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过敏和临床免疫中心Sullivan TJ教授在JACI杂志上发表一项观察性研究,发现抗原特异性IgG的亚类抗体IgG4与IgE一样,能诱导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胺。这一发现,使得食物特异性IgG诊断食物过敏成为可能,一些公司也敏锐的嗅到商机,在没有后续临床研究证实的前提下,开始开发针对食物特异性IgG以及IgG4的检测试剂,至此,欧美国家针对食物特异性IgG及IgG4的检测开始泛滥,欧洲变态反应与临床免疫学会(EAACI)、美国变态反应、哮喘与免疫学会(AAAAI)及加拿大变态反应与临床免疫学会(CSACI)均对此表示了担忧。在我国,同样也有不少医院和科室开展食物特异性IgG的检测,这种检测是否有意义呢?
众所周知,食物过敏多为IgE介导的速发型超敏反应,因而检测可疑过敏食物的特异性IgE,对于食物过敏的诊断至关重要,与临床病史符合的食物特异性IgE阳性结果,往往能为医生提供确诊依据,并有针对性为患者提供合理的饮食建议,若食物IgG及其亚类抗体IgG4能够作为食物过敏诊断方式,它们是否能直接代替食物特异性IgE的检测?事实上,食物特异性IgG的检测在我国非常普遍,提供检测的机构不乏一些大型医院和科研院所,针对结果给出的解释也是五花八门,最常见的莫过于IgE是诊断速发型食物过敏的,但IgG是诊断迟发型的食物过敏,即慢性食物过敏或食物不耐受,食物特异性IgG真的能够诊断食物不耐受吗?
食物不耐受与食物过敏不同,是一种非免疫学机制诱导的食物不良反应,造成食物不耐受的原因很多,主要有食物的药理毒性(如食物中所含的生物胺会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和头痛)、酶缺乏所致的食物代谢异常(如乳糖酶缺乏,会导致患者在进食牛奶等乳制品时出现腹胀,胃肠胀气,腹部绞痛和/或腹泻)、食物的处理不当导致毒性反应以及心理因素等。这种反应多集中在消化系统,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摄入食物的量直接相关,一般不会出现生命危险;而食物过敏涉及全身多器官、多系统,即使少量食物也会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甚至有危及生命的可能。
既然由非免疫学机制诱导,利用食物特异性IgG诊断食物不耐受,也就毫无依据了。而食物特异性IgG诊断食物过敏,也同样广受质疑。至上世纪80年代Sullivan TJ的观察性研究之后,IgG4抗体刺激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胺的机制未明,后有研究指出,特异性IgG抗体的存在并非由过敏因素参与,而是与调节性T细胞活化相关,但至今尚无确凿的证据,而且目前仍缺乏针对IgG4检测食物过敏诊断价值的大型随即对照(RCT)研究。此外,一些学者认为,IgG抗体介导的反应通常为身体对食物抗原的正常反应,IgG抗体能够少量入血。健康人对经常食用的食物产生并维持针对该食物的高IgG抗体,在进食之后,IgG抗体和食物抗原复合物参与血液循环,被网状内皮系统清除,因而在食物过敏中,IgG抗体的致病原因可以忽略不计。
2008年,EAACI工作组针对食物特异性IgG4检测市场不断扩大的趋势,开展一项针对幼儿,青少年和成人进行数百种食物的大规模筛查,对不同食物的特异性IgG4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大多数患者食物特异性IgG4阳性,但并未出现临床症状,检测结果与症状大相径庭。而且工作组纳入了12名健康志愿者,对他们常吃的9种食物(牛奶,鸡蛋,花生,小麦粉,香蕉,橙子,大米,马铃薯和猪肉)特异性IgG4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所有志愿者9种食物的特异性IgG4均升高,但是他们在进食这些食物并无任何不适,这表明这些抗体是作为自然暴露于食物的一部分产生的。
EAACI的最终结论认为食物特异性IgG4并不表示(即将发生)食物过敏或不耐受,而是暴露于食物抗原后免疫系统的生理反应。因此,对食物IgG4的检测与食物过敏或不耐受无关。
2010年,JACI杂志发表了AAAAI针对食物特异性IgG4的见解,支持EAACI立场,并强调,在缺乏临床病史支持和可疑食物激发试验的前提下,食物特异性IgG(尤其是IgG4)甚至IgE的检测结果均是不可靠的,其阳性只能表明患者体内存在特异性抗体,但并不表示疾病的发生。医生若未参考患者病史或未进行激发试验,只是针对检测结果进行简单解释,可能会导致患者避免其并不会引起症状的食物,对于儿童来讲,会导致或加重患儿营养不良;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具有真正IgE介导的食物过敏的患者,其特异性IgG水平可能并不会升高,若按照特异性IgG的检测结果,可能会使患者忽视真正过敏的食物,从而将患者的生命置于危险之中。
