晚,11点就成了我的心魔。没错,我变成了“巴甫洛夫的狗”。

如何切断这个“条件反射”,让11点这个时间概念回归到中性刺激呢?

做法很简单:从今晚开始,11点过后,哪怕心里很担心,很害怕,但就是不去卧室睡觉,偏要再玩一会,一直玩到困了累了为止。相信我,只要你还是个凡人,你一定会困。今天不困明天困;明天不困后天困。不要问为什么,因为这是人类的本能。

根据我的经验,你只要坚持1周,你就会有这种感觉:天啊,我一个成年人,之前是怎么相信“11点过后就睡不着”这种话的啊?别自责,这不怪你。只能说,我们身边的养生信息质量太渣,对于没有受过医学训练的人来说,很容易被各种妖魔鬼怪蛊惑。

举个例子。有一天,你这正开心地刷着短视频呢,突然划出一个视频,说“几点钟之前必须要睡觉,否则就怎样怎样惨”,“几点到几点是XX排毒的时间,不休息会怎样怎样惨”。如果你相信了这样的话,那你今晚就惨了。

本来睡的好好的,平时不管几点睡都还能睡着,而此后一看到时间,一想到之前刷到的那些信息,你内心就不淡定了,“时间魔咒”就开始在你身上发挥邪恶的作用了。

如何摆脱这种垃圾信息的影响?

坦白说,非常难,在我们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更是难上加难。因为,从小到大,从上到下,从中心到周围,从官方到民间,从“院士教授”到隔壁老王,都在以各种方式输出这类只有臆想却毫无科学根据的信息。

最后说回时间。其实,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精确到小时的计时工具是到公元1276年才出现的。那时,中国元代的郭守敬发明了“大明灯漏”。在那之前,人类对时间只有一个很粗略的概念。如果你穿越到古代,你觉得你会有“过了11点就睡不着”的想法吗?不可能有啊,因为你连现在是几点都不知道啊。

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困了什么睡啊,不困怎么办?

你可以学苏东坡,睡不着就出去逛。“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岳飞也是——“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不想到处走,那就学“孙康映雪”,起来读书。

总之,不要浪费睡不着的清醒时光。人生苦且短,多给自己找点有趣的事做做,别把时间花在和睡觉较劲上啊喂。

标签: 睡眠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