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子刊:失眠不是一种病,而是五种!

佩襄 医学 1.8K+

《柳叶刀精神病学》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失眠症并非仅仅只是一种疾病,而是有五种截然不同的亚型。同期社论指出,这一发现可能开启了失眠诊疗史上的新篇章,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认识失眠的机制,并通过相应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改善失眠的痛苦。

柳叶刀子刊:失眠不是一种病,而是五种!.jpg/

此前关于失眠潜在大脑机制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不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生物标记物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对部分患者有效的治疗措施,也很可能无法为其他患者带来任何缓解作用。这意味着,失眠症可能有多种亚型。

为了解开这个谜底,荷兰神经科学研究所的团队对数千名失眠症患者进行了全新的分析。

他们从荷兰睡眠登记数据库中招募了18岁以上的志愿受试者。研究人员对他们的人格特征、睡眠情况、生活事件和健康史进行了在线跟踪调查。

研究人员最终收集了4300多受试者的数据,通过潜类分析识别出了几种失眠症亚型。为了验证这一发现,研究人员又对荷兰睡眠登记处另一组全新的人群样本进行了数年的随访,再次评估了分型的准确性和临床实用价值,包括睡眠障碍的发展进程、合并疾病、对苯二氮卓类药物的反应等多个方面。

通过两轮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失眠症实际上反映了五种不同的疾病!而且每种亚型的潜在大脑机制可能很不一样。这五种失眠障碍亚型分别是:

1)高度痛苦

2)中度痛苦,但情绪愉悦能带来明显改善

3)中度痛苦,且情绪愉悦也无济于事

4)轻度痛苦,但受生活环境和事件的影响很大

5)轻度痛苦,生活环境和事件也影响不大

第1类人群在很多令人痛苦的特征上得分很高,如神经质,容易感到失落或紧张。第2类和第3类人群在生活中经历的负面情绪较少,但愉悦情绪对两者的影响则差别较大。第4类和第5类人群经历的痛苦最少,但对生活中的压力反应不一样。

但令人惊讶的是,五种类型的失眠患者在睡眠问题的表现上却几乎没有差别,都有如难以入睡、容易提早醒来等症状。这就解释了,为何早期大多试图根据症状来区分失眠症亚型的研究都不太成功。这次,研究人员没有仅停留在症状层面,而是分析了收集到的人格特征数据,这些信息往往能反映大脑结构与功能。

五年后,研究人员对这些受试者的失眠情况再次进行测量,大部分人的失眠情况维持了原来的类型。这佐证了,不同亚型患者的根本差异在于大脑层面。事实上,不同类型的失眠患者在环境刺激下的脑电图反应也大不一样。通过对失眠患者的大脑研究,有助于人们更进一步了解失眠症的基础机制。

对于部分失眠症亚型,研究人员还通过脑电图生物标记物和认知行为疗法的有效性来评估其相关性。了解不同亚型患者对于安眠药或认知行为治疗的效果差异,以及发生抑郁症的风险差异,可以帮助医生识别出那些抑郁风险最高的失眠人群,并帮助他们进行预防。

这项研究结果解释了,为什么之前对于失眠症缺乏一种普遍有效的治疗手段。研究人员表示,就像当初发现痴呆症包括阿兹海默病、血管性痴呆症和额颞痴呆症多种亚型,大大推进了人们对这类疾病的理解,现在,人们对失眠症也开启了全新的认识。

参考资料

[1] Insomnia has many faces. Retrieved January 9, 2019, from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19-01/nifn-ihm010819.php 

[2] Insomnia disorder subtypes derived from life history and traits of affect and personality. The Lancet Psychiatry, https://doi.org/10.1016/S2215-0366(18)30464-4


标签: 睡眠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