AAAAI最终结论认为,患者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的检测不一定表明食物过敏或不耐受,而是免疫系统对食物暴露的生理反应。虽然特异性IgE抗体的检测可能表明发生过敏反应的可能性,但在忽略病史的前提下其检测结果的意义也不大。
2012年, CSACI也发表声明支持EAACI和AAAAI的立场:食物中特定IgG的存在是暴露与该食物的标志,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广泛存在于健康的成人和儿童中,不适当检测食物特异性IgG只会增加误诊的可能性,导致不必要的饮食限制,建议停止此类检测。
然而,食物特异性IgG的检测也并非一无是处。2007年,韩国学者Noh G发表在Pediatr Allergy Immunol杂志的一项研究,评估食物特异性IgE与IgG4的比值在食物过敏所致的特异性特应性皮炎中的临床意义。研究共纳入97名特应性皮炎患者,所有患者进行牛奶,蛋清,小麦和大豆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和斑贴试验,采血进行血清特异性IgE与IgG4的检测,同时针对这四种食物进行口服双盲安慰剂对照食物激发试验(DBPCFC,是诊断食物过敏的金标准)以确定是否真正过敏,结果显示在所研究食物中,DBPCFC(+)受试者中的平均IgE/IgG4水平高于DBPCFC(-)受试者。最终结论表明:食物特异性IgG4浓度高于IgE浓度时,即使食物特异性IgE浓度高,也可能不会引起食物过敏反应。这对于了解特应性皮炎中食物过敏的机制,并评估食物过敏所致儿童期特应性皮炎的进程及预后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食物特异性IgE水平可以辅助诊断食物过敏,但不建议广撒网式的筛查,其诊断也必须结合完整的病史,体格检查,皮肤点刺试验,甚至对疑似食物过敏原的口服食物试验结果综合判定。食物特异性IgG或IgG4不能诊断食物过敏,更不能诊断食物不耐受,其结果阳性只是暴露于食物之后的正常的生理反应,建议从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的诊断中剔除。对于食物过敏所致特应性皮炎患者,特异性IgE/IgG4对预后的评估可能有一定作用,但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去证实。
参考文献:
1. Monoclonal antibodies to immunoglobulin G4 induce histamine release from human basophils in vitro. J Allergy Clin Immunol 1982; 70: 399-404.
2. Testing for IgG4 against foods is not recommended as a diagnostic tool: EAACI Task Force Report. Allergy 2008; 63: 793-796.
3. AAAAI support of the EAACI Position Paper on IgG4.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0; 125: 1410.
4. CSACI Position statement on the testing of food-specific IgG. Allergy Asthma Clin Immunol 2012; 8: 12.
5. Role of immunoglobulin G antibodies in diagnosis of food allergy. Postepy Dermatol Alergol 2016; 33: 253-256.
6.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food specific IgE/IgG4 in food specific atopic dermatitis. Pediatr Allergy Immunol 2007; 18: 63-70
标签: 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