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是万金油,还是打水漂?JAMA和柳叶刀子刊同时指明新方向

佩襄 营养 2.1K+

肠道微生物和多种疾病都有关联,从肥胖、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到帕金森病、抑郁症等神经精神疾病,甚至是癌症,影响广泛。这其中有着大量科学奥秘需要人们的研究来探索和阐释。

与此同时,这些肠道菌群与健康的“千丝万缕”也成为了滋生商业产品的土壤。《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和《柳叶刀》子刊《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分别发表评论,探讨益生菌的应用现状和利弊,两篇文章的观点高度一致,甚至对于将来更合适的应用前景的建议,也不谋而合。

益生菌.jpg/

益生菌当红多年。据估计,目前在全球约有370亿美元的市场。仅在2012年,美国有超过5万例的住院患者接受了益生菌治疗。《柳叶刀》子刊社论提醒,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益生菌的商业和临床使用似乎都有些“赶超”相应科学证据的发展了。

益生菌被定义为“当施用足够剂量时,能为宿主带来健康益处的微生物”。两篇评论都指出,目前有关益生菌的临床试验尚无高度一致的结论,而且证据质量往往较低,荟萃分析表明,益生菌有助于某些疾病的治疗,如感染性和抗生素相关的腹泻。因此,在抗生素治疗后服用益生菌在临床实践中是相当普遍的做法。

然而,2018年发表于《营养学(Nutrition)》的一篇论文指出,关于益生菌临床试验的14项系统评价中,有10项的数据都不足以支持益生菌对特定胃肠道疾病的改善作用。18年更是有几项重磅研究带来了颠覆性的观点,益生菌可谓多次“翻车”。

2018年,以色列的著名科研机构魏茨曼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团队在两篇《Cell》论文中,探讨了补充益生菌是否有助于正常肠道菌群的恢复。

在第一项研究中,25名健康志愿者服用益生菌或安慰剂,2个月后的检测发现,益生菌在肠道中能不能扎根,完全因人而异。如果你天生不具有相应的体质,吃再多的益生菌也无济于事。第二项研究则显示,对于抗生素治疗后的肠道菌群恢复过程,益生菌可能非但不起作用,还会扰乱这个过程。经过抗菌治疗的人群被分为三组,一组服用常见的11种益生菌;另一组接受自体粪便菌群移植;最后一组啥都不做,默默等待肠道菌群的自我修复。虽然益生菌在肠道内迅速定植,但对正常菌群重新繁殖的抑制长达5个月!反而是接受菌群移植的人群恢复最快。

不久后《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又连发两篇大型研究,表明益生菌对儿童感染性腹泻也没有帮助。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随机对照双盲试验都表明,对于儿童急性胃肠炎,服用益生菌并未在急诊科患儿入组14天阻止中重度胃肠炎的发展,在腹泻、呕吐症状持续时间、额外就医、日托缺勤等方面与安慰剂没有显著差异。

这两项试验都使用了鼠李糖乳杆菌和瑞士乳杆菌等北美常见的非处方药益生菌。虽然结果未必适用于其他种类的益生菌菌株或制剂,但确实提醒了人们需要重新审视益生菌的临床应用。

益生菌应用过于广泛,健康人群可能没有获益

两篇评论都指出了更重要的一点,服用益生菌的群体远不止胃肠道疾病患者。大众甚至一些医生普遍认为,服用“好”细菌可以促进肠道健康,即使在健康人群中也是如此。仅在美国就有3,900万人经常服用益生菌补充剂,希望提高消化和免疫功能,改善心理健康和预防心脏疾病。

然而,目前并没有足够的证据来支持这些所宣称的益处,在涉及健康人的大多数临床试验中,益生菌并未显著改善肠道菌群。而且,由于益生菌通常作为膳食补充剂出售,在大多数国家,益生菌上市无需经过监管机构对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评估。

布朗大学医学院的胃肠病学家Colleen Kelly教授表示,“将益生菌用于保健,可能是在浪费钱。”

服用益生菌最坏的情况绝不仅仅是“无效”,益生菌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无害”。《柳叶刀》子刊指出,一些安全性问题已经逐渐显现,包括菌株污染风险,真菌血症或菌血症的风险(尤其是在免疫受损群体、老年群体或重症患者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风险,以及抗生素耐药性等潜在问题。更令人担忧的是,益生菌在临床试验中的安全性表现也尚未得到一致的验证。

《Cell》研究的作者也指出,在抗生素治疗后,益生菌所引起的肠道菌群持续性紊乱与一系列健康问题有关,包括感染、肥胖、过敏和慢性炎症疾病等,“可能会对消费者产生长期的不良影响”。

明尼苏达大学胃肠病学家Alexander Khoruts博士表示,医疗专业人员应当停下来,重新思考他们所相信的益生菌产品功效。

2018年7月,美国医师协会(ACP)官方期刊《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也曾发文指出,关于益生菌产品的安全性证据不足。

2015年,魏茨曼科学研究院的科学家们曾发现,在非糖尿病患者中,同样的食物对不同人的血糖影响不同,部分原因就在于个体之间的肠道菌群构成不一样。结合他们2018年发表在《Cell》的发现,受试者原本的微生物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补充的益生菌能否在肠道定植,研究人员认为,“目前对益生菌一刀切的应用可能是错误的。”同时,通过自体粪便菌群移植的人群的迅速恢复,“证明了个体化微生物干预的作用”。

《JAMA》评论认为,自体粪便菌群移植可能实用性不强,但未来开发个体化益生菌群不失为一种策略。

《柳叶刀》子刊评论也赞同,深入理解人体微生物群的复杂性,以及益生菌可能具有的有益或潜在不良影响,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肠道菌群,不同细菌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可能大不相同,益生菌可能需要个体化应用才能带来最佳获益。目前商业化的益生菌产品中,所含的菌株或菌落数量未必具有普适性,而且大多数益生菌补充剂仅含单一菌株,大大简化了微生物群的特性。

魏茨曼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还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新观点,既然益生菌阻碍了抗生素治疗后的肠道菌群恢复,那么将抗生素和益生菌组合使用,或许有助于重塑肠道生态系统,逆转肠道菌群相关的疾病,如炎症性肠病甚至肥胖症。

显然,在临床应用中,还需要更多严格的临床试验来证实益生菌的潜在益处。同时,《柳叶刀子刊》提醒,相比较于通过益生菌补充剂来改善肠道问题,更健康、多样化的饮食结构也许更奏效。

参考资料

[1] 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2019). Probiotics: elixir or empty promise?. 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https://doi.org/10.1016/S2468-1253(18)30415-1

[2] Are Probiotics Money Down the Toilet? Or Worse?. JAMA, http://dx.doi.org/10.1001/jama.2018.20798

[3] Personalized Gut Mucosal Colonization Resistance to Empiric Probiotics Is Associated with Unique Host and Microbiome Features. Cell,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18.08.041

[4] Post-Antibiotic Gut Mucosal Microbiome Reconstitution Is Impaired by Probiotics and Improved by Autologous FMT. Cell,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18.08.047

[5] Multicenter Trial of a Combination Probiotic for Children with Gastroenteriti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http://dx.doi.org/10.1056/NEJMoa1802597

[6]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 versus Placebo for Acute Gastroenteritis in Children.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http://dx.doi.org/10.1056/NEJMoa1802598

标签: 肠道菌群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