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是阳光对我们的馈赠,它可以由人皮下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而成;也可以从膳食和补充剂中获得。《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指出了中国人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2016~2017年6~17岁儿童青少年血清维生素D缺乏率为18.6%;2015年18岁及以上成年人维生素D缺乏率为21.4%。
在过去的100年里,科学家们在维生素D相关研究中不断突破,并取得诸多重大发现。大量研究证实,维生素D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且维生素D在预防许多疾病和病症中或许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维生素D已成为临床及基础研究的热点。
《柳叶刀》(THE LANCET)子刊发表题为“Vitamin D: 100 years of discoveries, yet controversy continues”的重磅文章,总结并讨论了维生素D研究领域的一些重大发现和争议。
我们有多缺维生素D?
全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反映人体维生素D的储存水平)的统计数据显示,约30%~80%的人群该指标数值低于20 ng/mL(美国医学研究所推荐值)。不过在夏季,这部分人群的血清25羟维生素D经常升高至20 ng/mL以上。
论文强调,30%~50%的人群可能伴有严重的维生素D缺乏(即低于10 ng/mL)。与此同时,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就算是在许多高日晒的国家或地区(如摩洛哥、埃塞俄比亚、沙特阿拉伯、西班牙部分地区和意大利),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低于20 ng/mL的人群仍可高达70%。
争议:维生素D应该补多少?
2010年,美国医学研究所(IOM)召开专家委员会,研究了维生素D与慢性疾病之间的现有数据。他们的结论是:不同研究中,维生素D、钙或两者联合应用对健康结局的影响并不一致,我们尚无法确定维生素D与健康结局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
此外,我们需通过具体的标志物或指标来得出维生素D的推荐供给量(RDA)。但除了肌肉骨骼健康方面的影响外,维生素D对人体其他系统的临床影像证据并不充分,因此,肌肉骨骼健康水平或可成为确定维生素D推荐供给量的重要指标。
目前已有研究显示,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20 ng/mL(50 nmol/L)与骨折发生率降低、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降低、骨转换标志物正常化有关。
大多数成人维生素D推荐供给量为600 IU?
2007年《柳叶刀》发表的一项对骨质疏松试验的meta分析表明,每日800 IU维生素D + 1200 mg钙可使骨折事件显著减少8%。然而,这一结果很大程度上受其中一项法国大型研究(针对平均86岁住在养老院的女性参与者)的影响,且该剂量很可能会使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超过20 ng/mL这一目标值。
另外一项研究对北纬地区冬季研究(此时紫外线对皮肤维生素D合成的影响极小)中所有收集的血清25羟维生素D数据进行了meta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97.5%的人群中,补充600 IU的维生素D就能使血清25羟维生素D达到20 ng/mL这一标准,因此美国医学研究所将大多数成人的维生素D推荐供给量设定为600 IU。而由于我们对老年人群(年龄>70岁)维生素D的代谢了解很少,加上老年人群合并症、饮食、日光暴露等影响的不确定性,美国医学研究所将老年人群维生素D推荐供给量提高至800 IU。
1500~2000 IU维生素D能带来额外健康获益?
许多国家的专家委员会给出了类似的维生素D供给量建议(即以肌肉骨骼健康作为指标进行推荐),范围分别为400 IU~800 IU不等。不过,也有相当部分的骨科领域的专家认为美国医学研究所提出的维生素D推荐供给量过低。
2011年6月,美国内分泌学会发表临床实践指南,其中针对维生素D的推荐供给量与美国医学研究所形成鲜明对比:美国内分泌学会建议正常血清25羟维生素D的水平为75 nmol/L(30 ng/mL)或更高;50~74 nmol/L(20~30 ng/mL)为维生素D不足;低于50 nmol/L(20 ng/mL)为维生素D缺乏。建议人们每天服用1500~2000 IU的维生素D(最多为6000 IU,肥胖者最多为10000 IU)以改善维生素D缺乏状态。
此外,美国内分泌学会强烈建议,较高的维生素D水平(高于美国医学研究所的推荐水平)或许还能降低骨骼疾病外许多其他类型病症(包括癌症、心脏病、抑郁症、跌倒等)的发生。
维生素D摄入不能超过这个数!
根据营养素安全性评估建议,维生素D每日可耐受上限为4000 IU。维生素D可耐受上限并不是指每日推荐摄入量,而是指每日最高摄入量。高于该值,大多数普通人长期不良事件的风险可能增加。
需要指出的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维生素D每日可耐受上限可能低于4000 IU,因为部分人群即使每日补充<4000 IU的维生素D也可能产生不良反应。此外,上述该限度仅适用于单纯补充维生素D,目前尚缺乏维生素D联合钙的可耐受上限数据。
维生素D研究的未来方向
目前研究证据显示,人体内大多数细胞中都存在维生素D受体以及维生素D酶系统,这些受体以及系统可诱导几百个基因的转录,由此许多专家认为,大量的维生素D可能还有益于预防非骨骼疾病的发作,如癌症、心血管疾病、抑郁症、胸部感染、糖尿病等。这些发现开启了维生素D领域临床研究的新纪元。
自2005年左右开始,全球各地大量的研究中心均启动了非常大型的试验,且约有10万人被纳入维生素D相关随机对照试验。论文指出,为了适应大量参与者、提高用药依从性,这些研究方案通常采用单次大剂量的给药方式,如参与者每年、每3个月、每月或每周接受很大剂量的维生素D。但是,这些试验单次大剂量给药带来了一些非预期结果(如骨折事件增加)。
例如在骨折研究领域,共有10项与维生素D相关的大型前瞻性安慰剂对照研究,涉及近57000例参与者。其中有两项研究单次大剂量给药研究(分别为300000 IU,肌肉注射;500000 IU,口服)显示,维生素D甚至能显著升高骨折发生率。现在回过头来思考,相较于单次大剂量给药研究,开展每日较低剂量给药的可行性研究似乎更为明智。
论文还指出了维生素D研究领域的其他一些待探索方向,例如:尽管目前骨质疏松协会普遍建议将维生素D与钙联合进行补充,但是该联合补充方案对高风险人群有何疗效,对骨折风险有何影响,这些尚缺乏充分研究数据;我们应更多地关注高剂量维生素D补充剂的安全性(特别是对于老年人群);我们还需要对重度维生素D缺乏症患者(即25羟维生素D<10 ng/mL)进行更多试验。
参考资料
Vitamin D: 100 years of discoveries, yet controversy continues, 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2023). DOI: 10.1016/S2213-8587(23)00060-8
标签: 补充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